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一苇杭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记录]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小学篇,2004年男孩)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21:2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苇杭之 于 2014-8-8 21:28 编辑

答案揭晓~~~
..
.
.

答案是:以上都不正确!!


【图一】:大家都能简单看出来,食指被拇指压住了。     
         (这也是最多人所犯的握笔错误姿势,中指也最易长茧和疼痛)

【图二】:食指过度用力紧压到变形了。
     (这样握,食指根本就失去功能了)

【图三】:食指弯曲,只用食指腹尖少数的面积接触笔杆。
     (费力、手酸)

【图四】:看起来好像是正确握姿,但细看食指:握笔的高度和拇指相同,指尖对指尖,这会造成食指的紧绷、手酸,不易出力,进而使得食指接触笔杆的面积也会跟着不足。

举出这些错误图片的示范说明,重点在于说明:
(一)错误的握姿会影响施力,尤其强调食指这部分的情形。
(二)以食指和拇指的高度位置为重点互相比较。
(三)以食指接触笔杆的面积大小来比较。

以下是两张正确握姿的不同角度照片,请大家把眼睛的焦点放在食指上!

【正确握姿一】.jpg (30.38 KB, 下载次数: 3)

【正确握姿一】

【正确握姿一】

【正确握姿二】.jpg (25.44 KB, 下载次数: 4)

【正确握姿二】

【正确握姿二】
[发帖际遇]: 一苇杭之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富豪榜神秘人物关注,获得 5 金币,哇。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21:27:36 | 只看该作者
图片重点说明:从此角度可清晰看到:食指和笔杆可以具有很大的接触面积。

  握笔时的高度,为何食指应低于拇指?
(一)也不是什么特别原因,这只是因为:食指的长度本来就是大于拇指的,最自然、轻松形成的姿势本就应是如此。
(二)这样的姿势,可以使食指接触到笔杆更大的面积,进而得到更稳定的扶持和更好的用力操控。

  现在再来讨论:为何强调「要让食指接触到笔杆更大的面积」?

【写字用力的基本原则如下:】

横划:运腕(此时拇、食指均不动)
竖划:运指(这里说的指头,指的是只用食指向下按压)
斜划:腕指并用

  现在,大家有没发现到两点?
(一)向下笔画的按压,食指掌管的出力方向和功能是最多的!
(二)字体结构中,横和竖划通常是主要笔画,而且长笔画也通 常以这两者为主。横划是只靠腕力不用指头的,而竖划则只有归食指这个指头单独来掌管而已的!

  所以,善用食指的力量和操控,是写字动作的一大关键。而食指如要完成轻松的按压动作,首要之务便是要和笔杆保持接触越大的面积,这样也就才能得到较好的扶持稳定度和操控。

  其次,不管在写这些向下笔画的按压力时,把注意力放在食指,也才能更明显感受出那股从笔杆上方的重心点开始往下的出力感,也才能出力更顺畅有力,继而可写出更轻重有别的笔画力度!

  如果您不能先体会并感受到这「从食指按压重心点,由笔杆重心垂直往下」的出力起点和力道,那么,即使不管您是如何同时的用三个指头、甚至是用五个指头也好,或再怎样抓紧笔杆来写往下的出力,您也只是会常常写得歪斜不直或软弱无力、轻重不分而已!常写黑板的老师们就应该都很有经验,在竖立着的黑板上写字,比放在桌上的纸上写字还要困难。想要在黑板上写出一手漂亮、有力又快速的粉笔字,绝对不是靠五根手指来抓写控制粉笔的,关键是只要能以食指,从粉笔上方稳定按压着书写,那就好写得多,也同时线条就能笔直和有力多了!

  大家也应该看过有些写字好看的同学朋友等,所写出的字体。有的就是外表虽看起来漂亮,但就好像是软趴趴的躺在纸上,也就是不太耐看,有华而不实之感;而有些字体,不但好看,更且苍劲有力、力道轻重有别、犹如力透纸背一般。明明是拿原子笔写出的字,却和书法字体没两样!这股运笔的轻重掌控和气势连贯,有很大的关键就是来自良好姿势~食指的充分操控。

  这股善用食指按压运动的力道,尤其在写铅笔字、粉笔字和用覆写纸写字时,更能发挥出明显又关键的影响。况且中国字笔画的顺序排列方式,也是由上而下的。保持这股稳定的中央往下按压书写力量,更是能保持一贯的力道,使得书写更笔直、流畅、有力。所以,这些好处还真的是不胜枚举,好处多多!

  所以,文章标题「一根小食指,一篇大道理!」利用这样倒述的写法来说明,是否读者看到这里时,就能有拨云见雾且恍然大悟之感了?

