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51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转:陈丹青:家长要保持孩子的“动物性”,克服家长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06:57: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丹青


  《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是著名艺术家陈丹青迄今为止推荐的唯一一本艺术启蒙书,并称其为“即使如今读遍众多好画册后,仍愿意好好一读的一本写给孩子的书。”  陈丹青之所以愿意推荐是因为这本书是从法国的书里翻译过来的。很简单,就是通俗,它介绍了世界上博物馆里整个的脉络,从古到今,用小孩子都能看懂的语言写出来。



  不久前,陈丹青受邀与小读者、孩子家长及老师们一同探讨了有关儿童艺术教育的方式和意义,除此以外,一向言论大胆,嬉笑怒骂的他也跟大家分享了很多对国内现今儿童教育的真实感受。


  小朋友好,各位家长好。我不是来讲演做报告的,我也不是大家的老师,法国有一个很著名的风景画家叫柯罗,他晚年说我每天早上醒过来向上帝祈祷,让我像小孩一样天真地看世界。因为我岁数越大越明白这句话,孩子们都是我的老师,没有学画这件事情,甚至没有画画这件事情,要紧的是大家都有眼睛。

  现在春天来了,我上午在我居住的公寓旁边走走,像北京这么难看的一座城市,这么糟糕的天气,可是每朵花儿都好看,每一棵树都好看,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可能只有五岁。

小时候很调皮,每天都鼻青脸肿的

  说起自己的童年,陈丹青称,自己小时候非常调皮。我们现在在场面上见到的孩子都太听话了。我们小时候都坏着呢。我小时候就很调皮,总是爬树、翻墙、打架,每天都是鼻青脸肿的。”


  回忆到自己童年绘画的经历,陈丹青表示,自己的绘画历程也始于临摹。“我们那个年代物质非常匮乏,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看。大概9岁时,我父亲看我特别喜欢马,就给我买了第一本画册,里面一个美国画家画马的技法。我就开始临摹,所以直到现在我还能画得出马的骨骼。另外,我小时候也会临摹连环画,像《三国演义》里的赵子龙、关公,还有狮子、老虎这些动物。”

0(1).jpg (48.4 KB, 下载次数: 0)

0(1).jpg

0(2)(1).jpg (44.78 KB, 下载次数: 0)

0(2)(1).jpg

0(1).jpg (41.48 KB, 下载次数: 0)

0(1).jpg

0(2)(1).jpg (31.38 KB, 下载次数: 0)

0(2)(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07:03:40 |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自己选择爱看的书

  我不太了解现在的孩子看的是什么绘本。以我的记忆和观察,一个是学龄前,一个是13岁以前,还有一个是18岁以前,这三个阶段不要太控制小孩看什么或者不看什么,由他去。我总觉得我们经常小看小孩子,不太注意到他的能量。第一,他当然会乱看,拿到手的或者拿不到手的他会看,或者有些孩子完全没兴趣看,有些沉迷在里面,大人都不要太在乎这件事情。

  学龄前的孩子看的东西,到了学龄后会自动消失,就像出麻疹一样,忽然他不爱看了,他会看更高级的东西。我记得我13岁以前喜欢画画,同时还喜欢唱歌跳舞,还去拍过电影,还打架,还捉虫子,上树闯祸,可是到了13岁以后忽然一下,我绝大部分时间,别的东西我一点兴趣没有,只画画,几乎是这样。到18岁又是一个飞跃,以前的很多习惯忽然停顿,转入更高的智力要求。有些事情大人不要太担心,也不要太关心,由他去,到一定的时候会忽然消失的。

  有一种习惯在你看来不是很好,你要去掰它,一切都起于这个掰,有时候掰坏了,强迫他喜欢他不喜欢的,或者他喜欢的不让他喜欢。不能纵容孩子,但是要非常小心,不能过头,有些事情会自动消失,或者自动生长。绝大部分儿童读物是很平庸的,但是让他看,没关系。一小部分是特别好的,经典的,比如童话,那么多童话,安徒生是好的,格林是好的。现在据说有一位姓郑的先生,也是写童话。小孩自己会选择的,大人不要太担心。

