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级自然科学迷”编织知识大口袋
下面是《新空间》杂志刘小玲主编对攸子铭的专访,该专访刊登在2002年12月《新空间》杂志上:
从中央电视台第一台“同一蓝天”的节目里知道,广州市有个超级自然科学迷,由大学生出自然科学题目考他,没有什么难题是可以考倒他的。根据我的采访经验,心想,这一定是个蛀书大虫(没有贬意的呀)。我一向喜欢读书人,便决定去会会这条“大虫”。辗转打探到“大虫”的秘密,原来他是广州市一所普通中学的初一学生攸子铭。
星期天一大早就出发去找攸子铭。气喘喘地爬上攸子铭八楼的家,只见攸子铭正在他家墙上的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前给一名小女孩解释表上的内容。看他脸上的表情多么的自信,讲授的语言是多么的流畅,电子、中子、介质、化学反应……全部都是初中高年级的学习内容,而攸子铭只是一个初一学生,根本没有上过化学课!
“有什么不可能的,我在小学就开始学习物理、化学了,不信你可以考考我。”面对我的惊讶,攸子铭平静地说。而那张依然稚气的脸,就像专注于某种研究的科学家那样,充满了胸有成竹的安宁。
“对,你考考他,考他历史、古埃及文化、玛雅文化、希腊文化、中国历史……”攸子铭的爸爸也在一旁热情地撺掇我。
我信,我投降。据说攸子铭曾提出让100个大学生考他,然后再让他考大学生,最后没有人应战。而我在电视上亲眼看到,广州海洋馆的鱼类专家用海洋馆里的鱼考他,他竟然是全答对了;在英语沙龙里,他跟外国人说话说得多欢,我这离开学校多年的人去考他,找死啊!
然而,社会上好象已经统一了口径:中小学生的学习太沉重了。那么,攸子铭是怎么找到时间去学习这么多知识呢?他小小的脑袋能装得下这么多东西吗?难道他真的是超人?
在攸子铭刚弹完他自己的作品《地球哭泣》的钢琴旁,我和他开始了一场有趣的对话。
从小学开始,在老师眼中我就是个“百厌星”
记者:你那么好学,老师一定很喜欢你。
子铭:不,在老视眼中,我是个“百厌星”。如果班上有三个人“罚站”,那么其中一个肯定是我。
记者:为什么呢?
子铭:我上课不听老师讲课,自己在下面做题,或者看其他书。
记者: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子铭:因为老师讲的我已经懂了。二年级开始,我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家自学,用了一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全部数学课程。四年级开始学开始学奥数,然后又去学化学。我5岁开始学英语,从一开始就学习《走遍美国》的原版成人教材,当时我只学了3个月的“幼儿英语”。求知的过程是个很激动人心的过程,当你弄懂了一样东西,仿佛就有一种力量让你深究下去,到了一定程度,你又会去学另外的东西。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感觉的?
子铭:很小的时候,大约是两岁吧,我看的第一本书是《动物世界》。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原来书可以让人知道很多他不知道的事。后来,爷爷教会了我查字典,我开始认字。4岁,我读了《21世纪少年儿童大百科》。那时候,我的幼儿园是一所全省最知名的幼儿园,但这所幼儿园每天发一个娃娃让我们从上午8点玩到11点,你说闷不闷,后来,我发现课室后面有一堆空箱子,就和同学那里玩,结果一个同学弄伤了,老师当然又要罚我们了。在闷极了的时候,我发现了乘法口诀,就让妈妈教我背,于是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爸爸开始培养我,他买回一大批自然科学和人类文明的书籍。他说他在给我“编织一个智慧的大口袋”,我在几年间,把很多知识都装进去了,而且我发现这个口袋很神奇,永远都装不满,于是我拼命往里装。
说实话,学校传授知识太慢了,三单元可以学一个学期,一个“一”字可以让你写三行。所以,我在一年级发明了“写一字法”,凡是写“一”字,我就大笔一挥从头到尾画一条长线,很多人效法,结果你一定知道,老师气坏了。
记者:你学了那么多知识,学习成绩一定很好。
子铭:小学时,我常常不做作业,还旷课。不交作业是那些作业我早已做过,老师又不准提前做;旷课的原因是我自己在家学习新知识。比如我有一部高精度的生物显微镜,有自己一个实验室,还要上法语课、钢琴课、手风琴课,如果我坐在课室里陪同学发呆,那是对生命的最大浪费。在六年级以前,我的数学考试成绩有时只有70多分,因为我不愿做试题前面那些口算题,太简单了,那些题对打开学生的思路一点帮助也没有。
我觉得,现在我们学习那么辛苦,学到的只是知识的一些表面的东西,而且都是被动的学习,老师教,学生学都是为了考试,考完试,基本上是忘了一大半。这样的学习太浪费了。
在同学眼中我是小老师
记者:那么,你认为怎样的学习才是有效果的呢?
