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620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逻辑狗】发展儿童思维 培养儿童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1 11:2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展儿童思维 培养儿童能力(连载)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 儿童教育专家  林崇德 一、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分 (一)、思维是多种学科研究的对象     思维并不是心理学唯一研究的学科,思维是多种学科研究的对象。哲学、逻辑学、语言学、人文学、教育学都研究它,但相当分量是在心理学的研究里。而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是从智力这个角度研究思维。 什么是智力和能力?     智力和能力是指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或完成任务),且表现出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    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都提倡“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们经常在谈谁有特色,强调因材施教。因为<u>人才的差异取决于他的智力和能力,存在着人与人的个体差异</u>。毛泽东老人家曾经说过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诸位,你的能力大,我的能力小,构成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毛老人家曾经批判他的副手、当时的副统帅林彪的天才论。老主席曾这样说过,“天才者无非就是聪明一点。”换句话说,就是讲“聪明与笨的问题。”在座各位老师,你聪明,我笨就构成你我之间的智力差异,因此从毛泽东的话里,我们引申出智力和能力,统统属于个体差异,通通属于个性,当然这不过是伟人的话。 (二)、智力和能力属于个体差异,属于个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有四个方面: 首先从发展的水平差异来看——     一个人的智力从小到大可以分为超常规的,就是所谓的天才;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异常规的。用什么来表示呢?目前心理学主要是用智商来表示。智商如果是90~110表示智力正常,110~130是中上,130以上那就是超常,90~70是中下,70以下是白痴。    是否智商高就有成就,智商低就没有出息呢?那不见得。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基本上没有超常的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智商是在90~110之间,属于中等智商或者说正常智商,但待会我要讲到他们从小所养成的非智力因素是难能可贵的,因此谈智力和能力,还要谈非智力非能力的因素。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叫斯登伯格,他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前主席。相当于中国心理学会的副会长,或者副理事长。去年2003年是主席,今年2004年是后主席,相当于中国的顾问。斯登伯格他研究智力是全世界有名的,但他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智商通通不及格,也就是说智力测验都不到90。本来他的智商测定成绩是应该保密的,不知被哪为快嘴的老师泄密了,同学们称他为白痴。他的智商测验结果在幼儿园、小学没人泄露,中学被泄露后大家都称他为白痴学生。他背上了包袱,但是同时也致使他努力奋斗,后来他考上了美国的十大名牌大学之一——美国耶鲁大学。他觉得耶鲁太美了,希望将来能在耶鲁工作,可惜美国的学制,本校毕业生不能够留校。他就问人家,“我学的是心理学,我研究的是智力,主要是要研究我自己智力怎么提高,那么请问美国心理学第一把交椅的学校是哪所学校?”有人告诉他是美国排名第三的丹佛大学,于是他考上丹佛大学。硕士博士加起来也要6~8年才能完成,可是作为一个智商不及格的年轻人,他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靠什么?看来当然不是靠他的智力,不是靠他的能力,是靠他的非智力因素。后来他拿到了博士学位以后,如愿以偿的回到了耶鲁大学,美国排名前十名的美丽的耶鲁大学。现在的小布什也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门门功课不及格的另类学生。呆会我们再讲小布什。    斯登博格他师从于弗莱尔(可能讲弗莱尔有些老师不太熟,可是一讲元认知大家都熟)。他跟他老师学了智力理论,回到耶鲁工作以后,他说我从小就有个志向,如果我这一辈子成功了,绝对不是因为智商,而是成功智力。斯登博格把自己的智力理论命名为“成功智力”,也就是现在闻名世界的“成功学”。 “成功智力”我们国家也有翻译的著作,谁提出来的?斯登博格。因此我觉得智商这个东西,仅仅是作为一个人发展的基础。仅作参考。当然,一个人的智商是有差异的,这说明一个人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这是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结果。 其次从一个人的发展方式看——     一个人的认识或认知方式是有区别的。有的人干什么事情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什么东西都愿意自己作主。也有些人干什么事情从小都依赖,大了也依赖。如果个性用物理学的“场”来借鉴,在心理学叫“场独立性”,“场依存性”。个性从智力认识的角度来看,有些人从小就没有依靠别人,绝对独立;有些孩子什么东西都依靠老师或家长,什么东西都问老师或家长,有些人则处于两者之中。 再次从不同的智力类型看——     如果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上小学到中学,如果说看看他们的成绩,假如说考80分,同样拿到80分的人与人之间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有人凭记忆能考得80分,有人凭咱们所说的聪明,也就是思维。