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69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中科大19岁窃信女生被开除 少年班教育再起争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3 22:4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刚刚过去的4月1日愚人节对于位于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的许多师生来说是窒息的一天。当天下午,该校召开校长工作会议,决定开除该校少年班19岁大四女生马蕾蕾(化名)学籍。其时,关于该校01级少年班女生马蕾蕾的种种传言已经在中科大瀚海星云BBS沸沸扬扬讨论了近一个星期。 许多中科大的学生在帖子中指责马蕾蕾窃取本校同学来自国外大学的邀请信(offer),并冒名用E-mail破坏同学的留学申请。    校园内热议“窃信事件”   记者翻阅了中科大BBS上关于此事件的大量帖子,得出了较为清晰的事件过程。19岁的马蕾蕾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她今年申请了包括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MN)在内的数所国外大学。当她得知同班女生陈馨(化名)已被明尼苏达大学接收后,抢先从信箱里窃取了陈馨的大学邀请信。并冒名陈馨用E-mail与美国校方联系,拒绝了陈馨的留学邀请,同时推荐了她自己。陈馨因为迟迟没有收到明尼苏达大学的正式邀请,于是发信询问美国校方,才发现已被人冒名拒绝了邀请。经过陈馨和班系师生的调查、取证,很快就查明真相:正是同一个班上的马蕾蕾在捣鬼。  此事在3月底一经曝光,又不断有人发贴指证马蕾蕾还窃取了其他人的留学邀请信,具体数量目前难以统计,校方目前也还没有准确数据公布。但记者在BBS上所见有3人以上指证,包括在马蕾蕾寝室发现有寄给外系同学的信封。  一时间中科大人心惶惶,许多学生疑心自己的邀请信被窃取,纷纷与所申请的大学联系,甚至有些接到拒信而不甘心的,又再次与学校确认是否属实。甚至有学生发表联名公开信,要求严惩肇事女生。   校方开除其学籍   网络上沸沸扬扬的一周讨论后,中科大校方于4月1日下午在科大BBS上发表了对窃信事件的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称:3月31日,经违纪学生家长和本人要求,考虑在校压力过大,以避免意外事件发生,经向校有关领导请示,同意其回家等待处理结果。4月1日下午,学校召开校长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对马蕾蕾同学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校方同时表示,对受害同学希望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的作法,将给予尊重和协助。  4月2日上午,中科大BBS上又贴出了中科大分管副校长程艺对这一事件的回复。回复中,程艺表示,连日来,校方对事件的经过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取证,对马蕾蕾作出了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并坦言深感平时缺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引导,对出现此类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据其他媒体报道,中科大少年班系主任陈卿教授前天表示,这件事只是个别的事情,科大少年班20多年来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事情。   19岁肇事女生其人   据了解,马蕾蕾15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赫赫有名的中科大少年班,在大学期间表现突出,担任学生干部,被评为2003—2004年度优秀团员,而且事发前已经收到美国纽约州立石溪大学的邀请信。  从马蕾蕾3月29日发表在中科大BBS上的“悔过书”来看,心理狭隘对她做出此事有直接关系。她在“悔过书”中写道:“我的心理一度处于狭隘的状态。由于对周围发生的好多事情的极端看法,让我对生活、对人都很失望。我开始怀疑,甚至憎恨周围的人。我便在没有考虑严重后果的情况下,用这种很伤害人的行为做了不该做的事。这种报复的心理真的很可怕。我也憎恨自己的这种行为,并为此感到羞耻。”马蕾蕾的3年室友HelloLucia的说法则印证了“悔过书”,HelloLucia认为马蕾蕾有点小孩脾气,情绪波动很大,高兴就是真的高兴,难过起来又天翻地覆的。   如何处理有不同观点   对于马蕾蕾的处理意见,中科大师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不但对受害人构成极大的伤害,而且会严重影响中国学生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让北美、欧洲的著名大学误判中科大及中国学生的品行,对以后国外大学接收中国学生极为不利,因此主张严惩。