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是不区分大人、小孩的,我也觉得大人学英语同样是要大量听读输入才行。
不过,毕竟我们都学了这么多年英语,英语阅读的能力还是都有一些的,这一点和小孩子不一样。 问题是,用听来积累语感才是最有效的。否则学的英语都是死英语,不是活英语。
所以,结论是,以读带听,从听读训练开始,慢慢加强听力。
听读,就是边看着英文文字,边听相应的声音。可以是看英文字幕的电影,也可以是一边看小说一边听对应的朗读音频。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要再去单独学单词、学语法啦!!!
当我们在有意义的情景下初次遇到某个语汇,所有的相关情景信息都会帮助我们 get 到它是什么意思、可以在什么场合下用。包括事情的背景、事件的前因、周围的环境、说话者的表情和语气等等,这些都是“活的”信息,而且是非常大量的信息,只是往往它们未进入你的意识之中。
而且,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在不同的意义情景下遇到这个语汇很多次,然后大脑继续帮我们 get 到它的各种背景和内涵,巨量信息帮我们编织出更加精细的语言联想网络,从而更深刻、更牢固地定位在我们的语言结构之中。
相反,如果你每次看到的只是不带情景信息的孤零零的一个单词、一个短语、一个语法结构,那么哪怕遇到很多次,你的大脑也没法编织出一个结构之网。既然无法编入网中,那它就是一座孤岛。要用的时候才发现,既没有桥,也没有船,能帮你抵达那座孤岛。
活学才能活用。死学,就只能死用了。
上次看到小麦老师,提到他们团队剪辑了多个影视片段来学习一个单词。我觉得也很好。就是既符合在意义情境下学习英语的原理,又能不枯燥的重复。
不过他好像现在只做了学单词的视频,我感觉如果用来强化语句结构的习得,应该更有效。
有这想法我就忍不住了,自己开始动手,剪辑若干个包含相同语句的不同影视片段。我自己的感觉是听一遍就印象深刻。多听几遍自然更好:)
于是我的公众号里增加了一个“多情景轰炸”的栏目。不过因为没有专业的设备、软件,时间也有限,我现在只能保证每周剪辑出一个。如果有兴趣,各位可以到我的公众号“广告删除,扣分”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