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中科大19岁窃信女生被开除 少年班教育再起争议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4-4 10:18:57 | 只看该作者
早期教 育不能只证券交注意智力方面的要注意 注意
心里方面 的,我的一个朋友的小孩在这学期才上了一个
月的课就不能上了。他本来是清华、北大的料他们学校
是保送的。可是现在因为压力太大。得了精神分列病了。
这不是一个小孩的什么都 没有了吗?
     今年就要高考现在是书什么都 看不进了。我们的龙在
那里。这些都 心里压力太。心里不健康。而且包括老师
各家长都关注的成绩、谁来关心一下我们的这些孩子的
心里问题悲!
     所以我信平时要多各孩子交心谈一谈。还有我们的家庭
气氛要好不要在一个不和的家庭中这个孩子就自身的心里。
就不健康再在社会上的压力太大他他们一定会生这种心里
病的。就是他有才以有什么用了。我想我们国家也不培养
这种人才。我们还是要多注意身心的健康再是学习。
     我的小孩都 要他跳级我是坚决反对,我是在2005年4
月 1 日 知道我的一朋友小孩生了这种心里病后,我是坚信
我们不要太注重拔苖,还是让孩子们轻忪一点才是对孩子
的好处。让他有力量在他飞的时候有身心的力量。
   我是同意上面的贴子。你们如果像我一样看到好好的一个
在我们认为是结果就要出现的时候的天才就夭折了。你们也
会和我一样有这样的发自内心的言 语。
   还有爱和 乐你们不要整个晚上的听。这样对孩子的神精系
统有影响。这就在给他制造 身心的压力。这可是我亲耳听见
心里医生讲的,让他们的神精系统也要好好的休息。不然就要
出现问题的。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出现心烦。幻觉。厌学这可
就是大问题了,一般孩子都 是青春期很多事情不会和家长讲。
所以经常是错过了初期的治疗,来看的都 是很严重不能上学。
多可惜这些袓国的栋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4-4 10:34:05 | 只看该作者
1、小马的事例,是个案,并不能说明科大少年班的教育是在毁天才,除非有更多的小马出现。但这个案例足以让人反思,正如前不久出现的另一个小马,他们既是个体,又具有共性,他们的案例给我们引发了这样的思考:中国的教育到底在教什么?古代孔、孟的教育思想里蕴涵了大量人文的成分,连三字经,也在教人道理,尽管那些道理在现在看来有些内容显得过时了点,但这些教育都是将育人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我觉得这才是教育的灵魂,而如今的教育,更多地是你学会了什么,你有没有超过别人,你第几名?博大精神的中国人文内涵即将散尽,目前,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不能不说是种畸形,但在这种大环境下,父母能做的只有去适应,从而推动了这种教育的发展。从前小马和后小马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缺少育人成分的教育存在大量的隐患,长此以往,还会有另一个小马的出现。
真希望中国的教育指导者及家长们能将脚步停留片刻,观察一下,别盲目地往前冲。

2、个人观点:让孩子学会做人,让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理,让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做普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4-4 12:19:45 | 只看该作者
只是一个个案,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普通学校也有很多思想狭隘出问题的学生。

大家普遍反对的是少年班的教育方式,说国外没有少年班。这个说法是错的,在美国有很多超常少年班,这些学校都属于私立学校(在国外好的学校都是私立的),学费非常昂贵,这种学校非一般经济的家庭能进,进去门槛也很高,需要测试孩子智商还有很多方面的严格测试才能进去,进去后采取的是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超常学习方法,这些孩子大都小小年纪就上了名牌大学,只是国内对此没有报道罢了。对于国外的少年班我们了解并不多。

其实针对不同孩子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果真是天才应该有天才的学校。平庸就进普通学校,这才因才施教,但国内的少年班感觉好像就是提前压缩课程,忽略了智力以外的教育。国内应该有天才,但很多孩子并不是真天才,只是被父母强迫提前在家里压缩学完了小学、中学课程,本身不是什么天才跑到少年班,就会压力很大。很多孩子到了那里才发现自己的平庸,提前压缩课程和真正的天才是两回事,这很容易让人精神失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4-4 13:04:23 | 只看该作者
汀汀妈+-->引用:汀汀妈 。还有爱和 乐你们不要整个晚上的听。这样对孩子的神精系统有影响。这就在给他制造 身心的压力。这可是我亲耳听见心里医生讲的,让他们的神精系统也要好好的休息。不然就要出现问题的。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出现心烦。幻觉。。
前段时间我也是老放音乐给孩子听,结果自己都听的很烦躁,觉得整天耳朵里就是轰轰的,最近放的少多了。所以听什么东西都以我的感觉为准,我听的不耐烦了,估计孩子也差不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4-4 13:08:23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人们太过关注少年班的天才了.偷别人的信、钱财、衣物,抢劫等等违法行为,在其他大学生中时有耳闻。至于骂人、打架、行为不规范等不道德行为,更是见怪不怪了。我想,少年班的天才们之所以被视为天才,着眼点是在考试成绩、学习能力的突出,而非道德。至于道德,那应该是个个不同了吧。个体行为虽然可能一定程度上会反映群体状况,但具有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还须论证。”
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4-4 20:35:0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早期教育只是知识和语言的教育,色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4-6 20:34:19 | 只看该作者
  南方网讯 十佳少年、曾荣获20多枚奖章及奖牌的14岁女孩周晓旭,因学习压力过重突患脑溢血,于本月(3月)13日凌晨离开人间。晓旭父亲说,孩子学习特别努力,每天早晨4点多就起床学习……

