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初一语文学了一篇古文——塞翁失马。
Tony有一次偶然间问了我一个问题,塞翁家有几口人。这本不算问题的问题取让我糊涂了。
塞翁失马原文如下: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Tony迷惑在于:第一句提到有善术者,应该就是主角了。而后面一句“人皆吊之”的时候,“其父曰”,而后来“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出现了两个骑,那是否就是说,有一个善术者,还有善术者的父亲和儿子,共三个人呢?我初听到Tony这样问的时候,也是认为是有三个人,但文中最后提到的是“父子相保”又不像三个人
今天闲着,突然想到这个,就查阅了一些资料,记录一下哈
“其”在古文中有多种用法:
一、代词用法: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的)。”
例: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他的。)——《智子疑邻》
2.指示代词:其中,其中的。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4。指示代词原指,那,那个,那些
例: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二、副词用法:
1.其,岂(岂)也。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三、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例: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上》
四、生僻含义
1.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屈原•离骚》
2.助词,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例: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3.名词,用于姓,如其木德,其方然。
4.念jī,语气词,表示疑问。例句:夜如何其?夜未央。——《诗.小雅.庭燎》
从查到的句式来看,其可以做第三人称代词理解,也可以一个虚词,没有什么具体含义。就是为了凑音节。
根据最后一句的理解以及多年来各种版本的翻译,初步断定还是应该有两人,其是虚词的用法,不翻译较为合适。不过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如果其是生僻用法,那么《淮南子》中一定还会有其他的地方也是这个用法。但现在没有时间查,暂按“父子两人”来理解吧。
哪天请教一下丫丫同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