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092|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困扰0—12岁孩子家长的问题】 早教班,兴趣班,到底上还是不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10:31: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717 于 2013-10-22 10:33 编辑

这是童书妈妈41篇分享。请支持童书妈妈,如果觉得“童书妈妈”的文章有价值,恳请分享到朋友圈、妈妈群中,让文章走得更远,让更多家长看到 !

这是童书妈妈打破字数的重头文章,以8000字探讨早教班和兴趣班;结合了6年的亲身经历,采访了海外的家庭,央美、音乐学院等专业老师;将每个阶段、不同性质的、不同种类的各种早教班、兴趣班,掰开了、揉碎了,分析给大家看!

自从有了宝宝之后,就面临着早教班、兴趣班的问题。而在公众号上,更是有很多朋友频频来问该不该送孩子去早教班、兴趣班。我想,这不是一个简单回答“应该”还是“不该”的问题。

因为父母们除了要选择上不上早教班、兴趣班,以及上什么样的班之外,其实,还是一个孩子如何健康成长,培养兴趣爱好,甚至决定以后的专业、职业的重大人生问题——小时候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抉择,当然,有时的影响是正面的,有时的影响则是负面的。这是需要从“底部”来思考的问题,是需要父母用思辨能力来判断的问题。

6岁之前的早期教育,类别众多;而中国的教育现状,纷繁复杂,甚至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让家长很为难。这些因素,都让早教成为困挠很多父母的一大难题。而我,在写这篇文章前,也做了大量的调研和思考,希望能够尽量客观、全面。因为,每一个观点,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成长。

是的,或许有的家长会抱怨,为什么不给出一个鲜明的、绝对的态度,譬如,就说所有的早教都不应该上!是的,这样说是很痛快,也很容易引起关注和传播,但那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仅不科学,甚至不道德!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可能会有些长,但是,我想关心的家长请耐心看完。因为,可能如下的这些问题,都会涉及到0-3岁的早教该不该上?哪些早教课程是必要的?上不上学前班?要不要上拼音班、算术班、认字班?要不要提前学拼音、算术?不提前学,上学后跟不上进度怎么班?女孩子学芭蕾舞好还是跆拳道好?绘画要多大开始学,怎么学?孩子每天的课余时间如何安排?孩子不喜欢学钢琴怎么办?学兴趣要不要考级?……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结合一些自己的经历,但希望不要被视为“模板”,因为每个家庭和孩子都不一样。同时,我举例的那些教育机构以及组织,都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希望大家也能够分享一些公益的、适合孩子参加的活动。



001.png (205.96 KB, 下载次数: 0)

001.png

002.jpg (75.84 KB, 下载次数: 0)

0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10:3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717 于 2013-10-22 10:42 编辑

说到早教,我按照自己的观察,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的认知早教;第二类是3到6拼音、算术、英语等的技能学习班,也包括小学阶段已经被禁止的奥数班等竞赛班;第三类从3到12岁甚至更大年龄的芭蕾舞、跆拳道、美术钢琴等的兴趣班


我要说明的是,我不会单纯地给出哪个阶段、哪种班应该上,或是不应该上的简单结论——因为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每个父母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3岁前的早教班:以我为主,享受成长


小丸子上幼儿园之前,以我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直觉,认为这个阶段的早教是没有必要的。后来,出于好奇,我带丸子去了一家著名的早教机构上了一堂体验课。

课堂上,早教老师带着几个孩子,拿着彩色的手帕之类的左右挥舞,然后,围成小圈做几个简单的游戏……这堂早教课,更印证了我的判断。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变化比较快,而且个体有差异,早教机构就是利用了这个规律。

比如,很多父母会说:“看,孩子去了早教班,就学会了握东西了!”是的,如果不去早教班,他过两天也会握东西的!这些所谓的“成绩”,不能就此归结给早教机构。

通俗一点,用丸子奶奶的话说:“每个孩子长牙、走路、说话都有早晚,拿东西、认颜色也是一样。现在的父母,都是一个孩子,没有经验,瞎着急。生养过两、三个孩子的母亲,都知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很认同丸子奶奶的“经验说”,孩子刚开始的差异,并不能带来什么缺陷,有时候反而是优势:譬如,很多小时候反应迟钝晚的,最后成为了科学家;有的表达不连贯的,成为了主持人;有的走路晚的,成为了运动健将——这样的例子,真的是比比皆是!

