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6171|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丁俊晖:读书有什么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6 12:4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0000ff">新闻提示:2005年4月3日,刚刚度过十八岁生日的中国神童丁俊晖在2005中国斯诺克公开赛决赛中迎战昔日金童斯蒂芬&middot;亨德利,以九比五战胜七次世界冠军,前世界头号选手亨德利,夺得了自己首个世界台联职业排名赛的冠军,这是中国选手在国际斯诺克排名赛上的最佳战绩。有人认为:夺冠意义堪比刘翔! 丁俊晖,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一个只有18岁的&ldquo;绅士运动&rdquo;夺冠者,他的成长历程令人称奇,他说过的话让人刮目,他父亲的培养方式让人探讨。抛开赛事和意义不谈,神童的价值几何?他的价值观又是几何?看点一:八岁打败&ldquo;四大天王&rdquo;!(2楼)看点二:父亲希望桌球神童收入直追姚明!(3楼)看点三:读书有什么用?打球有钱赚,为钱必须赢(4楼) <h1>看点四:英国斯诺克锦标赛:丁俊晖胜戴维斯 夺冠写传奇(47楼)</h1><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5/2005-04-03/26/_1112536074_050403010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5/2005-04-03/26/_1112536074_050403114ta_3.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此帖由 jerryhao 在 2005-12-19 09:48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4-6 12:42:00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 丁俊晖的城市坐标       新快报讯 如果将丁俊晖的斯诺克生涯比喻成坐标,白球看成坐标原点,那些曾经留下过他辉煌记忆和生活足迹的城市就是一个个红球!就让我们沿着他每一次白球击出的起点去探寻。 <p align="center"> 宜兴 8岁击败四大天王  1987年4月1日丁俊晖出生在江苏宜兴的一个个体户家庭,父母经营的是副食品生意。丁俊晖4岁那年迷上了当时风靡全国的电子游戏“魂斗罗”,并能打到通关,在当地成为一奇。更让人惊奇的事在丁俊晖三年级的暑假发生了,一个过路的台球高手和丁俊晖父亲丁文钧展开了决斗,形势很微妙的情况下,丁文钧决定上个厕所稳定一下情绪。有好事的围观者就怂恿丁俊晖“替父从军”,让人目瞪口呆的是,丁俊晖将一个高难度的球送进底洞后一口气收拾了残局。据说那个过路的高手是宜兴市最好的球房———宜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专业球手。从此以后,丁文钧有意识地开始培养儿子的台球兴趣。他明白,台球打好了很可能将改变儿子一生的命运。父亲的坚持和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丁俊晖不仅在父亲的球房无人能敌,而且在当地台球最高水平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一举击败了宜兴斯诺克界的四大天王,那一年他才8岁。“台球神童”的美名就这么叫开了。 <p align="center"> 上海 10岁夺得让分赛冠军  1997年,在江苏台球界已经小有名气的丁俊晖在父亲的陪同下参加了在南京奥林球房举行的让分赛,作为唯一一个未成年的球手,他当时的身高只有1米36。比赛还需要用加杆来辅助。但他还是不可思议地以绝对优势夺得了冠军,1000元的比赛奖金正好将父子俩的差旅费给抵了。那一年他才10岁。 <p align="center"> 东莞 11岁就拿3000元工资  丁俊晖全家从宜兴搬迁到东莞是1998年年底的事,丁文钧选择东莞仅仅因为这里的台球氛围浓。初到东莞的丁家三口生活很是拮据,他们就挤住在东英台球城的员工宿舍里。