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世界的比较、妥协、攀比中的父母告诉孩子:“妈妈其实和你一样,也在人的认同里寻找答案”,因为我们害怕孩子被为难,被孤立,被拒绝,所以选择顺从潮流,即便我们知道这未必对;其实我们父母正是那害怕被为难、被孤立、被拒绝而选择让步的迷失者。文章转载自《境界》
文|哪哒芬芳 (美国)
同伴压力是一生的征战
Peer pressure(同伴压力)是一个恼人一生的话题。对3岁的孩子,它是小伙伴都有托马斯火车、自己却没有的懊恼;对6岁的孩子,它是别人午餐都吃花生酱、果酱面包,自己却吃中餐的不解;对9岁的孩子,它是能够拥有一双UGG棉靴的诱惑;对11岁的孩子,它有可能是成为学校里最受欢的一群人的渴望,尽管代价是装出酷酷的样子、冷落甚至嘲讽自己的朋友。
9年前女儿走进学前班,我和她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同伴压力。那时,四岁半的孩子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词语,但是我非常认真地告诉她,从今天起,你所面临的世界里一直将要有这样一种挑战在你的面前——从吃的、穿的、用的、看的电视、听的音乐,甚至说的话,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会被暴露在这样的压力之下。
孩子带回来的挑战实实在在:上学的第一天就有小朋友指点她的肤色和眼睛颜色,女儿伤心地抱着绿眼睛的洋娃娃羡慕了好久;随后又有人开始当面嘲笑她用木头棍儿吃饭,吃的东西也怪怪的;大家都看一个很时髦的电视剧,学里面女孩子说话很酷的态度和不那么好听的措辞,而她没看过;大家都穿一种款式和牌子的绒衣,而她没有;女孩子们合伙来嘲笑和欺负一个身体肥胖的小姑娘,女儿因跟她做朋友而被孤立。
在某些学校,用筷子吃饭也有可能遭到同学的嘲笑。
我告诉女儿,你的中国饭和筷子的确和大家不一样,但我们若觉得健康、宜用,那就不必为讨好别人而放弃;我陪女儿一起看迪士尼电视剧,看过之后和她一起讨论,里面所用的态度和词语并不够好;我鼓励女儿勇敢地发出声音,保护因为肥胖受到歧视的朋友,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杰作。
无论什么事情,谈到最后我都要对她说:“凡事都可以做,但并不都对你有益处。妈妈现在陪你走每一步,看每一件事情,是想教给你这样的原则:如果是对的,好的、美的、善的,那就不需要为迎合别人、为被人接受去改变。妈妈现在一直帮助你、支持你,为的是有一天你离开妈妈爸爸的时候,你可以有辨别、更有能力勇敢地说“不!”
面对150美元的鞋子,三年说“不”
三年级时,女儿班上的小朋友几乎人脚一双UGG的靴子。女儿回到家和我商量,也想买一双。我很直接地回答她:“妈妈觉得8岁的小朋友穿一双150美元的鞋,半年之后脚长大了就浪费了,没有这个必要。”女儿很乖,没有说什么。
第二年秋末的时候,她又来和我商量棉靴的事情。我问她:“你真的觉得UGG很好看吗?你是真的喜欢还是因为别人都有,你也想要呢?”女儿想了一阵,轻声说,“我觉得挺好看的,而且还暖和。”我于是接着问她,“如果现在有这样一双金色的小皮棉靴,里面是羊毛毡子的,也非常暖和,你觉得哪双更好看呢?”女儿偷偷地看着我手中的童装杂志,想了很久,说“其实,那双金色的更好看。”
第三年的冬天,丈夫提醒我孩子在UGG上的功课已经两年了,表现不错,这次可以给她机会自己选择一下。于是,我买来一双UGG和一双Costco自产的澳洲羔羊皮的靴子。两双颜色和样式都差不多,材质也一样。女儿放学回家,看到两双靴子,兴奋地试穿了半天。最后,小姑娘看见了鞋盒上面的价钱,一双149美元,一双39.99美元。
第二天清晨,女儿从楼上抱下一个盒子,脚上穿了一双新鞋。她告诉我说,“妈妈,两双鞋一样暖和,样子也一样,就差了UGG三个字。我觉得一个字要快30美元呢,用不着。你把UGG退了吧。”
非得拥有某个品牌的衣服鞋帽,都有可能是来自同伴的压力。
六年的小学生活,女儿流过许多泪,然而却是一个内心勇敢的孩子。她坚持读着自己喜欢的书,看着自己喜欢的电视,穿着自己认为美的衣服,唱着自己喜欢的歌,爱着自己为之陶醉的古典音乐,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嘲笑她到欣赏、喜欢和羡慕她的自信和坚持。
同伴压力,也是父母生命中的软弱
当孩子们最初睁着惶恐的眼睛,把对于同伴压力的恐惧带到我们面前时,他们是在问我们一个非常具有生命意义的话题。随着孩子们长大成人、走进社会,同伴压力终将成为他们一生的征战。
许多时候,最先选择放弃、采取妥协的并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同伴压力远远超出了孩子和青少年成长的世界,它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许多人自己生命中的软弱,是我们一生中众多坎坷与羁绊的祸首。
做一头特立独行的猪,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告诉孩子:“妈妈其实和你一样,也在人的认同里寻找答案”或甚至“你应该向同伴压力低头和让步。”因为我们害怕孩子被为难,被挑战,被孤立,被拒绝,所以我们选择默认和让步,顺从潮流,尽管我们知道许多未必是对的和好的;其实我们自己正是那害怕被为难、被挑战、被孤立、被拒绝而选择默认和让步的迷失者。
我们告诉孩子去做自己认为对的,好的、美的、善的事儿,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为了被人接受去改变。作为父母,我们自己首先应当是独立思考、判断和选择的践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