  大家可以重复练习几次,好好体会如何把注意力放在食指:
(一)先把食指的位置调整好,使食指握笔高度要低于拇指。

(二)使食指关节保持两段弯曲就好(不可三段弯曲),再用食指腹能和笔杆接触到较大面积(这时应已能感受到握笔的自然、轻松姿态感觉)

(三)放松整个手部的所有指头关节和手腕,体会使用食指能从笔杆正上方开始为中心,轻松往下按压的运动力量。

  以下有个我曾经提供给格友的建议练习方式,因为格友反应说:很立即有效,又能更简单的清楚体会,所以建议我要把这方法也在此补充上来,让大家分享~
    写字主要的力是下压力,这下压力主要是只有来自食指而已!
    抓紧笔杆的力,是一种横向的力,对下压施力毫无关系且还造成阻碍。
    您需要把用食指按压写竖划的施力方式,体会并扩大到所有写字的力量来源。
    这种食指下压力,我来换个说法描述吧!
    我们只要先来学会:怎样向下压笔杆就好:
    先做出正常三指握笔写字姿势,笔尖抵住纸张。
    接着,您可以把中指放掉、然后拇指也放掉..
    最后,笔杆会滑落到虎口顶住,只剩下一根单独的食指在笔杆上方顶着。


【请看以下图示:】

单独以食指压笔杆的下压力体会练习.jpg (41.45 KB, 下载次数: 1)

单独以食指压笔杆的下压力体会练习.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21:28:05 | 只看该作者
  这时您只有用食指向下压笔杆,让笔杆笔尖和纸张形成一个互相抵住的状态就好!以此单指状态,还是可以往下方划线。

  您这时应该就可更清楚体会「这个食指按压笔杆的下压力」的具体方式了: 我们写字时,所需要下压的施力,就是来自这里!

  即使只剩下一根食指在笔杆上方,还是可以往下压住笔杆画线的,这个单一食指压笔杆笔尖的力道,还能控制笔尖和纸张的相互之间的紧度的。

  笔杆和纸张的相抵:若紧一点,笔触就深;轻抵,线条就淡而轻。

  我们写字主要一切力量来源的主控:就只是巧妙善用这个在笔杆上方的食指,这样来压笔杆的施力方式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21:31:55 | 只看该作者
写字口诀
——八个基本笔画
小小一点要点好,学会顿笔很重要;
横要平,竖要直,撇有锋,捺有脚;
提钩要尖折有角,行笔轻快要记牢;
认真练习功夫到,笔画健美字才好。

点评

不客气的恩,咱这不都是为了娃吗,相互分享信息,互帮互助,少走弯路  发表于 2014-8-8 22:00
这些资料太好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4-8-8 21: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22:06:48 | 只看该作者
[转]正确握笔姿势中:拇指的正确高度与角度

最近连续接到几封来自格友们的握姿照片讨论,却都看到大家在拇指的角度上有共同的缺点,就是都习惯过于上移、拇指握笔太高的情形多。所以,就此专题,请大家针对此焦点,也检视.再改良一下自己的握姿!
  【先来进行一下:有关拇食两指方面的重点温故知新】
1.握笔高度:食指要低于拇指,不可两指等齐。
 (注:我们一直有三指齐高的教法.为什么?~我不知道!但您可以自行比较手感差异,应
    该自己就会有明确答案!)
2.侧面高度:拇指应该和食指互相成为一个「入」字形的关系。亦即拇指右上方有食指压抵着(注:当握铅笔和细笔杆时为「入字行,当握更粗笔杆时,为两指分开的入字型」),总之,不可破坏食指在上、拇指在下的这个最重要相对关系。
 (↑特别注意:定要贯彻.马上改正:拇指尖与食指侧面指甲面同高的普遍习惯通病)
3.拇、食两指究竟是否要相碰触?
 A.如果您是握普通铅笔这种较细口径笔杆:
  拇指右半边这最高处,大约就会刚好只是轻碰触到食指的侧面下方(微微接触而已!如果
  食指相接处这里.会被拇指尖刺痛,就是过度紧握笔杆所造成的,一放松握笔,马上就会
  好了)
 B.反之,如果握一般有握胶套的稍粗笔杆:
  拇指右半尖端这里就会和食指侧面有些微的分离(只是1或2mm而已),且分离的距离.会
  随着愈粗的笔杆而自然加大分离的距离。
【进入主题:拇指的角度】
那么,如果姆指若已经有握得比食指高了,要多高?又必须怎样的角度才适宜?
如用角度数字来说明,大家是无法明确体会的。
有个相对应关系是这样:如果食指相对位置不动,
拇指握高点(向上右方移)时:两指握笔高度落差加大。
拇指握低点(向下左移)时:两指握笔高度落差较小。
而适当的拇指角度是:拇指与食指相碰触时(如握铅笔),是只有拇指的右上方与食指互相碰触到而已!