后来,一位1岁的孩子母亲问我,是不是需要上早教班。我就把的经历和态度告诉了她。她说,“可是,身边的每个孩子都在上呀,有7千多的,有1万多的。我想,我们上不起贵的,就上个便宜点儿的吧!”

我这才大吃一惊,一是早教涉及的范围之广,年龄之小;二是价格之贵。我就认真地和她一起分析,对于一两岁的孩子,早教的课程有哪些,父母是不是可以做,有没有必要花钱费时折腾孩子……

早教的乱象,后来到了中央电视台做专题批评报道的地步——我们都知道,当中国的某一个涉及到百姓生活的领域,要严重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引起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后来,针对特别幼小孩子的早教,似乎才稍稍刹住了一些风气。

我发现,现在的很多家长,有两个特别不好的心态:一是如果不为孩子花钱就不心安,好像对于孩子,只有花了钱,才觉得对得起他(她);二是把本来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委托给别人或机构去做。

在这个年龄的孩子,带着他(她)做做游戏、讲讲故事、认认颜色、看看动物……难道不是父母本来应该做的,而且应该是很享受地去做的事情吗?而且,你自己去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该是多么甜蜜、多么幸福的回忆啊!

你难道想自己的孩子的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出完整的句子、第一次画出小人儿、第一次用积木搭成小房子……都是发生在早教机构里吗?!那将是你多么大的一个遗憾和损失!

那么,是不是这个阶段的早教班,都不应该上呢?也并非全部如此,因为,你不能苛求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两位老人,分担家务、帮助带孩子;也不能苛求每个家庭能有全职妈妈,细心地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更不能苛求父母都上班后,有放心的保姆能够尽职尽责……

举个例子:我在广州时有一家邻居,爸爸是企业家、妈妈是外企高管,由于家里没有老人照顾,而且保姆经常换,她后来就上了一个经过慎重比较之后的早教。我和她交流,她说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受到保姆过多的影响,还可以让孩子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相处,同时,也做一些有益智力和身体的游戏。

一个好的现象,是很多早教机构,也在反思、改进。譬如,某些机构引入了图书馆,那么,就将单纯地教孩子身体机能的早教,变成了具有文化特性的活动中心。我想,这应该是一个良性的发展方向,也是家长的要求,倒逼了早教机构发生的变化。希望这类关注文化、关注阅读、关注心灵的变化越多越好!

我想,综合以上所说,每个家庭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早教班。父母可以几个角度来进行思考:
1、是否补充了自己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家长的时间和能力水平无法达到?
2、该机构是否具有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如何分辨,需要家长看一些理论性强的家教图书,大家尤其可以关注的是由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洲、日本等主流国家的官方研究机构背景所出具的研究报告,或者有此背景的作者撰写的著作)
3、具体的教育执行人是谁?有些早教机构的教育理念特别好,教材也研发得不错,但因为扩张太快而人才储备不足,如果是一些特别稚嫩还只会照本宣科的小姑娘小男孩来上孩子的课,我劝大家还是谨慎点儿。我通常只建议朋友的孩子上该教育机构创始人的课。

总之,要以我为主,为我服务的态度,千万不要随大流、千万不要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千万不要抱着早教有魔力的态度,去盲目地选择早教机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10:44:33 | 只看该作者

入学前的速成班:为了升学,突击学习

本帖最后由 1717 于 2013-10-22 10:49 编辑

入学前的速成班:为了升学,突击学习

随着丸子年龄的增长,我很快发现,有一类针对3~6岁孩子的早教班风风火火地存在着。

这类教孩子技能、知识的各类早教班,主要是针对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入学测试而设立的,主要是拼音、英语、数学、体能等几门课程。他们一般的广告是这样的:“一个月学会全部拼音;100以内的加法;认识500个汉字……”诸如此类。

更有甚者,我还看到一个像模像样、规模不小的“幼升小培训学校”!别笑,我当时也很困惑,还说怎么从幼儿园上小学不是天经地义的吗?难道还需要考试录取?一个小屁孩儿能够考什么呢?考不上难道还不给上小学了不成?……

而现实则响亮地打了我一个耳光!由于小丸子在幼儿园里什么都没有学,也没有上“学前班”。而我们也没有给她学任何拼音、算术,在离家最近的小学报上名后,小学邀请我们去熟悉下情况。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面试”!

