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huge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Mandy 和Sheila:哈利快乐英语角教学案例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4-12 16:03:08 | 只看该作者
谈到学法语,考虑到Sheila正处于英语的认读时期,并根据教Angella的经验,主张先后隔开约一年时间,以免互相混淆,所以就没有安排Sheila学习。但是,我在教其他孩子时,她也一定要学,开始我没有给她买书,她就吵,后来我只好也发她一本书。因此她实际上也跟着在学习,而且学得还不错。

Sheila对学习的事特别喜爱和投入,而且乐此不倦。我曾经对她的外婆说过多次,千万不要让她学习时间过长,更绝对不要勉强她去学。我说这话,是因为知道她外婆还经常在睡觉前还安排她复习一下所学过的。但她外婆说,在睡觉前,她老要去教她外婆,已成为习惯。这使我想到台湾的一个小孩在幼儿园里学会的就要回家教他妈妈的故事,后来英语学得很好,还出了本书:《我五岁,我的英语说得比你好》。不过我还是强调,最好就在她兴味未尽之时就中断,以保持她长久的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4-14 00:54:45 | 只看该作者
樱宝:
俺是潜水员,在底下太闷了,浮上来说几句。
1、您选的案例,多是女孩,俺只看到一个男孩,是一带而过的。能不能对这个男孩的状况详加描述?要知道,女孩在语言方面是比较有天赋的。旁的不说,俺老公吵架绝不是俺的对手。
2、您在招收学员的时候,是通招呢,还有有选择的招收呢?俺的意思是说,天资亦很重要。
3、俺想知道,您所倡导的早期教育早到什么时候?卡尔威特的教学法俺研读过,俺更觉得老卡尔是个天才,不过老卡尔未必接受过那样的早期教育。俺的谬论是:早期教育可以培养学者,但培养不出瓦特福特爱迪生。请就此问题予以辩驳。
4、俺精读了放牧云彩的《纤纤学琴记》,俺看到了有血有肉的纤纤,她哭过笑过退缩过奋进过,大一点说,这样的人生是完整的.俺看到了Angella的欢乐,也想见识一下Angella 的眼泪.

人们对早期教育的理解,更多是倾向于书本的教育,这多多少少有些狭隘。但是我又觉得,理想中的教育,又只是教育的乌托邦。现在社会需要什么,大家不言而喻,所以有些选择未必不透着无可奈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现在不大有人说了。如果自己的孩子做木匠做成了鲁班,我想也是件极欣慰的事嘛。



卓亚:

有墙众人推,我也来加把劲。
    我们所见到的,确实语言学习似乎成了主旋律,就拿语言来说吧。
    莎士比亚的语言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朱生豪的精妙翻译更不是某所大学里听课听出来的,请问袁先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下手可能有点重了,下不为例。

樱宝:
卓亚,俺可不想把袁先生的墙推倒了,袁先生的好多东西俺还要借鉴哩。
我认为早期教育这个问题并不具有那么大的争论性,有人成名需趁早,有人大器晚成,应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至于你的那个问题,先天资质占一部分,后天努力占一部分,运气也占一部分,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答樱宝:
在英语角,“全日制”的,我很注意男女性比例的平衡。在男孩子中有Victor(四岁多)、Jackson(五岁多)和Frank(六岁多,从西安新来的),而且还注意在年龄上稍有错落,如果您有足够的耐性跟踪我的帖子,你会看到他们的。我基本同意你的看法,在语言上,女孩子由于生理的原因,会超前一些,但不是终生享有这种超前。语言方面的天赋,应该是男女都有。
我的收学生,带有实验,故也收一些不同类型的。我承认天赋,但不强调天赋。我更在意后天教育的作用。老卡尔是否属于天才,你的意见似有创见性,但我更欣赏他的观念。在他的观念中确有天才性的见解。从某种意义讲,他也确实天才地开创了一个教育领域,虽然也明显地带有时代的局限。
我主张教育应当是逾早逾好,但要讲究方法,要符合婴幼儿自然生长规律。好的早教应当不会阻碍天赋的发挥,而应当保护和促成天赋的发挥。但好的早教,再好,也不能凭空创造天才,因为天才还需要遗传意义上的天赋。某种意义上讲,天才是可遇而不可求。早教只能开发潜能,而不是创造潜能。
放牧有很多深刻的感悟,文笔也好,你说的文章我一定找机会去学习学习。Angella在生活中就这么阳光乐天,哪天她真地痛哭,我一定也把它写出来。谢谢讨论。

