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己选择爱看的书
我不太了解现在的孩子看的是什么绘本。以我的记忆和观察,一个是学龄前,一个是13岁以前,还有一个是18岁以前,这三个阶段不要太控制小孩看什么或者不看什么,由他去。我总觉得我们经常小看小孩子,不太注意到他的能量。第一,他当然会乱看,拿到手的或者拿不到手的他会看,或者有些孩子完全没兴趣看,有些沉迷在里面,大人都不要太在乎这件事情。
学龄前的孩子看的东西,到了学龄后会自动消失,就像出麻疹一样,忽然他不爱看了,他会看更高级的东西。我记得我13岁以前喜欢画画,同时还喜欢唱歌跳舞,还去拍过电影,还打架,还捉虫子,上树闯祸,可是到了13岁以后忽然一下,我绝大部分时间,别的东西我一点兴趣没有,只画画,几乎是这样。到18岁又是一个飞跃,以前的很多习惯忽然停顿,转入更高的智力要求。有些事情大人不要太担心,也不要太关心,由他去,到一定的时候会忽然消失的。
有一种习惯在你看来不是很好,你要去掰它,一切都起于这个掰,有时候掰坏了,强迫他喜欢他不喜欢的,或者他喜欢的不让他喜欢。不能纵容孩子,但是要非常小心,不能过头,有些事情会自动消失,或者自动生长。绝大部分儿童读物是很平庸的,但是让他看,没关系。一小部分是特别好的,经典的,比如童话,那么多童话,安徒生是好的,格林是好的。现在据说有一位姓郑的先生,也是写童话。小孩自己会选择的,大人不要太担心。
我们的概念教育开始得太早
我看今天在座的孩子,学龄前的很少,小学生居多,李承易是初中生。这里面还是要分分段,一个是学龄前的孩子,还有就是13岁以前的孩子,我主张不要跟他解释什么是美,什么是古代和现代,如果带他到博物馆去,根本不要对他解说,他一个是听不懂,还有一个是他会厌烦。就让他看,如果他实在不要看,就带他出去,他想吃、他想玩,保持他的动物性,就让他玩儿。不要太早灌输这么多词汇给孩子,这个是大师,这个是艺术,这个是美,这个是教育,所有词不要给他。
我比较不喜欢中国的孩子稍微半大不小就能说会道,全是大人教他的词,不像孩子。我在美国、在欧洲、在日本看到的孩子都像孩子,他不太会说话,很简单的词,但是他一定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废话,更没有空话。可是中国的孩子,尤其春节联欢会上的孩子,和比较优秀的被选出来的孩子,满口空话、假话,他不知道。然后长大就能做主持,可能我们的主持也是满口空话,我们的概念教育开始的太早。这是一个。
人是模仿的动物,同时又是下载的动物
家长刚才说到孩子崇拜我,其实他只是听说,从媒体上听说这个人,然后小孩就会向往。按照孟子的说法,所有的小孩,在童蒙时期,最崇拜的人其实是爸爸和妈妈,所以爸爸妈妈这个角色很难当的,你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你已经失去了他对你的爱,或者在另外好的情况下,你可能指引了他一辈子,因为他会学习他在爹妈身上看到东西——我也要像爹妈那样子,像他那样做饭,像他那样走路,像他那样东张西望的样子。
人是模仿的动物,同时又是一个下载的动物。电脑有下载这个词,所有小孩子的脑袋,你带他到任何场合,无论是开心事、伤心事,他不管懂不懂,他已经下载了。下载以后可以储存很久,等到他懂事了,受了教育,智力发达了,他会重新反举这些早年下载的印象。所以爹妈是真的不好当的,你不留意间已经在教育孩子,或者已经在毁坏这个教育。
不要对小孩说出价值判断的词,少啰嗦
我在世界各国博物馆总是看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大人抱着婴儿在参观,其实婴儿在睡觉,但这是一种胎教,是非常好的“婴儿教” ,这同带其去嘈杂的饭店或商场、而孩子在睡觉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另一种则是经常会看到小学和中学的老师领全班同学,直接进入博物馆。那并不是浏览式地看,而是老师做过功课后,带领同学们来到某一张画面前,然后就在那里上一堂课,一讲就是一两个钟头。
在国外幼儿园老师会有一些词汇选择,英文有很多好听的词,他如果觉得这幅画不是很好,他会说"that’s interesting",有意思。尽量不要对小孩说出价值判断的词,大人说好或不好,对或不对,就是在杀小孩,小孩就这样被杀掉了,孩子的童真就没有了。
可是特别顽强的小孩,你再杀他,枪林弹雨,最后他拿起笔又回到原来的样子,这是少数的天才,甚至长大了他真的变成一个天才画家。所以我要对家长说的只有一句话,13岁以前的小孩,在绘画上或任何文艺兴趣不要多说他,他要做就让他做,少啰嗦。
家长要保持孩子的“动物性”
谈及当下对孩子的艺术教育,陈丹青表示,对13岁以前的孩子,并不需要去解释一些高深的艺术问题。他说:“家长不要跟他解释‘什么是美’、‘什么是古代的’、‘什么是现代的’。因为孩子不仅听不懂,还会厌烦。只要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可以。在这个阶段,家长就是要保持孩子的‘动物性’。”
他认为,中国家长在教育中要克服自己的“家长欲”。“孩子都有自己的才能。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在问,‘孩子应该怎样学画’、‘怎么能够画得像你这样’。但其实家长应该冷眼去看,然后带领孩子走向他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而不要强行地带孩子去他讨厌的地方、或者没感觉的地方。我想中国家长第一要克服的就是自己的‘家长欲’。”
(特别鸣谢本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本文的贡献)
【童游专栏-父母学堂】 或许很多父母会发现,在抚养孩子的过程里,有时候,大人比孩子还更需要学习和成长。因此,童游亲子营特设专栏-父母学堂,邀请不同领域的儿童教育专家来与各位爸爸妈妈分享育儿的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