也有少数人认为,少年班的学生年纪偏小,还不成熟,要给她改过自新的机会,因此主张从轻发落。  而HelloLucia介绍,马蕾蕾离开学校时情绪稳定,但是寡言,临走时她说准备回去待一年,再从头开始。   少年班教育再起争议   此次“窃信事件”无疑是对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中科大少年班的培养模式的又一次冲击。  中科大60余位海外校友于事件发生后的3月31日联名发表了校领导的公开信,信中明确指出:期待学校特别是少年班能对培养模式总结经验教训,重视诚信教育,令行禁止,从制度上杜绝损害学校声望的事件再次发生。  一位曾与少年班学生一起上过课的中科大毕业生告诉记者,少年班的学习任务相当繁重,压力很大,不少少年班的学生都让她感到有“心理不健康”的感觉,具体来说,就是给人以压抑的感觉,不好相处。这位毕业生介绍,每次作业的评分和考试的结果都是少年班同学开心不开心的惟一原因。她说,少年班的同学们把自己往成绩的路上逼得太紧了。  一位1995年进少年班的人士则表示,在少年班的前两年,受到了可能是一生中最大的打击,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平凡甚至是平庸的一面,对今后的生活态度和世界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也有观点认为此次“窃信事件”与少年班培养模式并无太大关联,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丁丽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事情其实在当今社会快节奏与巨大生活压力下司空见惯,此次因为发生在少年班这一特定敏感人群中显得尤为引人关注,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这一事件性质的“通常性”,用这一本质上的“通常事件”来否定少年班教育是不公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4-3 22:44:10 | 只看该作者
  科大蓓蓓,少年班,和家庭教育  作者:conner  看到科大蓓蓓的事情,开始觉得震惊,然后又释然,最终还是失落。小平说失败的是教育,我看教育到现在都没有成功过。科大的事情发生在一个少年班小女孩身上,其手段的异类,都让人觉得突兀。不过回想起来我上大学时听闻到的一些少年班事件,又发现这事情并不新鲜。那时候,几个少年班的同学迷恋游戏,功课很差,最后被少年班淘汰。甚至有的还有偷盗的毛病,用别人的存款折到银行取现金,因为同学的密码写在存折上。  反思我自己接受的教育,学校里面强调的都是科学文化的学习,从来没有鼓励过独立的思考,而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方面都要归功于家长的调教。少年班的同学从小离开父母,家教可能就差一些。如果没有很好的自我修养,他们很容易产生偏差的认识。从另外的角度看,小学和中学的道德教育也有很大的问题。再者,天才不是大学体制培养出来的。中国大陆,49年以来,整个社会占主导的一直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百年树人,急功近利的做法可能会影响几代人。  科大的事件提醒我们,素质教育相比于文化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胡锦涛说青年重要,对青年思想教育重要,都没有错,但是成功的教育多么的困难。大陆社会环境的污染对青少年的成长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中对独立的思考,尤其是人生观的思考,基本上是〇。  相对于少年班,在国外还有很多小留学生,他们高中毕业就只身来到国外接受教育,未来的选择对他们都会是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4-3 23:16: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是不是人们太过关注少年班的天才了.偷别人的信、钱财、衣物,抢劫等等违法行为,在其他大学生中时有耳闻。至于骂人、打架、行为不规范等不道德行为,更是见怪不怪了。我想,少年班的天才们之所以被视为天才,着眼点是在考试成绩、学习能力的突出,而非道德。至于道德,那应该是个个不同了吧。个体行为虽然可能一定程度上会反映群体状况,但具有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还须论证。
    谈到素质教育,很多大学教师素质也不高,最简单的随地吐痰、便完等别人去冲水就是明证(当然理论上这部分人应该很少),所以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慢慢来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4-3 23:30:00 | 只看该作者
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庄严使命
  