整个的过程,我不在这里详细讲述了。

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地要求小学上学就近原则,禁止进行所谓的“面试”。但现实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不仅有“面试”,而且,达到了小学生的面试材料,精致过大学生求职材料的现状!

这类早教班之所以兴盛,和小学入学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小丸子的同学里,就有很多“明智”的家长,早早地给孩子上了“学前班”,一放学,就去上社会上的那些“拼音班”、“算术班”,5岁的孩子每天都做家庭作业——结果还没上小学,就已经学完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课程。

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种现象——短时间内,孩子的确会因为强化训练,而掌握一些这个年龄不应该掌握的知识(而且,无论中外,教育部门都明确要求,学前的孩子,不能教授这类课程)。

但是,孩子丧失了本来应该没心没肺地玩乐的时间,我仍然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玩乐更为重要!我不认为6岁的孩子,已经会读拼音、会算17+5、会多拍几下皮球、会当场表演一段舞蹈、背几首唐诗……就被成为“合格的孩子”!

我理解,很多家长被迫让孩子上学习班,是为了能够上小学——所以,我的态度是,如果你能够确保孩子上小学没有任何问题的话,就没有必要上这些学习班;如果你还搞不定学校,那么,也请尽可能地自己来教孩子学一些20以内的算术、拍拍皮球、学简单的汉字……

为什么呢?因为强化训练的方法,对于孩子来说,过于简单粗暴,让孩子丧失了学习的乐趣;更为可怕的是,那种每天把“5+5等于10”编成儿歌,让孩子强记的方法,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这不仅破坏了孩子的学习能力,还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而想象力是孩子创新能力的最大保障!

有的家长说,如果不提前学,那么,到上了小学,由于别的孩子都学了,老师讲得快,跟不上怎么办?

好的,我就根据小丸子的实际情况来讲一讲。小丸子上学前,一个拼音都没有学过,数学也还是在掰手指头的阶段,那么,上了小学,有什么问题吗——我可以很负责地说:没有!

先说拼音,的确,很多孩子幼儿园、学前班都学了,这是事实。按照老师讲课的进度,刚开始的时候,小丸子的确有些陌生感,譬如P、q、b、d,就这四个字母,怎么也分不清楚。

我们就和她一起玩拼音游戏,譬如q,是不是很像数字7呢,然后,小丸子就说“天哪,它们的发音都是一样呢!”你猜怎样,第二天,这四个字母她全都掌握了。后来,我们还玩拼音对话游戏,“x-i-ao、w-an、zi,q-ing、b-ang、w-o,n-a、b-ei、sh-ui”说话的时候,这些话全都用拼音读出来。结果,她很快就掌握了。

然后,再说数学。由于我们从来没有教,所以,当初还挺担心的。丸子爸爸就用安野光雅的数学绘本,给丸子玩数字游戏,当时,好像也没看出来有多大的明显效果。不过,上了一段之后,我们看小丸子的数学课本上那些练习,好像都还不错,而且,对于简单的算术,她也没有再掰手指了。

有一天,经过老师短信提醒,她才说做了个数学测试,从书包里拿出试卷,竟然是100分!这让我实在是非常惊喜,而她似乎对测试、对100分,连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平淡地很!

综合以上的情况,如果是突击学习知识的学习班,没有必要上;如果为了上小学应付面试,就家长花功夫、用良好的方法,教孩子学习一些数学等知识;上了小学之后,家长一定要紧密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和老师保持联系,及时为孩子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11:07:49 | 只看该作者

兴趣班:有必要,孩子选,不贪心,细甄别

本帖最后由 1717 于 2013-10-22 11:11 编辑

兴趣班:有必要,孩子选,不贪心,细甄别

在开始分析中国的兴趣班之前,我先讲述我与剑桥大学的某医学教授一家的交流过程。

这是在很早前就出国留学定居的一个华人家庭,父母为剑桥医学院的教授,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已经在英国帝国理工毕业,从医;二儿子、小女儿都在上学。前时暑期,父母带二儿子和小女儿回国探亲,我们在北京一个餐厅里专门就家庭教育聚餐。

席间,当我问到,他们的孩子培养哪些爱好,上不上兴趣班时。爸爸就对孩子说,你们来回答阿姨的问题。

男孩儿说,学校和社区有一些免费的、很生活化的兴趣小组,如果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也有收费的如绘画、音乐、运动的培训班。而他最热衷参加的,则是贯穿整个青少年时期的童子军组织,和一些义工组织。

这些遍布全国的组织中,既可以学习到航海、救生、野外生存等技能,也可以学习到划船,徒步旅行、马术等运动。而他最喜欢的,则是义工活动。他在一家医院做义工,每周六的中午,前往病房帮助病人喂饭、整理床铺。从这些细小的事情上,他获得了“帮助他人的幸福”,刚刚完成了一个周期,他马上又申请了一个新的周期。通过在医院的经历,他越来越喜欢医学了!

