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16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关于《温柔老爸:成功早教之后的烦恼》的发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4 21:2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很感兴趣你的案例(对不起,对我来说实在就是很好的案例),你说“对此,我有一些思考,涉及早期教育是否合理。”何不一吐为快?记得很早以前曾有留言给我的楼帖,想对我的早教方法进行讨论。我现在也更多地思考后继教育的问题,愿意就你的案例进行深入讨论。
谢谢!2005-4-22 8:04:58

以下是引用温柔老爸在2005-4-22 14:32:39的发言:

     放牧老师,您说的对,我儿子是没什么问题。可是,我的早教如果是成功的,现实告诉我们它并没有表现出袁先生和卓亚期待的那种效果呀!这就是我困惑的地方。

除了前面提到的写作不好,有些科目分数不高外,最大的问题是看不到孩子有超常的优势,是吗?能否谈谈,早期教育以后的延伸和去学校后的接轨?这方面是会有问题的。
孩子的英语超前了不少,应与早教有关。通常阅读面广的孩子,写作应不会差,如今居然阅读理解似有问题,写作更为欠缺,与早教的什么不当有关?你孩子有没有读过一定量的古诗词、文章?2005-4-22 15:09:30

生活知识也罢,感性知识也罢,情商也罢,我都不会让我女儿在这方面有何欠缺。而且,我觉得这些都可以与智商和理性知识相辅相成。关键要讲究方法,并要创造合适的氛围。
我未敢率尔发表想法,总觉得楼主话中有话:我在等楼主充分表达。2005-4-25 20:50:43

楼主:

令堂的情况,很多朋友都说没问题。但我觉得在你心中却有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表现得更出色?或者说早教对他究竟有多大作用?令堂的成长还在进行时中,尚难定论。
其实,早教是各色各样的。但是,是否有一种早教,它既能顺应孩子的自身成长规律,又能借助合适的环境氛围和最佳的引领,再加上孩子的一定天赋,而达到很高的境界呢?我倾向于有这种可能性,并为之不懈追求。

我思考和实践的结果,使我相信,再好的早教只是生产半成品,因此与早教相接轨的后续教育至关重要。我看不到好的体制内的早教,更不赞赏体制内的基础教育,所以自己来实践。在我看来,用现有学校的基础教育来接轨,其结果不外乎:要么使孩子长期不适应,要么使孩子逐渐适应,但却抹去其灵性而变得平庸。有没有补救办法?卓亚、放牧等很多人都在找。。。。。。

楼主如能表述得更深入而明确一些,我会有更多的兴趣追踪和讨论。2005-4-26 23:48:01
       
在早期和后续教育问题上,我总觉得不能笼统地谈。在五岁前的早教期,主要靠成年人(家长、老师)的引领,放牧说的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或在自主意识上的选择,一般还难于形成。而此后,孩子的自主意识就会明显地逐渐增强。等到能开始自我选择时,恐怕应在十岁前后(这一点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我对这段时期思考较多,因为对我自己的孩子更有现实性。

我思考的结论,还是应当多注重高质量的超前教育(含智商和情商而不偏颇)和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方面我在网上的帖子中多有阐述。等这一段完了时,就应当考虑重点地与社会接轨。我现在更多地倾向于为孩子创造一个氛围,便于她将学习与社会、主体与客体相结合,完善其个性,逐渐成为真正能独立生活、自由学习、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在这个阶段,她自然也会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领域。

我现在就很注重培养她的教学能力,而且最近在设想办一个自己的网页,就是想给孩子创造与外界和社会多接触的一个平台。从中汲取营养和知识,避免篮雪所讲的单一性。我也在设想,几年后为孩子开一个商务中心这样的场所(或者也许就在网上),让她自己接翻译的稿件和工作,争取早日能自己独立生活,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一边为社会服务一边自己完成学业。也可以自己开班教学生。从小让他们作为社会的一员,进入社会人的角色,在目前社会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有从生活中获取的动力,才是内在的持久动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应该不会缺乏生活能力和独立精神。现在我主张孩子一边玩一边学习,学玩结合;以后我会创造条件让她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有了这样的一个过程,进大学和研究院,或直接自己研究、学习、工作,都不会有太差的前景。

这样的路子,当然更多地是从体制外去解决问题,未必有多少参考性。只是随便一聊而已。2005-4-27 12:05:58
http://www.cedu.cn/bbs/dispbbs.asp?boar...6&skin=0&page=1

温柔老爸:袁兄,讨论在深入进行中,大家都提出了不少观点,尤其是放牧,眼光很独到,观点很耐人寻味。袁兄可否把你们两人的讨论再深入挖掘一下?2005-4-29 15:56:35

To温柔老爸:
放牧的观点我很重视,细节的地方,我不想拘泥。总体来说,过于自由,如单独讲性灵,也过得去。当作为总体把握,难于操作。也许他的孩子境界很高,他的感悟就特别一些。如果只是一般而论,就有点玄——也许是我的错误感觉.。结合令郎的实际情况,你有何感觉?2005-4-29 16:24:20

