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明白春播秋收的道理,每一种农作物的生长都有规定的节气,错过了节气,就会影响收成,甚至没有收成,就像每种花都有一定的花期一样,孩子的成长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恰当的时间进行恰当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最大限度的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潜力开发。 熊敏形象的把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称之为“花期”,因为每一次“花期”都意味着孩子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总是能给人以美好的感觉。“花期”是由出生后一个又一个敏感的花期组成的,在各个时期针对性的培养,孩子学得更好、更快,使他们的一生受益,相反如果错过了,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且效果也会欠缺些。其实我们的生活就存在很多鲜明的例子。 1920年,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里发现两个狼哺育的裸体女孩。大的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辛格给他们取名字,大的叫卡马拉,小的叫阿玛拉,进过检查,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物系统是正常的,只是有些营养不良。 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和人一样,但生活习惯却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害怕日光,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定时发出非人非兽的尖锐怪声。他们完全不懂语言,也发不出人类的音节。 两个狼孩被领进孤儿院之后,辛格夫妇非常爱护她们,耐心抚养和教育她们。两个孩子中,阿玛拉比卡玛拉进步要快很多,两个月后,当阿玛拉想喝水的时候,她就会发出水的声音,而且她对其他孩子的活动也表现出了兴趣。遗憾的是,阿玛拉在孤儿院住了不到一年便死了。 卡玛拉的教育就没那么容易了,辛格博士下了很大功夫使其“恢复人性”,但进展非常缓慢,进院16个多月后卡玛拉才会用膝盖走路,两年后,卡玛拉终于学会了直立,但需要有人扶着,学会单独直立行走,她用了六年的时间,但不会跑,想走快时,她还是需要四肢并用。不仅如此,卡玛拉的语言发展也非常糟糕,她用了25个月的时间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四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单词,七年后增加到45个单词,并曾说出用3个单词组成的句子,但直到死也没有真正学会说话。15岁的时候,她的智力只相当于2岁婴儿,不幸的是,她在17岁那年因感染而伤害热病而死亡,其智力值相当于三四岁孩子的水平。 其实在大脑结构上,狼孩和同龄人没有多大差别,那么是什么导致卡拉玛智力低下呢?是因为她长期脱离人类社会,错过了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使大脑的功能得不到开发,从而造成智力低下。相比之下,阿玛拉由于年龄小,他的智力就恢复得比较好。 这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也警醒着我们,不要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花期”,要把握好孩子成长的“花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