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语启蒙方法] 我们为什么不教新概念英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18 18:0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为一个英语教学机构,拥有自己的教学理念核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教学机构跟中介机构的区别。我们不希望只是像大多数英语一对一学校那样,给你找个老外,服务就结束了,留下一头雾水的家长和手足无措的孩子。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思路,我们的目标就是各种原版阅读,给外教们规定一个框架,让他们按照我们的路线去教学,并跟他们一起选择各种原版书籍和教材。我们更需要家长配合,让老师给孩子布置阅读任务和词汇任务,家长课后配合监督或亲子阅读,以确保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不该是整天围绕着那点生活英语小短文,对吗?我们孩子们的智慧实际上比那个层次不知要高多少。但是,如果我们家长和老师不去开启这个智慧之门,什么时候这扇门才能找到打开的机会呢?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很简单,第一: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不要想别的。 第二,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尽可能大量地进行原版书籍阅读。我们给孩子们设计的“阅读课”也许比不上“英语游戏”会让孩子们短期那么亢奋,但这是让孩子受用一辈子的好东西,是他们成长所需要的养分。逐渐地熏陶他们,有一天,孩子会慢慢品味出“阅读”的好滋味......

回归新概念英语的话题。 我们这里为什么不教新概念英语,因为,这种背诵的学习方式,并不适合语言学习,更不适合孩子!!!但凡了解一点英语教学方式史的机构,都不会把语言当做知识死记,甚至搞英汉互译,可悲的是这是目前许多中国人在做的事,只是躲在一些高达上的招牌后面。

作为家长,作为教学机构,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些最著名的外语教学法,才能对孩子的外语启蒙,有一个大致的思路,从而少走一些弯路,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以下关于外语教学法的历史内容,来自王青博士的书:别说你懂“英语启蒙”:一本书告诉你少儿英语学习的真相


外语教学法的历史,涉及过三个占统治地位的流派,就是大家差不多都知道名字的“语法翻译法”, “听说法”和“交际法”。

“语法 翻译 法” 是人类第一个明确形成流派的外语教学法, 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完全统治了西方世界的外语教学。这个方法把语言当作知识看待,把语法和单词孤立出来学习,用母语讲解和注音,主要练习手段是母语和外语之间的互相翻译。中国学校的英语教学至今都明显地留有这个方法的痕迹,究其根源应该是当初照搬苏联教育体系的结果。

“听说法”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美国,到五六十年代,完全占据美国外语教学的统治地位。该方法详细描写语言的内容结构,把要学的外语和母语做详尽 对比,并依据对比中出现的语言要点编写教材,希望通过这样严格的语言控制来减少或避免学生出现错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该方法主张语言是一种行为习惯,不能作为知识来学习,而要通过反复的外部刺激达到熟练。许多教学包括我们许多父母的操作,就是在按照条件反射理论,估计学习者做出的正确反应,立即惩罚错误反应,希望最终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学语言要反复操练,甚至于背诵,是很多中国人现在还在笃信和执行的做法。到这里大概能让人想起“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对语言内容,包括词汇和句型等在数量,使用频率,出现顺序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学习方法上也是主张反复操练最终变成习惯。这也正是新概念英语在中国多年来经久不衰,甚至于有些卖书的介绍就直接 把它作为背诵的典范教材来宣传的根本原因。

需要明确提醒的一点是:这些在我们好多人意识里觉得天经地义的做法,包括针对语言结构反复操练,纠正错误,最终形成习惯的做法,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退出了外语教学法的核心舞台。在美国,“听说法”已经成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里的忌讳,提到它都是作为反面教材出现的。因为当初使得它无比强大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被摧毁了。 划时代的观点来自人类人文科学的第一人、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晚期提出:语言是规则控制下人类大脑的创造性行为,既不是叠加出来的知识,也不是熟能生巧的习惯。我们要特别注意“创造性行为”这个表达,它在低幼孩子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从我们自己孩子的母语成长过程会很容易观察到,孩子的语言显然不是通过学习和操练巩固下来的“知识”或“习惯”,儿童会说出他们从没听过的句子,其语法能力远远超过来自环境的输入和学习。父母对于孩子语言错误的纠正都在语义和概念的曾明,机会不会去计较孩子语法的对错,先让孩子也不会因为对于错误的频繁纠正而养成正确的“习惯”。


还有一种流行的教学法,称为“交际法”,该方法把交际当作外语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当成最终目标,绝对强调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交际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明确表示学习再多的语言内容,如果不在实际交际中使用,等于没用。在教材编写原则上不再按照语言结构的基础,而是依据交际情景和功能来组织 编写。它在教学方法上完全否认了过去的重复操练或死记硬背的做法,一些以实际交际为目标的操作,包括角色扮演、游戏、采访等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把交际的内容具体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任务,比如购物,看医生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交际过程中最高效率地学会外语。“交际法”很早传到中国,其代表作《跟我学》问世两年后在央视走红。可是,它并不适合中国的学习土壤,它不要求死记硬背,课堂操作反而不像以前要求学生反复操练时那么好控制了。学生的能动性降低了,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所以“交际法”在中国翻来覆去,就只会停留在有口无心的自我介绍之类的初级阶段,始终没有太高效率,最终的学习效果还不如机械操练来得好呢。


值得一提的是,家长总在纳闷,跟外教学了两年的孩子,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其根本原因,是目前外教一对一,大多运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听说法”和“交际法”,是目前外教一对一最流行的教学方法。 教材方面,目前市面上的各种教材,阅读量太少了,那点小短文真不能算阅读。哪个孩子都不可能靠那点儿阅读大幅提高英语的。



[发帖际遇]: 觅糖少儿外语 经常泡在新儿教,得到新儿教奖励 2 金币 ,真开心。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51 , Processed in 0.09961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