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快乐分享] 独家|世界上最舒适的家,也许可以安在一个洞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18 19:15: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ieno 于 2015-5-18 19:44 编辑

来自微信公号:财智生活

编辑:李莹
文:LéOPOLD SANCHEZ 、李莹
图:FRANCK PRIGNET- Figaro Photo- DragonImag
部分翻译:郭卫泽

洞穴通常被建筑史追溯为人类居住的源头。那些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的天然洞穴,因为承担了人类庇护所的职责,在随后漫长的文化演变中获得了一种特别的地位和意义,它总是与大地、母神、故乡 这样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希·诺依曼(Erich Neumann)在自己所著的《大母神——原型分析》中,就直截了当地将人类的建筑称为“洞穴的延伸”,包括帐篷、房屋、储藏室,以 及圣殿等一切世俗与神圣之所。而在正经八百的建筑师眼里,比如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他深入地探讨过洞穴的自然性和无限性,这种属性与他总是在尝试用无秩序的建筑来消减建筑的存在感是一致的。


“营窟”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礼运》中,它的释义就是指上古时掘地或累土而成的住所,也指相连的洞穴。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将穴居纳入了社会生活。加拿大教授诺伯特·肖瑙尔(Norbert Schoenauer)在《住宅6000年》一书中梳理了人类住宅演化史,提及地下村落时以中国北方为例,“大约有4000万中国居民生活在地 下的永久性居所里,即冬天能够躲避草原上的强风和低温,夏天凉 爽宜人的窑洞”,由于黄土高原木材稀缺,地下居所合理地解决了安居的难题,也因为在地下不易被发现的优点,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 至今,昏暗的西北窑洞还有人居住,贵州中洞苗寨更是一处供人猎奇的“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但“洞里有仙人”无非是一些想象和不可靠的传说,洞穴在今天的中国鲜有除此以外的吸引力了。

但在诸如法国、土耳其、希腊、西班牙、美国、瑞典这些国家里,有一部分人对自己土地上那些天然而又充满历史气息的洞穴相当好奇,并且认为自己受到了来自大地的强烈呼唤,迷上穴居生活。把 洞穴改造为小型精品旅馆是主流选择,通常它们都会成为当地旅行指南上的重点推荐。另一些洞穴发烧友则干脆抛弃了体面便利的地面都市生活,重金买下一个洞并加以改造——“在洞穴里安家”的风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法国兴起后就没有停止过,卢瓦尔河谷 (Loire Valley)附近的洞穴是黄金地段并已颇具规模,这里曾有过历史悠久的岩洞生活文化,法国旅游局还专门为此推出过“洞穴探索之旅”的主题活动。


建筑师是最常见的洞穴居民,他们既有改造洞穴的能力,同时又对居住空间有着超前的审美要求,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洞穴生活其实还包括了:天然的地下矿泉饮用水,完全不依靠空调系统的洞内恒温(全年维持在大约13°C至18°C),绝无甲醛超 标的石材,防雷防震防空袭,强大的静音功能,开阔的自然野趣视野等等。假如你愿意追加投资,还可以获得精心设计的采光系统、除 湿通风系统以及现代化的家居电器等等。
现代洞穴居民认为,地面上的屋子,公寓或者别墅,实质上都是同质化与工业化的产物;而洞穴却像是一个谜,像一个承载着人类早期记忆的宝盒,在温馨舒适的居住需求与粗犷荒凉的自然环境的鲜明对比中,人们将不停地感受到自由的召唤。




专业建筑师哈罗德·施密特将自己位于小村庄比扎伊的穴居住宅改造成 了一片生物气候小天地。在这里,美学设计、传统风韵与岩石和谐地融 为一体。他同家人一起住在这个年代久远、深藏于地面之下的葡萄酒窖中,还在住地四周开辟出一片庭院,对其精心打理,布置成了菜园。“穷苦大众栖身洞穴的情景早已不复存在。”哈罗德解释道,他正在自己的 花园里采摘鲜嫩多汁的芦笋,随后又说:“以前,对于卢瓦尔河两岸高地上的居民来讲,洞中生活太正常不过了,即便是最富有的家庭也住在洞穴里。”
一提起自己的居家之道哈罗德便滔滔不绝,他指出:“作为这片地下住 宅的主人,料理好自己的屋顶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必须严格控 制地面上植被的生长情况。不然的话,只要地上的住户在他的花园里种下一棵根深叶茂的树,我们的天花板就要有漏水的危险了......”洞穴住宅的朝向也很重要,“考虑到光照和受热等因素,地下居室的朝向最好面对正南。”他还与朋友们就各种问题交换意见:如何对岩石进行隔热隔音处理、如何布置供热和通风系统,还有用于将外界空气转换成热量里的热交换泵、太阳能面板、地面取暖设施、木质火炉、燃油和电力供给......他们必须想方设法令住宅的空气保持清洁纯净,而现在仍然无法彻底解决防潮问题。