在这里,丁俊晖小学毕业后进入了东莞市第二中学,但很快由于在东英台球城打出了名气,所以他又一次面临着在学业和台球之间作出一个艰难的抉择。这一次是他自己选择了完全放弃学业,他每天的训练量很自觉地达到了10小时。 逐渐地,由于丁俊晖多次在国内和国际大赛中获奖,他不仅获得了东莞一家化妆品公司每月3000元的赞助,而且作为东英台球城的当家小生还领取着每月3000元的工资。除了上述固定收入,还有价值不菲的比赛奖金被他一一收入囊中。 <p align="center"> 里加 15岁创造世青赛奇迹  2002年世界青年台球锦标赛是当年9月份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的。丁俊晖在半决赛中以3∶7落后于苏格兰好手本尼,只要再输一局就无缘决赛。不过他最后连扳5局,反而淘汰了对手,最后进入了决赛。 谈起这场比赛,丁俊晖依然觉得很轻松,他说:“当时我放得很开,没太在意胜负,结果反而赢了。所以说,比赛中有一个轻松乐观的心态最重要。”决赛中,他与威尔士名将戴维相遇,丁俊晖连拿两局,没有再给对手任何机会。 但很少有人知道鲜花和掌声背后的泪水,由于中国军团除了丁俊晖其他选手都没能进入8强。当时的领队中国台协秘书长唐凤翔认真分析了丁俊晖后面的对手,觉得丁俊晖杀入四强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提前预订了回国的机票。奇迹却在一步步上演,在那场经典的半决赛进行当中,领队和其他中国球员已经飞离了里加的天空。 <p align="center"> 伦敦 为了梦想奔赴彼岸   丁俊晖第一次离开东莞去英国的日子很特别,是中国农历年2002年的大年三十,他的年夜饭就是在飞往伦敦的客机上吃的。丁俊晖在威灵布勒小镇的生活基本上是三点一线,每天早上10点坐班车去威灵布勒斯诺克学院练球到晚上6点,回来就和朋友任浩江一起做饭。上网、听歌或者游泳健身都是他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常住东莞的丁俊晖一到赛季开始,就返回英国训练,伦敦已经成为他的第二个家。(丁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4-6 12:42:44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 丁俊晖爸爸的希望:收入直追姚明         “丁俊晖,来一个,丁俊晖,来一个!”   这时,你不该苛求北京观众缺乏最基本的斯诺克观战礼仪,他们只是用高昂的嗓门宣泄对奇迹突然到来的兴奋。站在他们面前那个满脸青春痘的男孩,刚刚度过18周岁的生日,捧起金黄的冠军奖杯,在他面前倒下6个世界一流高手,其中最新的一个是36次拿到世界冠军的亨德利。   你或许目睹了他过五关斩六将的全过程,目睹他6比0轻松横扫前世界冠军达赫迪,可是从江苏小城破旧的台球桌前到世界斯诺克巡回赛冠军,这整整走了十二年的道路是秘密的,这个奖杯背后有着园丁——父亲丁文钧独特的栽培秘方,也有着自己茁壮向上生长的强烈欲望。   这对父子有着惊人的想像之处,无论是外貌(儿子的鼻梁更高一些),还是那咄咄逼人、从不掩饰的强烈欲望,很难想象一对中国父子、一个斯诺克选手,会如此大张旗鼓地、张扬地宣扬金钱、名誉和欲望,会如此自信地评论自己和别人。或许,这种欲望的张扬和信念的坚持之间的反差,决定了18岁的冠军。    110000——丁俊晖父亲丁文钧以前卖香烟的年收入,90年代后期在中国属于较高收入阶层,丁文钧就此认为行行出状元    丁文钧是江苏宜兴人,今年48岁,以前是个生意人。穿着一套没有牌子的西服,打着领带,戴着一块梅花表,喜欢抽广东梅州产的五叶神。1993年,丁俊晖六岁时第一次触摸台球,全家还在江苏宜兴。此后几年,他打遍当地无敌手,据说方圆十里只要打台球,都是给他送钱的对象。   丁俊晖得到的第一笔奖金是1000元,那是他在10岁时在南京拿到的一个斯诺克比赛冠军。就此丁文钧看出斯诺克的钱途,作为一项绅士运动,虽不普及,可是有着不错的资金支持。他问儿子:“你喜欢打台球吗?”“喜欢!”丁俊晖回答说。丁文钧于是倾家荡产,将房子也卖了,举家搬到了广东东莞,因为这里靠近香港,打球的氛围好。此时的丁俊晖小学还未毕业。到东莞后学习了几年,2001年,丁俊晖初一还未读完时,他就彻底辍学了,因为“上课影响训练和比赛”。   丁文钧此举遭到了不少非议,他却相当自信:“对运动员来说,如果不大胆,就不会成材,特殊人才自然会有特殊教育方法,庸人只能培养出庸材,我只能说那些人的看法太庸俗了。”