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总会有人为这类文字感动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2-8 10:31:5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家奶奶,看着我们吃东西,自己就不吃,让她吃也不吃,我们就猜,看她眼睛看啥菜,估计她喜欢,就留着,我们快快吃完了,留下她,她才会把我们留的菜吃光。但是不是次次都能猜得到的,我们家也不喜欢浪费,就这样,费脑子。女儿和我们散步的时候,说到奶奶这个特性,说挺累的,还不如直接说自己喜欢吃啥呢。我直接就说,这就是虚~~~~憋了半天,还是把“伪”字说出来了。因为不仅是这事,在其他事情上,明明对人有意见,也是笑眯眯地直说人好话,真的和我的个性相差太大。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到爱的定义,就是说,你希望你爱的对象能够成熟,完善自己。像文章中的妈妈,把孩子蒙在鼓里,在那个时候,孩子也容易被相邻列为不孝,如果他不够聪明,看不出这种谎言的话。

真实的世界,是我们从小该教给孩子的,只是因为年龄关系,有的可以滞后一些,等孩子心智慢慢长成再给他,有的穷人家的孩子,因为早早接触了真实的世界,早成熟,懂事,也很多。

点评

我们家父母,比较真实,妈妈甚至会直接表达自己需要什么的想法。婆婆就是这样的“虚伪”,其实我知道她是好心,知道她善良,但是内心真的是不以为然,我喜欢直来直去,否则一家人还要猜来猜去的累不累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8 16: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2-8 10:41:03 | 只看该作者
作为母亲,说那样的话可以理解,我的父母们也经常这么说,这么做。
我不能理解的是,故事里的那个孩子,真傻啊,还是顺水推舟,这么明显的假话都当真。小时候可以不懂,长大了看过了人情世故后还不懂,最后在母亲病床前痛苦,这太虚伪了吧。这种结果,是教育的失败,我一点感动都没有。不能老吾老,怎么能及人之老。这个儿子根本就没学会关心他人,自己的人生也不会那么幸福。

点评

同意。这个孩子似乎太傻了,也太假了。这也是中国文章的“漏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8 16:38
或许这个儿子眼里的幸福和你眼里的幸福不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8 11:31
当然是顺水推舟的成分多啦。这个母亲没有教会儿子怎样关心他人,主要责任还是母亲。但是如果自己摊上这样的母亲,我们会说母亲你没教好我吗?当然不会啦,心疼还来不及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8 1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2-8 11:06:29 | 只看该作者
说谎不说谎我倒不在意,我更关注的是,这位母亲生存的意义,就只剩下孩子了。太可悲了,难道除了孩子,自身幸福就不该追求了吗?

点评

啊,扣我金币,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8 1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1:14:1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都是父母,我们也会表达对孩子的的爱,其实那个母亲做的很多事情,其他父母也会做。

但是,我还是要说,父母的爱,绝对不应该用谎言去表达的。

点评

的的确确。从自己做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8 11: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2-8 11:17: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elenminliang 于 2014-2-8 12:34 编辑

其实,国外也虚伪的啊,不管收到啥礼物,都要回信说,这是我最喜欢的礼物,我正好想要这东西,然后把东西扔垃圾箱。还有他们明明对你不屑,却还笑眯眯附和你的话,背地里讥笑一番。我想,大概“礼”和“真爱”很多时候是不一致或者矛盾的吧。不能一概归于中国文化的虚伪。@悠悠 重音在“中国”啊


点评

嘿嘿,各种文化都没问题,问题在于怎么去得其精髓,应用纯熟。中国文化怎么样,还得看人,不同的人,得到这个文化不同的东西,不过如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8 13:02
呵呵,所以这是文化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8 11: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1:38:4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真的像故事里那个母亲要表达,完全可以有另外一个方式。

比如愿意把鱼让给孩子吃,她完全可以这么说:“孩子,尽管妈妈也喜欢吃鱼,但是鱼只有这么多,我们认为你在长身体,比我们更需要它,所以我们决定,这些鱼全部留给你吃。”

这样的表达,可以充分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点评

我们基本是类似的做法。让孩子感受到爱,但是又让他意识到爸爸妈妈也是有需要的。大人不是圣人,大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8 16:40
你这个说法我比较能接受。哈,要都是你这样的父母就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8 13:03
这个是不是你曾说的中国人不讲形式逻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8 11: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1:54: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erryhao 于 2014-2-8 12:08 编辑

而像那个文字里,那个母亲的表达方式会有什么问题呢?

也许孩子会以为母亲不爱吃鱼。

也许孩子会认为那个鱼不好吃。

也许孩子会因此逆反:你不爱吃的,为什么要强迫我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3:16:2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类似事情,日常生活里屡见不鲜,比如常看到如下情景:

A爱B,但是他不说,甚至口头上还去否认,然后他希望对方能感受到,而对方没有回应,他还要着急,甚至抱怨……

所以我们爱孩子,我们就直接告诉他,让孩子很容易的了解

何必兜圈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3:19:41 | 只看该作者
helenminliang 发表于 2014-2-8 10:31
我们家奶奶,看着我们吃东西,自己就不吃,让她吃也不吃,我们就猜,看她眼睛看啥菜,估计她喜欢,就留着, ...

你说的很对,我父母那一代也基本是这样子

或者叫含蓄,或者就直说是虚伪

反正就是不直接表达,绕圈子……

因为大多说人都这样,所以我说是一种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3:22:43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虚伪来源于一种叫做节制的文化。

无论是儒教还是佛教,都要求人们节制。

你喜欢吃的就禁止自己多吃。

所有的欲望都要受到节制,这样才是高尚的。

我管这种文化叫做自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5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3:55 , Processed in 0.107287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