以下是引用卓亚在2005-4-13 9:47:52的发言:
有墙众人推,我也来加把劲。
    我们所见到的,确实语言学习似乎成了主旋律,就拿语言来说吧。
    莎士比亚的语言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朱生豪的精妙翻译更不是某所大学里听课听出来的,请问袁先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下手可能有点重了,下不为例。

在这点上我不同意你的意见,莎翁少时读过当地的文法学校,他的自学又强,在他之前的很有成就的“大学才子”派剧作家对莎翁有不可磨米的深刻影响。再说艺术上,生活的实际感受更重要一些,莎翁的自主早婚,反映了他情感上的早熟。教育在莎翁身上应当是有烙印的。


樱宝:
什么是Angella的眼泪,这点可能是我没表达清楚。Angella的眼泪是代指Angella在遇到挫折时是怎么样一个态度。也许她好女子有泪也不轻弹,这都无关紧要,我想知道的是她如何应对挫折。Angella的眼泪如果仅仅是眼泪的话,也就与完整人生扯不上关系了。
我有足够的耐心潜水,自然就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等待Victor 、Jackson 、Frank新鲜出炉,也等待其他的,不同类型的,不同资质的孩子新鲜出炉。


卓亚:
樱宝女士,您的想法不同类型的,不同资质的孩子新鲜出炉。
   本人强烈批评,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照顾各种类型的个体。同样的教学对某些人就可能产生神奇疗效,而另一些人则无动于衷。
    请注意:无动于衷指的并非成绩的提高,而是情绪的激动,灵性的生成。
   
    袁博士的对我问题的意见,我很不过瘾。首先具备卓越资质的苗子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能走多远既要看此人的教育吸收情况,更要看情感经历的挫折导致的情绪升华,所谓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
      不过对于女孩子,这有些残酷了。

卓亚谈到性情方面,这也是我越来越关注的方面,既然你觉得不过瘾,我就多说几句——说几句我从来不想对外讲的。
Angella外表阳光乐天,但不属浮躁的那种。在情感方面非常丰富。同情心、责任感和坚毅力都不缺乏。前一阵,与Mandy一起学除法,她妈妈简单讲了一下,就让他们做题,Mandy作对了大部分,可Angella因为没搞懂,被妈妈训了。然后就让Mandy来教她,骄傲的Mandy一边教,一边用铅笔敲她的头,骂她真笨。我在一旁观察,只见Angella脸涨得通红,强忍着眼泪,——她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天后,Angella在除法上已超过了Mandy。现在我问她,你超过Mandy后,有没有想过去报复一下Mandy,为自己出口气?她反问我:报复有什么意思?——她就有这样的境界。她更有豁达的一面。


