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fcdm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记录] YY的中文阅读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4:3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cdmm 于 2014-11-28 14:36 编辑

1122爸爸贴中说文解字:人教小三上单元三部分说文解字
奔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从“大”(人),象人挥动双手,下面从“止”(趾),而且是三个“止”,表示快跑。本义:快跑



会意。从广( yǎn),从林( fèi)。广表示房子,林指削制的麻皮。合而表示在家里劈麻,进行剥制。本义: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

磨         

形声。从石,麻声。本义:磨治石器

魔,魔鬼;

丧喪

从哭从亾--说文

亾 wáng 逃也。从入从ê。--说文      古同“亡

扇   

扇,扉也。门两旁如羽翼也。——《说文》

会意。从户从翅省。户,单扇门;从翅,像鸟的翅膀,可以张合。本义:门扇

扇板(门板),一扇门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明· 魏学洢《核舟记》

扇子,扇贝





会意。从木,从攴( pū)。本义:树干

枚,枝干也。可为杖。——《说文》

古代行军时,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筷子

军士衔枚,夜登芒山,未明击之。——《北史》

相当于“个”,“支”,“件”等      一枚铜钱

爽  




爽,明也。——《说文》

会意。甲骨文字形,像人左右腋下有火,表示明亮(从于省吾说)。本义:明亮;亮

风泽清旷,气爽节和。——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

差错,失误

言爽,日反其信。——《国语·周语》

爽快,清爽,爽利,爽约

紧緊

会意。从臤( qiān),坚。从糸( mì),细丝。本义:缠丝急

紧,缠丝急也。——《说文》

心紧絭兮伤怀。——《楚辞·疾世》

紧张,紧凑,紧急,紧密

仙僊

僊,长生迁去也。——《说文》

会意。本作“僊”。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仙境,仙人,仙女



插,刺内也。——《说文》

(形声。从手,臿( chā )声。本义:刺入、挤放进去

沉吟放拨插弦中。——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插入,插翅难飞,插花
人教小三上单元四部分说文解字



会意。据甲骨文。从戌( xū),从口。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砍人头。本义:杀  

1.普遍都,全部

咸,皆也,悉也。——《说文》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和睦 [concord]。

如:咸平(和平;太平);咸和(协和;和睦);咸亨

3.含盐的

咸鱼;咸肉;咸水;咸菜;咸泪

4.地名:咸阳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减少,增减



形声。从口,咸声。本义:尝味

大声呼叫

喊叫,喊声,喊冤

显顯

会意。从页( xié)从显,显亦声。今字从页,与人头有联系。本义:头上的装饰品

显露,明显,显示

湿 濕、溼

会意兼指事。从水,顯( xiǎn或 jìn)声。本义:潮湿

溼,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溼也。——《说文》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湿度,潮湿,湿润,湿疹



形声。从女,敕声。本义:物初生时的柔弱娇嫩状

嫩绿,嫩叶,娇嫩

敕 chì

(形声。从攴( pū),束声。本义:告诫,嘱咐)

艳 (艷)

艷,好而长也。——《说文》

丰大而有色彩

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左传·桓公元年》

鲜艳,艳阳天

文辞华丽

信言不艳,贯居于好。——《三国志》

梦 夢

(会意。小篆字形,由“宀”(房子)、“爿”(床)、“夢”(不明也)三字合成。意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即作梦。“夢”由“苜”( mò,眼看不清)、“宀”(人的变形)、“夕”(晚间)三字会意。本义:睡眠中的幻象)

梦寐以求 黄粱一梦

苏 蘇




形声。从艸,稣( sū )声。从艸,与植物有关。本义:植物名,即紫苏



蘇、甦、穌

更生之义,唤醒

苏醒,



(形声。从辵( chuò),余声。本义:道路)