丁文钧本人也只读完小学,初中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但他自有他的理解,“缺少文化丝毫未对我以后的生活造成多大影响,人活在世上,文化是基础,是要有点文化,但文化不是惟一出路。不能让文化束缚你的其他想法,我文化水平不高,以前做生意还不是照样一年赚个十一二万?”    2——丁俊晖家刚搬到广东时,每人每顿吃的快餐餐费。那时是这家最艰苦的日子,不过这对父子从未放弃    丁文钧觉得球打好了也能吃饭,这种教育是比较开明的,他说假如儿子喜欢打游戏,也会让他辍学玩游戏去,“我会要求他将游戏机拆了再装,装了再拆,我觉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当他选择打台球时,我就告诉他,台球是他将来的饭碗和职业。”   从1998年刚来东莞到2003年丁俊晖挣到第一笔奖金期间,丁家三口人的生活十分艰苦,每人每餐只吃2元钱的工作餐。在刚到东莞时,丁文钧一家长期住在一间环境较差的工人宿舍里。虽然丁文钧本人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对丁俊晖的教育丝毫不含糊,他教育儿子从小要有正义感,从小就要勤奋节约,先做好人,再打好球。   艰苦环境中长大的丁俊晖从小就很刻苦,不服输。丁俊晖一次在练球时,一个球打了八杆都没进,眼泪马上就掉下来了,这时丁文钧觉得儿子需要调整了,他给了儿子300元钱,说:“你做东,带你妈妈到广州白云山去玩一圈,回来再下个馆子。”据说这是丁俊晖最快乐的一次游玩。   116000——7500英镑,2003年10月在泰国举行的欧亚对抗赛中,16岁的丁俊晖拿到的第一笔职业收入,意味着他完全可以依靠斯诺克收入自给自足,坚定了他走斯诺克的道路   丁俊晖很快就拿过不少国内冠军奖金,但大多只有几千元。拿了冠军要亏本,拿不到亏得更多。去年丁俊晖回上海参加国内的一个比赛,虽拿到了冠军奖金一万元,但还是亏了,因为他从英国往返上海的机票就要八九千,加上其他费用,最后还是得到的比失去的多。虽然国内也有出场费,但只有1500元,“我们的所有费用都是靠自己出的,与国家和其他任何人无关,我们只是在为自己比赛。”丁文钧说。但由于对台球的痴迷,有时即使亏本丁俊晖也要回国比赛,2002年,丁俊晖代表中国队去韩国参加亚运会,拿了一金一银,奖金3万元。   这次丁俊晖回北京比赛,一家三口还有丁文钧带的学生,六七个人挤在海淀体育馆招待所的两个房间内,虽然条件简陋,但价格不菲,两间房每天500元,整个比赛下来光住宿费用就要上万元。“如果输了,我们肯定亏本。”为了生存,丁俊晖就必须打好球,必须赢。   2003年9月,丁俊晖接连获得了亚洲青年赛、亚洲锦标赛和世界青年赛的冠军,他随后成为了一名职业球员,赴英国参加比赛。斯诺克在英国是一种绅士运动,而丁俊晖本人只有小学文化(初一未读完就辍学了),他能否融入到这种绅士氛围内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丁家父子却觉得这是传统的看人观点,“书读得少就没有修养吗?球打得好了,自然就会受到人家尊敬。”丁俊晖现在在英国极受欢迎,每当有他的比赛,电视都会直播,丁俊晖走在马路上都会有球迷找他签名。    850000——1千万,丁文钧给儿子的希望是和姚明一样,他现在挖到第一桶金,中国巡回赛冠军奖金是3万英镑,再加上干爹甘连舫赞助的5万美元,他的税前收入达到10万美元    丁俊晖每年9月份去英国,大概次年的5月打完比赛回国,基本上大半年时间都在英国。丁文钧就“遥控”指挥儿子。他会看一些丁俊晖比赛的录像带,会发现一些细小的动作,比如即使比赛输了,也要向观众挥挥手,笑一笑,显示一下自己的风度,或者做一些滑稽的动作和观众交流。“斯诺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小晖只有18岁,但他已经到过十几个国家,见了很多世面。有名老话: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他的修养我看比很多成年人都要高。”   丁文钧将全部家底都投入到了儿子身上,成本还远远没有收回。花在儿子身上的直接成本至少有五六十万,这里面主要是丁俊晖到外面看比赛的费用、全家人的生活费用以及请教练的费用等。   不过现在丁家的条件好多了,请客也不用自己掏钱了。北京的比赛结束后,丁俊晖的“干爸”将在自己的五星级酒店为丁俊晖举办一个隆重的生日宴会。