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00|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衡水二中2014高考百日誓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2:0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hwyyan 于 2014-3-4 12:14 编辑

看了下面的这个视频,大家什么感觉。为毛我觉得似乎都在喊:圣教主文成武德、泽被苍生,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PGyEFA3pkU/&lvt=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3-4 14:07:03 | 只看该作者
我咋感觉到了文革的气息呢?这个清华北大,要是大部分学生都这样,真可怕。封闭的环境,孤注一掷的目标,有组织,有纪律,和传销,X教还真类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3-4 15:09:4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神,还有航拍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3-4 15:33:24 | 只看该作者
所以一考进大学,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3-4 16:42:15 | 只看该作者
无聊的人干的无聊的事,都是这样被洗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3-4 18:36:50 | 只看该作者
那晨会?每周的国旗下讲话?
算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3-4 19:44:3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时间还不如让娃们好好休息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3-4 20:57:31 | 只看该作者
呃。。。丁春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3-5 09:22:10 | 只看该作者
可怜的孩子们快熬出头了:dizz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3-5 15:29:19 | 只看该作者
转一个:

中国梦下寒门子弟和中产阶级(按:此文为纪录片《中国门》2011年定稿)



我们的故事开始于一个边缘的小城市——甘肃会宁。关于会宁有很多故事,比如红军会师。但最著名的是她的贫穷和为了改变贫穷的决绝的努力。这里是西部著名的高考状元县。升学率年年在甘肃省名列前茅。这里的孩子学起来最狠,家长对教育痴心最重。

会宁一中并无特别,但充满了紧张感。到了上午的广播体操时间,空荡荡的校园,几千学生从各个通道默默涌出来,却没有多大的声响。我甚至能听清脚步声,仔细分辨,还能听到窃窃私语、零星的咳嗽打喷嚏。声响是丰富的,但就是没有笑声,没有让人放松下来的声音。

打开水是要小跑的,去食堂也是要小跑,上厕所也是小跑的。这里的节奏之快令人吃惊。现在,上课铃已经打过,透过开着的教室门,我能看到整屋子的人,整屋子的书。我努力想看清读书人的长相表情,可怎么也看不清。高高的书本遮挡了视线,嗡嗡的读书声让你张不开嘴。

在干净整洁的会宁一中,我看不到动手动脚的低级行为,我在朗朗的读书声里甚至还能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我知道这样的努力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以让孩子们走出穷山沟,走向城市。这是一个饱满的理由,也是第一要务。这是贫困县的第一中学,所有的孩子把教育看成是改变命运的希望,知识是这里唯一可以依靠的事物。

班会上,班主任首先总结了最近模拟考试的成绩,谈到高考的目标,最后提到了汗水。他指着教室后面的标语——“如果你没有智慧,请你拿出汗水。”我想,谁会承认自己没有智慧呢?

接着老师请我发言,站起身我只是问——大家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一个男孩给我举了个例子:“从前有个记者问一个小孩子,你放羊是为了什么?说我放羊是为了挣钱。问挣钱是为了什么?说挣钱是为了娶媳妇。问娶媳妇为了什么?说娶媳妇为了生孩子。问生孩子为了什么?说生孩子为了放羊。他接着说,你可以从这个故事看出没有知识的命运是多么悲惨的,他就只有这么愚昧的思想。”

另一位女生发言:“一个家庭有一个大学生就能改变他的家庭背景,所以我念书主要是为了改变我的命运,从而提高我的家庭背景。”

一位小个子男生像是憋了很久,举手发言,“我真的是为了我自己的未来,虽然我出生的时候地位没办法和城市里的孩子比,但我有能力有信心和他们比我的未来。”

一位女孩站起来,像是总结。“在我们会宁,我们只是在生存,而不是在生活。”

夕阳下的操场上,几千学生在大声读着书,声音低沉。学生们盯着手里的书本,嘴里呢喃,来回踱步。不远处的女生把头对着宣传栏,闭着眼睛默念。我试图走近一些,她根本没有在意到我。她用全部的身心在默念着口诀和知识概要。另一侧,一个男孩蹲在地上用小木棒写着什么,一遍一遍地写着。这就像重复一个行为可能带来的心理暗示似的,他们坚信美好的未来就在眼前。

在生存第一的现实世界里,如此的努力叫人既紧张又赞叹。我更担心如此的学习方式会带来的结果,会宁的老师也有这样的担心,他们大都早上五点半就来到学校和学生们一起开始了早读。晚上九点半以后才能回家。他们何尝不知道这中间的问题。“这些孩子未来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他们这样说,他们跟我谈起以前学生自杀的悲剧,谈因教返贫现象,谈家庭的破产。他们很痛心,但也无可奈何,“毕竟是有人成功了,先不要说失败的例子吧。”他们告诉我,这里的孩子走进大学后往往显得木讷,缺乏自信,在社交上出问题。他们在大学里往往不是很突出,综合能力相比城市学生有很大差距。

