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elenminli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读书随笔2014~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8-20 15:42: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umimi 于 2014-8-20 15:43 编辑

最近心思乱乱的,借了“追寻记忆中的日子”中英文双语版,居然看了一点。心思也慢慢沉静下来了。
或许只要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很多问题就会自然化解。
[发帖际遇]: liumimi 分享了自己的快乐,得到了 4 金币,多好啊,快来分享你的快乐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3:49:03 | 只看该作者
《菊与刀》73%

the story of the world-Volume 这本书,是一遍遍听熟了英文,还有不确切的单词,再回头看一遍书,快速,但是听还是花时间,一般是在做家务的时候,放大喇叭上几个房间都能听到。这本书的精读,好像在提升我的听力和阅读能力,慢慢来。希望以后女儿去美国,我不用他帮我做翻译。

《社会心理学》P93 龟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8-27 12:05:52 | 只看该作者
《社会心理学》P47 自我服务偏见
到底大多数的人们人们是处于贬低自己还是抬高自己的状态?不同阶段的研究显示不一样的结果。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是很正常的状态,我们能意识到心理状态和行为改变的细微原因,所以更容易找到外部的理由,但是别人看来确实十足的找借口,调查显示大多数人都把自己放在平均水平之上,那谁在这个水平之下呢?哈哈
自我服务偏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罢了?

但是生活中也的确存在着对自己的评价低于别人对他的评价的人,这些人是真正的谦虚吧?和嘴上谦虚,实际上希望别人对自己高评价的人不同。

少量的现实主义——防御性悲观主义,预防挫败感

自己有某种想法,某种行为,会认为很多人也会和自己一样——对普遍性的高估(我叫这个为推己及人)
就像撒谎者总认为别人也在撒谎,突然想起苏轼和佛印的笑话,讲对方看成佛或者屎

点评

自我评价恰当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是过了,就是不足,恰当也就是这么小小的一个范围,所以都不用太在意了,分寸分寸  发表于 2014-8-27 1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8-27 13:0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elenminliang 于 2014-8-27 13:07 编辑

日记式的随笔,对自己原有想法没有新内容的,就不记了。

P56 自我妨碍——为了自我保护,不竭尽全力去做事情,以免失败后损坏自我形象:我能力不够。索性考试之前玩游戏:我没认真,所以考不好不是我的能力问题,也是一种自我防护。

P58 “任何一个真理如果脱离了和它互补的真理,那只能算是部分真理而已。——要命的是,这个局部真理让我想起了《围城》中鲍小姐因为穿着暴露成为真理(真理是赤裸裸的),又因为不是全裸,所以叫局部真理。

P61 我们如何解释他人——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情境还是自身。俺咋觉得这还会鸡和蛋的关系呢?两者缺一不可啊,情境固然作用大,但是个人的行为也是个体做出来的,情境的作用是通过个人来起作用的啊。这种想法会不会导致我对他人的行为评价比较苛刻?
对他人的苛刻和对自己的宽松态度,心理学家是有解释的,就是我们的视线范围是我们的环境,而我们看别人,别人在我们的焦点之中,我们常常忽略他人所处的环境。
这个理论影响了法庭上的判决,也甚至在新西兰出台了一项关于审判的录像设置的新政策。是不是很让人兴奋的感觉,各个学科对整个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8-27 13:22:38 | 只看该作者
P69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归因的方式不同,西方文化容易归因于个体,而东亚文化容易归因于环境。(我:中国人一直把各种不良现象归因于体制是否有这个原因?)《菊与刀》中也强调东方文化更注重与环境协调,也就是更强调环境的作用。

P72 感知和回忆(先入为主,修改记忆,自我欺骗,哈哈,我们是怎么样地不实事求是啊)
养成习惯和直觉对我们生活的帮助(重复做题算不算?)提到了闪卡:阙下刺激,但有局限性。

P81 过度自信倾向——能力不足反而会促进过度自信倾向(半瓶水咣当响?)计划跟不上变化,预算总是大大超出。我还是那个感觉:过度自卑-恰当自我感觉-过度自信,这个中间只有一小段。
”另一种降低过度自信的方法是让人们去设想自己的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这就是99常用的站在反方的角度来辩论的办法吧。(好像自己常常过度自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21:19: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elenminliang 于 2014-9-3 21:21 编辑

《社会心理学》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到了P215
心理学作为一个科学,是应该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三个实验:谢里夫的规范形成,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说到了邪教是怎么影响人的,我就想起了我们的传销,上网看了一下这方面的视频采访,发现其手法大致相同:挑选,有欲望的,失意的,处于人生低谷的特别容易被影响;然后就是用大家庭的温暖,关心来给你一个情感的满足,再通过重复的灌输,切断你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联系,信息来源只有他们;再就是利用大会提起大家的斗志,情绪,类似誓师大会一样的激情,似乎自己是战无不胜的团体当中的一员。这些传销骨干,真的是深谙心理学的,或者说是本能领会到心理学精髓的人啊。