“4月1日丁俊晖刚满18岁,也算是成人了,该隆重庆祝一下”。丁文钧也看到赢利的曙光,2004年丁俊晖挣了1.8万英镑(约28万元人民币),今年前三个月他已经挣了二万多英镑。有了钱,丁文钧说最大的变化是不用再吃2元钱一顿的工作餐了,“现在是自己做饭吃,基本上想吃啥就吃啥,另外,花钱也宽松多了。儿子肯定是独一无二的,现在的世界前八他都不惧怕,他肯定能拿世界冠军。那时候他的身价,嘿嘿……”丁文钧又点燃一支广东梅州产的五叶神,自信地吐了一个烟圈,就没再说话。(李志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4-6 12:43:29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0000ff">丁俊晖:打球有钱挣 读书有啥用 为了奖金必须赢    3月31日下午,海淀体育馆西北角,一个看起来有点叛逆的少年向记者走过来。“我可以采访你吗?”记者问,“你得问我爸爸。”他回答。随后,他将他父亲的电话告诉了我。我送了一本最新出版的制作精美的《南方体育》给他,他歪了歪头,旁边一个小跟班模样的小男孩走了过来,将刊物接到手里。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到丁俊晖。     4月3日决赛后,晚上11点,丁俊晖尿检完毕,还未能和记者见面就被几个英国人“绑架”走了,连丁俊晖父亲也不知道原因。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去丽都酒店为丁俊晖举行一个简单的庆功酒会,因为场地很小,只有少数几个记者拿到临时的特殊采访证才能去那里。11点半,丽都酒店二楼,记者和丁俊晖等人同时抵达。参加者主要是组委会官员、外国球员和丁俊晖亲友,再就是几个记者。在这里,丁俊晖终于可以放心地吃上一块蛋糕、喝上一杯香槟了。“现在才知道,肚子好饿。”丁俊晖说。 而丁文钧说,他累得连合影的力气都没了。     丁俊晖的父亲最终同意了我的采访。外界一直盛传丁俊晖“除了台球就没什么爱好了”、“丁俊晖不好采访”、“丁俊晖就是台球界的李昌镐”等等,但记者在采访后,发现了丁俊晖真实的一面。他并非像外人所说的那样张口闭口全是“台球”,我问的很多问题他基本上都是有问必答。并且当记者问到他为何比赛时脸部像李昌镐一样没有表情时,他笑了,说出了他的真话“不想让对手知道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此时才是真实的丁俊晖,年少,心无城府,对人没有戒备之心。     南方体育:你刚过完18岁生日,现在又拿了冠军,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     丁俊晖:我很快乐。     南方体育:外界都说你除了台球就没有什么爱好了,是这样的吗?     丁俊晖:也不是,我还喜欢乒乓球,还喜欢听音乐。另外,我还经常游泳。     南方体育:你父亲说你将成为台球界的姚明,你知道他吗?     丁俊晖:我对姚明一点兴趣都没有,因为我从不看篮球。姚明能成为世界冠军吗?不大可能吧。     南方体育:你最欣赏哪位选手?     丁俊晖:奥沙利文(现世界排名第一)。     南方体育:你只受过小学教育,你在英国能和外国人交流吗?     丁俊晖:我大概知道1000个左右的英文单词,简单的交流没什么问题。     南方体育:台球在英国是一项很绅士的运动,你觉得你能融入这种文化吗?     丁俊晖:说是绅士,也不见得。英国人也有很多坏毛病,比如酗酒……     南方体育:当年你父亲让你辍学打球,你觉得父亲当年为你做的选择对吗?     丁俊晖:没有什么对不对,关键是现在好、能赢球就行了。     南方体育:如果让你重新选择读书和打球,你选择哪个?     丁俊晖:当然是打球。     南方体育:为什么不愿意读书呢?     丁俊晖: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     南方体育:你父亲说你今年已经挣了2万多英镑,你现在一年能挣多少钱?     丁俊晖:这个说不准,成绩好奖金才高,所以我必须赢。     神童印象:     从2002年亚运会就知道丁俊晖这位“神童”了,总觉得他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现在,我觉得除了仍然充满稚气的脸庞,丁俊晖身上没有什么地方能让人看出他刚满18岁:动作沉稳,表情平淡,只有从经常闭紧的嘴唇才能看出他心里的波澜。     