而他12岁的妹妹,一直在旁边拍照。她给我看了她拍摄的“创意图片”,令我非常惊叹的是,水准相当之高!我问她,是否很喜欢艺术,是否上过兴趣班。她回答说,很喜欢摄影艺术,但没有上兴趣班,只是在她自己的社交网络平台上,展示了自己作品。我又问她,是否将来想从事艺术行业,她说那可不一定,牙医的可能性更大。

对照中国的兴趣班现状,我陷入了思考:为什么要上兴趣班?兴趣班学什么?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有多少关系?

中国的兴趣班,从性质上来分,有两种,一种是由学校来组织的兴趣班,既有知识学习的,也有体育艺术的,收费不贵,大多在下午放学之后。第二种则是各种民营的培训机构,兴趣范围更广,五花八门。而第二种里,又分为考级证书类、素质培养类。

下面,我们就掰开了、揉碎了,细细分析每一种的优劣、特点。

首先,我的思考,有几个总的原则。

原则一: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人也都有发展自己爱好的权利,因为这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原则二:孩子是否喜欢,是前提。如果仅仅为了考级、获得证书,或是满足家长的补偿愿望,往往适得其反。

原则三:是否是单纯的兴趣,是核心。不要把爱好变成另一种课程(除非孩子喜欢),尽量避免类似奥数类的竞赛兴趣班、补习班。

原则四:不要贪多,即便是孩子自己喜欢的兴趣,也要充分考虑时间的安排。不要让孩子疲于奔命,上了一个又一个,最后一事无成,丧失了所有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11:1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717 于 2013-10-22 11:12 编辑

我以小丸子上兴趣班的经历,分享下我们的历程。

对于学校的兴趣班,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现在的小学,大多是下午3点多就放学了。谁去接,接了之后做什么,这对每个家庭都是挺不好处理的事情。所以,这些兴趣班就像我们小时候的课外活动一样,用一些游戏和爱好,延长了上学的时间。又由于学校组织的兴趣班,教学质量有保障,所以,除非你有更好的安排,否则,学校的兴趣班还是一个挺合适的选择。

我们拿着学校的兴趣班的表格,和小丸子一起选。我们建议文体兼顾,但她坚持想上的,就听她的。她选了立体手工、围棋、棒球等。现在看来,上的效果还算不错,她还挺喜欢,每次回家来都很高兴——这就是最好的回答了。

那么,校外的兴趣班就一定要慎重再慎重。譬如,小丸子唯一长期上的芭蕾舞,就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选择过程。是的,刚开始我的想法,和大多数妈妈一样,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多么想孩子像芭蕾舞中的小天鹅一样优雅。

但是,我很快就纠正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我详细询问了我周围小时候学过艺术课程,如钢琴课、舞蹈、绘画的朋友。一位从小就弹钢琴考了级的朋友说,自从上了大学后,再也没有碰钢琴一下。当时如果不是家长拦着,他几乎就要把钢琴给砸了!他现在是一所大学的副校长,奉劝说,如果不是孩子喜欢地发狂,哭着喊着要自己去学,就不要去学!