PB01000830 马蓓蓓
  
  本世纪中叶,我们古老而年轻的伟大祖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空前的壮举,是一项十分繁巨的工程。目标极其宏大,任务极其艰巨。但我们坚信肩负民族复兴宏伟大业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领导全国人民,披荆斩棘、奋勇向前,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因为我们有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
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庄严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中国人民求发展,求振兴,求幸福,经过了艰难的探索,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实践证明,只有邓小平理论才是正确的行动指南。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理论。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邓小平理论,掌握精髓,指导工作,并且要用这一理论教育人民和我们的后代。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最重要的理论武器和精神动力。
  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庄严使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因而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通过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通过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使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和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健康地向前发展。
  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庄严使命,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着眼于21世纪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青春和活力,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要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我们深信,中国共产党是经得起任何困难和风浪考验的党,是压不倒、摧不垮的党,是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党。毫无疑问,我们的党也一定能够带领亿万人民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为我们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十五”开局,形势喜人。我们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进步。我们深信,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有力的领导,有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积累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经验,有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定成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成为现实。
(作者:马蓓蓓,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

转自:http://www.xsmb.net/tbdj/sgdb/xzxsh27.php.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4-3 23:41:00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引用:jerryhao 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庄严使命 [/url]
我们的精神教育几乎是在用虚假的方式进行着,也不知道这个少年班的目的是什么,成果有什么?这里其实是最好的取样点。20年的数据应该能说明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4-4 00:38:57 | 只看该作者
必须承认,中国的确有许多智力超常的儿童,科大少年班也的确招收了许多智力超常的儿童。
但是,看看科大的培养方式,那根本不是在培养天才而是在毁天才。

20年,几百个学生,除了一个微软研究院的院长,几个经商成功的。其他除了大批读研究生之外乏善可陈。
而且,就算有几个成功的,那是科大培养的结果吗?可能是侥幸没有被毁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4-4 00:52:31 | 只看该作者
闲话当代神童
作者:樊弓


咱中国人望子成龙,不知应该算美德还是毛病。哪怕那小杂种是个木
头脑袋,也得成天逼他做作业。要是不小心生了个小高斯出来,这当爹
妈的还不赶快当牛作马,说啥也得让他(她)金榜提名光宗耀祖。

望子成龙的那个“龙”因时而异。古书上好象是三元及第,入朝作官之
类。在今日中国多半是比尔·盖茨这种有钱花不完的大资产阶级。不过
曾经有过一个短暂的年代,咱们那些作父母的都吃错了药,无不梦想那
心肝宝贝有一天能成为牛顿爱因斯坦。至少也得象陈景润。

正好那个时候,几个小天才凭空而降。神中之神当然是宁铂,两岁半能
背30首老毛的“不须放屁”,三岁能数一百,四岁能写400方块字,六岁
自学医书。十三四岁时被好事者推荐给副总理方毅。那小毛头是天上事
知道一半,地上的事全知。还会给前来面试的科大教授拿脉,连人家几
天前闹头疼都知道。(注:全是传说,知者请更正)。俺至今记得当时
的记录片里,宁铂给众神童指点夜空,诠释星象的镜头。

当时中国人的宏伟目标是在20来年后的去年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四个,
多说一个就送你进班房15年)。总设计师有言:“从娃娃抓起”。虽然
说的是累败累战的足球,中国科大则照此办理,搞起了前无古人,
后有来者的天才集训队,搜刮四海异雏每年50,号称“科大少年班”。
其目的嘛,当然是希望通过开小灶,喂出几个牛顿高斯,至少也要哄出
一打杨振宁李政道来。

顺便指出,杨振宁李政道也是天才班鼓吹者。杨认为,“搞软件15-18
岁较有利。”真不知他是哪听来的。李政道则在74年就向周恩来提议:
“理科人才也可以象文艺、体育人才那样从小培养”。意思是说,科学
家也应该象电影《霸王别姬》里的戏班子一样打屁股,象业余体校那帮
可怜孩子一样每天做一千次俯卧撑。他后来又盛赞少年班“不仅是中国
教育史上少见,在国际上也是少见的”。也是二位老兄把tttt领导哄得
团团转,搞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电子对撞机,搜刮上千学生去美国念那个
没人要念,念完了也没人要雇的物理系,最终闹出个枪手卢刚,这是题
外话。

二十多年过去了。少年班训导过的神童已近一千(953)。究竟是成功还
是失败?众说纷纭。1985年后,约十所重点大学相继效法科大办神童班,
最后都悄悄收摊。上海交大于今年退出。始于科大的神童班,坚持下来
的也还是科大。

