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什么东西呀?
前言 我们常听到父母说:”学习上,我们说什么孩子都不听,就听你们的。“ 其实父母不明白的是,孩子听我们的,是因为我们十分明确知晓他所遇到的困难;而且我们能够干脆地解决学习问题。 我们把这门技术告诉你,你就可以比专家更专家地解决问题了。 障碍: 不让你过去的东西。 学习时会遇到这样一个障碍,叫缺乏实体物。它会阻碍你学习。 有人说:“没关系,等以后长大了,见多了就知道了。“ 这是他后来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理由。实际上,最早时,他非常的忠于自己的感觉;他知道要是能立刻解决这个问题,他会感觉非常好,而且对学习信心十足。 这点在小孩身上十分明显。因为他们还没学会压抑自己的感觉。 苹果和梨是最爱
小明在做一道数学题,关于苹果个数的多少。他怎么也学不会。原因竟然简单得出奇,他眼前没有苹果给他数。当你给他几个苹果数过后,他会立刻提笔,就像个雄心勃勃的实干家,立刻能造出个宇宙飞船。 如果一个人正在研究如何操作拖拉机,那么实体物就是一辆真正的拖拉机,而不是拖拉机的理论,或拖拉机发展的历史等等。 实体物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体。当我们教导一个人操作某物,却没有实体物让他操作,那么他的学习就会出现困难。会出现什么困难呢? 会有被压扁的感觉; 晕头转向; 死气沉沉; 无聊; 烦躁易怒; 等等。 有个初二小姑娘,在学习物理的三棱镜。她学着学着就趴在桌上,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我问她你见过三棱镜吗?她说没见过,大概能想象出来那是什么。于是我让她去电脑上看三棱镜的图片,并找找生活中三棱镜的例子。她立刻变得活泼而且感兴趣起来。 还有一次,一位三年级小男孩,停在一个练习上许久不动笔。我过去看了下,这个练习他之前做了几次,属同一种题型。另一个教室辅导员反复跟他讨论题目的思路,但他就是不落笔。我协助别的学员后回来,看到他已经开始在教室到处游荡了,东摸摸,西看看,不时钻到桌子下(逃离学习)。我把他拎回座位上,仔细问了他几个字词的意思,发现他不懂乌鲁木齐几个字,但他知道是地名。我让他去地球仪上找出北京和乌鲁木齐,他跟我聊了他坐飞机去武汉的事,我请他找出武汉。找完武汉,他就提笔把练习做了。 上面例子里的小朋友也在另一个地方遇到了困难,有题讲用丝带绑礼盒,共需要多长的丝带才能把礼盒绑好并扎个蝴蝶结。我用了十分钟陪他扎礼盒和蝴蝶结,最后他顺利答出了完美的答案。 这样的例子很多。使用这个理论,可以迅速解决问题。你几乎可以不用怎么去思考要怎么讲他才听得懂,因为他的学习障碍的生理现象已经告诉你他哪里有问题了。 要解决问题,就要精确描述出问题是什么。各位父母可以使用缺乏实体物来为你的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