跟拍一位女生回家。离开县城,坐车在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上颠簸两小时后,再步行半小时,才到目的地。女孩名叫姚立娜,今年上高一。一开始认识时,她说起话来不看你的眼睛,回答你的提问都是磕磕绊绊。她不够自信,不知道如何表达。但谈到学习和改变自己的生活,她却变得很坚定。她说要好好学习将来考进城市的好大学,让父亲和奶奶过上好日子。

她的家在山坡上,有很高的土胚墙。去田里需下很陡的山坡。家里有弟弟和妹妹,父亲拉着翻斗车回来了,大约四十岁上下,个头不算高。人很瘦。也像他女儿一样腼腆,不多话。房间里有面墙很醒目,挂满了姚立娜的奖状,整整一面墙的奖状。看得出来这位父亲对女儿的成绩很骄傲。他谈到对孩子的希望,“砸锅卖铁也要把立娜供出来。她还有几个兄弟,家里未来都得靠她。”不一会儿,他要下地干活。从圈里牵出老牛来,这牛也瘦。下坡时姚爸爸拉着车,牛只跟在后面。上坡时他才舍得用牛拉。这里的土地是贫瘠的,由于常年缺水,地表已裂开深深的口子,脚踩下去,干涩而无力。

相熟许多后,我渐渐能看到她的笑容。我能理解这孩子对家庭的意义。教育在这里并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最沉的现实。你必须先离开这片不适合人类生活的土地。这是一个既成事实,一个出生时就决定的宿命,公平在命运的面前显得更加苍白。临走时,姚爸给孩子装满锅盔馍,这就是半个月的口粮。下午四点钟,山风更大了,黄沙漫天,我们得加紧赶路,翻过眼前的山坡还有一座山坡等着我们,不能错过那最后一班回县城的车。回来的路上,姚旭娜倚在车窗上睡着了,窗外仍旧是黄沙漫天。车还在没完没了地绕。

被人诟病的高考,对于出生在会宁的学生而言,却是神圣的。这是一次机会,仅仅由分数决定自己的未来,而不用担心家庭背景的优劣。

早上五点,我们来到陪读家庭聚集的东山脚下。听说学生们五点多就会下山。这时还有点凉,黎明是静悄悄的,接着不远处的山上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转身细看是一片微弱的灯火。灯火沿着山梁,蜿蜒着流淌到山脚下。很快队伍的最前端已到眼前,学生们各个手持电筒,快步走来。待走到学校近处,那前端的光点渐渐熄灭。这时远处的晨光才挣扎着起来。

这就是当地著名的陪读山。许多农村家庭为了照顾在县城上学的孩子,举家搬来这里。一般父亲出去打零工,母亲在家做饭。到了中午放学后,一部分孩子就回到这里休息,下午继续上课。

我们跟拍了一位学生,他的名字叫杨辉兵,他和爸妈一起住在这陪读山上。一家人两年前荒了家里的地,搬到这里。爸爸白天在县城里干点零活儿,到傍晚才回来。妈妈在家照顾杨辉兵的日常生活。“为了孩子,地不种了,即便种了也没有几个钱。还不如把所有的努力压在孩子身上”,辉兵妈妈说。这是会宁县城陪读的家长的普遍认识。种地挣不来钱,在本就贫瘠的土地上下功夫,不如期待孩子能通过高考这条路走出山村。“这两年许多人出去打工,亲戚家也有人出去打工,但打工也赚不来钱,没前途。”杨辉兵说。妈妈盛了饭递给杨辉兵,辉兵一边吃一边仍不放下手里的书。我问他平时有没有爱好,他说自己喜欢听歌。几盘流行音乐的磁带,是他对外面世界的想象。他说班主任的一句话深深影响了自己:“让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能过的幸福一点。”他觉得这就是他要追求的目标。

午后的阳光充足,在难得的空闲中,这个小屋里响起了音乐。杨辉兵把笔当做麦克风握在手里唱道:“汇聚众人的力量,就能打开时代的大门。”妈妈很开心,长久地望着自己的儿子。

“如果让我选大学的话,我想我会去北京。”我问为什么是北京。他想了想,“因为最优秀的东西都在首都,我想是这样的吧?”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个国家的灿烂的中心是否承担得了这孩子的梦想?我不知道。这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梦,这是少年跨越阶层的奋斗。我不忍心提醒他,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我也没有理由如此简单地挫败他的想象,一方面我知道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我却更清楚这现实:像他这样的乡村少年,中国梦所要付出的代价早已超出了他的想象。这并不只是一次考试可以跨越的障碍,然而我又抱着希望鼓励他:“那好呀,要是你到北京上学,我带你玩。”

点评

每当看到这样的文字或者视频,就忍不住的伤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5 23: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54 , Processed in 0.097464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