想起20年前,一个做安利的阿姨也是对我们非常关心,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聚会,但是在我看到那些富有激情的人的时候,觉得非常奇怪:人怎么能在一个空间里焕发出和在外面完全不一样的激情。于是,我到了一半,逃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14:57:38 | 只看该作者
《菊与刀》到了75%的时候,好像突然没了兴趣,本来对日本人有一种偏见,看了前半部,似乎有点了解了:日本人要遵从的规则太多了:忠,孝,义理,仁,人情。特别感兴趣的是:作为家臣,必须忠实于主人,但是主人要是反叛,那到底是忠于主人还是君王呢?实在是很纠结的事情,日本人就是在各种纠结之下活着,这也是这种社会制度下的必然?对于受辱的报复心,很极端,不是你死就是我死,不能报仇雪耻就杀了自己。这叫苟且偷生的中国人情何以堪。我越看到后来就越犯迷糊:对于外来的禅宗,瑜伽,基督教等,他们在生活中使用的方法又是和源头差距颇大,似是而非的感觉。一定是有一个最根本的东西我还没有抓到,这本书是电子版,要浏览还不容易,慢慢带着疑问再说吧。

很多地方还是具有东方人的特点的:注重家族名誉,注重环境,外人对自己的评价,但是修炼的时候又想达到忘我的境界,这样就是心身合一,不用另一个“我”站在一边观察自己。婆媳关系,等级观念等也是很有类似之处,甚至比中国更加极端。看后半部分的时候,一直想到的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内容,日本人的禅修,和心理学中的某些理念符合。看到88%的时候,讲到孩子的教育,他们和老人一样比较不受约束,但是到了成年之后,受到的约束,身上所加的责任是最大的。对于性方面的开放态度是从小就有的,裸浴,大人们对性的谈论,都几乎不避开孩子,这大概也是他们认为人性是善的吧。在《社会心理学》中也说到,美国,观看性影片电视的孩子暴力倾向比较严重,但是很奇怪的是,日本性文化也很发达,性暴力的比例却很低,不知道是不是他们认为性也是人性美的一部分而不去向暴力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15:06:34 | 只看该作者
《罗辑思维》
很汗的事情:年初的时候,问我的大学师弟要好看的东西的推荐,人推荐了视频《罗辑思维》,我看了一眼,讲盗版正版的问题的,然后就扔一边去了,并且忘到爪洼国去了。

前几天,小小妈给我推荐一本书《罗伯特议事规则》,说是《罗辑思维》里面介绍的,我挺喜欢这本书的,虽然看不懂,但是想到这本好书是谁推荐的,于是再去看《罗辑思维》,再想着去问那个做律师的师弟,这才看到QQ上的对话,他年初推荐的《罗辑思维》,简直是大汗啊。

于是正儿八经地下载了50多段音频,听故事,两三天就听完了,推荐了两个给小美。中秋去无锡的路上,老公也听,还挺喜欢,就是听多了犯困,弄得车开到一半,去休息站睡了一会儿再上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15:18:38 | 只看该作者
the story of the world
这本来是给小美听的,既然装到了PAD里,我做家务的时候就听听吧,英文差,只能反复听,每一段听个十几遍总差不多了吧。听完几段再看书,查词,在Kindle上也方便。过了了一段时间,似乎有点进步啊,于是想利用这个方法提提自己的英文,也好别被女儿甩得太远。
现在是Antient Time 第四本的第2段,做个记录。想到要是能把英文提到能听,阅读自如的水平,那有多好,到老了眼神不济的时候,还有很多的故事可以听。

点评

每一段听个十几遍总差不多了吧。。。真好学啊,可以想见小美妈当年定是学霸!  发表于 2014-9-22 15: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15:26: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elenminliang 于 2014-9-22 15:29 编辑

《社会心理学》进入尾声,《罗辑思维》几十段音频也快听完了,真是很有种交错感,这本书里听到的东西在那段音频里听过相关的理论或者事例,提到过同样的一本书,还看到类似的电影,比如罗胖子说到公平公正中的辛普森案,《社》的第十五章里也说到,《自私的基因》也共同提到,我还看了电影中的<find me guilty>中也是类似的意思,大众的口味,陪审团,脱罪......
这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觉,真好像是和老朋友聊天一样开心。小小妈妈提到的关于辩论,会议的那本书,那种情景和方式,真喜欢这种感觉。

罗辑思维中提到的书,中文出版的占大多数,大约也是为了广告的缘故吧,可以和书商共同搞活动,有时候会去找出他推荐的书,但是还是放一边,要是能像扫描一样快地阅读就好了,速读有用吗?

点评

有很多书,我都是速读的,适合看个热闹  发表于 2014-9-22 1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7 08:02 , Processed in 0.669671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