于是,我就带小丸子去看了一些芭蕾舞有关的电影、绘本,还把丸子爸爸在巴黎买的德加的那组芭蕾舞绘画复制品,贴在客厅的墙上……总之,培养她对芭蕾的好感。当有一天,我们经过一家芭蕾课堂时,她真的是两眼放光地说:“妈妈,我要学芭蕾舞”。

我们并没有就此给她报名,而是又“冷落”了她很久——直到过了几个月后,她还是说想学芭蕾——我们才开始考虑去上。

第一步,由于我们不想让孩子去考级,只是想让小丸子享受芭蕾的氛围,培养艺术气质。所以,我们首先排除了那些以考级为目的的兴趣班。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芭蕾班的区别,我还专门带丸子上了一堂专业的体验课,过程一如想象中的生硬、冰冷,果断放弃。

第二步,考察了几家环境好、教师素质高的芭蕾机构,选了一家俄罗斯老师的小班(只有6个小朋友),丸子去体验课时非常喜欢,当即就交了不菲的一个学期的学费。后来,发现也有弊端。由于收费较贵,对生源的选择就放松,一些年龄、兴趣明显不适合、不喜欢的孩子,被家长送了进来。每次,热情的老师在带领大家学习的时候,都有一、两个孩子缩在角落里不肯配合。所以,虽然老师很喜欢小丸子(她属于很认真的那种),但我们也还是离开了。

第三步,找到一家就在我家楼盘隔壁,步行5分钟的一家芭蕾俱乐部。是一位日本老师开的,已经有10年历史了,口碑非常好,价格很公道,但超级难报名。我去候补了名单之后,经常去守候,足足等了几个月之后,才获得了面试的机会。

这个机构既不豪华,也不简陋;对学生是否喜欢芭蕾舞有要求,并不是交钱就收;教学上既不像考级班那样死板,也不会放任,而是严肃与活泼结合;学生按年龄和程度,分为不同的班,每班十位左右;虽然没有考级,但也有演出的排练。

最终,丸子就在这家芭蕾舞机构安稳了下来,还影响了她的好朋友也一起去学了。

同样,关于美术、音乐的兴趣爱好的培养,我也是按照这种方法进行的。由于小丸子特别喜欢绘画,几乎每天都自己画几幅画,所以,我一直都很想让她进一步学习。

于是,我咨询了中央美院的老师、工艺美院的老师、已经成名的艺术家等等,几乎所有的专业人士都告诉我说,绘画中的技法是最为次要的,想象力才是最宝贵的。如果太早学习技法,就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

我问,那多大才适合学习绘画技法呢?他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12岁左右。在这以前,只要保持绘画的热爱就好了。那么,家长可以做什么呢?可以带孩子多看、多画,尝试不同的艺术手法(尝试用各种笔、颜色画,可以摄影,还可以玩泥巴,做手工等等),最好开拓下视野,培养下艺术品位。

于是,虽然小丸子现在还特别喜欢画画,但我一个教技法的绘画班都没有给她上。而是尽可能多地看展览、去不同的地方旅行,保持绘画的热情。同时,上了几期侯伟哥哥的小艺术家课程,培养对艺术的感知力,如法国园林、墨流画、建一个城市等课程。小丸子对小艺术的评价是“我最喜欢侯伟哥哥的课了,真好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11:12: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717 于 2013-10-22 11:14 编辑

另外,孩子的兴趣可以有很多,而时间有限,请让孩子去培养自己“真正喜欢”的兴趣,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我理解,很多家长生怕孩子错过了孩子发展的可能,于是就什么班都报。但是,家长请想一想,一个孩子,怎么可能同时在体育、艺术、科学的不同领域,取得相当的成果呢?

而且,任何一种专业的修养,无论是音乐还是绘画,以致运动,都大致需要1万个小时的不断学习、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其实是相当紧凑的,时间是有限的。与其让孩子在每个兴趣班之间疲于奔命,消耗精力,不如将少量的兴趣,深入学习下去。

然后,和大家分享另一个培养孩子兴趣的途径。有很多官方的文化机构,民间的公益组织,其实都有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与课程。

文化机构,譬如我经常提到的法国文化中心的图书馆。那里就有专门为儿童设置的图书角,里面有随时更新的、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绘本、图书,中文书、法文原版书都有。图书馆免费为儿童办理借书证,还定期有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放映。实在是一个适合孩子学习感受不同文化的课堂!

另外,则是公益组织,如我最近接触到的自然之友。他们设置了带领家长和孩子,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非常有趣有益的课程!比如蒙上眼睛去感受草地、花朵、土壤、鸟鸣,以及给每个人寻找“我的树”等等。这些课程,由专业的人士设置,志愿者带领大家一起分享。既学习到了很好的自然知识,也让孩子了解公益组织是如何运作的。真的是非常具有学习价值!

