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54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中文阅读与英文阅读如何平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21 10:5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双语学习必然遇到的问题——中文与英文如何平衡?
一个朋友这样说:

现在是个全球化的时代,家长对英文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即希望孩子有良好的中文水平,又希望英文也能达到母语国家的水平。心怀美好向往,但是实践的过程很痛苦
我曾经也非常纠结,甚至在大儿子三年级时,为了学习中文,将他从国际学校转到双语学校,在中文环境里,他的中文程度提高很快,但是,在圣诞节前,我陪他写作业时,他的一句话让我震惊了,他说:妈妈,你猜我的圣诞愿望是什么?我希望有颗把我们的房子炸了!这样我就可以去美国和爷爷住在一起了。我当时简直惊呆了,那是怎样的痛苦与愤怒在这个孩子的心里?居然想要把自己心爱的家毁了以换取他心目中快乐、幸福的天堂--美国
我和我先生在无比痛苦中反思,而后醒悟:孩子的中文也好、英文也好甚至数学,学到什么程度都不再重要,保护他拥有一个快乐的、柔软的内心,保留他对学习的兴趣才是最根本的!
所以,如何平衡中英文的学习,我的建议是以孩子的兴趣为标准。我没有找到有效的吸引儿子学习中文的办法,所以我降低自己的心理期望。
现在我更加不后悔,因为我们放弃了中文,大家都心情放松下来,于是专注于英文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坚持,现在通过英文阅读兴趣、习惯及品味的培养,他有着丰富的知识面、好奇心和很快的阅读速度,越来越自信,对我来说,这些已经弥补了他中文不好的缺陷。
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但是真的不要太贪心,要有取有舍,有时舍弃也是一种收获。



[发帖际遇]: 爱马麻 花了 2 金币 资助失学儿童,真是热心人啊,你也想试试帮助别人的快乐吗?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5-5-21 11:03:23 | 只看该作者
另外一些朋友的观点:

1、
赞成兴趣为最主要的导向              
我家孩子中英文并重,我给他必读的中英文精读资料,其他泛读部分完全他自己掌握和选择
现阶段写方面英文暂时领先中文,因为中文字太难了

2、
我想起上周我儿子突然问我,说麻麻我们要是去了美国,是不是我就不用写中文日记了——看来即使他平时没有啥抵触,但内心还是更愿意写英文。但是他对中文也没有很抵触,自己也有时候会自主写点东西,所以我就不想轻易放弃了。双母语实在很困难,我们大班,小班前都是中文,之后就是全英文环境,也是从去年底开始中文写字的,但是阅读明显弱很多,口语交流没问题,书面语几乎不理解。

3、我觉得中文肯定比英文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5-21 11:05:36 | 只看该作者