由于忙,老想去读一下放牧的教女帖而总未能实现。然而,感觉上,放牧是指望孩子在音乐上能走专业的道路。那是孩子的选择?不过从逻辑上说,至少放牧是这样认为的。我也安排女儿学小提琴,但在我观念上就很明确,这只是我的安排。而且从不考虑让她走专业道路,所以只是玩玩。玩就要让她觉得有趣和开心。

我很认真地抓女儿的语言学习和思维训练,在我,是认定它是早教的核心,也是今后知识结构的基础,所以从不含糊。对此,也从不在乎别人的说法,功利太强也罢,唯知识教育也罢,拔苗助长也罢。在我倒是非常注意溶百科知识、性情教育、感性理性的结合于一体,总之,智商情商并举。而且,还煞费苦心地为其创造环境和氛围。至少,我们父女俩,在教与学上,各得其所,乐在其中。但照放牧的说法,到目前为止,并不是孩子指到哪,我打到哪,而是我指到哪,孩子跟着我打到哪——这难道就不合理吗?

也许有人会问:孩子在哪里?孩子的自主性呢?我坦白地告诉各位,她内在的自主性还在形成过程中,而且我相信,这种真正的内在自主性也只有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最近她非常主动地学习汉语拼音,并在借用拼音大量地学习白话文,使我感觉到她内心的自主性,正在萌动,有开始形成的趋势。对此,我非常注意鼓励和保护,给她提供她喜欢的书籍,免掉她本要听的一些课,给她更多独自学习的时间。但我还是认为,这种自主性的形成应该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恐怕不能把孩子的一时心血来潮视作所谓的自主性,这根本是不同的两回事。

放牧认为中国的教育,似乎管得太多,制约太多。而我则更觉得,恐怕是该管的不管,或没管好,不该管的,倒在那里瞎使劲。阳阳的情况,有没有这方面的疏忽?我不敢说。还是听听温柔老爸的吧。2005-4-30 0:30:23

放牧云彩:

袁先生:这里我们再接着讨论。
   我先解释一下,当初小女学琴,我坚决反对,并且是孩子坚持要学,我们来作出选择的。学到现在,孩子表现出的天赋超出了我的预期,目前去谈什么专业想法还在早。
    内在动力是在学习和探索中形成,这点我没有异议。存在异议的地方是如何选择学习内容和探索方式的问题。是你选择,还是孩子选择?你会说孩子还不知道选择,所以,我来选择。
   这就出现了一个错误,你把选择的内容看得过重。其实,任何选择都是可以的,都是培养孩子能力的载体,有些孩子选择玩电脑游戏,你不要以为电脑游戏就是荒废学业什么的。不用担心选择的内容,因为,要的是能力。你也许接着问,不同内容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不同内容的效果的确不同,但影响能力培养的,不是内容而是方式,也就是说,在培养能力方面,形式的作用超过内容的作用,过程的作用超过结果的作用。
    在谈到全面发展和专项发展的问题。在孩子自我意识没有完全形成前,全面的目的不是为了全面而全面,而是为了客观发现孩子兴趣点和能力所在的全面,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是孩子自我形成和家长对孩子充分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在确认孩子能力点和兴趣点之后,在家长能够充分了解孩子特质之后,就要开始集中,这才是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抓纲治国。
      目前学校学习,我们花了90%学了10%有用的东西,我们花了80%的时间,起到的是20%的效果,卓亚改变的是后者,也就是不要花80%的时间,而是花20%的时间,你要解决的是10%有用的东西还是90%有用东西的问题。但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最为基础的方向盘问题,还是你们把着方向盘。孩子小,不要以为就不能把方向盘,照样可以,孩子经过磕磕碰碰之后,就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巨大的轮子,在启动的时候总是慢的,但这个轮子一旦启动了,转动起来前进的速度是巨大的。2005-5-3 0:43:21

放牧兄,

我几乎欣赏你上述帖中的每一句话,尽管还是有些不同的想法。

1)不同内容的效果的确不同,但影响能力培养的,不是内容而是方式,也就是说,在培养能力方面,形式的作用超过内容的作用,过程的作用超过结果的作用。
——尽管有“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说法,但实践中,内容——学习的对象,方式——学习的方法和步骤,这两者毕竟不同。即便尽量去贯通,甚或融为一体(从境界上去追求,而难于真正做到),但也不能用方式替代内容。比如,只有学了英语,才能掌握用英语沟通的能力,而不可能因为很好地了解了学习英语的方式,就具备了这种能力。

2)在孩子自我意识没有完全形成前,全面的目的不是为了全面而全面,而是为了客观发现孩子兴趣点和能力所在的全面,。。。
——我觉得,开始把面铺广一些,也就是尽量全面,不仅是为了以后简单地集中,找到一个亮点,而且,不排除还有可能产生一个全新的结晶体——具有创造性的汇聚——从而形成孩子的真正有价值的特质。

3)孩子小,不要以为就不能把方向盘,照样可以,孩子经过磕磕碰碰之后,就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真的吗?有没有可能犯错而无法自行纠正?还有,即使最终得以纠正,可失去的时间乃至时机又如何追回?

