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3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启蒙] 汤鹏:【文化点读】车辚辚,马萧萧——古代车马闲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16 11:1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造车的国家之一。其造车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作为古人代步、载物甚至征战的工具,车马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归纳起来,有关古代车马常见的有“辇”“舆”“轼”“骈”“乘”“骖”等叫法。但叫法不同,体现的功能和意义也不尽相同。
  所谓“辇”,是指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汉以后一般特指君后所乘的车子。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有“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之句。“舆”,本来指的是马车的车厢,是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来用以借代车子。比如我们学过的《劝学》就有这样的句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这里的“舆马”指的就是“车马”。“轼”,是书面语,本来是指“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后来也代指整个车子,苏洵在《名二子》里面就有明确的解释:“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也矣!”这里一目了然,原来苏轼和苏辙的名字也和车子有一定的渊源。“骈”,是指二马拉一车。如《尚书大传》中就有“然后得乘饰车骈马”之句,后来“骈”又引申为“并列”,如《马说》:“骈死于槽枥之间。”古代一车驾三马叫“骖”,中间驾辕的叫服,两旁的叫骖。如《滕王阁序》中有“俨骖 于上路”。“乘”在古代用的最多,一车四马为“一乘”。后来也成为国家强弱的标志。如《韩非子·孤愤》:“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万乘”指的是天子,“千乘”指的是诸侯。


转自语文报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9-16 15:45:52 | 只看该作者
刚听过苏轼传,里面讲到轼和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9-17 17:3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wyyan 于 2014-9-17 17:37 编辑

黄帝到目前还只是一个传说,黄帝造车更是传说中的传说。传说是不能当历史来谈的,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目前为止最早的实物马车在商代。
最早的车辙在二里头遗址发现(3700年左右)。
就目前而言,车最大的可能性是从沿着西亚中亚传入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6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04 , Processed in 0.08689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