参考资料:赵勇,一个教育学者和作家的意见

赵勇(从中国四川农村走出来的亚裔美籍教育学者和作家)
主题:当今世界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什么是至关重要的!
主要观点如下:
1;现在是一个新的变革和全球化时代,很多高学历的人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需要考虑两个问题:(1)你的孩子是否具备一种不被机器取代的能力(如美国的税务律师,现在报税已经可以自己通过网上申报解决);(2)你的孩子是否具备不被别人以更低的代价取代的能力,所有的工作都面临这两个挑战。要面临这样的挑战就要知道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现在的教育大部分是为了打工时代的需要而培养的,而美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高收入与低收入的人群在扩大,中等收入的人群在缩小,大量产生中产阶级的行业在消失,有许多以前不存在的行业是现在发展最快的行业,以前没有价值的东西现在开始有价值了,比如艺术,美国从事艺术工作的重点人员从70年代的70万人发展到现在有200多万人,特别是工业+艺术;未来将以低收入的服务业和高收入的创新、创造业为主,家长培养孩子的角度不应该再是能找到什么样的好工作,而是孩子能创造出什么工作机会!举个例子:一个25岁的美国年轻人,在他18岁时因为父母离婚而离开美国,07年到北京,靠教钢琴为生,08年做奥运会的自愿者,后回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修国际政治,毕业后创办了一个帮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机构,在全球有70多个分支点,后又到清华留学,现在在中国开办一家公司,引进美式高中辩论赛,已经和中国上千所学校签约,举办高中辩论赛,中国有媒体报道称他:“将创造型思维引进中国,他在改变中国的教育”。通过这个案例说明什么?首先证明他是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和有自信心的。
对孩子的教育有两个参数(1)有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2)另外一个参数是兴趣;
亚洲孩子很多是学得越多越没兴趣(你让我干啥我干啥,我自己没兴趣)所以亚洲的孩子普遍特点是高分数、低自信、少兴趣,不符合未来创新型发展的需要!
2:不要以名校为人生目标,否则进了名校后就失去了目标,名校可以成为人生目标的一个经历,名校只证明你是个好学生,并不代表你是个创新型人才;同样所有的标准化考试都不能预测你在大学里的学习成功;AP、SAT的最高分大部分是中国国内体制的学生考出来的,高分只代表你能考,和其他能力无关;通过数据统计,通过高分获得最终成功的学生比例不到20%,美国越来越多的大学降低标准化考试成绩在录取学生时的参考作用,因为数据证明高分与创新的关系很小,那么什么能决定你的成功呢?就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创造、创新及创业精神的人,这些精神不是想有就有的,要从小培养。在亚洲,我们往往追求暂时的成功而牺牲长远的成功,临时的成功与长期的成功往往是矛盾的。
3:我们亚洲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有3个低估
(1)我們低估了孩子自己想要学习的愿望,学习是人类生存的必备要求,人类是天生的学习机器,只不过他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可能和你要他学习的不一样,孩子从小学习的动机有两个:自我成就感和自我控制感
(2)低估了孩子想上进的意愿,所有的孩子都想被认同
(3)低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只注意直接教育,忽视了间接教育,其实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
4:亚洲教育过高估计了“教”的价值而忽略了“学”的重要性;老师只顾“教的好”,而忘了“学的好”更重要,你教了孩子未必学到,什么都想教给孩子,剥夺孩子学习犯错、学习激发自我生存的能力的机会。
5:我们过高估计自己对孩子未来规划的能力,我们年轻时也有很多人抗拒父母的安排但最终获得成功的;
他个人的实例是:基本从不过问孩子的学校成绩,甚至女儿的大学申请情况,只在孩子向他寻求帮助时,给予建议,虽然两个孩子的GPA很差,但是都非常有自信心及发掘出自己的长处,他鼓励孩子大量阅读纸质书籍,与孩子交流对时事政治的看法,通过让孩子阅读时代的发展趋势等相关的书籍(The second machine age)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5-21 11:07:41 | 只看该作者

参考资料:当今世界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什么是至关重要的!