我们的概念教育开始得太早

  我看今天在座的孩子,学龄前的很少,小学生居多,李承易是初中生。这里面还是要分分段,一个是学龄前的孩子,还有就是13岁以前的孩子,我主张不要跟他解释什么是美,什么是古代和现代,如果带他到博物馆去,根本不要对他解说,他一个是听不懂,还有一个是他会厌烦。就让他看,如果他实在不要看,就带他出去,他想吃、他想玩,保持他的动物性,就让他玩儿。不要太早灌输这么多词汇给孩子,这个是大师,这个是艺术,这个是美,这个是教育,所有词不要给他。


  我比较不喜欢中国的孩子稍微半大不小就能说会道,全是大人教他的词,不像孩子。我在美国、在欧洲、在日本看到的孩子都像孩子,他不太会说话,很简单的词,但是他一定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废话,更没有空话。可是中国的孩子,尤其春节联欢会上的孩子,和比较优秀的被选出来的孩子,满口空话、假话,他不知道。然后长大就能做主持,可能我们的主持也是满口空话,我们的概念教育开始的太早。这是一个。

人是模仿的动物,同时又是下载的动物

  家长刚才说到孩子崇拜我,其实他只是听说,从媒体上听说这个人,然后小孩就会向往。按照孟子的说法,所有的小孩,在童蒙时期,最崇拜的人其实是爸爸和妈妈,所以爸爸妈妈这个角色很难当的,你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你已经失去了他对你的爱,或者在另外好的情况下,你可能指引了他一辈子,因为他会学习他在爹妈身上看到东西——我也要像爹妈那样子,像他那样做饭,像他那样走路,像他那样东张西望的样子。

  人是模仿的动物,同时又是一个下载的动物。电脑有下载这个词,所有小孩子的脑袋,你带他到任何场合,无论是开心事、伤心事,他不管懂不懂,他已经下载了。下载以后可以储存很久,等到他懂事了,受了教育,智力发达了,他会重新反举这些早年下载的印象。所以爹妈是真的不好当的,你不留意间已经在教育孩子,或者已经在毁坏这个教育。

不要对小孩说出价值判断的词,少啰嗦

  我在世界各国博物馆总是看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大人抱着婴儿在参观,其实婴儿在睡觉,但这是一种胎教,是非常好的“婴儿教” ,这同带其去嘈杂的饭店或商场、而孩子在睡觉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另一种则是经常会看到小学和中学的老师领全班同学,直接进入博物馆。那并不是浏览式地看,而是老师做过功课后,带领同学们来到某一张画面前,然后就在那里上一堂课,一讲就是一两个钟头。

  在国外幼儿园老师会有一些词汇选择,英文有很多好听的词,他如果觉得这幅画不是很好,他会说"that’s interesting",有意思。尽量不要对小孩说出价值判断的词,大人说好或不好,对或不对,就是在杀小孩,小孩就这样被杀掉了,孩子的童真就没有了。

  可是特别顽强的小孩,你再杀他,枪林弹雨,最后他拿起笔又回到原来的样子,这是少数的天才,甚至长大了他真的变成一个天才画家。所以我要对家长说的只有一句话,13岁以前的小孩,在绘画上或任何文艺兴趣不要多说他,他要做就让他做,少啰嗦。

家长要保持孩子的“动物性”

  谈及当下对孩子的艺术教育,陈丹青表示,对13岁以前的孩子,并不需要去解释一些高深的艺术问题。他说:“家长不要跟他解释‘什么是美’、‘什么是古代的’、‘什么是现代的’。因为孩子不仅听不懂,还会厌烦。只要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可以。在这个阶段,家长就是要保持孩子的‘动物性’。”

