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47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儿童出现抑郁症状 专家敲响儿童心理健康警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10 18:3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爆出惊人数字:我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这样一组数据给广大孩子家长敲响了警钟,也让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陕西省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焦文燕医师告诉记者,近年来,因心理问题前来就诊的小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考试前夕表现更为明显。孩子患"心病"的原因主要是学习压力过大,但也有些孩子是因为过于内向,害怕与人交往或者家庭原因导致抑郁、自闭等症状。儿童心理异常通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异常行为则包括自闭、攻击心理强、胆小、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心理问题不像其他疾病,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能一概而论,要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焦文燕说,孩子的生活环境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广大家长应该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准确的定位,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不要仅仅局限在学习方面。此外,家长们应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便发现情况及时治疗。

    专家认为,即使孩子出现了抑郁症症状家长们也不必害怕,只要和孩子一起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帮助孩子驱除心理上的阴霾,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到专业的心理机构接受正确治疗,让孩子早日生活在阳光里。(完)

    ●相关链接:20%中国儿童面临抑郁症威胁

    记者11日从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了解到,中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

    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学院王卫博士指出:这种抑郁首先归咎于中国家长对其独生子女的过高期望。

    “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和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使父母在面对孩子时容易表现出焦虑、抑郁以及烦躁等情绪。长期处于这种消极影响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心理学院父母养育与家庭支持中心主任马修·桑德斯说。

    临床诊断表明,儿童异常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异常行为问题则包括自闭、攻击心理强、胆小、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父母消极情绪的强烈程度与孩子出现行为异常问题直接呈正比关系。

    香港卫生署家庭健康服务部首席医生梁士莉博士的调查显示,香港有18%的学龄前儿童有轻微的行为问题,4.5%有中度行为问题,而出现重度问题的孩子占0.7%。

    在这些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中,51.7%的人感受到来自于孩子学业的压力,49.5%对如何管束孩子感到焦虑,而能否成为合格的父母则困扰着47.4%的家长。

    在天津儿童医院从事儿童教育咨询的赵冰指出,孩子上学后,中国父母的注意力主要转向其学业。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使父母对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惊慌不已。而孩子在生活能力上的提高,如会不会自己洗澡、穿衣等,则基本上无人重视。

    在孩子抚育上过于焦虑的情绪使中国父母很早就把社会竞争的巨大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这将直接导致孩子出现不服从、易怒、爱哭、好斗等行为问题。“因此,要防止孩子出现心理或行为上的异常问题,父母首先要学会如何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情绪。”桑德斯说。

    专家们提出“积极抚育”的家长教育概念:首先,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令他感到安全并且总是充满兴趣的环境;其次,父母应当采取一种积极反应的抚育方式,经常鼓励孩子,对他们的行为给予积极回应,多花一些时间与他们谈天和玩耍;再次,一套行之有效而且公平的纪律原则,以及建立在孩子能力基础上的合理期望值也十分重要。

    “要照顾好孩子,父母首先要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学会平衡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桑德斯说。(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安蓓 常昕 吴晶)
在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爆出惊人数字:我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这样一组数据给广大孩子家长敲响了警钟,也让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陕西省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焦文燕医师告诉记者,近年来,因心理问题前来就诊的小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考试前夕表现更为明显。孩子患"心病"的原因主要是学习压力过大,但也有些孩子是因为过于内向,害怕与人交往或者家庭原因导致抑郁、自闭等症状。儿童心理异常通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异常行为则包括自闭、攻击心理强、胆小、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心理问题不像其他疾病,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能一概而论,要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焦文燕说,孩子的生活环境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广大家长应该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准确的定位,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不要仅仅局限在学习方面。此外,家长们应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便发现情况及时治疗。

    专家认为,即使孩子出现了抑郁症症状家长们也不必害怕,只要和孩子一起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帮助孩子驱除心理上的阴霾,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到专业的心理机构接受正确治疗,让孩子早日生活在阳光里。(完)

    ●相关链接:20%中国儿童面临抑郁症威胁

    记者11日从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了解到,中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