这只是列举了两个个案,相信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来源,用心去寻找,有更多的适合孩子去体验的课外课堂。

最后,希望每个孩子,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有多少的成就,居住在哪里,都能终身保持自己的爱好,享受美好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0-22 20:37:16 | 只看该作者
也许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并不是社会上的各类培训班的内容,做家长的要做好引导真不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2:16:4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回复:

昨天,发布了酝酿很久才写成的《早教班、兴趣班,上还是不上?》的文章后,收到了1000多条真挚的留言。很多家长朋友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和观点。

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名叫马博中学老师分享的一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她说:“我是中学教师,每天看到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都觉得他们玩儿的太少了,其实现在孩子的很多问题,比如网瘾、抑郁、自杀等都是没有真正兴趣,感受不到现实生活美好造成的,这恰恰是玩能解决的。

是啊,如果一个孩子,在家不能获得父母的陪伴,在学校不能开心学习,再没有一个健康的兴趣爱好作为寄托——那么,他的生活是多么灰色、阴沉啊!我想,每个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的时候,不妨也从这个角度,多为孩子的快乐、自由考虑下,多尊重下孩子的意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把本来一件美好的事情,反而变成了负担和压力!

我为每一个孩子,提醒每一位家长:孩子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有自己选择自己爱好的权利。

不要让遗憾再一次发生

Fiona ++

看了有关兴趣班这骗钱,真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们一家住在香港,因为两岁就上幼稚园,小孩刚出生没满月,就已经得去公立的幼稚园报名了,就算私立的也要当年提早报名。而且我们是二月生的去报名时候已经排到一百多了。面试是免不了的,香港的每一级升学都需要面试,名校连家长也需要面试。我自己也当过老师,也明白孩子的负担,也曾希望给自己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是现在却突然发现小孩完全的玩乐时光只到两岁,有点无法释怀。


庆幸的是,香港一岁多的playgroup是亲子乐园,是需要父母一起参与的,让孩子多接触陌生人,为上学锻炼胆量和独立性,这点我还是比较螚接受的。

铁锅熬粥:

再说说兴趣班,言言在哈尔滨除了幼儿园什么兴趣班都没有上,一是孩子本人没有什么感兴趣的爱好。二是我不了解哈尔滨的环境,找不到哪里有只注重兴趣培养不注重考级的学校。我接触的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等他们无一不是要求出成绩的。也没有那么多有质量的公益活动能参加,功利性活动倒挺多,去过几次,我们就再也不想带着言言去了。周末我们基本就是带她去她喜欢玩的地方玩,儿童乐园,手工创意坊,游泳,轮滑,都是她喜欢的。马上冬天了,户外的玩的就更少了!

阿丹:

欣桐也在学画画。但是这家机构对于儿童绘画的见解和引导非常之高。不讲授技巧,讲名画家和作品,让孩子接触各种不同材质绘画材料,引入艺术设计,安排室外写生。普及家长很多艺术理念,主张从艺术本质接触绘画。

张莹:

《早教班》这篇文章太及时了,因为女儿已经一岁了,目前对各种认知知识不是很感兴趣,再加上有些认生,爸爸就说去上早教班学习,顺便练练胆儿,我说没必要,一岁的孩子正处在安全感建立时期,认生很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就会好的,至于认知知识我更觉得没必要,因为没有人会不认识颜色、不认识水果,动物的,这些都能在生活经验中获取,不必着急,就这个早教问题我俩争论不休,晚上我就给他看看这篇文章,哈哈。

多多:

感谢您关于早教的分享。在中国当个妈妈实在容易焦虑,容易攀比。不让孩子过早学习绘画技法很正确,我小时候因为6岁开始上课,虽然会水彩,素描,国画,但最后丧失了想象力,好遗憾啊啊啊!

字里行间:

关于早教班这篇文章坚定了我在孩子教育上的一些观点(决不盲目报兴趣班,多陪孩子一起经历和成长等),也让我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如怎样引导孩子顺应家长期望的方向发展)大有借鉴,转给八零后新上手做爸妈的朋友们!

晶晶:

童书妈妈,您好!有关早教的文章您写的非常好,里面的观点也是我们不少家长的心声。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启发孩子的心智让其认识和关照自我内心,进而自我激发成长的漫长过程。功利化的教育只会扼杀孩子的想像和创造力。当我们还在担心以后让孩子学什么时,或是跟风学习主持人、钢琴等,您给了很好的建议和思路。谢谢!