【图片对比说明】:
(图一)正确的拇指角度 :拇指与食指碰触区域 + 适当的拇指食指落差。
只有拇指的右上方接近或碰触到食指:

(图二)过大高度落差的拇、食两指,原因是拇指握得太高了(会造成拇指 酸、扶笔不稳)

(图三)从此角度观看,可见到拇指尖端与食指的接触区域,已经移动到偏左侧方去了

正确的拇指角度.jpg (46.36 KB, 下载次数: 5)

图一

图一

拇指太高.jpg (31.02 KB, 下载次数: 1)

图二

图二

拇指指尖偏左了.jpg (43.89 KB, 下载次数: 3)

图三

图三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一苇杭之 头上,一苇杭之 赚了 3 金币 ,真开心。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22:07:11 | 只看该作者
  最后,正确的拇食指高度落差标准呢?就不必再另外讨论了!因为,当您把拇指调整好成为这个正确角度时(拇指右上方最接近食指,且即使握粗笔杆时,虽两指不相碰触,但拇指的角度也是接近相同的,还是以拇指右上方接触笔杆,就同时也会自动形成 :最自然、且最适宜的两指高度落差结果了!
  这样写字时,就能把拇指那里的绷紧放开了,就会马上变得更轻松很多很多的!
  最需要注意,也是最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
拇指过于前伸,使得拇指尖端的高度太过上升,甚至到与食指指甲面一样高的地方!
拇指指尖的高度,其实只要超过食指侧面,形成「人」字型,就成死笔了,两指的灵活运动性就被互相限制住了。
  然而,这里的这么小细微差别,虽然影响很大、功能性也相差很多,但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或是家长,却都是难以察觉并能给予孩子指正的。
  所以,我才总强调那句:「务必不能破坏到食指侧面高度看来时.这种:食指在上.拇指在下的互相对应关系」!
  看完以上这些说明,我想,还是要请大家边实地操作比较,才能让您的手感明确告知您答案与差异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22:13:37 | 只看该作者
[转]正确握笔姿势的步骤
(by 布衣老师,台湾)
【正确握笔姿势的步骤与相关重点说明:】

步骤1.jpg (184.06 KB, 下载次数: 0)

步骤1.jpg

步骤2.jpg (184.3 KB, 下载次数: 1)

步骤2.jpg

步骤3.jpg (208.98 KB, 下载次数: 0)

步骤3.jpg

步骤4.jpg (170.28 KB, 下载次数: 1)

步骤4.jpg

步骤5.jpg (217.62 KB, 下载次数: 1)

步骤5.jpg

步骤6.jpg (150.9 KB, 下载次数: 0)

步骤6.jpg
[发帖际遇]: 一苇杭之 花了 3 金币 资助失学儿童,真是热心人啊,你也想试试帮助别人的快乐吗?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22:14:50 | 只看该作者
※注:以上,最后把手掌微偏向右边翻,使笔杆朝右后方约65~70度,是为了能清楚露出书写视野.而且能放松掉您的手腕扭力,使得手腕能处于一种完全放松的姿势和角度!这是除了三指握笔姿势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千万不可忽略这小环节喔~~(本笔杆与桌面65-70度之角度.是以握笔高度约2.2公分,我的手大小.之条件下.经实际测量而测出的数值.如握笔高度更降低些.此角度会随之加大.反之.握笔愈高.此角度会愈减小.)
咚咚镪.放鞭炮庆祝....就是这么简单.就完成了正确握笔姿势啰:

正确握笔姿势.jpg (155.42 KB, 下载次数: 0)

正确握笔姿势.jpg

点评

讲解好详细!汗颜,我握笔的姿势好像也不对。  发表于 2014-8-11 09:23
只要认识到问题,并能够坚持改进,就永远不会晚,即使事倍功半,也值得去做,能改一点是一点  发表于 2014-8-10 15:26
从一开始写字时就得教,现在有点晚了,事倍功半。快写起来就丢了。  发表于 2014-8-10 11:49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3 收起 理由
Martina-Mm +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一苇杭之 在新儿教发帖时心情特好,花了 2 金币请回帖人喝酒,想喝,回帖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4-8-8 22:28:45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地说: 我要她一年级的时候买过那种握笔器, 装过矫正坐姿的仪器, 用过几天她说不舒服, 扔下.这个暑假我又去买了来, 再装在书桌上.