赵勇(从中国四川农村走出来的亚裔美籍教育学者和作家)
主题:当今世界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什么是至关重要的!
主要观点如下:
1;现在是一个新的变革和全球化时代,很多高学历的人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需要考虑两个问题:(1)你的孩子是否具备一种不被机器取代的能力(如美国的税务律师,现在报税已经可以自己通过网上申报解决);(2)你的孩子是否具备不被别人以更低的代价取代的能力,所有的工作都面临这两个挑战。要面临这样的挑战就要知道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现在的教育大部分是为了打工时代的需要而培养的,而美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高收入与低收入的人群在扩大,中等收入的人群在缩小,大量产生中产阶级的行业在消失,有许多以前不存在的行业是现在发展最快的行业,以前没有价值的东西现在开始有价值了,比如艺术,美国从事艺术工作的重点人员从70年代的70万人发展到现在有200多万人,特别是工业+艺术;未来将以低收入的服务业和高收入的创新、创造业为主,家长培养孩子的角度不应该再是能找到什么样的好工作,而是孩子能创造出什么工作机会!举个例子:一个25岁的美国年轻人,在他18岁时因为父母离婚而离开美国,07年到北京,靠教钢琴为生,08年做奥运会的自愿者,后回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修国际政治,毕业后创办了一个帮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机构,在全球有70多个分支点,后又到清华留学,现在在中国开办一家公司,引进美式高中辩论赛,已经和中国上千所学校签约,举办高中辩论赛,中国有媒体报道称他:“将创造型思维引进中国,他在改变中国的教育”。通过这个案例说明什么?首先证明他是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和有自信心的。
对孩子的教育有两个参数(1)有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2)另外一个参数是兴趣;
亚洲孩子很多是学得越多越没兴趣(你让我干啥我干啥,我自己没兴趣)所以亚洲的孩子普遍特点是高分数、低自信、少兴趣,不符合未来创新型发展的需要!
2:不要以名校为人生目标,否则进了名校后就失去了目标,名校可以成为人生目标的一个经历,名校只证明你是个好学生,并不代表你是个创新型人才;同样所有的标准化考试都不能预测你在大学里的学习成功;AP、SAT的最高分大部分是中国国内体制的学生考出来的,高分只代表你能考,和其他能力无关;通过数据统计,通过高分获得最终成功的学生比例不到20%,美国越来越多的大学降低标准化考试成绩在录取学生时的参考作用,因为数据证明高分与创新的关系很小,那么什么能决定你的成功呢?就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创造、创新及创业精神的人,这些精神不是想有就有的,要从小培养。在亚洲,我们往往追求暂时的成功而牺牲长远的成功,临时的成功与长期的成功往往是矛盾的。
3:我们亚洲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有3个低估
(1)我們低估了孩子自己想要学习的愿望,学习是人类生存的必备要求,人类是天生的学习机器,只不过他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可能和你要他学习的不一样,孩子从小学习的动机有两个:自我成就感和自我控制感
(2)低估了孩子想上进的意愿,所有的孩子都想被认同
(3)低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只注意直接教育,忽视了间接教育,其实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
4:亚洲教育过高估计了“教”的价值而忽略了“学”的重要性;老师只顾“教的好”,而忘了“学的好”更重要,你教了孩子未必学到,什么都想教给孩子,剥夺孩子学习犯错、学习激发自我生存的能力的机会。
5:我们过高估计自己对孩子未来规划的能力,我们年轻时也有很多人抗拒父母的安排但最终获得成功的;
他个人的实例是:基本从不过问孩子的学校成绩,甚至女儿的大学申请情况,只在孩子向他寻求帮助时,给予建议,虽然两个孩子的GPA很差,但是都非常有自信心及发掘出自己的长处,他鼓励孩子大量阅读纸质书籍,与孩子交流对时事政治的看法,通过让孩子阅读时代的发展趋势等相关的书籍(The second machine age)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         

[发帖际遇]: 爱马麻 找回了丢失的钱包,得到了 5 金币,感谢好心人。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5-21 16:3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otusleaf 于 2015-5-21 16:32 编辑

英文重要,中文也重要。有个律师朋友说他律师事务所请了几个美国毕业的孩子翻译专利,中文根本不通,还不如国内的大学生翻译的。这些国外回来孩子的中文表现之差,让他不得不反思他的孩子是不是不应该去上国际学校。
[发帖际遇]: lotusleaf 花了 2 金币 资助失学儿童,真是热心人啊,你也想试试帮助别人的快乐吗?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5-21 17:08:52 | 只看该作者
lotusleaf 发表于 2015-5-21 16:30
英文重要,中文也重要。有个律师朋友说他律师事务所请了几个美国毕业的孩子翻译专利,中文根本不通,还不如 ...

