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oye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怎么回复老师呢?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3-11-7 12:19:0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找老师谈问题, 老师马上会在全班面前指指点点的。
我们无视, 不知孩子怎样理解。
老师要惩罚, 还要找文章来支持。这年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11-7 13:37:3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我,我会找他(她)谈谈。我们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孩子之间,也包括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实际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就一句话,一个人的想法或者做法,是在另外一个人心悦诚服的时候更容易接受,还是把对方弄的很尴尬,很下不来台的时候更容易接受。
    很多时候之所以没有和老师沟通好,是因为:
    一,内心恐惧。
    二,内心敌视。
    三,希望老师做的,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自己却没做好。

点评

这么积极入世的建议,赞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13:47
很有自信的建议。我选一和三,我有点社交恐惧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13: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11-7 14:31:38 | 只看该作者
shwyyan 发表于 2013-11-7 13:37
如果是我,我会找他(她)谈谈。我们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孩子之间,也包括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实际 ...

的确,昨天我也在家里说呢,希望下属做什么事,除了命令之外,最好还是事前沟通,达成共识,这样下属才会尽心尽力的把事情做好。
与老师沟通也一样,不是我们单方面的对他们提要求,而最好要在理念上形成一致,老师认为我们的建议有道理,才会与我们配合,一起把孩子教育好。虽然说服老师很困难,但不说服老师,老师就会一意孤行的做下去,坑的还是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11-7 15:21:25 | 只看该作者
您觉得现在的学校,孩子去了是去接受阳光的温暖去的吗?
我说的学校是一种组织,是这个意思:学校认为孩子们必须遵守他的所有规章制度,这样学校才能正常运转;孩子们必须无条件接受老师的“教诲”,这里面体现了老师在孩子们面前的权威;等等。这就是全班罚站的根本原因。
你可以把学校想象成一个军营,一个人必须经过军营的训练才能毕业进入社会;学校里也许没有那么高的体能要求,但是思想和心理上的禁锢与考验绝不亚于军营。
我们当家长的不能自己就站在了学生的位置上,受到学校的指挥与控制,应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帮助孩子正确巧妙地度过难关。如果说全国高考不需要学籍档案什么的,我会选择孩子不上学,起码小学初中肯定不上。

点评

小学永远也不可以是军营。不能因为它存在就等于合理。如果不努力改变,人可能还留在树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22: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11-7 15:34:51 | 只看该作者
就象lotus斑竹在二楼说的,你去找老师谈,绝对是找挨打。当然板子不会打在你家长身上。老师和学校在那个位置上,处理事情的时候考虑权威是远大于道理的。不管你再有道理,你去找老师谈,他觉得你首先挑战的就是他的权威。象罚站这种还算轻的惩罚,我们那个时代是司空见惯了,以我自己的感受来说,完全可以无视,根本不会产生所谓影响孩子自尊的影响。家长最好的办法还是教孩子能适应最好,简单的说就是帮助孩子对学校和老师的各种“得力措施”产生免疫力。当然具体怎样才能做到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点评

老师和学校不是敌人,未必就如此不可理喻。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先入为主,带有偏见。沟通的时候,自然不自然的流露出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22:40
这也是许多家长对老师噤言的原因,我也是这样做的,不过这太消极了。也有可能我们放大了老师对权威的占有欲,因为我们首先在心里对人家打了分,已经有偏见了。也许每个人一点点的小改变,会换来更多积极的意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17:15
不是我的孩子不能适应,但总觉得大好的早晨用来罚站,这时间浪费得太奢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15: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11-17 10:33:38 | 只看该作者
Martina-Mm 发表于 2013-11-7 09:38
无视吧,想改变老师,太难了。倒是可以跟孩子谈谈,看如何把老师的惩罚负作用减到最小。

正解! 跟老师谈,轻则跟你倒苦水,谈当老师是多么的不容易,重则连你一起教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11-17 10:40:26 | 只看该作者
悠悠 发表于 2013-11-7 14:31
的确,昨天我也在家里说呢,希望下属做什么事,除了命令之外,最好还是事前沟通,达成共识,这样下属才会 ...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难度, 各个老师的性格、理念也不一样。老师和家长所处的位置,老师和家长追求额目标都是不同的。 就象我儿子现在的一年纪,几个班的管理明显不同,作业量,教学进度都十分的不同,有的老师显然把分数看的非常重,超前教育,然后反复复习,但有的老师把启发式教育做的比较到位。没办法沟通的,看运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8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47 , Processed in 0.269856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