负者歌于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殊途同归

确 確

形声。左形,右声。本作“碻”、“塙”。本义:坚固

礊石也---说文

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庄子·应帝王》

确保,确实,的确



形声。从走,召声。本义:跃上;跳过,跃过

超,跳也。——《说文》

方投石超距。——《史记·白起王翦传》

超脱,超凡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老子》。

致 緻

致,送诣也。——《说文》

造成

一致,致命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

至人无己。——《庄子·逍遥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5:03:02 | 只看该作者
1122爸爸贴:摘台湾1995年颁布的国民中学(初中)国文课程目标如下:

《  壹、体认中华文化,厚植民族精神,培养伦理、民主、科学观念,激发爱乡爱国思想。

     贰、培养积极创造之思考能力及民胞物与之开阔胸襟。

     叁、继续学习标准国语,加强听、说及讨论之能力,养成负责之观念及良好风度。

     肆、明了我国语文之特质,增进阅读、写作之能力,及欣赏文学作品之兴趣。

     伍、明了国字之结构,正确使用毛笔字及硬笔书写楷书或行书,并培养欣赏碑帖之能力,陶冶高尚之情操。》

台湾自诩文化新中源,阅其国文高考试卷,反观内地考题,高下之分明鉴。应该讲向台版国文靠拢将是内地语文的大趋势,如何应对这一大的差距,使孩子成为新文化人应是家长认真思考的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5:15: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cdmm 于 2014-11-28 15:46 编辑

1122爸爸贴中讲《古文观止》学习:我们《古文观止》的学习启自一年级结束的暑假。在前面的一年时间完全以诵读为主,以读准读通为目的,甚至白话讲解都不是很多,说来也奇怪孩子就这么跟下来了,只能说经典的魅力所至。从二年级暑假开始,我们除了诵读,也开始讲解字词,分析文章,古文的结构少有涉及,文学常识多少有所提及但很随意。
背诵对于孩子们来讲真可谓苦差,而且一次性用时较多,因此我们背诵同诵读是分开的。只有熟读数十遍的文章我才会放给她们背,到现在能够背诵的文章大约十三四篇,而诵读的三十篇左右。
我们读书的顺序:先唐宋文,后周文秦文,而明清文我则准备放到最后再读,每天坚持十分钟读文,重复则是必然。唐宋文文字华丽,朗朗上口,孩子们读起来容易被其意境所感染,随其声韵而荡漾,是最受欢迎的,而我也最烂熟,所以以此来导入,现在看来还不错。而周文、秦文多平实,但寓意深刻,这一点孩子们自己有认识,总之在有了一定基础后诵读感觉也很好。
我觉得古文学习,重要的是感受古文,在诵读之中去体会其意境,熟悉其文字,咀嚼其精神,在没有应试压力的情况下品味古文,不必太多刻意,而这只有在孩子小学阶段才能做到。
第二次讲《古文观止》学习古文学习有了一个小小变化。我尝试着不再拼音助读,而是同白话文一样,先预习重点词汇,包括发音、字义、词义,写作背景,没有白话译注。
作品:《后赤壁赋》
重点词语:肴鲈诸携摄履揖巉蒙茸踞虬栖鹘冯夷俛寤幽葢啸涌凛寥玄缟戛掠蹁跹畴悄皋
读音:对孩子们而言仍然是个难点,毕竟阅读还是处于初步阶段。但孩子们掌握的较快,不太费事。生词虽然较多,但大致也相当于一年级下学期至二年级上学期的白话课文的难度,想来孩子们应该能够承受。应该讲,这对于依依俩俩的古文学习是个新的转折点。
词义:每个字词均有注释,可以大致理解。今后应该对字义有更多的研习,这样的积累既有利于古文的进一步学习,对白话词语的深入理解与灵活使用也会大有脾益。
文章意思:孩子们在读了两遍后,朦朦胧胧。希望至少在她们半知半解以后,再看白话翻译。学习古文目的之一就是孩子们能够实现古文的独立阅读,这里的事情太多了,一步步来吧。
依依昨天问:古人的时辰是多长时间, 壬戌是什么时候,尺有多长,丈有多高,斤有多重。
古人的生活状态与现代人非常不同,孩子们需要系统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1.礼仪形式
2.度量衡
3.饮食习惯
4.饮食用具




