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
展览内容:海昏侯墓出土文物(金器、青铜器等)
展品数量:441件(组)
开展时间:3月2日起
参观方式:免费预约参观(详情在文末)
地点: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
开放时间:每日0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交通信息:
一、地铁:1号线木樨地站。
二、公交线路:
(1)1、52路工会大楼下
(2)52、114、308、337路木樨地东站
(3)10路三里河东路南口站
(4)26、80、45、114、308、特19、937、843、844、840、845路白云路站。 明日开始,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将在首博展出。展览中将通过文献与文物“对话”的方式,揭开墓主身份之谜。
展览名称出自司马相如《长门赋》
据悉,本次展览为预约参观模式,需至少在参观前一天预约。截至昨晚18时,2日至6日预约名额已满,感兴趣的市民需通过官网或电话预约门票,每人限额5张。
为体现该展文物价值,首博以“五色炫曜”为其命名,“取自司马相如《长门赋》中的语句,‘五色炫以相曜兮’”,首博相关负责人说,从汉赋中取义,既与展览所揭示的时代相符,句子的本身又是形容文物之好,金铜玉漆木皆色彩绚烂,耀眼欲炫。
他表示,以此为展览名,也是对展览所解读的汉代文化进行了学术概括。
文物可反映当时皇室贵胄日常生活
据介绍,该展览将从四个部分展示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成果。首博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部分为“惊现侯国”,介绍海昏侯国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以及侯国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为“王侯威仪”,包括礼乐宴飨、盛装出行、酎金积贮、生活风尚、祭礼如仪等五个方面,“通过文物解读汉代诸侯王的生活场景”,该负责人说,同时还会通过考古发现的海昏侯墓园标准、完整的墓葬形制及丰富、独特的随葬品解读汉代的丧葬习俗,反映当时皇室贵胄的有关政治制度和日常生活。
他介绍,上述内容也是当时手工艺技艺和文化艺术发展的集中体现,从中不仅能窥见汉代经济的发展水平,更能领略巍巍大汉的雍容气度。
展览的第三部分非常重头,“墓主身份会通过这个部分‘揭晓’”,该负责人说,展览会通过文物与文献对话的方式,以详实的物证和书证揭开墓主身份之谜。 最后一个部分会展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相辅相成、紧密配合的成果,命名为“保护共享”。
海昏侯到底是谁?
▲海昏侯墓主棺起吊现场。万象 摄
焦点1 有专家称墓主或是刘贺
墓葬出土的超越列侯丧葬数量规制的编钟,和长江以南地区唯一一座真车马陪葬坑的面世,让墓主人的身份显得格外尊贵和神秘。
展览开幕前,江西南昌海昏侯国考古发掘队队长杨军在首博开讲“曝料”称,墓葬中其实也有许多与列侯标准相对应“未僭越”之处。
他说,海昏侯墓整个墓葬建在墎墩山山体上,封土高约7米,相当于汉代的3丈,与文献和文字材料记载中的列侯封土的高度相对应。
另外,海昏侯与夫人虽然合葬,却是同茔异穴,两人共用一个东西长100米、南北宽40米、总面积4000平方米的礼制性高台建筑,由东西厢房、寝、祠堂构成。杨军介绍,“寝”一般发现在帝陵,用于安放墓主人神牌,寝和祠堂都是墓园的祭祀系统。
海昏侯墓的寝边长10米,祠堂东西长14米,相当于汉代的6丈,也与文献记载西汉祠堂的长度相吻合,“可以说,海昏侯在最后下葬时并没有越制。”他说。
海昏侯墓的主椁室外围有70厘米宽的过道,埋藏有盾牌、仪仗戟架等,这使得杨军等猜测主墓室内很可能出现“黄肠题凑”,这是皇帝或经特许的贵族专用的下葬形式,也就是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
然而在随后的发掘中,却未发现相应构建。杨军分析称,过道很可能是由原本用于“黄肠题凑”的相关建筑构造改造,“葬时没敢用,最终放弃了,没有越制”。
这一系列的“僭越”与“守制”为墓主人身份蒙上了层层面纱,有专家分析称其可能是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转变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他被汉宣帝贬斥海昏国,四年后郁郁而终。
这层神秘面纱也将在明天揭晓。
焦点2 白酒历史或早1000年
明天展出的441组件海昏侯墓出土文物,除了马蹄金、铜钱等“财宝”外,还有一些重器。其中,玉器被存放于恒湿展柜,如玉剑饰,主棺中出土的“大刘记印”玉印等。
