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37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于自由》读书摘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7 14:2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如果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让儿童按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他一定会成为人才。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一旦遭到破坏,他的整个发展都不会正常,包括智力。‘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2.当我们把儿童的自我、知识各分一堆时,一切都被破坏了,我们再也找不到儿童内在的秘密。迫不及待地想让儿童获得知识的想法桎梏了我们,并使我们产生了偏见,还有一大堆被称为知识的垃圾,这些都破坏了一个具有生命和人格魅力的人的发展,只有承认儿童有精神胚胎并相信他,人类成长的秘密才会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展现给我们。

3.我们总是把掌握某种技能作为智力发展的标准。实际上技能不重要。六岁以前儿童根本就不用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所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方法。

4.‘儿童所有的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智力中没有一样东西最初不是源于感觉’

5.我觉得儿童整个发展的遗憾可能就在。一方面就是他在感觉的时候。我们破坏了他的感觉;另一方面就是当儿童感觉到的时候,我们没有把词语同他内在的感觉即时配上对。配对的重要性就在此。

6.当孩子没有感觉的时候,我们不断地强制孩子,教给孩子东西,有的话还特别多;当孩子处于某种感觉中的时候,我们不但看不到机会,反而打扰他,把他的感觉破坏掉。这样,儿童内在的观察和感觉,就在这种强制过程中丧失殆尽了。

7.人天生不一样,生命的高贵在于每个生命和其他生命都不一样。人的培养过程应该是一个个性的培养过程,但我们往往把个性理解错了。

8.个性跟创造力是画等号的。因此人的整个培养过程应该是一个个性的培养过程。有个性的人是指在思维上、在整个生存状态上跟别人不一样。

10.儿童必须自己感觉。我们成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是把自己扮演成上帝,尤其是当儿童做些不对的事情时,成人会急切地想教他改正,急切的告诉他这不对,应该怎样。实际上,儿童是依据内在的理性独自发展的,这种理性的过程是自然和创造性的。尽管儿童的这种精神发展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助,但他的精神的发展是依靠他自己的,我们只是帮助他形成概念,联结概念,区别概念,发展思维。

11.一个孩子拿着玩具火车玩,他不让火车在轨道上走.火车必然要在轨道上行驶,这是成人的规则,而孩子用这个火车进行其他玩法的时候,爸爸就会说说:'儿子,这是不对的,这个东西应该在轨道上走,应该这样。'他的孩子不想这样做,但爸爸认为应该这样做,他就不断地干涉孩子。(作者的幼儿园里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爸爸就是这样的一个家长,尽管这个孩子很聪明,但是,作者发现,这个孩子的自我组成的能力已经丧失了,而且缺乏创造性)

12.儿童应该在他自己的发展点上探索、努力、成功,将经验肉体化,将概念内化。这个经验是从儿童自己的探索开始,通过他自己的每一个小小探索进行的。幼儿期是感觉经验的开创期,创造经验感觉期,感觉知识敏感期。这时,如果是从自己的经验得出的结果,她变成你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那是你自己的,但别人教给你的东西,那是别人的教的,那是别人的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不能代替的!创意是不能教的!

13.‘儿童保留他所得到的清晰印象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只有当这些印象清晰,并且在对他们进行了区分之后,他才能形成自己的智力。’

14.受训斥、挨打的孩子,在心智上发展上同正常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差别。首先一点就是概念不清,大脑相对而言比较糊涂,不容易看到一个客观的实在的东西,对外在事物过分敏感,影响了他内在心志的发展。受打骂厉害的孩子,记忆力较弱,不易看到一个客观的现实,他看待事物的出发点总是基于需求和仇恨。受过刺激的孩子,专制的班级或家庭, 孩子多少也出现问题,实质是思维出现了问题。

15.打骂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和恐惧。这种压力会过分强化儿童对某一事物的感觉,刺激了孩子对某一事物的某一方面的认识而忽视了全部。被打骂的儿童在建立某一个概念时,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一个客观的现实,而是受刺激后的事物,世界就不是原本的世界,而是经过他加工的世界,压力使孩子把握事物时产生偏差,不能高度理解本质问题。苦难降临到孩子头上。



先打到这里,漫漫续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4-7 16:04:42 | 只看该作者
洗耳恭听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4-15 00:22: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4-15 16:03:37 | 只看该作者
07有具体方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4-16 16:56: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4-21 18:57:05 | 只看该作者
书还不错,

还有网络上也有相关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4-26 09:16:40 | 只看该作者
辛苦辛苦!先喝杯茶吧!13

等着你的续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4-28 18:57:19 | 只看该作者
很棒的观点 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4-28 19:02:57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没有9啊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8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5:26 , Processed in 0.14691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