[发帖际遇]: fcdmm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富豪榜神秘人物关注,获得 1 金币,哇。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5:19:33 | 只看该作者
1122爸爸贴关于识字:多多识字
孩子识字读文要随时随地进行,但集中式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标准是什么,课本,识字一(人教版)。
1. 集中训练:每个学期我都会对孩子应识字词进行两次集中训练,一次是在假期,一次是在期中考试结束。
2. 温故知新:一年级到现在所学识字一全面识读,直至全部掌握。孩子读的最多的是课文,课文中的字词最熟悉,家长不必舍近求远,依托课
                   文最方便。
3. 适当超前:每学期开学前我会让孩子预习课文,然后识读识字一。由于孩子相对识字较多,我会再超前让孩子阅读更高年级的课本,同时识
                   读识字一,这样对孩子的阅读会很有帮助。
当然这种识字只是能读,是开始是基础,而解疑、书写、运用还要另加训练。

字词释义
解字:很烦很难,但这是基础,对于孩子了解汉语结构大有益处。常用汉字数千却能驾驭万般变化,非其它语言可比,多下些功夫是应该的。
词语:有出处,有生有亡,重在理解运用。孩子们对词语的掌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初期孩子对词语总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或曲解。这些学校老师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查词典也是不现实的。家长如果能够有计划的帮助孩子对字对词加以释义,对孩子字词的尽早理解会大有帮助,进而减少别字的出现。

遣词造句
运用是增进理解的最好方法,就字词而言造句是加深理解的有效方法。但不知为何,现在的学校课堂并未给与足够重视。孩子每天几个词,几句话,不费事不耗时,却事半功倍,只要坚持定有收获。

口头交流
孩子应多同别人进行口头交流。口语是语言的原始形式,是梳理思维后的快速表达。我的孩子们同大多数孩子一样从小喜欢讲故事编故事,经常倾听她们的故事会是孩子妈妈和我这些年来必做的事。而这类故事会孩子们轮番上阵讲个把小时是常事。说故事不仅仅是单向的表达,而应是双向甚至多方的交流,不仅是孩子的事,也是大人的事,这需要家长特别鼓励与引导的,多倾听参与孩子的故事对孩子培养想象,梳理思绪、语言组织、遣词表达大有益处。

多多动笔
孩子们自小就喜欢画画,而且一定要有故事情节,而今则越来越愿意编故事写故事,侦探、爱情、环保、悬疑---杂七杂八,不知道她们脑子里为何有这么多幻想。我的想法是:学校作文由老师负责,家里的写话就由她们自由发挥,尽量不去干涉,权当作休闲,美其名曰----自由写作。
我已向她们约稿,每月出一集家庭故事会。孩子天生的灵气往往会在后天的环境中不知不觉中被限制,被约束,直至消亡,我们成年人应该为此试着做点什么。
看到1122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学习如此细致用心,非常感慨,回想自己的求学道路,那简直就是误打误撞学过来的,好在没走弯路。儿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似乎老天没有给他识字的天赋,反而还给他的识字之门加上了门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5:30:57 | 只看该作者
1122爸爸关于作文:灵感----作文的核心
作文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就逐步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甚至是核心部分。做为家长,我们从孩子很小就倾注心血读故事,教识字,辅导阅读,可以说费尽心机,但一想到孩子的作文总有一种惴惴不安之感,似乎作文不再是我们能把握的了。记忆,计算,理解,所有这些我们都想也能帮得上忙,可惟独作文,恐怕真的很难。作文是创作,是艺术,是有生命的,除了工匠式的系统训练外,灵感才是核心。
应该讲灵感是天生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不会很多但也绝对不会完全没有。灵感是上帝赋予的,但激发确是在后天,我们是有的可做的。一点浅见,渴望与各位家长交流。
1.给孩子以适当的自由空间---树林中的漫步、花丛中的徜徉、山顶上的眺望、海滩上的徘徊...,纯粹的静思,完全的放松,尽情的想象。让填满头脑的思维训练稍稍留出一点地方,任思想自由的翱翔。
2.让孩子参与生活,体味人生。做家务,参与公益,了解社会---明亮的---黑暗的。只有生活的百味,才可能使孩子产生思想,触动灵魂,激发灵感。孩子的成熟对孩子来讲真的很重要,家长能帮得上忙。
3.使孩子学会专注,懂得咀嚼。灵感往往是观察中产生,咀嚼玩味、多视角回视是从各类映像中滤出独特色彩的必由之路。
4.帮孩子学会梳理思绪。表达是创作的凝结,孩子灵感的发泄通道,畅达的表达会更激发灵感的迸发。
我们期望充满灵性的孩子,孩子应该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帮得到的。