子铭:首先应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人一种最基本的需要,当你感到需要,就自然会自觉去学。其实,求知,是每一个孩子最大的欲望,我们什么都想知道。小时候想知道太阳为什么会在清晨出来,液体为什么会流动,电为什么能发热发光,而这些,我们都必须等到初中甚至高中才能学到,你说是不是急死人?
记者:所以,你就提前学习这些东西?
子铭: 当然。我爸爸发现了我有知道这一切的兴趣后,就给我找了大学生当家庭教师,让他们给我上课。我们不是像在课堂那样老师拿着书本讲,其他人乖乖地听,而是对话、讨论。我提出问题,老师讲解,然后老师提出问题,我自己查书。结果,我进步很快,学到很多知识。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现在一般的问题都难不倒我了。我在同学中是很自信的,同学有问题都喜欢问我,而我的解答比老师清楚,因为我也是孩子嘛。
(子铭的爸爸在旁边插话:有时,一个晚上有6个电话来问他功课。)
我爸爸常说:“天才是可以培养的”我不是天才,不是那种很聪明的的人,我只是像其他孩子那样,有天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我得到了来自家庭的最好方法的培养。让我知道,“发现”原来是那么美妙的事。
(子铭的爸爸对子铭说:给阿姨说说你发现古代世界地图的事吧。)
记者:什么,你竟然发现了古代世界地图?
子铭: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年圣诞节,妈妈拿回一些包装纸给我做贺卡送给老师,当她把纸打开时,我忽然惊叫起来:有没有搞错,这是一张古代世界地图哇!很有价值的!爸爸妈妈都很吃惊,因为他们都不懂,仿佛干了什么坏事似的望着我。爸爸比较老练,马上问我:“儿子,你敢肯定?”我当然敢。因为我已经学过世界古代史,从书上见过古代的地图。我把那张包装纸展开,马上就找到欧亚大陆,找到撒哈拉大沙漠,最后,我从地图的右上角发现这是一张绘制于500年前的航海地图,上面还没有经度和纬度。我估计是某个人把古地图的一个部分截出来制成了包装纸。可惜,我不能看到一张完整的古地图。
记者:你对自然科学那么有兴趣,你知道经线和纬线是谁发现的?
子铭:经线由天文学家发现,纬线是由一个叫哈里森·约翰的英国人发现的。
记者:这些知识你也告诉了同学了吗?
子铭:同学问到我,我一定会讲,我希望他们都学到更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说到这里,我特别感激我的母校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因为校长很理解我,同意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学上。学校有一个生物室,一般同学必须在老师的带领下才能进去,但我就可以自己进去研究。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所学校,我再也没有旷课,按时完成作业,第一次评上了三好学生(小学六年级)。我还为学校创作了一首钢琴曲校歌。
未来的学校应该是这样的
记者:你上了初中,对学校的感觉好一点了吗?
子铭:还是觉得学习的进度太慢了。上了初中,我进了“奥数班”,里面的知识对于我来说仍然太浅了。
记者:但这有什么办法呢,你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其他同学跟不上啊!
子铭:不是我与别人比有什么特别聪明的地方,而是我从小就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我的学习一点都不吃力。还有,我们的老师都说现在的课文是越来越浅了,学生也越来越学不到东西了。我也觉得是这样,现在的初一课本,比我在三年前学的就浅了很多。
(子铭的爸爸在旁边插话:现在有一个观点:EQ重于IQ,就是说知识没有心理素质重要。但是,一个没有知识的人他心里就没有了底气,没有了底气,怎么可能心理健康呢?)
子铭:就是这样,现在整天说素质教育,大家都理解成是不用学习,光玩。其实,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有探求知识的热情这些都是高素质的表现。
记者:那么,你认为学校应该是怎样的呢?
子铭:应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班。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在一个班,老师用最快的速度教完中学课程,然后学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弱,但愿意学习的同学在一个班,老师慢慢讲,讲到他们明白为止。不喜欢学习的同学,也组成一个班,让他们玩,搞活动,在玩的时候学习。
记者:这会不会被认为是歧视学生呢?
子铭:自愿为原则嘛。让同学自己去选班,他喜欢上哪个老师的课就上哪个班。像我,上数、理、化、英就去高中的班上课,上语文就回到初中。
记者:那不全乱套了?
子铭:上课“打卡”嘛!