卓亚:
我所见过的优秀生,通常都是表面上非常外向,交往能力很强,也很有领袖气质,但他的内心世界又非常坚韧,极有主见。

我很注意培养小孩子的自由独立精神,至于领袖欲,我倒不强求。在Luis来之前,他们小孩子玩游戏,好像很自然地以Angella为中心。由于Luis最大(十岁半),带来不少吸引他们的新东西,因此也就自然地过渡到以Luis为头。可是不久,有次在绮园玩,我突然发现,他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以Luis为首,另一派则以Angella为头,各玩各的。我就问Angella为何如此,她就告述我,Luis只顾她的弟弟,不管小妹妹Sheila,她觉得那样不对,于是就与Mandy带着Sheila,他们自己玩。听完原由,我不置可否,我主张小孩子的这类事要自己搞定,我一概不参与。
在Angella身上,我最欣赏的,是她的通情达理——有时她会非常注意让别人感受好一些。前些天,天气突变,她妈妈疏忽了给她加衣服,练琴回来后就满脸通红,一量体温:39度5,她妈妈就让她服药后睡在身边,以便夜里好观察。但Mandy觉得受冷落,开始大吵。尽管我妻子一再解释,Mandy还是不悦,在那里哭泣。这时Angella就主动睡回原床,仍与Mandy一起睡,就这样平息了一场风波。可我妻子觉得女儿太委屈,就来跟我悄悄说,我回答说,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性情。现在的独生子女,受几代人的娇宠,他日如何面对社会?Mandy由于家庭的不幸,心理的扭曲,本需要我们多给与父母之爱。Mandy也管我们叫Mummy、Daddy,我们只有用真正的父母之爱,让孩子受损的心灵重新获得爱。对Angella来说,也是一种心理上的锻炼。


卓亚:
袁先生做得很好,其实领袖欲考验的不仅是人的智慧才干,更是一个人的底蕴包括心理承受力。
    除了别的不同,我和袁先生还有个区别:我是整日没事,瞎折腾;袁博士是亲子教育孩子,我和放牧在他家里就提起您,您在情商的培养上高度是不平常的人也达不到的,您的教育里有爱和非常人性的东西。
     我所谓的人性的东西完全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由着性子胡闹。

谈到Mandy,我最近比较宽慰的是,通过我的“心理治疗”,她已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其实能有这样的进步,我妻子的付出和Angella的大度,帮了我很大的忙。Mandy已不再为一些小事,毫不讲理地大发雷霆,性情开始平和起来,以前一天要哭无数次的她,现在难得哭一回,而且也没有那种难以自控的歇斯底里状,对此,其外公和外婆感触最深。我妻子也说,Mandy变得越来越可爱了。
最近,我们学了这样一篇英文的文章:
The American Family
In the past American families were quite large. A family usually had five or more children. But now the family has become smaller.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is. One of them is that the cost of living has increased. Children attend schools for more years than they used to. So they are dependent on their families longer. Besides, children are nowadays better dressed and they spend more money on entertainment.
At the same time, families are less close than they used to be. More and more American mothers work away from home.
The divorce rate is very high. A lot of children in the U.S. live part of their young lives with only one parent. Broken families make both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unhappy.
However, things are getting better.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becoming serious with divorce. The rate of childbirth is rising. Americans have come to realize how important it is to have a happy family.(PETS-P61-62)
当我提问,在他们心目中,“a happy family ”应是什么样时,Angella说:老公和老婆在一起亲嘴,而且还要有一个小宝宝。Mandy马上补充说,爸爸妈妈还要对宝宝很好。
一个女孩说的,是她所拥有的。
另一个女孩说的,是她所向往的。
人性和爱是教育的灵魂!
http://www.cedu.cn/bbs/dispbbs.asp?boar...7&skin=0&page=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4-15 12:57:48 | 只看该作者
蓝雪:
袁老师的帖很生动。让我们从更多角度见识了孩子的教育。Angella确实是一个大度、懂事的孩子。那种发自性情的宽容,在现在的孩子中真的太少了。

袁老师提到“人性和爱是教育的灵魂”,我非常赞成。袁老师,有关Mandy性情方面改变的细节,可以给我们说得更细致一些吗?