也有些人思维不太好,智力水平不高,但凭他的非智力因素考得。因此不同的个人,从智力组成类型来看是有很大差异的。需要各种各样的心理能力来组合来使用,这就构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类型,不同的智力类型。 最后,从个体的智力表现范围看—— <i>1、学习和非学习领域:</i>    有人从小学业成绩很好,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学业成绩门门领先。那他是不是肯定有出息呢?那也未必。学业不好的人往往会被老师看不起,那难道就真的没出息吗?也未必。    有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老校长何茂盛老师,他是全国原政协常委,享受副部级待遇。何老师从教60周年庆典,不是放在人大会议上,是放在钓鱼台。他说部长们给我站起来,一批部长给他站起来;说将军们给我站起来,一批将军给他站起来。但他非常欣赏一位王某。王某是北京一个最大财团之一的总裁、董事长。我说这个人了不起,这个人在北京名字响当当的。可是何老师问他你在第二实验小学上了几年学(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报告何老师,5年小学毕业我上了9年,年年蹲班,最后到五年级的时候,不能在蹲了。为什么呢,他比别人高出一大块,说今年毕业,没有上两年,所以九年毕业。四年级考试的时候去了一位老师,有一次他去监考,看见学生们都写的很快,王某某也写的很快。所以呢,不敢打扰他。他听别人说王某某是笨蛋,但看到他写的也很快,怎么会是笨蛋呢?结果让他认真的做题。4分钟以后,收卷的时候这位老师差一点失态,一个人民教师不应该说的话,差一点喊出来,“我的妈呀!”为什么呢,他看到考卷上全写着三个字,王某某王某某王某某王某某王某某……    就这么个人,他也没有任何政治背景,一个劳动人民的孩子。他现在成为一个北京最大财团之一的董事长。靠什么,他说靠我的能力。因此,这就说明,学习好的人和学习差的人都能够成才。那么他现在在管理方面有两下子,何老师曾经跟我说,王某某他非常重视知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到经理都是博士,用王某某的话来说,我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我懂管理。我怎么管理呢,我借脑袋,借人家的脑袋。这就是他的本领。因此,看来学习好的人可能有出息,学习不好的人照样有出息。我们现在也面对学生,当他成绩暂时差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倒是一个问题。<i>2、演和非表演领域:</i>    表演领域主要是音体美,现在音乐方面选拔人才40%在幼儿园阶段,还有40%是在小学阶段,还有20%在中学阶段。如果中学毕业后再选拔音乐人才就太晚了,因此幼儿园怎么为音乐学院从小输送人才,送到他们的附小去、附中去,这非常重要。音体美是一种表演能力,有些人从小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本人就是最没有音乐细胞的一个。我记得1967年我和我太太登记结婚,到了1968年,家里才好不容易给我们5平方米房子。这样就可以正式举行婚礼了,到那时候都快一年了,登记完后一直没有举办婚礼。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结婚要唱一首忠于毛主席的歌。我们俩就合唱“亲爱的毛主席”。刚唱三句,被现在北京陈经纶中学的分校校长,就原来陈经纶中学的老校长,我们化学系63年毕业学生,我的师兄,轰下了台。他是我们两人的结婚主持人。他说“下来”,我说凭什么下来呀,他说凭你们这破锣嗓子还能够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你看,连唱忠于毛主席的歌的资格都没有的人,现在这教授当得还不错,那就是证明应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表演和非表演领域的人才差异性是存在的。看来在音乐表演领域我是没有细胞的,但是当心理学教授就可以抛开音乐细胞这一点。<i>3、学术和非学术领域:</i>    全世界都认同有些人搞学问行有些人做学问不行,或者搞管理行、搞宣传行、搞军事行搞买卖行等。所以呀,一定要让教授当校长也未必妥当;在幼儿园里让一位特级教师当园长也未必妥当。他特级老师当的好好的嘛,非要他当园长干嘛?她当园长未必是这个材料,可是当园长的人未必能够成为特级教师。    国际心理学界认为智力和能力就表现在上面所讲的这四个方面。第一表现在发展上,第二表现在方式上,第三表现在组成类型上,第四表现在表现范围上,看来就是一种个体差异。    为什么要谈这个?因为马上要出现一个定义,智力和能力的定义。智力和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什么样的个性心理特征呢?前面有两个定义,一个叫成功的解决问题或者是完成任务。因此毛泽东在六十年代就说,我们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个就是要有良好的适应性。适应这个词中国人原来不太重视,我希望大家能特别重视。    世界心理学界公认最了不起的人物是皮亚杰。皮亚杰曾经说过,智力的实质或者说本质就是适应。因此,培养人的适应性就是智力的目的。世界卫生组织这个大家都知道啦,尤其去年北京闹非典,大家更熟悉世界有个卫生组织。太厉害了,他让你开放就开放,他不许你对外宾开放,不许外宾来旅游你就不能搞对外的旅游。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在1948年开始到2003年对健康这个概念的定义,他从来没改变的三个方面,什么叫健康?第一身体健康,机体健康;第二精神健康;第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纲要中谈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三个目的,第一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从小培养,从幼儿园开始培养;第二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幼儿园开始培养;第三,还是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培养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活能力的适应性。