王佳佳:

今天的兴趣班主题跟我的观点不谋而合。但看到关于美术修养方面的方法,还有舞蹈班的选择,说实话,我们身在二三线城市,没有那么多优质的美术展可以看呀,去一线城市看对于孩子的需求来说也是杯水车薪,还有舞蹈班,我们周围基本不可能有那么有良心的办班人,大多都是以考级为目的的,你不考老师还不高兴呢。所以有些差距大中小城市差别真的不是一点点,如何开发身边的有利资源对于身处二三线城市的妈妈们来讲真的更需要智慧,毕竟可选太少了。

咖啡豆浆:

这篇分享太棒了,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也给出了很有价值的可以借鉴的培养途径,非常感谢您,孩子现在1岁半,我也希望她能有个快乐的童年,不要被大人被社会的焦虑所淹没

@月月MAMI:

如果正在纠结要不要上兴趣班,看看这篇或许能帮助选择。如果已经上了兴趣班,看看这篇会理清思路,我们到底要培养怎么样的孩子?

秦跃:

感谢童书妈妈关于早教和兴趣班的分享!读您的这篇文章我最大的收获是,以前纠结到底是让孩子学她感兴趣的东西还是学父母更想让学的东西?现在不用纠结了,一定是让孩子学她自己感兴趣的,但是孩子的兴趣是可以引导的,让孩子对父母想学的东西慢慢产生兴趣,就水到渠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2:17:28 | 只看该作者

再帖回复:

妈妈们多用心,参加更多公益活动

                                             

阿宝妈的絮絮叨叨:

看完了三川玲妈妈的文章,感叹首都的教育资源果真比其他城市更加丰富!我曾经在朋友中分享过苏荷的美术课程,有很多朋友喜欢,但是自己身边没找到这样的机构,自己也没有能力去引导孩子。我的家乡是个小城市,看着亲戚朋友的孩子从幼儿园孩子开始练习写字拼音,我觉得我学来的那些教育理念与他们的生活距离太远了!

谢谢你与我们分享小丸子生活中拥有那些好资源,选择早教机构的理念也非常值得学习。中国今天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也是个我们父母很无奈的现实,还好有很多热心的父母做了很多公益活动,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在家里自己开发兴趣课!

谢灵:

6岁之前,以玩为主,即使学也要以游戏的方式,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还有,就是妈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如此,会节约一大比的早教费并收获数不清的孩子带给我们的愉悦心情和成就感。

关于孩子的想象力,我和大儿子之间的互动分享给大家:在卫生间,墙上贴满了卡通人物,每天洗澡时,我们会玩编故事游戏:由我先指着任意一个卡通人物开始,如"维尼熊开着飞机冲过来了!",然后孩子指着下一幅图说一句话,天马行空,怎么说都可以,这样轮流每人一图一句话,直到说完所有图或洗完澡,明天由孩子开头!

家里有很多旧钥匙,收集起来,找块空地,假装有门,用钥匙打开,妈妈做榜样开头:哇!这是花园(大海,动物园,公园,玩具店)呀!太有意思了!这里有粉色的桃花,紫色的杜鹃花......然后孩子接着说,孩子往往会乐在其中!

我们家住七楼,有一天,我正在做中饭,3岁的老大跟过来说:妈妈,妈妈,快来看,房间窗户外有只大象,我知道是他闹着玩,但还是很配合地跟着


孩子跑进房间,对着窗户说:哇!天哪!怎么有这么大的大象呢?!瞧那大耳朵!孩子很兴奋地说:真的看见了吧?没骗你吧!它的尾巴可长了!于是,从那天起,那只大象一直时不时地"出现"!

所以,大儿子的想象力很丰富,绘画能力很强,我在他4岁时应他自己的要求,让他学了一年的儿童画,学了一些绘画的基本功和技巧,现在绘画是他的爱好和特长,画的内容很有自己的想法,很不错!

