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imluck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想去TED演讲:打架改变世界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06:48:16 | 只看该作者
shwyyan 发表于 2014-4-28 23:55
首先Online game 和Video game这个肯定不会是一回事。其次呢她书里和演讲里,提到的一些Onlin game, ...

An online game is a video game played over some form of computer network.

点评

白马是马,可马不是白马,是不可以混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0 16:13
您的意思是,白马非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9 09:41
白马和马是一回事情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9 08: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4-29 09:2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ricom163 于 2014-4-29 09:35 编辑

打斗只可能在某一小段时间内重复,重复次数一多,它的模式就出来了,游戏者马上会失去兴趣。

游戏设计者当然不会那么傻。其实游戏到最后,成了游戏者和设计者双方的较量。

未成年人识别能力有限,容易沉迷(却非普遍),在某些特殊状况下,还是需要家长适当介入(非指强制戒瘾),打开心结。

网上充斥的暴力色情广告游戏,有时不小心点开来都吓人眼,没有丝毫的美感,有点像咱当年看的那些不知名的皇叔。
后来有位骨灰级皇叔爱好者就说,也许作者意在劝学,故意重口味恶心人,以期少男少女尽早醒悟快步走正道。

好的游戏多半会让人走上自创游戏自娱自乐那条路。

点评

别提中国的那些游戏了,大部分都恶心下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0 16: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15:1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mlucky 于 2014-4-30 15:16 编辑

我跟helenminliang的观点比较一致。
如果是普通的游戏,适当形式适当时间玩玩对身心有益。
在我看来,学龄前的孩子,生活的主要内容是游戏才对。上学后的孩子每天也该有一定的游戏时间。这游戏可以是运动的形式。

电子游戏则另当别论了。

我们家就有曾经的游戏高手,据说当年像windowsXP中挖地雷,小、中、大三种设定下的记录比别是6秒、十几秒(16s?)、六十多秒。(现在一点也看不出那当年勇了
还有俄罗斯方块、仙剑啥侠、pc man、魂斗罗、三国……
当年一打上游戏,不过完最后一关就难受。好在那个时候的游戏通常小,一两天完事。然后戒上一段时间。大游戏通常假期才打。

玩电子游戏未必有害,某些情况下甚至有益。比如反应快。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需要警惕的吧。

电子游戏的反馈模式,通常需要立竿见影的效果,让人耐不下心来。特点是反馈及时,有助于立刻出结果的反复练习。
如果把适合的学习内容做成游戏形式,的确可以提高兴趣和效果。但学习软件通常远达不到普通电子游戏的那种对人的吸引效果。
世界上绝大多数游戏玩家花的那么大量的游戏时间,还都是在通常意义的游戏上的。恰恰是这种游戏可能会有害,它们容易在人的大脑中产生一些跟毒品类似的效果,只是大多数人的程度没那么严重。

孩子的表哥,爸爸天天回家打游戏,妈妈(还是老师)就偷菜,根本没时间具体管孩子。要说管,也就看到不满意的地方吆喝几声。
前不久有个妈妈和孩子先后跳江自杀了。孩子还是很想戒游戏的,但显然不能自拔了。
人体是有这种机制的,在人的脑中,有一类鸦片样的物质,它们是“内源性”的,镇痛、上瘾、愉快等与之有关。

shwyyan看来没有对电子游戏很上隐,故此对起危害也就认识不足,没有我们家的受害者感受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15:24:30 | 只看该作者
网吧拽出儿子,母子相继投江
http://epaper.hilizi.com/shtml/bdcb/20140409/101657.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4-30 17:11:41 | 只看该作者
imlucky 发表于 2014-4-30 15:11
我跟helenminliang的观点比较一致。
如果是普通的游戏,适当形式适当时间玩玩对身心有益。
在我看来,学 ...

     双方的理解完全就不在一个频道上,两叉了。适当的休闲休闲可以,但是我可从来没有提倡过电子游戏,它只是休闲。
    但是电子游戏,特别是在线游戏的一些内在规律,完全可以用来改造我们的现实。如果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更有趣,反馈能够及时一代呢,更有意义,让我们觉得有一些挑战,那么我们会沉湎于游戏吗?一定不会的。沉湎于游戏的,一定是现实生活中存在重大的某种缺失,在游戏中他们得到了。我们不去追寻本质原因,改变和完善自己,而是不停的寻找替罪羊,这样无助于解决问题。
    很惭愧的是我也短暂的沉迷于游戏过,有两次,一次一年左右,一次两三个月。彼时,正是我的工作最不顺利的时候,对前途和未来命运很迷茫。当我能够找到未来的方向,事业占满了生活的时候,游戏不过就是一个休闲放松的东西。
   人类快乐的秘诀在于可以释放一种叫内生吗啡的物质,听听多吓人,和吗啡不远了。
   游戏(包括电子游戏,各种体育运动等等)可以产生这种物质。我们取得重要的成功,做了特别有意义的事情,热恋时,也同样会产生这种物质。人本心理学家称之为高峰体验,那本书称之为心流,其实意思都差不多。
   至于您孩子表哥家的问题,这对父母自身肯定是出了大问题。我这个外人,不太了解内情,就不好说三道四了。那个母亲和孩子先后跳江的事情,新闻媒体关注的足够多,我就扯两句。
   这个妈妈活的没有自我,处于婴儿的状态,控制者孩子的一切。孩子沉迷于游戏不过是一种反抗。孩子的死,是这起事件最大的悲剧,他活着显然已经了无生趣。而这些年这么多期孩子自杀事件中,很多孩子是不玩游戏的,孩子们去寻死的根本原因都一样。承认自己错了,承认自己心理不够健康总是很难的,游戏就成了最好的借口和替罪羊。
   最好我还想说一句,我不是在替游戏唱赞歌。了解它,才能更有效的利用它。敌人从来就没有在外边,它在自己的心里呢。
   
   

点评

而是受惯常的想法所牵引,觉得自己被逼到死角,感到绝望。到那个时候,除了绝望会置人于死地,还会有什么。幸亏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不大,否则人类岂不要灭绝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2 10:01
多数人看到那种报道,其实都明白是成人自己心理有问题。但这也的确是社会现实,成人也可怜,也是受害者。有时我觉得连成人自身都无法获取自己想要的答案,却期望通过控制孩子得以解脱,也不意味着这成人有多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2 09: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20:41:41 | 只看该作者
工作或者生活不顺,用电子游戏休闲,这很常见,很正常,完全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07:24 , Processed in 0.10764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