蓝雪老师希望我提供Mandy性情转变的细节,我也觉得类似情况日益增多,应当引起家长和教育人士的关注。

先谈谈她刚来时的情况。首先,她非常敏感和计较,以自我为中心,反应强烈而偏执,而且大多数情况都会转向暴怒,以至常常难以自控。其次,与Angella相处,既羡慕嫉妒,又模仿好胜,显示出内心的自卑和对父母之爱的渴求。起初,因为彼此不熟,Mandy的外祖父母,并未告知孩子的家庭情况,但我从直觉中就已经意识到其家庭的必有问题。后来不断从他们的谈吐中才逐渐了解到一些隐情。

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与妻子商量,一致认为应当多给予孩子关注和亲情,并作Angella的工作,让她多谦让,对她一定要友好相处。我们经常提醒Angella,Mandy很可怜,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她需要更多的关怀。好在女儿对此能理解,一般都能做到以她的谦让来处置他们之间的争议,体现出一种难得的大度。Mandy经常会有一些过分的要求,比如,同样一本书,她要先挑;不一样的东西,她也要先挑,而且,挑好后,她还经常要反悔,再来抢Angella的。好在对于东西,Angella可以做到无所谓。但对于感情,Angella就往往做不到无动于衷。于是就发生争吵,有时暴怒的Mandy由于斗口不过,就要动手打人、抢夺或摔扔东西,特别是常常要抢夺妈妈,——比如谁先要妈妈梳头,谁挨着妈妈坐。。。。。。等等,一天到晚,无穷无尽。

我妻子实在被他们缠得烦了,就两个一起骂,但从不偏袒Angella,即便Angella多占点理,也要挨骂。总之,我们尽量要让Mandy在我们的喜怒哀乐之中,真正感受到,她就如同我们的另一个女儿。

在Mandy刚来的一段时间里,她与Angella经常要争吵。只要他们不动手,我们就不参与,让他们自己去争辩,因为这也是一种交流,再说,也需要让Mandy将心理的各种愤怨发泄出来。有时他们一吵就是几小时,我们只在边上观察,不介入。这种情况大约延续了有两三周。等他们吵完后,我就会针对他们的问题,给予一些心理疏导,也讲一些故事,有时上《论语》课,也针对他们的问题来讲解。对Mandy,我还启发她把记忆中的不快和苦痛都吐出来,从她的叙述,我得知其父母经常吵架,父母心情不好,也经常拿她出气,她经常讲到,父母打麻将,她饿了,吵着要吃饭,结果却挨一巴掌。我见过她母亲,应该也是很爱自己孩子的,但是估计家庭的烦恼,也经常搞得她心绪不好,也就无暇顾及孩子,有时想想可能有愧疚感,就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完全由着孩子,各种讲究,大量零食。。。。。。搞得孩子有很多的坏习惯,暴躁、任性、贪吃零食。。。。。。

当孩子毫不忌讳地把内心的感受一吐为快时,实际上也就认可我们的亲情了,她开始跟着Angella,非常自然地叫我们Mummy和Daddy。就是这样,这孩子的性情也日益见好。她与Angella的吵架也日益稀少了。现在他们亲如姐妹,当然,还要互相斗来斗去,但却是另一种性质了。从内心来说,我很开心,我又获得了一个好女儿!

http://www.cedu.cn/bbs/dispbbs.asp?boar...7&star=3&page=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4-15 16:50:25 | 只看该作者
huge57+-->引用:huge57 不过我还是强调,最好就在她兴味未尽之时就中断,以保持她长久的兴趣。
袁博士这个话说得非常好,值得大家学习。小孩子学东西不要灌满,哪怕是他很有兴趣的时候,要给他饥饿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4-15 20:14:51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uge57在2005-4-15 10:11:28的发言:


我妻子实在被他们缠得烦了,就两个一起骂,但从不偏袒Angella,即便Angella多占点理,也要挨骂。总之,我们尽量要让Mandy在我们的喜怒哀乐之中,真正感受到,她就如同我们的另一个女儿。


  放牧云彩:    如果是如同自己的另一个女儿,那就需要一碗水完全端平,对Angella、Mandy一样对待,而不是要求Angella一味谦让。不是要去同情,同情的对象是弱者,你这么一说,你的孩子自然认为自己是强者,这种意识下,另一个孩子就自然成了弱者,并且弱者意识在强化。