莫非人们要像史前的穴居人一样过活吗?其实这并不单单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在建筑师让-克劳德·德鲁安位于罗什科朋的家中就能深切地意识到这一点。在那里,各种极富现代感的线条和形体搭配得匀称有致,与山丘一侧重新修葺的温室中那些彩画大玻璃窗相映成趣,十分协调。 这里也有一群朋友往来交好,大家彼此之间默契相知,不时聚在一起,围绕着共同的爱好聊天畅谈、举行聚会。这些岩穴居民经历不同,年龄各异,让-克劳德·德鲁安曾在美国从业多年,最后才决心回到法国定 居。俗话说“从其交友,知其为人”,而他们衡量挚友的标准则是对方如何营造自己的洞府。



根据统计,仅在卢瓦尔河谷地区就有四万五千个洞穴入口,而这些洞穴深埋于岩石中的长度约有八百至一千公里。斯蒂芬妮·拉布丹与丈夫吉勒斯·拉布丹(Gilles Rabourdin)共同拥有一座极富魅力的古修道院居所,当朋友们来到花园门口时,悦耳的钟声便会叮当作响,向主人叫门。 他们三十岁时便对这种独特的住宅一见倾心,“在完全熟悉了洞穴四周的土质结构之后,我们还可以凭自己的喜好扩大住宅的规模,在石灰岩中开凿出一片额外的空间,或是拓宽通往邻家洞穴的通道。”



丹尼尔·丕平和妻子于1986年迁居到法国卢瓦尔河沿岸的蒙索罗开始洞穴生活,他们为洞穴之家设计了充满魅力的花园。当然,他们也建议穴居爱好者多多听取地质学专家的意见,以确保家中的石壁足够厚实坚固,防止屋顶坍塌到自己头上。还有一点必须知道:当掘进深度超过18 米之后,人们就再也无法应付潮湿问题了。


意大利马泰拉 / 圣天使 酒店
Sant'Angelo Luxury Resort
酒店位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网站评为“历史性住宅”的意大利马泰拉镇,历史建筑与钙化洞穴完美地依偎在一起。



牙买加内格里尔 / 洞穴 全包酒店
The Caves All Inclusive
酒店靠近里格内拉海滩,建在海边石灰岩质地的悬崖上,海蚀的每个洞穴都被加以利用,有的被作为享受烛光晚餐的餐厅,有的变身为洞中温泉,值得上下探索一番。

西班牙高迪克斯 / 洞穴 旅馆
Cuevas Pedro Antonio de Alarcón
西班牙内华达山脉(Sierra Nevada )脚下的这座酒店一共有23间客房,全部都设在从山脚黏土中挖出来的洞穴里。为了让客人更好滴感受这段历史,旅馆在装修的时候,特地“让细节尽可能地看起来像远古时代的样子”。


瑞典瓦德斯特曼兰德郡/ 萨拉银矿酒店
Sala Silvergruva
萨拉银矿距今已有500年,停产后被开发为世界上最深的地下酒店,深达155米,被蜿蜒的画廊、惊险的矿洞和地下湖泊包围。客人需要乘坐银矿升降机才能抵达房间,房间内没有浴室和卫生间,想上厕所的话得向上爬约50米,想沐浴就必须回到地面上来。


法国卢瓦尔 / 维尼奥勒 幽居
Demeure de / la Vignole
曾是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纪的穴居村庄,居住过显赫的国库财务大总管安茹公爵勒内(René d'Anjou􏱲 ),现在这里拥有3间奢华套房和11间具有亲和力的标准客房,温水游泳池则是环绕着岩石掘出来的。



美国新墨西哥州 / 库库 佩利洞穴旅馆
Kokopelli's Cave
此处的原始洞穴于1980年遭到毁损,现在所看到的旅馆是地质学家􏰙􏰚􏰛·􏰙􏰜􏰝布鲁斯·布莱克及其家族于20世纪80年代重新开凿出来的砂岩洞穴。改建后这里洋溢着美国西南部风情,现代化卫浴设备、电器和厨房用具一应俱全。但只有一个房间,要提前几个月预订。



瑞士瓦尔斯山 / 洞穴度 假别墅
Villa Vals
Villa Vals 是一座功能完备的超现实岩洞度假别墅,它巧妙地隐藏于阿尔卑斯山区乡村的地表之下,入口及采光处于坡面,被山坡包围,呈半开放状态,下层则建造在相对平坦的地上,意在实现完全融入自然的绿色节能建筑的多种可能性。出租价格为每周1700~3400欧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5-5-19 09:11:39 | 只看该作者
奇妙的家,回归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0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37 , Processed in 0.40087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