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8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学习] 茴香豆兰花豆都是蚕豆 | 选自十五言社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18 09:36: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片来自网络

文|米饭(微博账号@米饭好贵)

谷雨节气,江南时值暮春。水稻插秧、种瓜点豆正当时,却也恰逢庄稼青黄不接,乡间风物匮乏给农户们带来了不小压力。幸运的是,田间地头常见的蚕豆普遍成熟了,健脾益胃,清热利湿,深受插秧耘田的劳力们欢迎。
咸菜炒豆瓣是农家土菜馆里最常见的菜品,咸菜要选取腌制后的雪里蕻,与新鲜的蚕豆瓣搭配,咸鲜可口,容易下饭。剥去种皮后的蚕豆做汤,味道亦十分鲜美。再过约摸十来天,剩下的蚕豆会变老变硬,于是人们会搜集起来卖给商户加工。蚕豆粉是制作粉丝、粉皮等的原料,也可以做成蚕豆酥、蚕豆糕等糕点。

据钱先生的经验,新鲜蚕豆做菜不易入味。“煮”当是处理蚕豆的一道绝技。

蚕豆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先用急火煮,见豆皮周缘皱凸,中间凹陷,就可以加入茴香、桂皮、酱油改用文火慢煮。待调味从表皮渗透至豆肉,水分也基本煮干,揭盖冷却,“茴香豆”即成。

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写道:“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绍兴人称蚕豆为罗汉豆,“煮”是对它最直接的礼遇。

此外,上海老城隍庙售卖的“兰花豆”原料也是蚕豆,不过技法采用了“炸”。多种多样的蚕豆制品因其风味独特、价廉物美,逐渐成了风靡的江南小食。

钱先生的大学同学叶女士老家在四川,当地唤蚕豆作胡豆,可见此豆是舶来品。据文献记载,它可能最晚于宋代传入我国,最先栽培于川、滇一带。元明之间才被推广到长江下游各省,今日也以江南一带种植最为广泛。

“蚕”在江南有着特殊的地位。外来豆能被冠以“蚕豆”,绝非人们随意为之。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蚕豆“豆荚状如老蚕”,故名;王祯《农书》谓其蚕时始熟故名,亦通。

江南自古为蚕桑之地。明代中叶以来,农家蚕桑丝织经营及市场化愈加明显,在丝绸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浔、盛泽、周庄等诸多江南市镇:牙行“聚四方商旅”;机坊“雇人织挽”;往来客商“坐贾持衡”。养蚕缫丝的丝织业甚至成为了本地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据《双林镇志》记载: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必常出市买丝卖绢,田功半荒,而衣帛食鲜醉饱市肆,其逸乐远胜常弄。

有研究者认为,此时江南已处于早期工业化阶段,即教科书上所称的“资本主义萌芽”。物美价廉的江南丝绸与茶叶、瓷器一起,击败了各国竞争对手,通过西欧航船行销世界。丝—银贸易构成了原始的“外向型”经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经济迎来短暂辉煌。不列颠帝国不堪忍受结构性贸易逆差,只得用鸦片和枪炮来求得“公平贸易”。

孔乙己生活的“鲁镇”便是江南市镇的缩影。到民国初年,机器大工业产品早已冲垮江南市镇经济。“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

如今乌镇、周庄们打扫干净门面,迎来了众多文艺青年。孔乙己关心“茴”字有几种写法,吃货们打开百度,输入的是“茴香豆有几种做法”。幸好,谷雨到了,蚕豆还在。

十五言社区,果壳网旗下产品,是基于主题和圈子的高质量内容写作社区,内容主打知识、趣味和文艺。访问15yan.com并申请创作码,加入这个有趣的圈子,一起分享你对这个世界的知识、见闻和灵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9-18 10:30:15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此想起这是孔乙己的最爱
[发帖际遇]: 边城 在新儿教发帖时心情特好,花了 2 金币请回帖人喝酒,想喝,回帖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9-18 13:04:4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色彩的图画真美!
[发帖际遇]: 热情的 luniuniumother 经常请喝酒,得到了新儿教酒神奖励 4 威望,太爽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3:59 , Processed in 0.154654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