中央号召我们培养生活能力的适应性,换句话说要培养适应生活或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适应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什么叫智力和能力,就是指成功地解决每一个问题,表现出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在今天,心理学界最前沿的代表学科叫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里面把思维、认知、智力三个概念看成是同义语。那么今天我们讨论思维,在认知心理学中它主要是指概括的、间接的一种认知过程,他是揭示事物本质联系或发现事物规律性的一种认识过程。 (三).智能结构: 思维的定义谈完了以后,要谈智能结构,实际上就是谈思维结构:<i>1、天赋或者心理机制的亚结构:</i>    思维结构首先就是天赋,或者是生理机制的亚结构,也就是说智力能力。思维这个东西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呢?我们首先要承认具有先天性,同时我们要强调遗传与人的智力、能力、跟思维发展可能性的关系,而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关键在于环境在于教育,所以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就必须提到重要的议程上来。<i>2、认知亚结构,它又包括思维(核心)、感知(观察)、记忆、想象、言语和操作技能:</i>     我们要强调认识或认知的亚结构,它包括思维、感知(观察)、记忆、表象、言语。言语就是叫个体的语言。一个人不能光动嘴不动手。我是主张动手的,所以我非常重视操作技能。    在各种智力的构成模式,中间有个灰色的圆,实体的圆就是中心圆——思维。还有其它成分:一个是入门的窗户——感知觉;一个是储存的仓库——记忆;很重要的还有就是从幼儿开始就要发展的还有想象力,因为爱因斯坦说在创造的过程中,想象要比知识更为重要。所以在创造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想象力的培养;人的思维,人的智能同时是一种语言的思维、语言的智能。还有操作技能,我们强调操作能力。但是所有这些都围绕思维来进行,思维是各种智能的核心。<i>3、非认知因素或动力亚结构:</i>    我们要强调非认知因素,或者讲非智力因素的亚结构。<i>4、智力的学科能力亚结构:</i>    这样构成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维度的多元智能。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发展,从幼儿园开始慢慢进了小学,小学要进入中学,把所有的知识,慢慢的向高级发展,这样就有了有关学科。比如说语文能力、比如说数学能力、物理能力,化学能力、生物能力,当然可以通通把理化政教列入小学的常识,都可以叫科学能力,还有音乐能力、运动能力、美术能力,那么他们是一种多层次、多因素、多维度的多元智能 二、幼儿思维的发展: 说到幼儿智力的发展必然要谈到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什么我要用伟大这样的词呀,因为在美国每年都要评十大心理学家。皮亚杰大约已在1980年逝世,可是现在还给他评了第一。有人把斯金纳评第一,但常常还是把皮亚杰评第一。皮亚杰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他是瑞士心理学家,在法国长期工作。他既在瑞士工作又在法国工作,而他主要是研究儿童思维、儿童认知、儿童智力的。他认为一个人心理发展、智力发展、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呢? (一)  思维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作感知阶段(0~3岁) 出生后的两、三年是动作感知阶段。他认为第一个阶段,人的思维靠两个东西,一个是靠动作,一个是靠感知觉以及动作的对象。皮球滚到床底下,你用什么方法把它捡出来,这个时候就是要靠两个东西,一个是呼噜胡噜爬进去用手取;要么就用钩子把它钩出来。两个东西不是都要靠动作嘛?那么怎么把它钩出来呢?首先要看得见、摸的着,如果看都看不见那就瞎胡弄了。0~3岁阶段,人的思维一个依赖动作一个靠感知。 第二个阶段:前运算阶段(3~7岁) 前运算阶段主要靠一种表象、靠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 第三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具体运算阶段,相当于中国的小学阶段(7~12岁),这个时候他可以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推导,但是还要依靠具体的事物作为支柱。第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能够用假设,假设怎么怎么样,这个时候(也就是12岁)以后开始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 (二)  皮亚杰的实验: 今天我着重谈前运算阶段,用实验研究进入下面的特点。我给大家介绍几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数目对应 我如果画十个杯子,十个鸡蛋,一一对应,问孩子鸡蛋数目多还是杯子多,孩子应该怎么回答呢?孩子应该说一样多,因为十个鸡蛋和十个杯子。好,现在有一个变化,什么变化呢?如果把十个杯子集中放在一起,然后鸡蛋放在旁边,一排,问现在哪个数多?有些孩子就说鸡蛋多?为什么呢?因为摊开一大片,这说明他对数的认识,没有进入实质。那么,如果你把鸡蛋放在一起,然后把杯子一个一个摆开,问现在哪个数目多,而且刚才我说的所有的动作都放在他面前表演的,他都看到了,但他就说现在鸡蛋少杯子多。可也有的孩子说杯子多,为什么呢?杯子一大片,鸡蛋就这么一排。下面我会讲一个概念。皮亚杰提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守恒,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孩子们的思维,不能够守恒,也就是不可逆。 第二个实验:长度守恒 两根木棍,大家看看一样长吗?一样长,现在我们当着孩子的面把他挪一下,挪到这个位置。还是原来的两根木棍,挪到现在这个位置,问现在还一样长吗?孩子说不一样长,这就是第二个守恒的问题,不能认识到长度守恒。 第三个实验:液体守恒 我们这里有两个杯子,一个高一个矮,我们在里面装进同样多的液体,什么液体呢?比如说水。我说这两个杯子里的水,水一般多吗?孩子们说不一般多。有人说这个多,你看这么高,这个呢?这么矮,也有人说这个多,你看这么大,你这么一点点,我说一样多吗,水不一样多。但实际上我们当他的面装进是一样多的水,你看有人说这个多那个多,但是容量一样,叫液体守恒问题。