点评

我家抓比也好像不行,烦  发表于 2014-8-10 16:39
握笔器我们也用过,感觉不舒服,也没能用下来。一旦形成习惯,改正起来的确困难重重,但还是要去做的。  发表于 2014-8-10 15:30
[发帖际遇]: 榴琏 捡到钱包找不到失主,花了 3 金币寻人,是不是你掉的,快回帖看看。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22:38:3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的感悟
作者:李笑来
阅读时间:2014年8月9日~2014年8月10日

许久没有好好地阅读一本书了,近年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林的教养方面,近期林出游,终于有点空闲可以静静地读本书,看看电视,放松一下。

从Kindle中翻到了这本书,颇多感悟,很多观点与自己的看法不谋而合,很多理念已接触过,有些许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的意愿,期间几度中断,还是坚持写完了。

林妈将本书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1. 关于心智
(1)定义
“心智”——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乔治•博瑞(C. George Boeree)博士的定义: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a.获得知识; b.应用知识; c.抽象推理。博瑞博士认为,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与他的心智直接相关。
(关于“抽象推理”这一点,即用心智有意识地去控制大脑)

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分为四种情况:
(1)事实是正确的,我们认为是正确的;
(2)事实是正确的,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3)事实是错误的,我们认为是正确的;
(4)事实是错误的,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第一、四种情况下,我们是安全的,第二、三种情况,是我们认知的盲区,必将因错误而付出代价。所以一定要记住“我们的认知不仅可能,而且也确实往往背离事实”,也就是说我们不要自以为是,以已度人。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就说明建立了良好的自省机制,打开了心智开启之门。

一个人心智的体现就是其生活。生活就是选择,而选择,即个人观念对事物衡量后的结果,亦即心智的最终体现。

时间压力患者的表现:既勤奋又懒惰,既聪明又愚蠢,既勇敢又懦弱,既满怀希望又时时刻刻面临绝望,既充满自信又随时随地体会卑微……(矛盾的综合体,其根源是没有明确的行动路线,即行动前没有进行深度思考)

(2)开启心智的前提:接受自己与别人没什么不同

(3)开启心智的起点:意识到可以自律(即有意识地去控制大脑)

(4)开启心智的本质:克服懒惰
人类的天性:懒惰与短视
大多数人的思考逻辑是这样的“如果有收获的话,那最好要马上有收获;如果没有收获的话,那最好要马上有结果,如果不是以上两种情况,那我才不会行动呢”。比如圣经讲上帝创造世界只用了七天,而史实告诉我们从猿类进化到人类却用了几百万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么难以让人接受。
其实,时间也许是这世界上唯一绝对公平的事物,不因你的身份与地位、不因你的意愿与态度,而有丝毫区别对待,时间赋予每个人的都是每天86400秒。时间的行动只有一个,那就是自顾自的、冷冰冰地流逝。
所以,要对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没有绝对有把握的事情,比如学习,比如投资,别人的经验永远不可能完全适合你,所以要主动思考,边做边修正。人生是一个纠错过程,没有普遍适合的公式,只能边做边纠正。对于人生,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2. 柳比歇夫的“事件 -时间日志”——“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
日期:事件1——用时;事件2——用时;……

要加上“用时”一项

3. 关于学习
有些事实,越早认清越好。
(1)兴趣是催化剂,而非动力
大多数学习过程都是熟能生巧的过程,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自然比别人做得好;做得比别人好了自然有兴趣了,然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做得更好,兴趣更大……
没兴趣不过是没结果而已,如果以此做为借口,最终的惩罚是时间冷冰冰地流逝。
(2)学习上的成功只靠两件事:策略与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3)学习进展
学习进展与时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存在多种可能,最多的可能是华尔兹式,即进二步退一步。所以对待学习进展,要忍受得住长时间的失望,坚持再坚持。
(4)永远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要多动笔。
(5)关于考试,改变态度,要去热爱它。
因为考试是通行证,我们大多数人除些之外没有其它方式得到机会。某个考试或许很愚蠢,但如果你连这样愚蠢的考试都无法通过的话,那么愚蠢的不仅仅是考试本身。
关于抱怨,实在不想多说,也多说无益。
对于学生,努力是应该的,不需要赞美。

4. 关于成功——优秀人士的心智模式
(1)有能力看清这个世界,并正确的感知自我
(2)有耐心,专注他人看不见的日后的精彩,克服当前的困扰,甘于把时间投入到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
(3)以独立赢得尊重,以耽误别人的时间为耻。



--------------------------------
本书着重介绍了心智方面的内容,故本书的书名,个人感觉不太恰当,时间与朋友两词如此醒目,而全书重点并不在此,更多的讲的是心智,如果冲着书名而来,有种被蒙蔽的感觉,小小的失落,因为它讲的并不是时间管理。

林妈记于2014-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2:16 , Processed in 0.081000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