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四五岁以上的大孩子,如果之前是安定的,他们突然间开始挑战成人,那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一定是孩子周围的成人世界出现了问题,孩子因此而找不到自己的中心(权威),不再清晰这个(些)成人的界限是什么,他们希望还能象过去那样自由地玩耍。
孩子的问题都是我们成人的问题——带着这样的意识与觉知,我们和孩子一起走下去,才发现,我们是借由我们带着的孩子,完善了自己!所以,感恩自己的孩子,感恩那些在他生命的旅途当中有机会让我们陪伴一段时间的孩子——这是我们成人人生旅途中最美的一段时光。
........................................
昨天和一位华德福老师聊天时,聊到一些故意挑战老师的大孩子。这让我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他们要挑战老师,而且是明显的故意,反复地挑战?
我带班一年多的经验,以及之前观察老师带孩子的三年多的经验,加之带自己两个孩子的经验,统统告诉我,当孩子跟过去不一样,而且是明显不一样了,一般只有两个原因:
一是孩子长大了,家长或老师并没有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不能理解和之前不一样的孩子的需求,因此不能满足孩子的真正需求,孩子因不被理解不被支持而被困扰,因此会令带他的成人感受到困难和挑战;
第二个原因是,成人世界出了问题,给孩子带来混乱,孩子用挑战的方式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提醒成人,是成人他们出问题了!
仍是我的经验,第二种情况居多!
孩子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就是玩耍,只要他能感受到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并且环境是适合玩耍的,那么,他们一定会安定地玩耍自由地玩耍。
在这里,我必须又一次强调什么是自由地玩耍。这个“自由”不是一般成人所理解的狭义上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人不干涉,这太片面了!我讲的“自由”是孩子内在的自由,孩子内在想干什么,他有能力去干(同时我们也会强调“适合玩耍的环境”,是指当我们提供给孩子的空间和材料能支持到孩子的内在的想法,让他们的想法通过意志力得以实现)。
比如,有的孩子想参加其他孩子的游戏,但他不敢要求加入,在这个当下的这个孩子,他的内在是不自由的;再比如一个孩子想搭一幢房子,但他搭了几块积木就不搭了,再去想玩其他,也坚持不下,这个的孩子在那个当下也是不自由的。
所谓“自由的意志”就如此,一个人有想法,并且有能力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以致最终完成,我们说这样的人是有着“自由的意志”的人(这是我在工作中的理解,每天忙于工作和生活,没有时间在学习上精进,如果有同行看到这里,觉得我说得不对或不够清晰,请一定告诉我)。
当孩子有挑战行为出现时,孩子的心很不安定,他们做不到自由地玩耍。
我们成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本能地都喜欢听话的孩子,所以挑战的孩子很容易引起成人的反感,甚至批评及恐吓。我们一般都会觉得孩子太不听话了,尤其是那些“明知故犯”的孩子!
如果成人好好思考一下,一些四五岁以上的大孩子,如果之前是安定的,他们突然间开始挑战成人,那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一定是孩子周围的成人世界出现了问题,孩子因此而找不到自己的中心(权威),不再清晰这个(些)成人的界限是什么,他们希望还能象过去那样自由地玩耍,但如何才能真正地自由地玩耍?他们首先需要清楚他所处的环境中的界限是什么?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只有知道了他所在的环境中的界限,他才可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他才能感受到安全(获得安全感),才能放开手脚去做事或玩耍。
那么孩子怎么知道这界限?
如果成人没有(或者不需要)主动给予示范,那么就需要孩子一一去试。孩子会在成人与他人的交往中了解到界限,也在自己与他人交往中看到成人的态度,由成人的态度而判断出界限。
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多孩子一定会去试。
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探索出界限,从而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当孩子基本上了解界限后,他们的安全感得以产生,因此可以自由地做真正的自己。
什么时候孩子挑战的情况最严重?
1、带养人的生活或工作发生变化,变得和过去不太一样(情绪变化);
2、带养人更换,比如换带孩子的阿姨,或者由母亲突然换成父亲;
3、家庭成员有变化,比如家里成员变多,爷爷姐姐要来生活一段时间;
4、如果是在幼儿园,换老师的过程当中会混乱一段时间,原因如是。
在生活中,提到安全感、界限、中心、挑战这些词时,我想起还有两种类似情况对孩子来说会造成永远的伤害:
第一种情况就是家长的界限不清晰,会因人因时间和因地点而改变,这样的带孩子的方式对孩子来说伤害极大。因为孩子一直处在界限不清晰的环境当中,孩子始终不知道到底做什么是合适的如何才算是不合适的,因此这样的孩子安全感非常差,永远无法专注于玩耍,无从发展自由的意志。长大成年后会很痛苦,很难得有什么成就。
举个比较常见的例子,比如一个孩子母亲是不允许孩子看电视的,但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妈妈忙于打电话,没有时间处理孩子的事情,就允许孩子看电视。当孩子下一次要求看电视时,母亲又不同意,但在某天又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时,母亲又允许孩子看电视。
孩子始终不清楚母亲的界限在哪里,一会儿可以一会儿不可以,孩子可能用尽发展自己身心的全部的生命力来探索母亲的界限,探索的过程孩子是不自由的并且可能心怀恐惧(这个过程本该是自由玩耍的过程),他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第二种情况是家庭中不同带养人的界限不一致,这也一样会带给孩子不安全感,同时,或许,算是开始分裂孩子的人格(也许夸张了点,我并不懂心理学)。
比如在一个家庭中,有父母两个成人带孩子,母亲反对孩子看电视,而父亲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时,孩子就会耗用一些生命力来动一些脑筋,研究一下到底怎么样才能看上电视(这个过程孩子也是不自由的,也应该是孩子自由玩耍的过程),比如妈妈一出门,孩子就要求看电视,听到门铃响,孩子就赶紧关电视......
我假设的情况是家庭当中有两位成年看护者的情况,如果家庭中有三位或者四位五位......我们看到这个时代的儿童与我们那个时代很不一样,其中有一个不一样就是,家庭中成年人越多,孩子越困难——原因大概如此吧,也因此,有些人会意识到,关系,也就是家庭当中成人之间是否和谐,才是带给孩子的最大的教育!如何和谐?人越多越难和谐!但在三四十年前,人们之间不象现在这样难以和谐,尤其是在育儿观上。
孩子的问题都是我们成人的问题——带着这样的意识与觉知,我们和孩子一起走下去,才发现,我们是借由我们带着的孩子,完善了自己!所以,感恩自己的孩子,感恩那些在他生命的旅途当中有机会让我们陪伴一段时间的孩子——这是我们成人人生旅途中最美的一段时光。
所有的成人,努力地爱你的孩子(们)吧,不要轻易去评判他们,他们永远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自已!
欢迎添加小编个人微信号:lxs422,蓝橡树将在近期开通城市群和社区,您将成为首批受邀成员。
本文原载于“华德福教育”,作者:阳光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