有液体就有物质,最典型的是皮亚杰用的手捏橡皮泥,可以捏成大饼,也可以捏成油条,同样一团橡皮泥问油条大还是大饼大,他会回答这个大那个小,他就不能够守恒。 第四个实验:面积守恒 大家这两个字别忘了,守恒。这两块地是一样大的,其中一块上连续画上二十个牛棚,画一条牛;在另一个地方,也画二十个牛棚,但把牛棚分开画了。用两张硬纸板当着孩子的面前,把这两张纸摊开,问哪边的牛棚大。孩子会说这个大(分开的牛棚),为什么大呀!因为房子分开了所以大,但从实际意义上说面积是一样大。 第五个实验:容积守恒 在一个小岛上,现在要建房子,比如说现在一共有三间房子,可以平房三间,塔楼三间……,因为房子不一样,你明明在他面前表演搭积木一样搭给他看,问她容积或体积上面一样不一样,他们说不一样。 第六个实验:三座山实验 这是三座山,第一座是红色第二座是黄色,第三座是蓝色,红黄蓝三座山,然后这里头是一个孩子在这儿,被试,这是A这是B这是C,转一圈,孩子们看到的几副图呀,A方面看到是一张图,B方面看到是又一张不同图,然后被试坐在这个位置,问他那张照片和他相符合?A是不是整个三座山,很多孩子说“是”,别的都不是,这三座山实验一直到什么时候守恒?一直到小学五年级。所以有些问题并不能说孩子笨,我记得78级学生他们当时到朝阳区做实验,做皮亚杰的三座山实验,发现12岁左右才能守恒,有些老师在门口外边直跺脚,我的学生怎么这么笨呀!不是笨,它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第七个实验:辨别液体 这是5个试管,化学实验的试管。这是化学实验,一个是中和反应、一个是变色、一个是褪色。问孩子们能不能找出各个试管?幼儿还不能、小学阶段到中学尤其12-15岁的孩子他就知道第一个和第二个试管相结合,不行;第一个和第三个试管相结合,还是不行;那好,第一个和第四个试管相结合,不行;第一个和第五个试管相结合,还是不行;好,试一试第二个和第三个试管相结合,第二个和第四个试管相结合,第二个和第五个试管相结合;两种液体互相配,一共有多少组合?穷尽所有组合,共有10种方法,那么马上考孩子们一道题,6种颜色,每种颜色10根小棍,你每次两两颜色组合,给我拿出来,多少次能够穷尽所有的组合?这道题,有人看看很难,瞎凑,反正两个凑出来,随便两两组合,然后告诉你,15次。实质上这是类比推理题。 第八个实验:看不见的磁力 给大家一张盘,一个非常漂亮的盘,上面一朵花,花瓣向心,皮亚杰的实验就是好多碎片能够顺着一定方向转,后面主要判定下一个吸铁石会朝哪个方向转? 第九个实验:投影实验 这是一根蜡烛,放一个幕帘做屏幕,中间放一个圆圈,那么想一想幕帘上会是什么图像?看来当时皮亚杰实验水平很低,因为局限于当时20世纪20年代的条件,后来美国给他改进了,这儿用现代化的灯代替,其它也有现代化器材代替,幕帘是一样的。这里考虑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幕帘上的图形大小取决于什么?我待会儿再说,一道题马上出来了,这就是当年皮亚杰的天平实验。要想改变平衡,是一个力臂和焦距的问题。和中国人的天平差不多,这是一个盘,这是一个盘,要保持平衡,力臂非常重要,要保持平衡,主要调它的距离即力臂,看刻度,于是提出一个问题:思维的互补  ,有人单纯看到了砝码,有人还看到了距离,这就是思维的互补性。 (三)  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 皮亚杰类似于刚才实验的一系列实验,表明:1 幼儿阶段主要靠表象来进行思维。2 幼儿思维是不能守恒,也就是不可逆的,即没有建立起守恒和可逆性。3 幼儿智力集中于问题某一方面时,就不可能同时注意于另一方面,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是皮亚杰当年实验得出的三条结论。自我中心就是这样来的,这个研究这个结论到底对不对,现在世界上有名的杂志上,围绕皮亚杰的守恒研究登出的文章,重复性的文章,很有名的文章,有3000篇,皮亚杰了不起,3000多篇研究,不管你被试多大,不管被试有多少,尽管你有许多被试,当年皮亚杰被试尽管不多,形成的结论是一致的,所以皮亚杰的好多研究成果一直保持到今天。但是对皮亚杰有个问题,幼儿阶段到底有没有抽象逻辑思维,皮亚杰强调自我中心主义,也就是依据第三条,他倾向是没有抽象逻辑思维的。 我们可以谈自己的认识,关于幼儿思维的特点: <font face="隶书"> 1.  我们同意皮亚杰:幼儿阶段(3-6、7岁)主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 现在国际上公认的婴儿期为0-3岁,世界公认的权威工具书美国的《婴儿手册》明确规定:婴儿期为0-3岁,为什么?因为前人的标准有2个,一个是说话,一个是走路;一个叫taiking,一个叫walking,后人认为这标准不够,缺乏很重要的一个指标:社会性,即社会化的问题,真正在这个阶段代表他们发展水平的不完全是智力,更主要的是社会性的发展,因此确定0-3岁为婴儿期。我国一直坚持3-6、7岁为幼儿期,是根据小学上学的年龄,如果通通改为5岁半、6岁上学,那一年要增加多少个孩子?因此,教师的问题就成为问题。首先要分清智力发展的两个基础,这就是生理指标:大脑发展的指标,一个是量一个是质;量主要是脑的重量。刚出生脑重是390克,到8、9个月时孩子们是巨大变化,为什么?因为脑重就有变化,平均是660克;两岁半到三岁,是第三个飞跃期,是890-1011克,因为世界上对这个指标有分歧,大家干脆说890-1011克;5岁半到6岁,1250克;小学4年级前后,10岁前后,1350克;13岁半以后,严格讲14岁以前,1400克。成年人平均脑重1400克。脑子重的人是不是就比脑子轻的人聪明,未必,有两个人最典型,两个人都是世界文学巨匠,一个是俄国文学巨匠度根涅夫,一个是法国的勃朗斯基,度根涅夫脑重是2700克,勃朗斯基脑重是小脑袋1300克,有人说,脑袋往前一点,前额发达一点,就聪明,那当然,脑重有作用,但不是绝对化。脑的质的变化主要看脑电波。脑电波α波、β波、δ波、θ波,变化最关键的时期是5岁半到6岁是一个关键年龄,还有小学3、4年级是一个关键年龄,中国人脑电波的成熟年龄和脑重成熟年龄一样,13岁半即初二前后。这就提供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的思维能够发展,生理上有它的指标,没有先天指标或生理指标很难发展,因此为什么幼儿、小学、中学思维不一样,除积累文化知识外,后天教育很重要,要考虑先天因素,没有这种先天因素是不行的。正因为发展所以才有活力,刚才说8、9个月确实是婴儿发展的一个关键期,2岁半到3岁是发展语言的关键期。这是很有道理的,很有科学依据的。5岁半到6岁能够上学,也是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分析下边的一些事实,幼儿期间,他的思维材料是根据他脑的质和脑的量发展的结果,在这个阶段,由于脑的重量与质量都没有成熟,他所接触的事物必然同原来按照一个是感知一个是动作,慢慢有语言的发展,刚才说2岁半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那么它肯定是语言的形象或形象的语言作为支柱,即具体形象思维或表象思维,而不是依靠改进材料进行思维。