4) 不过这些质疑都不防碍我内心的赞赏,你说的太好了:“巨大的轮子,在启动的时候总是慢的,但这个轮子一旦启动了,转动起来前进的速度是巨大的。”只是,这个“慢”的时候,我理解为知识结构形成与生活阅历汇聚和心灵成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完结才是真正的内在驱动力——自主性产生的开始。在此之前,只是萌动而已,而且会以某种扭曲的形式出现。

希望以上的讨论不是字面之争。2005-5-3 1:47:09
http://www.cedu.cn/bbs/dispbbs.asp?boar...5&skin=0&page=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5-4 21:35:59 | 只看该作者
什么叫成功早教?谁签定的?
没看过这么可笑的笑话,谢谢楼主提供笑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5-11 13:59:30 | 只看该作者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什么叫成功早教?谁签定的?
没看过这么可笑的笑话,谢谢楼主提供笑料。
嫉妒了?看到别人有孩子而且有这么成功的早教就嫉妒了?
怪不得你的夸夸其谈的读者都是盲目的将近Death的人。
有人说过“edu你有本事就生个孩子。”还没生出来吧?
所以你没有为人父母就体会不到什么叫做早教,你的理论知识比我丰富的多。我服。
但是我不得不说:你没有实践过就别谈“科学”!科学不就是“实验证明...”吗?
你的实验呢?没有成果还是没开始?没开始就别妄谈科学!没成果就没资格批评别人,那你的话有什么根据?怎么服众?

PS:你EDU以后又多了一个对手,要理论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01:54:55 | 只看该作者
转引放牧的复帖:

以下是引用huge57在2005-5-3 2:10:45的发言:
放牧兄,

我几乎欣赏你上述帖中的每一句话,尽管还是有些不同的想法。

1)不同内容的效果的确不同,但影响能力培养的,不是内容而是方式,也就是说,在培养能力方面,形式的作用超过内容的作用,过程的作用超过结果的作用。

——尽管有“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说法,但实践中,内容——学习的对象,方式——学习的方法和步骤,这两者毕竟不同。即便尽量去贯通,甚或融为一体(从境界上去追求,而难于真正做到),但也不能用方式替代内容。比如,只有学了英语,才能掌握用英语沟通的能力,而不可能因为很好地了解了学习英语的方式,就具备了这种能力。


  内容和形式本身不可分割,这里说的只是对于能力培养的作用大小。例如英语,还是一个载体,目的是培养孩子学习语言的一种能力,重形式和过程,达到的效果不会差,相反,可能更有效,并且效果更长久,在孩子今后面对一门没有学过的语言时,能够很快掌握,这是学外语的能力,而不是能说多少,语言的变化这么大,要的是学语言的能力,而不是语言本身;

2)在孩子自我意识没有完全形成前,全面的目的不是为了全面而全面,而是为了客观发现孩子兴趣点和能力所在的全面,。。。——我觉得,开始把面铺广一些,也就是尽量全面,不仅是为了以后简单地集中,找到一个点,而且,不排除还有可能产生一个全新的结晶体——具有创造性的汇聚——从而形成孩子的真正有价值的特质。

    赞同!发现的同时,孩子也同时在形成新的内质。
3)孩子小,不要以为就不能把方向盘,照样可以,孩子经过磕磕碰碰之后,就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真的吗?有没有可能犯错而无法自行纠正?还有,即使最终得以纠正,可失去的时间乃至时机又如何追回?

    孩子在小的时候不犯错误,什么时候犯错误?需要孩子自己体验的,一样也少不了,小时候不碰,大了也要碰。时间不是问题,毕竟教育不是赶集。有问题的可能是时机,对个别需要特别把握的时机,但并不妨碍孩子把握方向盘,你作为教练,当然要指出来,但前提是,是否给了孩子一个犯错误的机会,一个自我体验的机会。

4) 不过这些质疑都不防碍我内心的赞赏,你说的太好了:“巨大的轮子,在启动的时候总是慢的,但这个轮子一旦启动了,转动起来前进的速度是巨大的。”只是,这个“慢”的时候,我理解为知识结构形成与生活阅历汇聚和心灵成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完结才是真正的内在驱动力——自主性产生的开始。在此之前,只是萌动而已,而且会以某种扭曲的形式出现。

   这个慢的过程,你解释的方式我赞同,但不赞同这个过程完结才是真正内在驱动力产生的开始。慢的过程中,除了上面你提到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和身心成熟过程,同时也是内驱力形成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内驱力是核心,而不是建立知识结构是核心,知识结构处于次要位置,生活阅历对自主性和内驱力的培养比知识结构要大得多。

    不知道你提到的某种扭曲的形式,是什么样的形成?是符合成长规律的扭曲,还是非成长规律的扭曲?如何来认识这种扭曲?

    时间关系,先讨论到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4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6:26 , Processed in 0.16996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