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2 12:36:48
|
只看该作者
The Grapes of Wrath
仍然是上次本妈妈分享的“孩子去美国读书前必看的五本书”单子里的一本。
开始看以前完全没有想到看的过程中会一直受并且越来越受到各种情绪的冲击,看完全书的时候,想起whelm这个英文单词。
全书讲了乔德一家人上个世纪20年代的西行之旅。
从一开始,情节就令人压抑:乔德家的二儿子汤姆因在狱中表现良好,被提前假释。但回家后却发现家破人空。原来因为欠收,家里的地已经被“银行”收掉,一家人准备西迁去加州找工作。
结束的情节更令人压抑:一家人分崩离析,都身无分文陷于绝境。
全书共30章,基本上采用了一个长章写乔德一家的生活,一个短章描写当时的时代大环境,所以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乔德一家是怎么一步步陷入到没顶的绝境中的。记得以前和别人讨论过,历史和小说,哪个更能真实地记录历史。看这本书,我再次确信小说更真实。无论记录的人多么忠实于事实本身,记录历史的时候难免会带有个人的价值观、喜好在里面,而且记录的都是事件的那一点。而小说中的人物要发展得丰富,则必须要有相应的环境才能让其成长起来,这个环境相较事件的记录就会更客观。一旦多部小说,多角度的小说叠加,对那个时代的整体环境就会还得得比历史书记录的要真实。而这本书这样的搭配,更能帮助我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当时的环境,从而与书中人物共呼吸同经历,当从书中跳出来再看我们的身边的时候,可能自己的行为处事方式会有一定的改变吧。
不过很好奇照书中的记录来看,1920年代的美国,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大家都忙着挣钱,但是看起来各种机会,其实仍然要拼背景。贫富悬殊日益增大,而权力经济勾结也明目张胆:某个流动人群聚居地有人组织大家团结起来,立刻会有执法人员介入,而“红色言论者”这种明显反言论自由的帽子则满天飞。当人们团结得这顶帽子飞在天上也不一定盖得到某个具体的人头上时,卫生部门就会出动,以“滋生疾病”为由火烧连营。但是,美国是怎么克服两极分化这个困难的呢?那么多国家因为基尼系数最终没有跨过进入发达国家的门槛,美国当年是怎么跨过去的呢?看起来,他们当时的情况也很糟啊。
比如:大的果园主可以开办自己的罐头加工厂,于是他们的罐头厂用很低的价格从自己的果园买果子,但这个价格小果农们不敢卖啊,抵不了化肥农药的钱呢,成本都收不回来。但大果园主们敢啊,反正从一个口袋进另一个口袋而已。但是,这钱肯定不能损失了是吧,他们怎么止亏呢?他们提高罐头的价格啊。最后呢,有罐头厂的果园主们挣钱了,小果农们却因为果子卖不出去而破产了。
书中还有很多很熟悉的情节:土豆卖不掉?倒河里。沿河站着警察,制止饥饿的人群去打捞。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去捞,谁来买啊?同理,桔子上洒煤油以防止人们拿将销毁的桔子去吃。看起来荒谬的事情,可是真的发生。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一篇小说:一个在奶制品公司工作的孩子每天会为贫穷的邻居偷点将倒入阴沟的牛奶回去,但某天被解雇了,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是怎么被发现的,结果发现是公司里那个他平日里特别喜欢的雕塑,他喜欢那雕塑的活灵活现的眼睛,而这眼睛之所以看上去像真的是因为里面有摄像头。小的时候觉得不可理解,这公司真笨,装摄像头多贵啊,一瓶牛奶值多少钱呢。后来看新闻,杭州某饭店解雇了一名服务员,因为该服务员把顾客未吃完的菜打包回去给同住的打工人员吃。这些点滴,在看到倒土豆进河里,给桔子洒煤油的情节时,立刻又从记忆深处浮现了出来。
不再多说了。是一本好书,推荐高中及以上人员阅读。不过如果看原版,国内的高中生建议慎重,书中使用了大量未受教育者的不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
最后,把每天的阅读打卡记录粘过来也相当于介绍的一部分吧。
20160102打卡。The Grapesof Wrath读到13%。
20160104打卡。The Grapesof Wrath读到18%。看到农民们想要找人报仇,但对他们土地的掠夺来自一个名叫“银行”的怪物,没有谁是他们具体的复仇对象。感觉美国也有“相关组织”“相关人员”呢。
20160109打卡。The Grapesof Wrath,读到19%。
20160110打卡。The Grapesof Wrath读到22%。这是一个穷人家庭,跟中国一样,越穷越生,家里有六个还是七个孩子,读到现在我也还没整醒豁,反正举家西迁,卡车上要容纳十好几口人。不过,当家里讨论西迁时是否接纳要求同行的一个外人时,妈妈说的一句话很令人受教:凡事要说可不可能,多半办不成,但当说要不要做时,就会做成了。will和can的区别。
20160111打卡。The Grapesof Wrath读到30%。原本想看到33%的,结果KINDLE没电了,只好做罢。很喜欢书中的妈妈。昨天又看到一句:当旅行开始之前,可以有一万种可能的路,但一旦上路,就是这一条正在走的路,就坚持走下去。这位妈妈没受过什么教育,但人家说的话真是一句是一句啊。
20160112打卡。The Grapesof Wrath读到34%。爷爷路上中风去世了,结果因为没钱支付政府安葬费,不敢按法律规定报死亡。家里人决定自己埋葬老人,但怕政策发现尸体后认为是谋杀而追踪,由此又发现二儿子假释期间离开本州,于是在尸体旁放了说明,明确老人死因。但是我猜测他们这番好心最后会成为二儿子的罪证。往下看才知道。