据科大自己统计,少年班74%考上研究生,三分之一是博士。最成功的
据说是第二期的张亚勤,现为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97年号称是IEEE学
会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细查一下,那是IEEE Fellow,根本就不能
翻译成院士。这种称号每年授予好几百人(本年度258),荣誉嘛算是
一个。可实在没有国内报纸吹的那么高。再说微软是软件业的抄袭大王,
赚钱的本事远大于创新的能力。其看家产品Windows论适用性不如苹果,
论稳定性不如Linux,毫无必要地占用大量的微机资源。怎么说都是个
二流产品。所以微软研究院设在中国的分院有多了不起,实在是要打个
问号。

科大为少年班的辩解是,少年班考研究生戴博士帽的比例远高于普通本科
生。这是废话。科大需要回答的是,这些神童考研升博,是“因为”少年
班的调教,还是“尽管”他们承受了少年班的糟践。最有说服力的统计应
该是,那些报考少年班落选的次神童中,考研升博的比例有多少。科大好
象拿不出,或是不肯公布这个数字。我敢打赌那比例一定不低。

最令科大尴尬的是,当年被捧上天的神中之神,今天都是好汉不提当年
勇。宁铂没考上研究生不说,3次考“托福”不遂。11岁进少年班的谢
彦波,被吹成“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在普林斯顿竟然攻不下博士。
干政16岁参加李政道的那个搜刮学生考试居全国第二,让记者吹得名扬
天下。跟谢彦波一样,在普林斯顿拿不下博士,中途回国。本教授实在
纳闷,这美国博士有什么难拿的?中等智力就够了。

公平地说,对科大神童教育下失败结论恐怕为时尚早。那些当年小天才
现在也不到40岁。什么时候冒出个诺贝尔奖也是可能的。不能否认的是,
少年班并没有,或者说还没有取得人们所期望的成功。

咱中国人没调教好自己的神童,那洋人又如何呢?

有一点是肯定的,洋鬼子没有聪明到把神童集中起来送到哈佛去丢人现
眼。所以人们一般只知道那些最终成功的神童。象宁铂谢彦波那样从
天才到庸才的事例肯定也大有人在,只是我们不常听到而已。等那些天才
出人头地之后,我们才知道他们曾经是神童。

当代神童之最应该是现任普林斯顿数学系主任查尔斯·费佛曼
(52岁,Charles L. Fefferman)。此公12岁学完微积分,17岁毕业于
马里兰大学,20岁拿到普林斯顿博士,22岁在芝加哥大学晋升正教授,
24岁完成的论文最终获得费尔茨奖,也就是数学的诺贝尔奖。这些成就
还不是他最传奇的。数学界有一个关于费佛曼教授的口头传说。说他17
岁读研究生时,有一天教授在黑板上列出“本学科十大难题征解”。小费
那天迟到,不知原委,以为是教授布置作业。只管抄了回去。一个星期之
后,两眼红肿的费佛曼找到教授,大发牢骚:“你怎么给这么难的作业?
我几天没睡觉,也只作出了四道题,实在是没办法。只能做多少交多少
了。”那教授差点没晕过去。

真想给费主任发个E问他有没有这回事。(谁想试试 [url=mailto:cf@math.princeton.edu">cf@math.princeton.edu[/url])

澳籍华裔 Terence Tao,现年26岁,11,12,13岁时参加国际数学奥
林匹克竞赛,分别夺得铜、银、金牌。16岁大学毕业,17岁拿硕士,20
岁升博士,25岁升为UCLA正教授,发表论文53篇,横跨三个学科。解决
了几个著名猜想。咱中国胚子还是不错的嘛。

Noam D.Elkies, 19岁读完数学音乐双学士。然后用两年读完哈佛博士。
26岁晋升哈佛大学正教授。解决数论中一个200年难题。现年35岁。

神童女 Ruth E. Lawrence, 12岁进牛津, 一年后就把学士读完,17岁
戴博士帽, 现年30岁,在密西根大学任副教授。被期刊《高等教育编年史》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称为数学新星之一。不过本教授查阅
其论文记录,感觉她自从写了篇很有分量的博士论文至今,尚无力作。发表
文章的篇数和期刊级别都不是特别拿得出手。应该跟宁铂谢彦波同归于“令
人失望的神童”。另外,单身汉注意了:神女特意在简历中特意注明未婚待
嫁。有人敢高攀否?

