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39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为什么需要及如何进行早教——兼驳edu专家的早教无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11 18:0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早教有没有用的论题,其实已经被很多的科学实验证明了(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是婴儿睡眠中也能学习说话http://tech.sina.com.cn/o/2002-02-07/102730.shtml),我就不想多说了。中国的官方教育本来就落后,我们家长没办法只好以不同的形式加以补充。而象EDU这样的专家自己不做科学实验和调查,拿着一本《教养神话》的书当圣经,还大肆宣传早教无用甚至有害的论调,就让人难以忍受了。如果家长们不幸接受了他这样的观点,那真是下一代的最大悲哀了。其实只要有一点逻辑学基础的人都知道他本身的论点就是矛盾的,如果早教是无用的又何来有害呢?

下面说说就我所理解的早教及早教方法,希望能多讨论。
我理解早教是有意识地和小孩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做任何事情,可以是读书认字,但更多是其它的内容,他的范围可以是很广的。不过家长的精力有限、孩子的时间也有限,最好还是有点计划有点侧重点。因为我小孩才一岁多,在3岁(上幼儿园)前,我计划以锻炼身体协调性,培养起居饮食习惯、良好的语感、交际礼貌、基本的颜色和形状、理解一些基本的形容词(如大小、快慢、高低、长短等,不是认这些字,是要理解他们表达的意思)、数的概念(不是认识1到100这些符号)、还有一些公理性的东西(如东西不会毫无理由地没掉等,想通过类似这样的来培养探索精神和兴趣不知道行不行?)。关于认字,我就不打算刻意去教了,读经和听音乐(小时候他很喜欢听音乐,不过最近古典音乐听一会后他就自己把它关了,他喜欢节奏感强的音乐!)会被我少量采用。

关于早教的方法,我倾向于以《天才之路》一书中表达的理论为指导,即小孩大脑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经历。因此除了习惯外,其它方面我的主要思路是:一、根据我计划的早教侧重点给他设计尽可能多的活动和游戏,而且尽可能地让他自己完成;二、结合日常的活动和生活,随时给他讲解(这是卡尔。威特给我的最大启发)。关于游戏和活动的设计,论坛中有elphier发过《1到3岁的宝宝活动指南》,就是来自于《天才之路》,只要有心的父母都可以设计,很多道具都是可替换的。

总之,我理解的早教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这是我第一次上这论坛是其它网友对我帮助贴中说的),它需要的是父母的时间而不是昂贵的玩具,买些玩具扔给婴儿是没有太多用处,重要的要你的引导。孩子火热的求知欲正需要我们,可别听信教育专家的言论而浪费了最重要的时光。

下面再反驳EDUCATION2008的一些主要观点。

--反正人的一生长得很为什么急着在小时候教呢。但我也想问:人的一生是挺长,但有几个3年5年呢?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你为什么要剥夺幼儿受教育的权利呢?

--让小孩学习东西就会使小孩失去童真,性格扭曲。这是典型的没做过父母的人(或者做过父母但从来不观察小孩的人)的言论,小孩的求知欲和精力太强了,如果你能和他一起引导他活动,他是最快乐的。如果没人引导,他就整天东摸摸西摸摸,脾气就不好了,如果一直没人引导,我估计可能真的会性格扭曲。关键不是学不学的问题,而是如何学的方法问题。希望专家们多去研究一些有用的方法来,而不是去找一些极端的例子将其归罪于早教,让父母不敢实施早教。

(由于明天开始有个大而紧的工作任务,不能象之前这一月一样上论坛了,这个就算是我的阶段总结吧,感谢大家对我提供的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4-11 19:11:48 | 只看该作者
你可能是新来的吧。为什么要进行早期教育以前我发过很多文章。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我已经强调过多次。我谈论的问题已经超越了这个层面。
我质疑一种早期教育迷信,即陷入另外一个极端,夸大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造成人为的焦虑与不切实际的时间与金钱的投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4-12 16:12:3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搂住的这种态度其实是edu所支持的。他所反对的是激进的早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20:16 , Processed in 0.07923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