张月婷:

拜读了童书妈妈这篇关于兴趣班的文章,受益菲浅!我的女儿已经两岁八个月了。我觉得孩子应该在古诗的滋养下成长。出去旅游时,抱着她会问:今天想让妈妈唱五个字还是七个字的歌呢?选择之后我就给女儿背一些语义较好理解、朗朗上口的诗句。现在女儿能背十几首诗,这倒没什么出奇,当女儿背完“粒粒皆辛苦”后会说姥姥辛苦,我才真正感到欣慰。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是否上兴趣班的问题。我认为孩子的兴趣应当培养,但是家长需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不能别人做什么咱们就做什么。我有些文艺范,私心真的希望女儿喜欢中国古典的东西多一些,不过还好自己比较理智。

这几天我正在咨询不同的古筝培训班,不是为女儿,而是为自己。窃以为,自己学习的过程能够感染女儿,以后如果女儿有兴趣咱们也有共同语言。最真心的认为,女儿以后如果有了什么兴趣爱好,坚决不以拿证过级作为最终目的,心灵的滋养才是她今生受用不尽的财富!一点浅见,感谢童书妈妈的启发!

发挥家庭优势,和孩子一起“感兴趣”

omar

关于兴趣班,我的一个原则是父母中至少一个很喜欢。这样一开始在课堂外家庭中父母可以给予指导,之后可以共同学习。如果父母都不懂不会没有兴趣的东西就没有必要了。其实孩子的兴趣的产生本身也受到家庭环境相当大的影响。所以我家儿子的爱好和兴趣就和我们高度重合。

当然受周围学了什么的小朋友影响,他有时也会提出要学,比如钢琴围棋,但都是很快就会丢开了。如果没有充满热情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家长的陪伴和帮助,我相信在目前的培训市场中,孩子的兴趣很快会变成厌恶。

款款豚:

童书妈妈,对于兴趣班我补充一点自己的看法:第一要素绝对是小孩天分或者说ta自己的强烈兴趣所在,从心里自发要学。如果这2者皆不是太突出的话,我建议家长们也要想清楚,自己是不是对这个兴趣本身就有了解或者有能力、有信心、有激情一路引导孩子,自己是否具备和孩子一起了解、学习、互动的内在兴趣或动力等。如果以上三者都马马虎虎或者在50分以下,那真的没太大必要上兴趣班,大人、小孩都折磨。

阿丹:

今天看了您关于兴趣班的文章,一点个人见解和您分享。您关于早教班的分享我完全认同。但是,关于兴趣班,我有不同想法。

欣桐学过2年乐高积木。那是因为我发现她玩积木时思维单一且重复;欣桐现在围棋业余2级,并且视围棋是她快乐的一生;欣桐学了2年多钢琴。自己喜欢的曲子可以自己在钢琴找音弹出并且写下简谱;欣桐也在学画画。但是这家机构对于儿童绘画的见解和引导非常之高。不讲授技巧,讲名画家和作品,让孩子接触各种不同材质绘画材料,引入艺术设计,安排室外写生。普及家长很多艺术理念,主张从艺术本质接触绘画。

我认为人的一生都是要不断学习。而从幼儿到大学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怎么努力都是不过分的。而孩子的各种兴趣的培养,一定是需要家长的用心和付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2:19:06 | 只看该作者

三贴回复:

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

马博:

您就犹如一个知心朋友,每篇文章都是及时雨,小丸子真是幸福无比啊!在兴趣班和早教班问题上我也思考了很久,也上过体验课,最后还是否定了,很多都是创始人理念好,但执行者不到位。我是中学教师,每天看到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都觉得他们玩儿的太少了,其实现在孩子的很多问题,比如


网瘾、抑郁、自杀等都是没有真正兴趣,感受不到现实生活美好造成的,这恰恰是玩能解决的。所以兴趣班我是绝对尊重女儿的选择的。

在英国上什么样的兴趣班?

凌洁:

英国有很多,免费的,付费的都有的。免费的由政府和社区(图书馆)提供。姐姐看看越颐妈妈的新作:启蒙儿歌。付费的很多是各种机构:金宝贝,Gambado,等。

我儿子免费的去很多,付费的只去室内软游乐场(soft play),我们也只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去让他到处爬爬,出出汗。年费,100磅/1000人民币左右。金宝贝有很多艺术早教课,他们是每月£40/400圆。英国这边产假最长一年,所以妈妈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对了,我们还上过婴儿的游泳课,上了一个学期,每次£10/100圆左右。有很多孩子进步很快的,我家这个貌似不喜欢,准备再给他一次机会。我们在幼儿园还报名了一个体育课程,启蒙各种球类,每次£5/50yuan左右。其它的早教都在家或大自然完成了。去金宝贝据我所知很普遍,我认识的貌似都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6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24 , Processed in 0.12555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