   我感觉在对待两个孩子的问题上,袁老做得不合适。



啊啊,放牧的抗议跟我女儿的抗议一模一样。

可我对女儿的回答是,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叮当,即便Mandy有许多不是,但你也过于计较。此时,Angella就哑口无言。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Mandy完全处于一种弱势,其实敏感的她,也明白我们有点向着她来评判。比如,最近我们去附近的风景区南北湖去春游,在回来的车上,我妻子抱着Mandy,我抱着Sheila,这两个孩子都在我们的怀中睡着了,可我女儿在一陌生人的腿上坐着,她非常警惕,不肯入睡。我妻子有时也悄悄为Angella鸣不平,但我则认为这样对女儿在心理和情商方面要求高一些,没什么不好。

起初,我妻子还曾抗议,这样的问题孩子会不会给女儿带来不利影响,我说,处理好了,对孩子反而有利。事实上,Mandy的到来,对女儿的心理素质培养和提高情商,是有益的。这一点,有时间,我想展开谈。现在话回到Mandy,倘若,哪天她也有了Angella一样的健康心态,也许我就会尽量一碗水端平。不知我这样的考虑妥否?


以下是引用放牧云彩在2005-4-15 16:04:05的发言:
>

     呵呵,您还是站在自己女儿的位置在想问题不是?对您女儿的影响,有正面就有负面,正面多,负面少,但对其他孩子可能负面多,正面少。我认为合理的方式,是由大人牵头,让几个孩子一起商量,孩子自己可能推出一个更合理的方法,这样,既不影响女儿(父亲和老师角色的不同场合分离),也不影响其他孩子。我相信孩子们能找到方法。

    一个碗不响,两个碗也不一定就响,摆对了位置就不想,摆不对位置一个碗照样响。

   仅是建议,供参考。



谢谢你的高见,下次我一定试试你的高招!放牧兄,对我的探索,请多予批评!

http://www.cedu.cn/bbs/dispbbs.asp?boar...7&star=3&page=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1:15:30 | 只看该作者
影子之心:
放牧说的这个主意和深秋所开展的蒙氏教育方法相同,这种方法目前来看确实是非常科学和人性的教育。可惜,在学校几乎无法实现。

蓝雪:
在这件事上,在Mandy刚来的时候,我比较偏向于赞成袁老师的做法。因为,Mandy可以说是一个受伤的孩子,她的心态在一开始已经有些病态。如果完全用完全公平的态度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她很难平静下来。让Angella避开她情绪激动的一刻,缓一步再处理她们之间的矛盾,有助于让她平静下来,慢慢面对她们的问题。其实,大部分孩子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做得不对,而是不能很好的管理好自己,让自己做得更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再加上她平静之后袁老师的教育和解释,Mandy的心态会越来越正常。我觉得袁老师采用的策略实践上是类似于大禹治水的疏导的办法,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当Mandy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能够比较从容的面对自己的对错的时候,我认为再按照放牧的办法来做,对两个孩子都有好处。不但能让Mandy更好的面对自己的对与错,即使从Angella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也比较合适。总是让Angella处于一种过于忍让的状态,是不是对她将来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也不是太好。我觉得宽容是一种美德,过于宽容是不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病?

  孩子的性格培养我觉得非常重要。非常希望看到袁老师把更多孩子的情况拿到这里,让大家一起分析,在这方面更多的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方法。有助于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性情。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一些分析、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角度看问题总是好的。
http://www.cedu.cn/bbs/dispbbs.asp?boar...7&star=4&page=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1:37: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蓝雪老师的赞同。在某些时候,我时常直觉地感到,我首先要考虑保护弱者。而很多场合,我也会先息事宁人,先解决矛盾再说,此时也常会让他们“石头、剪刀、布”来解决争执,这样既不会伤到任何一方,又能培养他们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或寻找一种不失体面地下台阶的方式。

但是放牧说得也有其道理,最后总是要引导弱者变成强者才是。不知各位有何高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56 , Processed in 0.08224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