下面我用30年代末、40年代初我自己的一个研究做一个说明,我调查了婴幼儿连到小学的1200多个孩子,现在发现幼儿阶段的思维有4个水平:第一级水平:直观行动的感知概括。也就是第一要依靠直观,第二要依靠他的动作,但是他们一定有概括了,为什么?感知觉的概括,他们能够分辨大小、分辨多和少,比如最大个的我要,这个太小了我不要,我要多多的糖,也就是说他知道大的、小的、多的、少的、但具体数目说不出来。第二级水平:表象笼统的概括。产生了概念的萌芽,但必须跟具体实物联系起来,知道一个、两个,第三级水平:直观言语的事物概括。他们分清1、2、3、4、5、6,有些孩子能够数到100,他们能够有一定的计数能力,但最重要的是数的分解组合,这样数的大小、数的顺序就受到一定局限。第四级水平:表象言语的概括。数的概括, 换句话说,数概念包括哪些内容?三个内容:一是了解数的实际意义,二是了解数序及大小,知道8比9小,三是数的分解与组合。5能够分成2和3,同样能够分成1和4,也可以5和0,如果幼儿可以掌握10以内的数的分解组合,就可以说幼儿掌握了10以内的数概念。因此数概念的问题是和三个指标紧密联系,并不是数到几就掌握了几,3、4岁的孩子他们大部分,百分之六十六的幼儿能够进入到直观言语阶段,但不能够分解组合。那么在这方面的迅速发展是5、6岁阶段,正因为如此,我们提出改革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我们不太同意1教半天,2教半天,5教半天,我们主张用5堂课时间把5以内的数全教完,是不是对头另说。 2.  抽象逻辑性思维开始萌芽 应当看到幼儿思维抽象逻辑性开始发展,国际上关于婴儿是否抽象逻辑思维有争议,有小孩想玩,妈妈说下午再去玩,他把表拨到三点,说三点了,可以去玩了,这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那么到底有没有抽象逻辑思维,有人用大量的非语言材料进行判断,做实验,发现孩子推理能力相当强,于是得出一个结论:幼儿阶段抽象思维已萌芽,有些已经达到不错的水平,比如大小、多少、前后哪些方位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辨证的东西,我坐在这里,您在我前面;对您来说就不一样了,我在您的前面。又比如三三三实验,其中就有逻辑推理,发现幼儿阶段能够推理,因此我和他们观点一致,你不要纯粹考虑语言推理,你还要考虑到幼儿阶段有抽象逻辑的思维萌芽。 三、幼儿思维的培养: (一).从思维特点来看,概括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理论上的认识:概括是人们形成掌握概念的前提,是思维智力品质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概括是思维的首要特征。一个人聪明与笨主要看他的概括水平5、6岁孩子接触大量生活,形成大量形象的语言,进入小学就能够进行很好的概括,可是我们的教学还少、慢、差、费。从幼儿整个的培养上来说,如果讲概括的重要性,从概念上来说,概括是形成一个人概念的前提,任何一个思维品质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研究的点,所以连达尔文这样的大家,都说我一生的成就是靠概括,都是幼儿阶段,可能现在小学以上都强调概括,强调合并同类项,讲到语文,听说读写,每堂课,孩子们不会分段,分析课文就遇到问题,今天老师水平是很高的,但也难免遇到这样的老师,问:我不会段落大意,老师说,段落大意往往在段首,错了,下次老师说最后一句话往往点题,又错了,下次老师说,段落大意就要在段落中找,学生说:“老师,你什么都不会教”。实践上的认识: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概括的过程,知识迁移的实质就是概括。幼儿阶段复述有的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有的全部说完只会简单重复。文革后,有位老师抱着一大摞作文到朱智贤老师家,说作文来源于生活,我带他们去游玩长城,回来后写的作文,朱老拿起一本来,只见上面写着:“长城啊、长啊、长啊,真长啊!”朱老问:出发前你用语言概括了吗?“没有”“回来后你用语言概括了吗?”“没有”,语言的概括作用。能够简练地引导幼儿的思维,概括,太重要了<font face="黑体">(二).<font face="黑体">从思维的层次来说,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font face="宋体">从思维品质上看,怎么培养思维乃至培养智力或能力呢?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78<font face="宋体">回到北师大,朱老命我到中小学做实验,我们后来主要就是在中小学做实验,语文数学两科教学,还有其它学科的教学语文课,用语文的语言,数学课用数学的语言,它是培养智力、发展能力的突破口。<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黑体">思维的深刻性<font face="黑体"><font face="宋体">首先要培养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有思维的深刻性,也就是透过变量看本质,在大量的接触事物的过程中,我们肯定要把本质的东西集中起来,然后把抽象的东西合并同类项,这就是概括,因此,怎么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怎么样培养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font face="宋体">首先是培养他们概括能力,第二是推理。主要是四种推理。<font face="宋体">第一逻辑推理:大前提、小前提、最后到结论,幼儿园问孩子:铁器会在水中沉,那么针能不能沉下去,幼儿会说能,因为针是铁,这就是逻辑推理。<font face="宋体">第二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font face="宋体">第三对比推理:‘比如男孩子、女孩子,到底有什么不同?这时要通过对比推理判断哪个是男孩子,哪个是女孩子?<font face="宋体">第四类比推理:比如拼图,从第一种拼图到第二种拼图,达到一种迁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迁移就是类比推理,主要是培养深刻性。<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黑体">思维的灵活性<font face="黑体"><font face="宋体">怎么能培养灵活性?