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来说,重返自然、回归大地, 是一件健康而且必要的事情, 对自然之美的沉思会让我们知道, 为什么我们该对大自然保持惊叹和谦逊。 - 雷切尔·卡森 -
![]()
“我怎么也没想到,20世纪80年代那句‘噢,我的孩子在外面玩儿呢’,竟然成了一个过去式。”《我的自然笔记》作者、美国自然教育家克莱尔·沃克·莱斯利说。于我们,那句话也是久远的记忆了。而大自然,却依然静静地站在外面。
“去外面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在“外面”,他们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玩耍的愉悦。如果你有孩子了,一定要带他扎进自然,至少因为下面几个理由。
孩子需要一个“秘密花园”
![]()
电影《砰然心动》中,小女孩喜欢爬上梧桐树的高处,看着远处风景,看着她的全世界。这棵树,就是她的“秘密花园”。
做父母的一辈可能会有这样的记忆:小时候,在自家后院儿,或者离家不远的一棵大树下,收集各种花色的蚂蚱和西瓜虫、嚼甜甜的草根、用泡桐的花萼做项链、用毛毛草编小兔子、初夏的晚上去找金龟子和捉蝉……那个后院、那棵树就是我们的“秘密花园”。现在回忆起来,画面如宫崎骏的动画一样美好。
现在的孩子,被高楼大厦包围,撒欢空间有限,但他们依然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也许是楼下某处的一片草地、或者家附近公园中的某个安静之处。在那里,他们可以一个人静下心来思考,与自然中的万物交流,发现、收集、记录一些小玩意儿,坐拥自己的世界,为自己的童年留下一部日后回忆的“动画片”。
理解发生在身边及更远地方的事情 ![]()
图片选自《自然观察达人养成术》,作者黄一峰是台湾的资深生态摄影师,他说:只要带着一颗好奇心去寻宝,大自然一定会让你带回无尽的宝藏!
读懂大自然,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我们只是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和其他生命彼此关联。当你环顾四周,你会发现我们的邻居不只是两条腿的和四条腿的,还有八条腿的、没有腿的,甚至是很多条腿的!麻雀、黄鼬、蜘蛛、蜈蚣……所有这些生命跟我们一起分享着生物圈里的空气、土壤、水和空间。随着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不断变化,了解身边的自然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了解自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发生在我们身边以及更远地方的事情。
“自然”这个词源自于拉丁语“nasci”,意思是“出生”。这告诉了我们,自然包括了这个世界上一切的生命(也包括非生命),研究自然就是在研究你周围的世界与时空。每一天,不管住在哪里,你都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细小而令人惊叹的事情。在你和小朋友等车的时候、跑向商店的时候、遛狗的时候,甚至就在房间里都能发现惊奇,比如洗澡的时候,没准儿就能发现一只蜘蛛呢!如果记录下来,有可能是这样: 4.12下午6:30: 在回家路上,我看到一轮满月正从河水上方升起。 4.13下午5:15: 今天在厨房的窗户外面,我发现了粉红色的云。 4.14早上7:30: 遛狗的时候,我在人行道上看到了一队蚂蚁。 4.15早上7:30: 知更鸟在邻居家前院儿的树上唱歌。 4.16早上7:35: 一群鸽子在草坪上方飞翔,急匆匆地转着大圈。 4.17下午1:30: 雨打在窗上噼啪作响,强烈的东北风摇晃着窗户。
自然帮你放大世界、缩小烦恼 ![]()
还是电影《砰然心动》,小女孩坐在树上看着远处的风景:我爬得越高,风景就越迷人,我发现我可以嗅到微风的芬芳,就像阳光和野草,我忍不住深呼吸,感觉肺中充盈着我有生以来最美好的气息。从那一刻起,那就成为我最喜欢的地方,我可以坐在树上几个小时,看着这个世界,有时候日落是粉红或者紫色,有时候,橙色的余晖点燃地平线的浮云。就是在那样的日落中,我开始明白我爸爸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
如果小朋友哪天心情不好,比如考试不及格,或者跟朋友吵架了,或者只是在车里无聊得要命,这时候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对着大自然凝视,找到大自然中能帮他忘掉这些烦恼的美景,哪怕只有一瞬间。这种不去计划的“发呆时刻”是自由的、轻松而不经意的,而且常常稍纵即逝,所以要随时带上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敏锐的神经。
以上内容摘编自《我的自然笔记》——由美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自然教育家、艺术家、作家克莱尔·沃克·莱斯利专为孩子、老师和家长精心写作的自然入门指导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