有人告诉我,别看丁俊晖表面上跟李昌镐一样,其实他脾气挺躁的,一旦自己球打坏了,就会由着性子来,不该进攻的也进攻。知道了这一点,有时候还真能从比赛里看出来,希望以后越来越看不出来才好。过去的一周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丁俊晖的“神”。亨德利、达赫迪、艾伯顿这些名字意味着什么呢?我采访亨德利时说他是台球迷心目中的“God of snooker”,可是丁俊晖中国赛的成绩单说明他是“God of God”!     没有人怀疑丁俊晖的实力。我接触到的国内斯诺克高手对他推崇备至,都认为他将来排进世界前16根本不是问题,前4都很正常。在一个圈子里,所有人如此一致地认可一个人、维护一个人,也许能说明小丁在中国斯诺克界的分量吧。(李志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5-4-6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前一段时间,有很多人发出疑问,培养神童干什么。这个就是一个答案,培养了神童,可以更好的谋生。

唯一要注意的是,这个路子成功率很低,一旦不成功,也许结果很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4-6 13:05:43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前一段时间,有很多人发出疑问,培养神童干什么。这个就是一个答案,培养了神童,可以更好的谋生。

唯一要注意的是,这个路子成功率很低,一旦不成功,也许结果很惨。

我想这里的大部分家长早教的目的都不是培养神童。但是如果万一家长发现了孩子某个方面的潜质和爱好,我们做家长的也应尽力创造条件,不要让全中国的人都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丁文钧此举遭到了不少非议,他却相当自信:“对运动员来说,如果不大胆,就不会成材,特殊人才自然会有特殊教育方法,庸人只能培养出庸材,我只能说那些人的看法太庸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4-6 13:26:42 | 只看该作者
不管怎么说,从事实上来看,丁爸爸的神童教育很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4-6 13:34:1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的标题立意就错了:我们对孩子进行早教就是想让孩子从小多接触,多学习。以便尽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长处,将来好有针对性有目标的培养孩子。一个孩子是否成才不一定要有多高的学历,只要有一技之长能够安身立命,实现他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就行了。
  作者还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学历教育中而无法自拔,可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4-6 16:35:57 | 只看该作者
神童是先发现,再培养的。这个孩子跟目前很多人进行的神童教育有本质的不同。
现在很多家长是将本来没有那方面特长的孩子拔苗主张,
人为制造出神童的假像来。结局失败是正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4-6 16:58:07 | 只看该作者
神童确实让为人父母者好不羡慕,天下父母谁人又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
但神童注定是少数,13亿的中国必定只有一个丁俊晖,一个姚明,
李嘉诚也只有一个,可有过同样痛苦经历的却千千万万,
成功者注定是少数,培养孩子还应脚踏实地,顺其自然来的实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27 , Processed in 0.19603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