一位李老师曾问我怎么培养思维灵活性?我给他出了一个点子: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 face="宋体">个一分硬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 face="宋体">个二分硬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 face="宋体">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 face="宋体">分硬币,都洗干净,让孩子们拿出一毛看孩子有多少种方法,这实际就是一题多解。<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黑体">思维的创造性<font face="黑体"><font face="宋体">第三是创造性思维,美国讲的创造性,就是我国讲的发散思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 face="宋体">。美国有最典型的两道试题,发散思维就是一题多解。一题有多少解?美国人叫他变通性,典型试题:一块红砖有什么用处?有的说能够盖房子,能够盖大房子,小房子,盖红房子,其实都是作为建筑材料;有的再发散一点,盖房子、造桥、铺路,有的说我们郊游时,把砖烤热,在上面热食物,红砖当锅。有的说把砖当锤子,钉钉子;还有的学生说遇到狗把红砖当武器,这就是典型的变通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 face="宋体">.独特性,美国的典型试题是这样的,说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实在太累,可惜妻子是哑巴,丈夫太爱他的妻子了,到处求医,终于找到了一位名医,把这位哑巴。治好了,哑巴会说话了,于是新的缺点就暴露了,爱唠叨,他听不进去他妻子的唠叨声,于是就跑去找医生了,说您给我治一下,治什么呀,治我的耳朵,你把我的耳朵边聋吧,请你们给这个故事命题。可以有不同的题目,《聋夫哑妻》等越与众不同越具有独特性。<font face="宋体">有意义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基础。<font face="宋体">我记得我的一个学生,当年在听我讲创造性思维的时候,他给我抱了一摞书出来,他说林老师呀你先别讲,我给你讲创造性思维,他就讲创造性思维者都是神经病人,对不对呢?每本书都有出处,是这么讲的,我认为他讲的有一定的道理,他强调心灵独特,前所未有,别人没有他有,这就是精神病人有的,但他很有独特,因此对这个定义我加了一个小尾巴,“有意义”,这是我强调的,我在国际会议上也强调这一点,我说强调新颖独特,还不够,还要有价值,要有意义。<font face="宋体">从婴儿阶段开始,我看就有新颖独特的心理活动,老师们我们怎么捕捉它,我的孙子明天刚好是两岁零九个月,话还说得不大清楚,他在我面前唱了一首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几只老虎几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嘴巴,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我说谁给教你的,他说自己教自己的,我说那你们老师怎么教你的,他说老师教的“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我想我们应该从小就鼓励孩子有这种有意义的、新<font face="宋体">颖独特的思维活动,<font face="宋体">我认为他这种活动真是我们幼儿园开始要鼓励的,如果从幼儿开始咱们的孩子,他的创造性思维新颖独特、有意义创造性思维,比别人强那么一点点,小学阶段就能强那么一点点,中学阶段就能够强那么一点点,一辈子就有希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 face="宋体">.流畅性。美国吉尔福特把发散思维捧上了天,把一题一解看成一文不值,我觉得一题一解是一题多解的基础,一题多解是一题一解的发展,一个人有了一题多解以后就去追她的最佳点,这是美国人的说法。<font face="宋体">创造性要从小培养。从内容上讲,思维加想象,现在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天天鼓励我们的孩子呀展开想象的翅膀,可是有的幼儿园里面,孩子真要想象的话,有的老师说你和胡说八道,这就是矛盾的,容许他胡说八道吗?爱因斯坦说在创造的过程中,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font face="宋体">在幼儿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都没有用灵感,成年人才有灵感,但是小学阶段有个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么萌芽在什么时候开始呢,幼儿园阶段,尤其是孩子们有意注意时间多长,以前心理学有个实验表我不太同意,为什么呢,他有趣和没趣区别就大了,因此培养有意注意从兴趣入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分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爱因斯坦相当强调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观点,可是中国人呀,我们太强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幼儿阶段不可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所以我们应该容许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保护这些思维,然后引导,引导到什么时候呀,到初中二年级,以后才慢慢从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引导到知其然知所以然上面,这样就是分解思维进入到逻辑推理的思维,两者结合就是创造性思维,因为我强调幼儿阶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重要性,所以元认知监控,在幼儿阶段我不提倡。<font face="宋体"><font face="黑体"> <font face="黑体">思维的敏捷性<font face="黑体"><font face="宋体">从小培养幼儿的敏捷性。