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89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快乐分享] 做成长的父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5 15:19: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1

我们为什么对教育这么焦虑?


幼升小要考试、小升初要派位、中考竞争激烈、高考成了独木桥……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似乎都面临激烈竞争,这也让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

焦虑的家长

(1)孩子父母一代从非一线城市打拼(包括智力打拼)刚刚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但并非大富大贵,他们深知奋斗的艰辛,每一次升学都见证了身边大量被淘汰的小伙伴,也看到了他们的命运。深深恐惧自己的孩子成为自己当年那些“被淘汰”小伙伴,感觉“输不起”。
(2)焦虑父母的性格往往比较争强好胜,自身是竞争的强者,并享受做强者的过程。不能容忍孩子是不像自己的“强者”
(3)对自身不够满意,又争强好胜喜攀比,自己比不过但寄希望和同事邻居比孩子的心理很强。
(4)控制欲很强,孩子不优秀就是超出自己控制的结果,超控的感觉让父母很焦虑。这种家长往往喜欢偷窥孩子的方方面面,和孩子关系紧张。

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妈妈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刘女士告诉记者,她身边也有一些很焦虑的家长,主要是因为孩子的户口不在理想中学的学区内。“现在还是有一些好中学会偷偷搞内招,但孩子的成绩得好。所以那些家长不得不逼着孩子学习,如果孩子成绩有波动,家长的情绪就会非常不好。”刘女士说。


02

“四十岁死,八十岁埋”?

我有很多年长我十岁左右的朋友,常常在一起聊天,也会说到她们同龄人的状态。发现四十岁左右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描述这种状态,读来让人倍感凄凉。

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是错误。不过,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

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

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03

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

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妈妈感慨:我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他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于是,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

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三组最基本的关系,要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好的线索。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04

孩子的教养,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教育是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

中国的家长很容易犯一个错,越是焦虑,越对孩子抱有期望,就是不承认也不允许孩子的平凡,好像一定要出人头地,才是预期的完美。而这样的过度期望,更容易出现在一些自己不甘于平凡,又平凡得一塌糊涂的家长身上,他们这一生成功的赌注都下在了孩子身上,让孩子的成功给自己的未来带来期望。

两年前,杭州发生了一件“父亲吊打女儿致死”的事件,男子是一名单位的保安,一个月三千元左右,平时还帮手学校的水电修理,以此来赚点外快,补贴家用。新闻里这样描述,“张师傅和妻子都吃了没文化的亏,因此对女儿们的学习特别上心。夜里8点多,小莉在家写作业,张师傅正好走过她跟前,发现女儿竟然在抄作业!这让他瞬间火冒三丈:自己和妻子省吃俭用供女儿读书,她却如此不争气”,于是就拖到车棚里殴打。

这是一个极端事件。孩子抄作业固然有错,但这种教育方式也是让人唏嘘不已。即使孩子不被打死,但这种教养方式岂能教育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你那么平凡,为什么你的孩子非得完美?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感悟一通:

21世纪的孩子成长健康度主要是父母家长所决定的,因此,父母自身的成长状况决定了儿女的成长未来。家长加强自我“栽培”才是儿女教育之王道。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诚然对每个人来说,学习本来就是无止境的。而作为父母的,更是要加强学习的脚步。

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要为了控制孩子,而是要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进而教会孩子如何掌控自我责任行为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越来越多的实践也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传身教、思想道德水平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道德水平及人格的形成。但作为父母我们并没有接受更多的育儿知识的教育,在面对孩子的教育时往往显得有心无力,我们同样感到困惑,因此,不断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跟着孩子的步伐一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在变化,再加上如今的小孩接触到的外界新鲜事物较多,接受能力自然比我们那个时候强不少。因此,要想让孩子提高自我责任行为掌控能力,作为父母,必须不断的学习,培养自己成长,否则不但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的无知,还在时代面前落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6-11-8 00:13:49 | 只看该作者
人到中年,还要跟宝宝一同成长,是快乐的一件事,也是一件有难度的事。
[发帖际遇]: victoria13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神秘人物请喝酒,并获得 3 金币,太幸运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5:27:12 | 只看该作者
victoria13 发表于 2016-11-8 00:13
人到中年,还要跟宝宝一同成长,是快乐的一件事,也是一件有难度的事。

是啊,成长是痛苦的,只有痛苦才能成长,成长的过程就是改变的过程,需要决心和毅力,没关系,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先从一点一滴做起,和孩子一起加油!!O(∩_∩)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1-8 11:11:09 | 只看该作者
一起加油
[发帖际遇]: xvjianting 在新儿教收获很多,贡献了 3 金币,想收获更多,多转转,多分享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1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26 , Processed in 0.07871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