20160115打卡。The Grapesof Wrath,读到36%。高速公路旁边的小店里,两位卡车司机也就吃了点饼,但因为老板娘将价值5分一条的糖以1分两条卖给了两穷人家的孩子,而在桌上留下了2.5美元的食资。非常感人的细节。
20160116打卡。The Grapesof Wrath到46%。越来越喜欢母亲这个角色了,不过,虽然感动于她的“我们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一家人在一起,我们不能分开”,但从小父亲讲述的老狐狸赶小狐狸出家门的故事却深深影响着我,所以当看到Noah要独自留在亚利桑那和加州交界处的河边时,也深深理解他。不知道后面母亲将如何接受这个事实。
20160117打卡。The Grapesof Wrath读到52%。Joad一家终于抵达了加州,但是两位老人去世了,一家人现在完全没有结余,真的是身无分文。书是以大环境和一家人的故事交错着写的,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大环境对每一个家庭的影响。看到The changing economy was ignored, plans for the change ignored; andonly means to destroy revolt were considered, while the causes of revolt wenton.这句,脑海里的名词居然是“维稳”。
20160118打卡。The Grapesof Wrath读到57%。从接近加州开始,西部淘金的梦想就不断受到现实的冲击,但都不如到加州第一天感受得那么真切。营地里所有没找到工作的人,饥饿的孩子们,对那些宣传单的解说……所有这些,都让前途变得无比灰暗。某个果园在桃子成熟时需要3000个工人摘桃,但他们发了3万张传单,来了6千人,于是工资就可以开得很低,这节约出来的钱会比发传单花费的钱多得多。简单而质朴的经济学。看到这里,再回想前面看过另两本出现在“去美国留学前必看的五本书”单子上的书,几乎都是写美国阴暗面的,也不叫阴暗面,与目前大部分看法相左的一面吧,看来推荐书的人确实是想孩子们去美前能多角度地认识一下美国。而我们这代人看起来,则完全是印证了当年的“水深火热”“血淋淋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这些说法。
20160119打卡。The Grapesof Wrath读到65%。进入加州后的生活并不顺利。在入驻的第一个营地就遇上了劳资双方的冲突,最后营地被以“卫生不符合要求”被烧,但新闻上的报道却是“愤怒的市民烧毁了激进者(可能翻译为暴乱者更符合文章)的营地”,随之而来的是果农联盟要求果园主降低小时工资的命令。男主一家幸运地进入了一个卫生等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并且是营地成员自主管理的一个营地,可不幸的是,资方欲意挑起事端的阴影又笼罩了该营地。And money that might have gone to wages went for gas, for guns, foragents and spies, for blacklists, for drilling. On the highways the peoplemoved like ants and searched for work, for food. And the anger began toferment.书中还有一句话,说的是愤怒与饥饿之间仅隔着一条细线。看着这些话,似乎很熟悉哇?
20160120打卡。The Grapesof Wrath读到72%。果然哪里都不是理想国。进入政府营地,条件虽好,但刚去的第一天一家人就面临着各种问题:营地里不同类的怪人、外出觅工不得的男人们、视该营地为眼中钉的资方的阴谋……
20160121打卡。The Grapesof Wrath,到76%。营地里的舞会如期举行,资方的破坏活动未能成功。很遗憾参加破坏活动的人仍然是移动人口中的一部分,参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挣得给家人买食物的钱。大家都知道接受低工资的后果是全体人利益受损,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不接受又应该怎么办。而另一方面,小果园主们果园里的果实却因为无人采摘腐烂在地。终于明白为什么以前看的书里会用MONSTER来形容托拉斯了。
20160122打卡。TheGrapes of Wrath,100%。越往后看越揪心。没有工作机会,没有钱,没有食物,还遇上连夜的暴雨,有个初次分娩的女儿,却诞下一个死婴……从祖孙三代13人开着辆破旧卡车带着简陋家什和80元钱出发,到最后只剩下6人身无分文身心憔悴地进到废弃谷仓,却仍然以看似违伦的方式拯救偶遇的同样身陷绝境的路人。合上书,情节关在了KINDLE里,情绪却弥漫在心中,那种令人绝望的,无处可发泄的愤怒和百思不得解答的迷惑的情绪,从心中漫出来,令人感觉到浸骨的寒冷。很好的一本书,但看前就慎重,对想学语言的孩子,书里有大量的未受教育者充满错误的语言,肯定会受影响,并且会影响阅读情绪。如果看中译本,做好接受这种情绪冲击的思想准备
KINDLE电子书库里推送的书。考虑到可读性,贴个纸书的购买链接在这里。亚马逊的要便宜点,但是具体链接报错,贴个当当的在这里好了。
http://product.dangdang.com/1300754905.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