  2002年底,北京市妇联、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所做的“北京市儿童(0岁-14岁)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显示,孤独症、分离焦虑症、多动症、儿童抑郁症、品行障碍等曾经陌生的医学名词,正在孩子中间蔓延。

   时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一些大书店、购书网站畅销书排行榜上,教育类书排在榜首,其中,以帮助年轻的富爸爸、忙妈妈们迅速高效地培养“成功孩子”的书为最多。而近期推出的一本名为《好妈妈慢慢来》的书,则打出了“慢速培养”的观念。究竟以“快”使孩子适应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还是用“慢”使孩子享受快乐的童年生活?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父母们乱了阵脚,生怕自己一次错误的选择会毁掉一个未来的天才。

  家长“揠苗助长”源于社会压力

  近期颇为媒体关注的3岁半上海男孩童童正是“望子成龙速成法”的受害人。童童的父母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父亲精通美式英语,母亲能说流利的日语。从孩子学习语言开始,就由爸爸对他讲英语,妈妈讲日语,爷爷奶奶讲汉语,同时对孩子进行语言培训。时间一长,童童经常会把英语、日语和汉语混在一起。现在,童童只能把“老师”叫“老希”,“葡萄干”说成“帕塌干”,甚至索性不开口讲话。有专家说这是因为语言学习过早、过多而导致了失语症。

  “谁不想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领先啊!今后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孩子现在还没有这种意识,可是我不能也没有这个意识。”33岁的柴云在一家制药公司做开发工作,他有一个5岁的女儿,小名豆豆。柴先生全家早已经为豆豆的人生发展定下了宏伟蓝图,“她已经学了两年英语和汉语了,偶尔爷爷还会教她一些简单的德语。现在她在学绘画和声乐,如果时间允许,或许还会学学舞蹈。”

  “她现在还小,不懂得抓紧时间,也不懂我们的苦心。有一次还把英语光盘和书用水给泡了,还时不时装嗓子疼。”柴先生叹息着:“我周围的同事都在给孩子报班,接受辅导学特长,我要是不这么培养豆豆,以后吃亏的就是她自己!”柴先生介绍自己周围很优秀的孩子都是这么“逼”出来的,“我知道孩子很苦,可是,我绝对不是害她,更不可能毁掉她,我是她爸爸!我了解的那些清华北大的学生,哪个不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切都是社会压力,除非大环境有所改变,人们对于‘成功’与‘优秀’的定义发生根本的改变,否则孩子的快乐与她的成绩永远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物质满足代替不了亲情

  “孩子什么都不缺,可就是总不开心。我平时也没什么时间陪他,我飞走的时候还好好的,回来他就换了个人似的,要么不理我,要么就跟我闹脾气。”做产品推广的刘捷经常要在全国各地奔波,丈夫也因为工作的缘故经常很晚才能回家,所以她一出差,就把7岁的孩子送到父母家。“我爸妈特别宠这个孩子,老师也说他挺聪明。可就是对我,他反感得厉害。我也觉得欠孩子的,所以每次出差回来,我都会给他带很多东西,回到家再带他去买东西,想补偿他。可是我发现他买东西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在和我们赌气,拼命选那些最贵的玩具和吃的,回到家就丢在一边,一动不动。”

  刘捷说,有一次她带着儿子去购物,中途接了一个客户的电话,她和对方多说了两句,孩子扔下所有的东西就跑。她在购物中心里追,很多人都看着他们。当她抓住儿子的胳膊时,儿子只说了一句:“你回家吗?不回家就别管我。”刘捷承认,“孩子是想让我多陪陪他,我不是不爱他,我这样拼命努力还不是为了给他换来更舒适的生活?为了他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现在,公司一大堆事情要我处理,一大群人等着我接待,都不能放在一边。我也打算过做全职妈妈,可是手头的事情总也处理不完,而且我也希望能让他的生活应有尽有。”

  亲子专家江雅苓认为,现代的年轻父母们都很忙碌,认为通过工作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成长环境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就能使孩子感到满足,就能为他们打造最光明的未来。可实际上,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经常陪在自己身边,关心自己,照顾自己,和自己交流。因此,让孩子知道你的爱,感觉自己被关注,足够的亲子接触才是家长最缺乏的。因此即便是在家长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后,也要记住对孩子说“我还是很爱你的”。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

  已经是两岁孩子妈妈的简蕾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参加了很多研讨会、座谈会,也看了很多书。我现在不怕没有教育方法,而是害怕方法太多,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简蕾是理学硕士,结婚前一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管理大人似乎比管理孩子容易多了。”

  简蕾很羡慕媒体上“宝宝秀”中特别聪明可爱的孩子,可是自己又有些担忧。“‘小大人’猛看起来挺好玩,可要是孩子总说那些似是而非的大人话,我又有些担心孩子会失去什么。还有那些小童星、小名人,他们的生活真那么风光吗?也许他们并不快乐,况且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戴上光环。所以,我现在都不敢让孩子过多看电视、听大人说话,自己也很谨慎。真不知道什么适合孩子,真怕毁了他。所以,我现在是‘放任式’教育,不太束缚他。”

  有青岛第一藏书家美誉的宋文京先生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他戏言,“我对孩子采取‘不管式’教育。家里的书孩子随便看,有些书未必适合她们,但是一管,孩子反而会产生好奇心想看个究竟。不如让她们自己选择,反而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大人有谋士、有勇士,而孩子则是‘玩士’———最会玩的人,让她发挥自己的特长最重要。”

  亲子专家江雅苓认为,孩子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权“做他自己”,大人没有权利“下订单”要什么样的孩子,也不能按照成人的标准来决定他今后的一生。(编辑: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2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12:53 , Processed in 0.08604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