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1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求求你,不要这样“逗”我的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18 10:2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那种“逗”实际是一种戏弄。他们把孩子逗得出错,或者惊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们便笑了。
      逗孩子的那些成人并没有恶意,甚至还是出于对孩子的喜爱,但对孩子来说这真是一种残忍的行为,因为孩子不懂大人们的玩笑,他们会当真,成人的“逗”往往会让他们感到愤怒、惊恐、不安、被欺骗、不被尊重,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
  一次在餐馆吃饭,我看到一群大人逗孩子,那一幕看得我难受极了。
      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着他的朋友(大约30多岁)笑着对孩子说:儿子,叫哥哥,爸爸的朋友则笑着对孩子说:不能叫哥哥,叫伯伯!孩子爸爸继续逗孩子:叫哥哥!在这一声声“叫哥哥”、“叫伯伯”中,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爸爸的朋友掏出一个红包在孩子眼前晃了晃说:叫声伯伯,这个红包便给你。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叫眼前这个男人“伯伯”还是“哥哥”,犹疑着不吭声,也不伸手接红包。爸爸的朋友作势要把红包收起来:不叫伯伯啊,那这个红包不给你了。孩子不吭声。
  旁边一位阿姨笑着说:这孩子胆子可真小,一直不说话,哈哈。
  我在旁边看着,为这个孩子感到难过。由于大人们之间的玩笑,他不确定到底该叫那位男士“伯伯”还是“哥哥”,由于怕叫错,索性他不开口叫人,却被贴上了“胆小”的标签!孩子此刻一定觉得自己不够好,胆子不够大,这是多么糟糕的事!
  男士们喝酒去了。过了一会,一位女士接过了接力棒。
  她走到男孩身边,蹲下来问道:xx,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我猜你是女孩。
      本来情绪缓和了一点的孩子不高兴了,沉默。孩子明明是男孩,这位女士却故意说他是女孩,孩子感受到了女士提问的虚假,所以他不回答。女士继续逗,你不说啊,那你就是女孩啦!
      孩子有点着急,趴到妈妈腿上,仍然不说话。显然他心里既着急又愤怒,愤怒的是明明自己不是女孩,那个阿姨却乱说自己是女孩;着急的是,他不知道如何辩解。
      对于孩子而言,每一位大人都是一个巨人,孩子要反抗陌生的“巨人”需要一定的勇气,尤其对于那些内心力量弱小的孩子而言,他们往往没有勇气去反抗、拒绝和辩解,他们只能默默忍受“巨人”对他们的捉弄,内心却感到无比害怕和愤怒。
      这时,孩子的爸爸笑着说,再这样下去他一会儿会哭的。孩子的妈妈只是笑着,并不阻止那位女士逗孩子的行为。
      女士并没放过孩子,对孩子说,来,阿姨抱抱你,行不行?
      孩子缩到妈妈怀里,不说话。前面的捉弄让孩子对女士毫无好感,怎么可能让她抱呢?女士笑着说,你不说话啊,那我就强行抱你啦!边说边伸手假装要抱孩子。孩子终于“哇”的一声,吓哭了,一桌子大人全笑了…