  他认为,中国家长在教育中要克服自己的“家长欲”。“孩子都有自己的才能。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在问,‘孩子应该怎样学画’、‘怎么能够画得像你这样’。但其实家长应该冷眼去看,然后带领孩子走向他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而不要强行地带孩子去他讨厌的地方、或者没感觉的地方。我想中国家长第一要克服的就是自己的‘家长欲’。”




(特别鸣谢本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本文的贡献)

【童游专栏-父母学堂】
或许很多父母会发现,在抚养孩子的过程里,有时候,大人比孩子还更需要学习和成长。因此,童游亲子营特设专栏-父母学堂,邀请不同领域的儿童教育专家来与各位爸爸妈妈分享育儿的心得

0(1).jpg (39.12 KB, 下载次数: 0)

0(1).jpg

0(2)(1).jpg (38.83 KB, 下载次数: 0)

0(2)(1).jpg

0(1).jpg (47.7 KB, 下载次数: 0)

0(1).jpg

0(2)(1).jpg (122.28 KB, 下载次数: 0)

0(2)(1).jpg

0(1).jpg (128.4 KB, 下载次数: 0)

0(1).jpg

点评

我也去买本来看看,弥补下小时的空白。谢谢推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6 08: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5-16 08:52:10 | 只看该作者
不太赞同他的13岁以前放养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5-16 09:0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artina-Mm 于 2014-5-16 09:02 编辑

陈先生成长的环境,在中国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5-16 09:36:57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孩子学校语文测验,作文是:哦,对不起   
提示:你有没有跟同学闹过别扭,有没有无意中伤害了同学,事后却感到挺后悔的,却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对他(她)说一声“对不起”(除了同学一外,父母、邻居、朋友等都可以)
我问过孩子了,她写的是以前养了个小白兔,没有好好照顾它,养了几个星期就死了,所以她想对小白兔说声“对不起”
文章尽管还没看到,但这个立意,首先就差了,太幼稚了。。。
而老师昨晚在微信上贴了个班级孩子写的文章,主要内容是说要对她七、八个月大的妹妹说声对不起,因她认为妹妹还听不懂话,自己心情不好时,会常拿妹妹撒气。文章的快结束时她是这么写的:“妹妹,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我都要对你说:对不起,姐姐错了!”然后再加上了这么一段结尾:在文章的最后,我想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别以为‘对不起’这三个字说与不说都一样,有时,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会挽回一份友谊、一份亲情、及一个良心。”

这一对比,就知道,让孩子保持动物性,伤不起啊。

点评

不少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但是都不敢再养小动物,大都出于那个幼稚可爱的原因。跟妹妹说对不起固然也是反省,可的确太成人化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6 13: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5-16 11:57:36 | 只看该作者
写对小白兔说对不起的角度也是很好的,立意高点就是善待生命。事情可以是最简单的,主要还是深度。可孩子要到几年级才建立起这个深度呢?现在的孩子写作文的高度都提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06:06:16 | 只看该作者
杨家月亮 发表于 2014-5-16 11:57
写对小白兔说对不起的角度也是很好的,立意高点就是善待生命。事情可以是最简单的,主要还是深度。可孩子要 ...

大概不是“提高”,而是“拔高”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06:07:08 | 只看该作者
Martina-Mm 发表于 2014-5-16 09:36
昨天孩子学校语文测验,作文是:哦,对不起   
提示:你有没有跟同学闹过别扭,有没有无意中伤害了同学, ...

你们可能还在3年级以下吧?人的成熟本来就有早晚,老师不肯等待是很大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6-7 09:42:05 | 只看该作者
动物性和艺术有关联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6-11 09:19:5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写作文都在拔高,孩子的真实感受大人都直接摁灭,所以写作成了考试,孩子都讨厌。从课本的选文就看得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4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6:40 , Processed in 0.138428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