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读书人 于 2014-3-20 09:59 编辑
在这里,我想谈一下我梦中的书,或者说,在我心目中的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首先,它应该是一本美的书,从文字到故事,甚至从插图到装帧。孩子们能从那儿读到与教科书绝对不同的充满生命力的、活泼清新的语言,从装帧上获得对于美的最初感受。我是一个连圆圈也画不圆的人,因此很少对自己作品的装帧提出看法,尽管对于我的作品的装帧,我总是失望。我真希望我能有这么一本书,读过的孩子们回忆起它时,跳出脑海的除了故事、人物外,还有一幅别致美丽的画,一个封面,或一幅插页。留在小读者记忆中的,应该是一本真正完整完美的书,而不只是故事和人物。 其次,它应该是一本隽永、长久的书。它不只是给某一个年龄层次的孩子看,甚至成人、老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乐趣和启迪。一个孩子读完了它,或许把它塞在某一个角落里。几十年过去了,孩子长大了,某一个冬天的夜晚,他意外地又一次发现了它。他坐在温暖的炉火旁,仔细地重读一遍,像会晤一个久别的老友,充满温馨,充满记忆,并且竟然还有新的体会和乐趣。很小的时候读安徒生童话,知道有个好可怜的小人鱼,她爱王子,王子不爱她,却跟别的女孩子结婚了。很多年以后,当我经历了爱,再一次读小人鱼时,我体会到小人鱼对爱情的执着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甘愿为自己爱的人奉献一切的至真至美的情感。今年春天,当我去到哥本哈根,站在向往已久的小人鱼塑像旁,我感觉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期待和追求。人的一生可能幸福,也可能不幸,可能获得所企求的一切,也可能一无所有。重要的不是幸福与不幸,也不是富有和贫穷,是对一种至真至善至美情愫的期望和追求。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这一过程。生命的丰满和辉煌,全在这一过程中。我想,几十年以后,等我再一次翻开安徒生童话,再一次读小人鱼的故事时,一定还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感觉,这正是安徒生童话的永久的魅力所在。 再次,它应该是一本絮絮低语、敞开心扉的书。人活着有时很孤独,这种孤独在于人永远有一种渴求理解而不被理解的痛苦。人很难将自己内心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告诉别人,而且也很难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关注。因此这个世界上有了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因为在这些领域里,人们找到了交流、倾诉、理解和关注。文学作品不是一副灵丹妙药,不能解答一切人生的疑难,但它展示了人生,展示了生命的意味。那个自杀的女孩子,她或许不会发现一本类似告诉她自杀是如何愚蠢、如何毫无价值的书,但她应该可以发现一本书,这本书告诉她活着是美丽的,这本书告诉她生命是大自然中最灿烂的奇迹,这本书告诉她,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痛苦和曲折。她所经受的打击,只是生活与她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于是,她会充满自信地活下去,生命之花将不会因此而凋零。写不出这样的一本书,是作家的失职。 我总是想写,写出我梦中的书,但又时时感到惶惑。我不知道,以我的经历和阅历,在写作十几年后,是否还会有新鲜的东西给读者。当我偶然读到我所喜爱的作家的平庸、重复之作时,我很悲哀,也很害怕。我怕我有一天也会重复自己。所以在我没有确信自己有新鲜的东西提供给读者之前,我不敢轻易去写。我也为自己的偏爱或评论家的评论所惶惑。有些自己偏爱的,或为评论家称好的作品,小读者却并不喜欢。而有些小读者喜欢的作品,却得不到评论家的青睐。儿童文学创作似乎出现一种分流,一种是儿童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一种是搞儿童文学的人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们有时是一致的,而在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我疑惑,是否我们过于以成人的角度、成人的趣味去描写儿童。而这一切儿童们都并不十分感兴趣;是否我们写作者过于欣赏自己主观的、细微的感觉,而忽略了儿童自身的感觉;是否我们的理论家在评论儿童文学作品时,过多地关注文学作品的社会性、思想性,而忽略了儿童文学自身的特点。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总是努力着,让我的梦变为现实。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仍将努力,让我梦中的书也能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