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婧珂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爸爸妈妈们来解答古文学习中的疑惑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3-27 14:12:55 | 只看该作者
文言文翻译口诀(转)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点评

谢谢,就是这么回事。多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7 14:40
谢谢,提供了这么好的东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7 14:3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3-27 14:19:2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分两个不同的方向:古文的学习是为了应试还是为了能阅读古代书籍。个人感觉,很多时候,这两者并不能共存。如果是为了阅读古代书籍,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古文,我觉得就应该跟英语学习一样,多读、多看,理解为主;如果是应试,别的地方我知道,至少上海,还真的就只能是反复背诵,尤其是部分词的解释,上海有150个常用实词和5个虚词的解释,这些字词的解释,必须是考纲里的解释,包括在课外文言文的考试中也一样,没有的,写上去就算错,

点评

有道理 就是这么回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8 08:32
谢谢,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7 14: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3-27 15:44:47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我也认为意思差不多就行,现在觉得还是应该字字落实,有省略的要补齐,尤其是词类活用的一定要翻译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3-27 17:22:55 | 只看该作者
跟着各位学经验,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3-28 07:44:59 | 只看该作者
看土拨鼠妈妈的贴,觉得很有道理
我觉得丫丫的古文也是习得式学习,就像坛子里的孩子从小学英语一样的路子。
只是孩子们哪里来这么多时间样样都用习得的办法来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4-3-28 10:06:11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丫丫暂时还没接触到古文的应试,所以我也不知道她到了应试阶段会怎么样。相对于字词,她对于古文整篇的理解能力会更强些。
如土拨鼠妈妈所说,她是和英语学习一样,多读、多看,理解为主。因为大多看的是史书,所以更偏爱直译。有时也会抠一两个字眼。
习得是要大量的时间保证啊,她是把坛里孩子们学英语的时间都用在这上面了,英语就不能提了,提起来都是泪

点评

丫丫妈,我们很佩服丫丫的,觉得当今社会有这样钻研精神的孩子真的不多。这应该才是学好古文的根本吧,我们这样的学都只是为了应试的学习,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8 1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4-3-30 16:35:26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跟着学习了。谢谢。

点评

得到奖励了,好开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30 16: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12-13 11:20: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这么有经验有水平的帖子,为啥不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4-12-16 23:26:32 | 只看该作者
今又再次学习了一下学古文的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4-12-17 11:22:38 | 只看该作者
初中古文学习有一年半的时间了,有点新体会。
重视注释!
注释要多读,然后在此基础上背诵,隔一段时间再温习,尽可能的使之成为长记忆。对于前面的古文,一定要有计划的复习,不要完全堆到初三,那样会很累,且这种突击式的记忆除了应付一时的考试,没有太大的意义,不是很上算。
多做翻译!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很多联系,但区别也很大。首先是语序不同,其次是通假字,还有就是古今字。望文生义对于民国初年的人已经不合适了,对于当今的孩子更是绝对不行的,因为很多时候,这几乎是两种语言。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清末以来,为适应现代世界,大量造词(包括从日本引进)是最直接的原因。所以,翻译一定要随时注意落实到每一个字,并养成习惯,不能偷懒。
多多阅读?
这个恐怕很难,没时间。如果中学前没有适当积淀,恐怕也不会有兴趣。所以,跟着课本走,跟着老师走,是提高古文水平最直接的路径。这种做法对应试有用,弄得好,对独立的古文阅读也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能够多读古文增进语感,扩大视野,也是很不错。

点评

刚才读给孩子听了,翻译落实到每一个字,说这也是他们老师要求的  发表于 2014-12-17 19: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8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33 , Processed in 0.25803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