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1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为什么要睡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6 18:3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000066">人为什么要睡觉? <font color="#333333">迄今为止,睡眠的三种解释  核心提示: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五天不睡眠人就会死去,比起不吃不喝,不睡眠会更快地要了人的命。显然,睡眠是必要的。但如追问:人为什么必须要有睡眠?这一疑问,到目前为止,在心理学上迄未获得肯定的答案,而在科学界则流传着以下三种不同解释。<p align="center"><img src="http://dadao.net/php/dadao/upload/art/art24/20050505_0505a7-3.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第一种 生理时钟与日节律  在一天24小时内,个体在生活上呈现周期性的活动;何时睡眠,何时进食,何时工作,几乎都有一定的顺序,而此等顺序几乎是由个体生理上的运作所决定。像此种决定个体周期性生活活动的生理作用,称为生理时钟(biological Clock)。生理时钟之所以形成,除个体生活习惯因素(如经常上夜班者的生理时钟即与一般人不同)之外,主要受一天24小时变化所决定。例如:一天之内的温度有显著的变化,人类身体的体温,在一天内也有显著的变化,在环境温度降低而人的体温也降低的情况之下,个体就会产生睡眠的需求。每天气温的变化规律,大致是午夜至凌晨五时左右的一段时间最低,人类的体温,也正好是在此一时段降至最低。因此,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晚上十一点钟至翌晨六点钟,是睡眠时间。故而生理时钟也称为日节律(circadian rhythm)。   对动物的生活而言,日节律具有极大的支配力。因此,候鸟或鱼类的迁徙,多在地球上的南北向同经度内移动,借以维持其周期性的生理时钟。人类祖先的活动,本来也像其他动物一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惟因现代交通工具快捷,喷射机的飞行,使地球两对面的距离,变为朝发夕至;从台北飞到纽约,正好形成晨昏颠倒,使人遇到了睡眠适应困难的问题。这种现象称为飞行时差(jet lag)。飞行时差形成的睡眠困扰,一般在三天至一周内即可自行消失,而在新环境内重新建立起个人的生理时钟。 第二种 恢复论与保养论  恢复论(restoration theory)与保养论(conservation theory)是解释睡眠必要性的两个理论。按恢复论的说法,<font color="red">睡眠具有恢复精力与“恢复疲劳”的功能。恢复论所指的“恢复”,包括生理的与心理的两个层面。就生理层面讲,个体在清醒时的一切活动,如果得不到充分休息,既不能达到充实完美的境界,也无法适时完成新陈代谢作用。体力消耗后需要睡眠休息,有如营养消耗后需要饮食补充,是一样的道理。人的体力像一座水库,水库中的贮水耗用到一定地步,必须将出水口暂时关闭,或将出水量减少,使水库内贮水量增加,以维持长久的供水功能。此一生理层面的恢复作用,多半在沉睡阶段发生。   就心理的层面讲,睡眠可以帮助个体完成清醒时尚未结束的心理活动。在学习心理学上早有实验证明,练习过后立即睡眠者,醒来之后会有较好的记忆。原因就是练习后立即睡眠,可供未完成的讯息处理工作,继续在睡眠时完成。按此种心理层面的恢复作用,多半在浅睡阶段发生。  保养论是恢复论的补充。<font color="red">按保养论的说法,个体之所以需要睡眠,主要是为了保存精力,涵泳生机,以免疲劳过度,危害健康。换言之,对维护身心正常功能而言,睡眠具有自动的调节作用。 第三种    演化论  对睡眠必要性的解释,除上述两种理论之外,另有一种补充性的理论,称为演化论(evolutionary theo?鄄ry)。按演化论的说法,个体除了必须睡眠之外,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动物,之所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睡眠方式,其原因主要是在生存过程中长期演化而来的。人类在夜间睡眠,而且有固定地点,原因是人类缺少夜行能力;为确保安全,免于野兽侵袭,终而演化出先是巢居穴处,继而建筑房屋的适应能力。牛、羊、骆驼之类动物,睡眠分段进行,原因是它们终年居于空旷,无固定地点栖身,必须随时睡眠休息,随时觉醒,以便遭遇侵袭时能随时逃逸。此外,有些动物,诸如蛙与蛇之类,在寒冬不能出外觅食,而又缺乏像候鸟那样的迁徙能力,于是经长期适应环境,终而演化出冬眠的能力。   睡眠既为个体所必须,如长期缺乏睡眠或被剥夺了睡眠时间,对人的身心将会产生何种影响?以往心理学家,从事过很多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颇为一致,而且是颇为令人意外的结果。剥夺睡眠(到了睡眠时间不准睡或自愿不睡)实验中,时间最长的记录是200小时(八天多)。结果发现:受试者除了感到极度疲劳,昏昏欲睡之外,在其身心功能方面,并无显著异常现象发生。