      我难受的不是别人怎样逗孩子,周周从小到大遇到过多次这样的经历,我难受的是孩子的父母全然未能意识到孩子的内心变化,未能给孩子提供保护和支持。
      这个过程中大人们是得到了快乐,但这种快乐建立在孩子的痛苦的基础上。孩子得到了什么呢?他被大人们欺骗、引诱、愚弄和吓唬,他小小的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这让他感到不安,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不敢相信别人,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可能造成障碍.
  逗孩子的实质是成人居高临下以孩子的天真幼稚来取乐,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不同方式的“逗”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不一样,吓唬孩子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欺骗孩子让孩子不敢信任别人,逗孩子做出不好的行为譬如吐口水、踢人会让孩子是非不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逗”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长远甚至终身的。
  因为亲戚不当的“逗”,我的小侄女晓晓曾经产生了心理阴影。
      一次晓晓来我们家做客,晚上一起吃饭的时候,她突然问道:姑姑,你说我妈妈还爱不爱我?
      我说:你妈妈当然爱你啊。晓晓满脸担忧的说:可是姨妈说妈妈以后不爱我了,只爱弟弟。
      我问晓晓,姨妈是什么时候说这话的。晓晓说,是家里来了“100个人”的那一天。
  我马上打电话找晓晓的妈妈和奶奶了解清楚情况,原来是在她弟弟的满月酒上,一位姨妈对她说,晓晓,你妈妈有了你弟弟,今后只爱你弟弟,不爱你了。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恐惧的事情莫过于失去妈妈的爱了。一句“你妈妈只爱弟弟,不爱你了”对于孩子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此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个月,这个疑问让晓晓纠结了几个月,这几个月里她该是多么的恐惧和不安啊。
      难怪这几个月里,晓晓经常打弟弟,她是恨这个小小的婴儿夺走了妈妈的爱呢。成人以为逗一下孩子取取乐无关紧要,却不知道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痛苦。
      看着晓晓充满担忧的样子,我心痛极了,我捧着她的小脸,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晓晓,姑姑郑重的告诉你,姨妈是逗你的,这种逗是一种欺骗,是不对的。我敢保证:你妈妈和以前一样爱你。
      晓晓半信半疑的说:姑姑,你说的是真的吗?我妈妈真的和以前一样爱我吗?
      我说:你可以打电话问妈妈,让妈妈亲口告诉你。
      后来,我们做了一些努力,晓晓才重新相信妈妈还是爱她的。
  经常有家长写信问我,当别人逗得孩子哭、害怕或者打人的时候不知该怎么办,他们明知愚弄孩子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但常常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得罪熟人或者朋友,不阻止、不拒绝,甚至会帮对方解释或者劝说自己的孩子。

      那么,家长在孩子被“逗”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当孩子被愚弄的时候,家长要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愚弄。不要因为碍于面子保持沉默或者陪笑,更不要劝自己的孩子,或者去替那些逗孩子的人解释,那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孤立,连父母都不能理解和支持他。

  必要的时候可以带孩子暂时离开一会,先照顾孩子的情绪,事后再跟亲友沟通。只要家长得体的处理,可以做到既保护了孩子又不会得罪亲友,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宁可得罪亲友,也不能牺牲孩子的心理健康。

      对于大一点可以表达的孩子,可以教会孩子怎么面对别人的“逗”。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孩子始终不是活在真空中,总是要面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所以遇到别人逗孩子并非完全是坏事,家长处理得当,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这个过程中,家长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勇敢地拒绝别人“逗”他,孩子的内心力量便会慢慢增强,这就是好事。
      如果家长能够理性而得体的处理“逗”孩子的问题,孩子会潜移默化的效仿家长,学习如何应对自己不喜欢的场景,学习如何为人处世,这不是生动的一课吗?

点评

是这样的,孩子越大越感到有老人参与教育的无力,父母起码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8 09:56
老一辈的人会觉得这个没什么大不了,习以为常,还以为是对孩子的逗趣。所以抚养孩子尽量不要交给老人或他人代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18 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6-18 12:08:52 | 只看该作者
我孩子小的时候总有熟人会问:你爱爸爸还是爱妈妈?搞得他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于是我教给他再遇到这类问题时反问:叔叔,你喜欢你爸爸还是妈妈?

点评

反问得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18 13: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6-18 12:11:46 | 只看该作者
前天去菜场买菜,听到孩子哇哇哭,一看,是我一直买水果的那家的,外婆带着,那两岁的女孩子哭的时候,在另外一个老男人手里,外婆过去漫不经心地笑着抱起孩子哄着,我当时看了特别讨厌那个男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6-18 12:19:1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小时候差不多都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有些人已经留下了抹不去的心理阴影。从我们下一代开始,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记得老儿教有一个好帖子,讨论的就是对上一代对我们的教育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6-18 15:32:38 | 只看该作者
       还有最恶心的是以教孩子说下流话为乐事的。我天天小的时候,被我撞到一次,老头子抱着孙子在腿上教他说“XKLJdsX”,我当时就勃然大怒
     还好他们没敢跟我翻泡。

点评

理念不同就是尽量少在一起吧,要不太伤感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8 09: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6-18 16:11:45 | 只看该作者
逗孩子本身就是恶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2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38 , Processed in 0.136860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