西周青铜提梁卣和东周青铜缶,两件由周朝“穿越”到汉墓的青铜器,显示墓主人收藏古董文玩的爱好。
同时,一些文物也能够穿越千年,成为历史的见证。
杨军介绍,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关于南昌城最早、最珍贵的实物资料——带有“南昌”铭文字样的青铜豆形灯。虽然史料记载南昌在汉高祖时就已建城,但其名如何得来,却有可能通过海昏侯墓的这一发现得出确论。
他说,在墓葬的各个功能分区里,都设有通过腹部储水进行循环排烟的高等级贵族使用的灯器,“回廊、椁室、过道都有灯”,这些灯上大多带有“昌邑”字样,还有一件青铜豆上明确出现了“南昌”的字样。
另外还有一件穿越千年的“蒸馏器”,杨军说,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蒸馏器”,考古工作者们根据直观印象的命名,带来了一个有关酒的猜想。
经社科院鉴定分析,发现其中的主要残留物是芋头,这个结果让专家们将答案锁定在蒸馏制作烧酒的器具上,因为芋头是早期制酒的原料之一,“日本到现在,制作清酒的主要原料还是芋头。”杨军说,如果真能确定这个器具为制酒蒸馏器,就意味着汉代已可蒸馏白酒,由此可将白酒的历史推进1000多年,“此前最早发现的制酒蒸馏器出现在元代”。
不过此事事关重大,杨军也表示要审慎对待,“需要科技工作者、考古工作者和文献工作者的合作”,完成实验才能做最终定论。
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首次露面是在2011年3月。当时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一古代墓葬遭到盗掘。
考古工作随后展开,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一座国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面目逐渐清晰,并出土各类文物近两万件。墓中随葬有378件金器和10吨铜钱以及诸多珍贵文物,还存有疑似皇室墓葬的“黄肠题凑”,令这位墓主人的身份颇具神秘色彩。
3月2日,首博将展出441组件来自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
同日,考古工作者还将发布海昏侯墓考古成果,揭晓墓主人身份谜题的答案。
新京报记者黄颖 实习生郭锰
可以看到哪些文物?三大看点!
378件金器——在海昏侯墓里发现金器的数量,在所有汉代墓葬的发掘中,已经破纪录了。装铜钱的箱子堆起来,比人还要高。此外,还有各种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编、草编、简牍、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近2万件。考古队这是挖了个银行出来啊! 当然,小编也不是见钱眼开才推荐。这些文物的考古价值才是最重要的。海昏侯墓已经入选2015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去年11月在江西第一次展出,当时参展文物仅120件,这次到北京有441组(件)。
看点一:能证明墓主身份的纯金器首次展出
海昏侯墓以378件金器的数量成为汉代考古之最。据考古专家透露,在出土马蹄金的底部,考古工作者在发现“上”“中”“下”三种单个文字之后,又发现了成句成段的记录性文字,文字内容也与墓主身份有关。
金马蹄
出土的马蹄金。
麟趾金
金饼
看点二:刚刚完成修复的精美青铜器
青铜器中将包括主墓出土的一套完整编钟,这套编钟共14枚,其上的鎏金纹饰十分精美。 铜编钟
铜火锅
出土的铜缶。
看点三:媒体从未披露的内棺文物
此前,据参与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的专家介绍,只有私印才能成为断定墓主身份的关键性证据。所以小编大胆推测,此次展出的内棺文物中即有相关文物(比如玉器之类)。
玉璧
玉器
玉环
青铜雁鱼灯就位于展柜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文物放入首博汉氏展柜中
工作人员向首博汉氏展柜中布展青铜器
布展人员调试布展文物
玉器文物布展进行中
完成布展的编钟组件 (墓室结构图外均为首都博物馆供图)
怎么预约?3月2日至18日,接受专业团体预约参观,面向个人预约每天名额1000人。
3月19日起,全部面向个人开放,不再接受团体预约,每日名额5000人。
60岁以上老人、残障人士,凭本人有效证件免预约进馆。 预约方式:
当日门票须至少提前一天
每人每次预约免费参观票不超过5张
电话:010-63393339(每天9:00——1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