甚至曾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连续维持十一天不睡眠的受试者,在智力测验的表现上,居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5-6 18:39:20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000066">科学探讨人的睡眠 <font color="#333333"> 睡眠的两种状态<p align="center"><img src="http://dadao.net/php/dadao/upload/art/art24/20050505_0505a7-2.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dadao.net/php/dadao/upload/art/art24/20050505_0505a7-4.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p align="left">  最近,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科学家们针对睡眠的原因提出了几种说法,从养精蓄锐的浅显理论到涉及记忆处理的复杂理论,对人类的睡眠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睡眠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它们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科学家们发现,睡眠可以分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一种叫做快波睡眠,也有人把这种睡眠状态称快速眼动睡眠。顾名思义,就是睡眠时眼球转动得很快,大脑也非常活跃,人做梦都是出现在这个时期。另一种状态是叫做慢波睡眠,它是第一种状态的深化,睡眠人进入了更深的无意识状态。科学家发现,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两种状态也在睡眠过程中交替出现。  科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睡眠是让大脑和小脑休息的。动物需要睡觉,而没有大脑的植物不睡觉;人体的有些器官,比如肝脏,是不休息的。这表明睡眠是整个脑部特有的现象,至少慢波睡眠可以使脑部修补自由基所造成的损害。自由基是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可损伤人体细胞。其他器官可以通过放弃和替换受损细胞来修补这种损害,但脑无法这样做,只能让人进入睡眠状态,尤其是慢波睡眠状态,人体组织才能利用这段难得的“闲暇时间”进行“抢修”作业。那么快波睡眠又有什么作用呢?有些研究者提出,这是脑部在进入慢波睡眠之前所做的“准备动作”和“整理动作”,是对慢波睡眠的补充。可是也有研究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快波睡眠可能与早期脑部发育有关,但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还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睡眠太少造成“睡眠债务”  科学家们发现,每个人需要睡眠的时间长短依赖于多种因素,包括年龄。睡眠太少就会造成“睡眠债务”,就跟在银行里透支一样,最终,你的身体健康将偿还这笔债务。我们似乎不能适应睡眠时间比需要的时间要少,即使我们可能习惯了减少睡眠的日常工作安排,但我们的判断力、反应能力以及其它官能仍会被削弱。  现在的人们普遍有一种“滥耗精力”的习惯,这会让人们极度缺乏睡眠。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你在白天感到昏昏欲睡,这说明你没有得到足够的睡眠。如果你躺下5分钟后就睡着了,说明你也许严重缺乏睡眠。醒着时有时会出现短暂的昏睡(尤指失去正常睡眠者的阵发性昏睡,通常仅持续1至10秒钟)或者很短的睡眠现象,这也是睡眠缺乏的另一个标志。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不知道自己经历过短暂的昏睡现象。现在的人们普遍有一种“滥耗精力”的习惯,这会让人们极度缺乏睡眠。(北京科技报)链接人类睡眠的三个特征  与动物相比,人类睡眠有以下几个特征:  (1)睡眠多在一定地点(在床上),而且还要更换衣服,成为隐私行为的一部分。  (2)睡眠的个别差异较其他动物为小;一般成人睡眠,大致在每天5~9小时之间,而以7.5小时为平均数。  (3)人的一生中都需要睡眠,惟每天睡眠时间的长短,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根据心理学家的观察研究,新生儿每天睡眠平均16小时;六个月后,减为13小时;儿童期(2~12岁)的睡眠时间,约为10~12小时之间;青年期(12~18岁)的睡眠,约为9~10小时;成年人的睡眠,一般在7~8小时之间;老年人(60岁以上)的睡眠,一般在5~7小时之间。(搜狐健康频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5:52 , Processed in 0.07303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