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游戏,让孩子们数学竞赛——数数,你在他的面前放一百个小石子,相当干净的雨花石这样的石子,每个孩子面前放一百个石子,老师说打鼓就开始数,然后让他们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 face="宋体">我把两个鼓锤子举起来就停下来,说出总数。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在幼儿园的按物点数,说出总数,一个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 face="宋体">,一个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4<font face="宋体">,老师可以数一下,然后你说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 face="宋体">,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4<font face="宋体">的就取消他的资格,反复进行,这就是从小培养幼儿的敏捷性。<font face="宋体">人的思维有几种情况,准确而又迅速的,迅速而不准确的,准确而不迅速,不准确也不迅速。今天是金钱的社会,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这是时代的要求,所以我们敏捷性这个问题很重要。<font face="宋体">在思维品质里头,我想结合我们创造性游戏,积累性游戏、幻想游戏、假定游戏,我们多做一些实物东西的引导,比如说搭积木,我特别反对现在买那些特贵的电子游戏,有些玩具,挺贵挺贵的,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face="宋体">火车来了,可是孩子一用,对他创造力发展、思维发展毫无用处,生活中的搭积木很有用处。<font face="宋体">北京第八中学的原书记,现在西城区教育学会的秘书长,他有一次碰到我,他说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在家里看孙子,培养他创造力,我说你怎么培养他创造力,玩积木,我跟他一起搭积木,能发展他的创造性思维了,我一想他是行家,那么幼儿园里面培养创造性能力、品质要加强。<font face="宋体">思维的差异,有人动作发展比较好,有人情感发展比较好,有人抽象逻辑比较好。有人能成为一个文学家、艺术家,有人成为一个数学家,有人曾经问我,哪种思维重要,我就反问他一句,数学家重要还是艺术家重要?他说林老师你不能够这样回答我的问题,不能这样来问我。我就说“你不能够这样问我哪种重要,我认为哪种都重要”,这就是因材施教,所以我们今天在幼儿阶段还是全面发展它的思维好。<font face="宋体">曾几何时右脑开发风靡一时,后来李岚清副总理找去几位心理学家,他们把右脑开发弄走了。林岚清总理他当场就表态,本来他认为右脑开发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后来他说,谁也不要再用简单的、庸俗的、片面的右脑开发去糊弄人了,可是北京听说现在还有搞右脑开发的研究,这和岚清总理的指令是不是背道而驰呀。当时李岚清同志就表态了,还是全脑思维好。<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font face="黑体">(三)、认清思维结构,抓好智力训练<font face="黑体"> <font face="宋体">我强调的是思维结构,我认为一个人思维三个东西最重要:<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第一、   <font face="黑体">思维目的<font face="宋体">:<font face="宋体">思维目的就是适应<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黑体">第二、思维的过程<font face="宋体">:<font face="宋体">强调分析和综合,乃至抽象、概括、归类,现在理论有信息加工,有创新加工,平静加工,不管怎么说都是过程的重要性,所以幼儿园要从小培养思维的过程。<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黑体">第三:思维材料<font face="宋体">:<font face="宋体">感性的材料表象很重要,慢慢上升到概念的材料<font face="宋体">。<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黑体">第四:思维监控<font face="黑体"><font face="宋体">即反思,元认知。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知其然之知所以然的思维,初二以后要发展<font face="宋体">。<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黑体">第五:思维的非智力因素<font face="黑体"><font face="黑体"> <font face="黑体">(四).从非智力因素入手促进智能的发展<font face="黑体"> <font face="宋体">但是我最重要的提倡,在思维的活动中,还有思维的非智力因素,或者是非认知因素,从非智力因素入手,从小要支持非智力因素的发展。<font face="宋体">什么叫非智力因素?<font face="黑体">定义:非智力因素就是指与智力能力有关的一切非智力、非认知、非能力的心理因素。<font face="黑体"><font face="宋体">幼儿园老师可能知道韦氏量表。韦氏量表这个人叫维肯斯马,他曾经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9<font face="宋体">年解剖了所有获得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档案材料,发现他们在年轻时期和少年时期智商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0~110<font face="宋体">,很少有超常的,那么为什么能成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呢,因为他们非智力因素出众。<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黑体">结构:五个非智力因素<font face="黑体"> <font face="Wingdings">u        <font face="宋体">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情感程度。