跟咱中国的神童不一样的是,他们都没有在什么“少年班”里让人喂过奶。

本教书匠倾向于反对办什么“少年班”。要办也不是现在这个办法。据报道,
少年班的功课比其他本科生多一倍。这简直是在糟蹋神童。

必须认识到,现代科学对“智力”的了解是非常肤浅的。我们所说的神童,
无非是那些正在发育的脑袋,比别的孩子较早灌输一些特定的信息。这些孩子
将来在需要才智的行业中,应该有高于平均的成功率。但是,我们并不懂
得怎样去特别调教这写智力早熟的孩子,我们更不知道,那些教育正常
孩子的方式,是不是有害于这些“智力超常儿童”的成长。这些都是教育学
和心理学的严肃课题。

如果一定要办少年班,而且是要办成大科学家的摇篮,就一定要有一整套外
围研究,资料积累,追踪调查,效果评估。并不断完善神童的挑选和培养。
可惜科大也好,后来一拥而上的各大学也好,似乎都没有兴趣去做这些扎实
细致的研究论证。

我们挑选神童的过程,无疑是考试。高考有其社会公正方面的必要性。但
考试考的是学生头脑里的信息量和基本技能,未必是在检验知识的深度和广
度。信息不等于知识,技能不等于才能。我们所知的任何考试,都无法判断
考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领袖气质,坚韧性格,开拓精神。这些素质或许更
重要。

至于牛顿爱因斯坦,那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可遇不可求的巨人。他们是不可能
去“培养”出来的。

如果中国真的需要科学家,请善待现有的科学家,而不是去培养。培养的结
果是帮他人做嫁衣裳。真正的科学家会象爱因斯坦一样,哪里有自由哪里就
是祖国。说难听点:有奶就是娘。

当然,洋神童也不是个个风光。其中的矫矫者比咱们的神气,他们当中的下
三烂也比咱们的更恶劣。例子嘛至少有一个。

芝加哥郊区一对以做香肠为生的父母养下一对兄弟。老娘也忘子成龙,每天
给孩子睡前念《科学美国》长子16岁跳两级直升哈佛。20岁数学系毕业,进
人密西根大学读研。25岁拿到博士学位。被世界最高学府之一加州柏克利大
学俜为助理教授。他一帆风顺地走过了绝大多数以数学为生的青年人所梦寐
以求的成长道路,前程似锦。然而,两年后,他走了。他钻进蒙塔呐州的原
始森林里,以狩猎为生。他从一个科学家忽然变成了反科学的斗士。在此后
的17年间,神童向大学和航空公司邮寄炸弹15起,炸死三人,炸伤22人。FBI
悬赏一百万要他的头。要不是他兄弟大义灭亲,恐怕他现在会改寄碳俎病白
粉。1996年神童啷当人狱。处以无期徒刑。

他就是大名顶顶的“Unabomber”荻尔多·卡辛斯基(Theodore Kaczynski)。

科大少年班虽然没出大科学家,据说经商成功的很有几位。如德意志银行亚洲
分行董事黄沁等。老樊跟其中一位神童女有一面之缘,她在少年班主修物理。
毕业后经营电信成功。“娶”了一个影视小明星为夫。金屋藏“娇”。真正是
女才(财)郎貌。看来少年班也不是那么糟嘛。

记者问宁铂对少年班的经历是否后悔。宁铂回答说,如果再活一遍,他绝不会
再上少年班。惜哉,惜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4-4 01:1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4-4 08:27:24 | 只看该作者
啊啊!楼上的朋友也不能这么说,我的思路也是在诸如edu这样的许多真诚的朋友的资料和见解下逐渐清晰的,其实他们的资料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好好读一读,不看大量的资料就如同胃里没有食物一样,也就不存在吸收营养,其实我这个人嘴笨,还真是不会把一件事情说的清新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4-4 08:58:5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早期教育只是知识和语言的教育,那肯定是片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0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5 00:05 , Processed in 0.08577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