(这时候的子铭同学脸上终于露出孩子特有的天真而调皮的笑容,他沉浸在自己美丽的幻想之中……)
子铭:学校应该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发一个“胸卡”,就像“羊城通”那样,进校门就擦卡,进教室也擦卡,时间地点都一清二楚。然后……
记者:然后学校就实行终端管理。校长只要坐校长室的电脑前就对全校教学情况一目了然。
子铭:对,就是这样!(此时的子铭两只眼睛闪闪发光,这样的学习环境怎能不让人激动呢)上午,全校统一时间上主科,下午,上副科和兴趣班,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室。你想一想,那多好玩啊!下课铃声响了,大家都冲出课室活动;上课铃声响了,人流像小溪一般流进各个课室。校长坐在电脑前,看小溪流向哪里,哪个池塘的水满,哪个池塘的水少。嘻嘻,这时候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会很高。
记者已经忘记了自己的采访任务,完全投入到子铭对未来学校的畅想中。在攸子铭同学的家,我浏览了他与同龄人完全不同内容的书柜,翻阅了他的昆虫美术作品和钢琴曲作品,想着这位曾经是老师眼中的“百厌星”、“旷课大王”的求知历程。在现存的教育制度下,子铭的路是无奈的选择,而这又是积极主动的进击,他正用知识丰富自己的童年、自己的青春,打造自己的未来,他的行动实际上已在叫板学校教育,然而,他会给我们的同龄人一些积极的启示吗?
记者:刘小玲
攸子铭简介
作者:创才 加入时间:2005-3-7 23:06:56
攸子铭、 男 、(现读初中二年级)
他爱好自然科学:
10岁学完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考古学、细菌学、天文学、人类文明史、高能物理学、生物进化论、古文字学等学科。
他酷爱数学,尤其是奥林匹克数学:
10岁学完“北京大学”出版的小学奥数《启蒙篇》、《基础篇》、《提高篇》三部及初中奥林匹克数学;12岁学完高中奥林匹克数学;13岁学完大学高等数学、学完高等代数。
他爱好物理、化学:
12岁学完高中物理、化学基础课程,13岁学完了大学有机化学、大学分析化学、大学物理学,现在学习量子物理学。
他爱好钢琴、手风琴:
4岁半开始学习电子琴,7岁转学手风琴,8岁考手风琴(四级);9岁转学钢琴,10岁跟星海音乐学院钢琴老师李萍青学习钢琴,11岁跟星海音乐学院韩进教授学习钢琴,12岁考了钢琴六级(弹奏:优秀;视弹:优良);现在准备考钢琴十级。
他爱好作曲:
精通乐理,通晓世界钢琴名曲,喜欢改编贝多芬的钢琴曲,喜欢创作钢琴曲。10岁前已创作几十首钢琴曲。小学六年级时,他为母校《东风东路小学》(省一级)创作的钢琴曲被学校选为“体育节”校歌。
他爱好图画:
图画非常有创意,注重几何构图,大写意的绘画技能出类拔萃。喜欢凭记忆把动物、植物图像画出来。12岁在母校举办个人图画展。
他爱好雕塑:
喜欢用泡沫塑料雕塑各种动物。
他爱好手工:
小学二年级时做了班里的手工课代课老师。喜欢用塑料积木拼装任何一种象形物,喜欢手工折纸。
他爱好摄影:
2002年,他的摄影图片被选入广州市优秀中、小学生摄影作品决赛获二等奖。
他爱好外语:
能说一口流利的美国口语,十岁开始自学法语与日语。
他爱好文学:
10岁通晓世界历史、中国历史,通晓玛雅文化、古希腊文化、希腊神话、古罗马文化,通晓世界古文字,通晓考古学。
他爱好法律:
12岁学完美国、欧洲主要国家、中国的基本民法与刑法
长大后,他的愿望是能成为分子生物工程科学家。
2000年11月份(9岁),广州市教委教研室各学科的八名专家专程来家里考核攸子铭,从英语、音乐、数学、自然科学、图画、手工、文字学等多个方面考证他,结果令专家们十分惊叹。专家们对我的教育方法给予极大的肯定,并在2000年12月14日广州市《现代小学生报》登出报道。
2000年12月,《现代小学生报》《广州青年报》《广州市少年宫》联合在广州市少年宫为他举办《小主人论坛》,在《小主人论坛》现场上他演奏他自己创作的钢琴曲《妈妈圆舞曲》。
2000年12月,他被广州市《现代小学生报》特聘为科学版小编辑。
2000年6月(9岁),他为首批航天员创作钢琴曲《献给航天员的歌》。
2001年10月20日(10岁),星期六上午10:30中央电视一台(CCTV-1)报道了他的数学能力、作曲能力、自然科学知识能力的专题片,片名《超级自然科学迷》。
2002年,攸子铭的摄影图片在广州市中小学生摄影比赛中获二等奖。
2003年10月22日,攸子铭荣幸地收到杨利伟写给他的亲笔信与杨利伟亲笔签名的两张杨利伟照片。
2003年12月,《中国中学生报》(英文版)头版全版专题报道攸子铭的综合素质。
2004年1月,广东电台采访攸子铭综合素质,采访的专题报道通过广东电台国际频道向全世界华人广播。
(如果在”百度””WWW.BEIDU.COM上输入”攸子铭”的名字,会显示全国各媒体对他的综合素质的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