的确都很重要,但时间就这么多,都要达到深度理解,根本就不够啊。

点评

时间啊,时间  发表于 2015-10-10 2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07:05:54 | 只看该作者
前面一楼的朋友之所以放弃中文,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关于中文阅读和英文阅读的话题,我儿子的中文阅读持续发展是失败的,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的英文阅读理解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他的中文阅读理解能力,他已经看了许多有趣的英文原版书,而既能理解又能吸引他自己读的中文书选择实在太少,原版中文名著肯定理解不了,也不喜欢,好的中文儿童文学作品,他对里面的故事情节不感兴趣,我也买过许多中文书,如曹文轩、金波等,可是都吸引不了他,唯一能吸引他的是杨红缨的马小跳系列,在他五年级之前还愿意读一些注音版的中国传统文化、寓言、成语故事,等到五年级后,就再也不愿意读了,因为他的英文阅读速度已经很快了,而中文费了好长时间才读了几页,我后来想想,不感兴趣、不喜欢的阅读也不会吸收和内化的,就不再勉强他读了,于是我家的中文阅读就此宣告结束,我最近也一直琢磨是否能用金庸的书试试,真希望金庸的书有拼音版就好了。总的来说,中文阅读比英文阅读要难,但是同样我们中心也遇到很多双语学校的孩子,中文阅读思维牢固后,英文阅读在桥梁书时就止步了,特别是男孩,小时候双语都好的没几个,倒是很多女孩双语阅读齐头并进。我个人感觉保证中、英文双语阅读选书固然重要,是否有使用的环境也非常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07:09:29 | 只看该作者
环境是一方面,缺少好的中文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07:23: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马麻 于 2015-5-22 07:24 编辑

而且,据我所知,所有放弃或不太努力双语并进的妈妈,除了孩子真的智商低之外,更多的考虑了其他的因素。一楼那位妈妈是这么说的:
其实,要回美国读书,现在最要紧的不是中文、英文不能有差距,小学时期的学习内容都是很容易补上的,最为关键的是要设法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其次一定要培养一种体育特长,在好的美国学校,学业和体育受重视的程度几乎一样,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隐私,所以你学业上考得再高,除了老师,别的同学不会知道,可是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你是否岀挑,就被所有的人所了解,在上海美国学校也是一样,体育超级好的孩子申前20名的美高几乎都不难,因为体育竞赛体现了这个孩子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拼搏精神、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等美国教育理念所重视的特质。

所以她们也不是不知道孩子中文不好,只是重点暂时到不了这里,更多的放在更重要的地方去了。

有个朋友的孩子练游泳,跟的教练和美国学校孩子的是同一个人,经常和他们一起训练。
美国学校的孩子游泳训练量是真大啊,每天两个小时,每周七天,所以个个肌肉壮硕,没话说的。
我们也算重视孩子体育活动的了,还是做不到这么大的量。
还有朋友更夸张,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多种球类都在训练,而且不是随便练练就好,基本上都可以在比赛中拿名次的。一周七天,基本上除了运动,就没有多少时间做别的。——这孩子也不是奔职业运动员去的,除了语文之外的学习成绩都还不错呢,就是中文稍微差一点,连说都有困难,更不用说其他了。
所以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孩子的中英文发展不平衡,其实更多的体现了家长对孩子发展重点和发展阶段的思考:是中英文一起进步呢,还是中文先行,英语跟上,或者英语先行,中文缓行。此外,中英文也不是生活中心,还得考虑与其他教育的平衡,包括品格,包括运动,包括服务社会,等等。
具体怎么做,除了与理念有关,各方面条件的配合也很因家庭而异,比如说那个一周运动不重样的家庭,如果没有司机来回接送,就得父母当司机全程陪同了,对我们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5-25 08:26:51 | 只看该作者
爱马麻 发表于 2015-5-21 17:08
的确都很重要,但时间就这么多,都要达到深度理解,根本就不够啊。

方法肯定是有的,就是需要咱们去摸索。国内好的中文资源确实有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0:56 , Processed in 0.090755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