<font face="宋体">情感强度中等比较好,一听说明天要考试,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太紧张了,太强的情感不行,无所谓也不行,中等强度最合适。<font face="宋体">情感的性质和智力活动性质要一致,有人考我说:专门创设一种悲哀或者是悲伤的情景,我说请老师们闭上眼睛,他们说干嘛,我说闭上眼睛就行,他们果然就闭上眼睛了,我说现在想“明媚的春光,一叶垂杨,随风飘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face="宋体">各牵着手,多么甜蜜的回忆呀”后来我马上就转十年前文化大革命批斗的情景,现场的老师咬牙切齿。为什么前面会想起当年甜蜜蜜谈恋爱的情况,因为我充实了一种情景,您的情感和你回忆的内容,性质保持一致,我为什么让你咬牙切齿,因为你现在的情感和当时文化大革命的情景保持的性质一致,后面属于不一致的情境。与智力问题有关的还有一个是求知欲、理智感。<font face="Wingdings">u        <font face="宋体">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意志过程<font face="宋体">意志出众是所有心理学家都强调的。今天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智力发展能力的必要条件。<font face="Wingdings">u        <font face="宋体">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个性意识倾向性<font face="宋体">一兴趣;二动机;三、理想就是成就动机。特别是兴趣,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这是他成才的契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Wingdings">u        <font face="宋体">与智力有关的性格<font face="宋体">我最欣赏的性格有两个,一个是豁达、一个是勤奋,我这个人并不聪明但是我懂得一点勤能补拙,如果说这一辈子有所收获的话,那与勤奋有关系。还有咱们刚开始提到的的斯登博格,他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斯登博格,此人智商并不高,因为他性格上的勤奋。<font face="Wingdings">u        <font face="宋体">与智力有关的气质<font face="宋体">也就是脾气、秉性因为一个人的脾气秉性,它往往表现在强度上。灵活程度,有人灵活,有人不灵活,有人沉着老练,有人沉不住气,所以这三种情况与智力活动有关系。<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font face="黑体">作用:<font face="黑体"><font face="黑体"> <font face="宋体">非智力因素到底怎么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 <font face="宋体">动力的作用,它能够引发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 <font face="宋体">需要鼓励往往取决于我们的孩子的意志,脾气、认知方式、非智力因素,各种各样的智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 <font face="宋体">勤能补拙。<font face="宋体">谁都需要这一点,小布什的智商不高,比他爸还低,老布什的智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6<font face="宋体">,小布什的智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3<font face="宋体">,他大学里喜欢跑步、喜欢运动,但是几乎门门功课都补考几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font face="宋体">,但是他相当勤奋,他后来的工作上非常勤奋,非常卖力气,所以勤能补拙使他能够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两个总统之一。(民意测试林肯和小布什)。所以从幼儿园开始,我们每位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们,要做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font face="宋体">  我觉得现在的幼儿园老师呀,对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比如有的像撒谎等问题,这些小问题一个都不放过,这非常好,我觉得教育从小出发,因材施教顾及到每个人的脾气,脾气、性格是天生的,要养成良好习惯,如果这些理论再结合儿童思维升级的训练系统——逻辑狗,那么我想就能够全面发展孩子们的智力能力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5-1 11:53:11 | 只看该作者
好东东,我得慢慢消化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5-15 15:46:16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东西,要推荐给我太太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5-18 18:37:45 | 只看该作者
太理论了.
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5-19 17:16:50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要好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6-29 14:35:16 | 只看该作者
仔细看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5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55 , Processed in 0.12209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