人最需要的是快乐,亲近自然,尽情玩耍比什么都重要。灵感来自自然,想象发自空明,适当的放松对孩子而言比什么都重要。
曾经我们也这么想过,转过头却自自然然站到了对面。算是被生活征服的例子。儿子小时候纯玩,没有教任何东西,一张白纸进的小学,然后就发觉事态不妙,儿子似乎不是我们那种不需要什么外力就能自然而然学会知识的小孩,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问题就更加明显,这才相信真有读书种子一说。这几十年的书有的愁了。
[发帖际遇]: fcdmm 被宝箱砸中,开宝箱花了 1 金币,想知道开出什么好东东?回帖试试。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5:33:11 | 只看该作者
1122爸爸贴讲学历史:至于世界历史我有个建议,您不妨给他找一些相关的历史影片。
史前至埃及文明:
史前一万年
希腊史:
亚历山大大帝
罗马史:
斯达巴克斯、埃及艳后、阿提拉
中世纪:
近代
拿破仑、基督山伯爵
。。。。
历史电影最有意思,说实在的比书有趣。即使是《哈姆雷特》对我的小姑娘都很具吸引,更何况那些战争题材的历史巨片,你儿子肯定喜欢。
不好意思,我一家人都是电影迷,孩子们从小到现在看的电影(DVD) 一百多部是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5:30:13 | 只看该作者
我爱读书
书为人类宝。书如饭。
——题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吾乃五岁听《西游记》。悟空者,手拿金箍棒,扫千怪,神!吾虽爱孙行者,却又喜如来佛祖,五指山便压住孙猴子。然,时光不待人,吾已七岁,闲书读尽,甚觉无味。
七岁如转折,开读名著。《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如读书的黑洞,此后,我遂入书之黑洞。
八九岁,读书逐渐增多。
犹记八岁,吾找到文学偶像,此人乃丰子恺。家中藏有一套书,甚老旧,即为《丰子恺文集》,分为艺术四卷、文学三卷也。吾仅爱文学三卷,因艺术吾不懂,笑之,笑之。
渐渐的,吾已到九岁,有件事令人难忘。《明朝那些事儿》吾已读完,又对清史略知一二,便认为明清弱,尤为清。故不学明清史。
曾记九岁对宋史颇为爱好。首先带吾步入宋国大门的前锋为《七侠五义》。吾虽觉北侠欧阳春武艺高强,但吾最喜南下展昭之勇,智斗白玉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使吾厌恶南宋史。
十岁读书之高峰。吾略读“鲁郭茅巴老曹”一二。始初看了鲁迅的《朝花夕拾》与《呐喊》,犹觉痛苦万分。又读茅盾《林家铺子》真是令人难忘。
《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二战王牌飞行员》,九岁便读也,十岁又重读几遍,令吾对二十世纪前期之战争有了新的认识。
郭沫若的《天狗》,冰心的《繁星》使吾对近代史诗的认识加强,胡适哟!
《苏轼生平》最近读完。记得吾游三苏祠,买了一本《苏东坡词选》。现在拿来背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大江东去,浪淘尽……”,吾对词渐渐有了些许认识。
读书甚好!

点评

加油,坚持  发表于 2015-10-19 18:08
一个五年级孩子的读书记录,看完,掩面走过  发表于 2014-12-2 15: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3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39 , Processed in 0.075914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