    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学院王卫博士指出:这种抑郁首先归咎于中国家长对其独生子女的过高期望。

    “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和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使父母在面对孩子时容易表现出焦虑、抑郁以及烦躁等情绪。长期处于这种消极影响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心理学院父母养育与家庭支持中心主任马修·桑德斯说。

    临床诊断表明,儿童异常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异常行为问题则包括自闭、攻击心理强、胆小、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父母消极情绪的强烈程度与孩子出现行为异常问题直接呈正比关系。

    香港卫生署家庭健康服务部首席医生梁士莉博士的调查显示,香港有18%的学龄前儿童有轻微的行为问题,4.5%有中度行为问题,而出现重度问题的孩子占0.7%。

    在这些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中,51.7%的人感受到来自于孩子学业的压力,49.5%对如何管束孩子感到焦虑,而能否成为合格的父母则困扰着47.4%的家长。

    在天津儿童医院从事儿童教育咨询的赵冰指出,孩子上学后,中国父母的注意力主要转向其学业。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使父母对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惊慌不已。而孩子在生活能力上的提高,如会不会自己洗澡、穿衣等,则基本上无人重视。

    在孩子抚育上过于焦虑的情绪使中国父母很早就把社会竞争的巨大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这将直接导致孩子出现不服从、易怒、爱哭、好斗等行为问题。“因此,要防止孩子出现心理或行为上的异常问题,父母首先要学会如何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情绪。”桑德斯说。

    专家们提出“积极抚育”的家长教育概念:首先,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令他感到安全并且总是充满兴趣的环境;其次,父母应当采取一种积极反应的抚育方式,经常鼓励孩子,对他们的行为给予积极回应,多花一些时间与他们谈天和玩耍;再次,一套行之有效而且公平的纪律原则,以及建立在孩子能力基础上的合理期望值也十分重要。

    “要照顾好孩子,父母首先要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学会平衡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桑德斯说。(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安蓓 常昕 吴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5-28 18:01:52 | 只看该作者
顶了,对自己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6-14 10:34:54 | 只看该作者
谢了,只是内容太少了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6-14 17:35:18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抑郁首先归咎于中国家长对其独生子女的过高期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6-14 17:38:15 | 只看该作者
要防止孩子出现心理或行为上的异常问题,父母首先要学会如何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情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6-14 17:39:25 | 只看该作者
儿童异常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异常行为问题则包括自闭、攻击心理强、胆小、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父母消极情绪的强烈程度与孩子出现行为异常问题直接呈正比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6-14 17:41:38 | 只看该作者
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令他感到安全并且总是充满兴趣的环境;其次,父母应当采取一种积极反应的抚育方式,经常鼓励孩子,对他们的行为给予积极回应,多花一些时间与他们谈天和玩耍;再次,一套行之有效而且公平的纪律原则,以及建立在孩子能力基础上的合理期望值也十分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7-1 17:01:05 | 只看该作者
谢了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7-5 20:00:43 | 只看该作者
“在孩子抚育上过于焦虑的情绪使中国父母很早就把社会竞争的巨大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
我就是这样的,经常弄得全家人不高兴,但是孩子好像不没受太大影响,我要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要不后悔都来不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7-18 20:27:01 | 只看该作者
。“因此,要防止孩子出现心理或行为上的异常问题,父母首先要学会如何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情绪。”桑德斯说。 专家们提出“积极抚育”的家长教育概念:首先,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令他感到安全并且总是充满兴趣的环境;其次,父母应当采取一种积极反应的抚育方式,经常鼓励孩子,对他们的行为给予积极回应,多花一些时间与他们谈天和玩耍;再次,一套行之有效而且公平的纪律原则,以及建立在孩子能力基础上的合理期望值也十分重要。 “要照顾好孩子,父母首先要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学会平衡家庭与社会的责任说得真好!但当父母的要做到以上这些也许很难,这要有多么宽大的胸怀和多么深沉的爱才能做到,这更要父母注意修身养性,时刻提醒自己身为父母的角色和重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6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8 15:26 , Processed in 0.12829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