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ingdingcocos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记录] 丁丁四年级成长记录(200409)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6:35:01 | 只看该作者
2014.03.13
昨天放学以后,丁丁照旧下楼跟同学一起玩儿。我下了班也先到楼下溜了会儿小狗。一直玩到6点多回家吃饭。边吃边听《中华上下五千年》(已经听到玄武门之变了)。
吃完饭,先练琴,然后擦琴,忙活了1个小时。
因为在学校两次纪律不好,全班被班主任罚抄第11课。丁丁做为学习委员,没能管理好同学,自己还参与了说话,被批评了。几个班干部还要每人写400字的检讨。丁丁一晚上就忙着写检讨了,认识还挺深刻的所以,今天家里的数学和英语都暂停了。
语文:听《中华故事》第5本5篇;《日有所诵》下篇第五单元
睡前仍然是听《黄金百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08:20:49 | 只看该作者
2014.03.14
昨天放学以后,丁丁还是先下楼跟同学一起玩儿。我下了班也先到楼下溜了会儿小狗。6点半开始吃饭,边吃边听《中华上下五千年》。
吃完饭,先练琴半小时。
数学:图解应用题2页,从课本到奥数一节
语文:新黑马阅读一篇;听《中华故事》第5本6篇,结束了第5本;《日有所诵》下篇第六单元;看《同步阅读》三课
英语:默写新概念一的第5课,成功英语做一篇
昨天,关于人性丁丁发感慨:“人都是有两面性的,一面是天使,一面是恶魔,中和起来就是现在的我们了。”呵呵,我逗他:“那我怎么看你是恶魔居多呢?”

点评

哈哈哈,坏妈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8 11:05
你们丁丁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4 0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09:03:38 | 只看该作者
小学奥数必须掌握的30个知识模块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 和倍问题 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 几个数的和与差 几个数的和与倍数 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 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 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 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 和与倍数 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 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 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 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9.平均数
  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基本算法:
  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
  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 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
  10.抽屉原理
  抽屉原则一:如果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例:把4个物体放在3个抽屉里,也就是把4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4=4+0+0 ②4=3+1+0 ③4=2+2+0 ④4=2+1+1
  观察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2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抽屉原则二: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
  ①k=[n/m ]+1个物体:当n不能被m整除时。
  ②k=n/m个物体:当n能被m整除时。
  理解知识点:[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例[4.351]=4;[0.321]=0;[2.9999]=2;
  关键问题:构造物体和抽屉。也就是找到代表物体和抽屉的量,而后依据抽屉原则进行运算。
  11.定义新运算
  基本概念: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这个新的运算符号包含有多种基本(混合)运算。
  基本思路: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把已知的数代入,转化为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按照基本运算过程、规律进行运算。
  关键问题: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
  注意事项:①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②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
  12.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 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
  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 (an+ 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 =(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13.二进制及其应用
  十进制:用0~9十个数字表示,逢10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十位上的2表示20,百位上的2表示200。所以234=200+30+4=2×102+3×10+4。
  =An×10n-1+An-1×10n-2+An-2×10n-3+An-3×10n-4+An-4×10n-5+An-6×10n-7+……+A3×102+A2×101+A1×100
  注意:N0=1;N1=N(其中N是任意自然数)
  二进制:用0~1两个数字表示,逢2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
  (2)= An×2n-1+An-1×2n-2+An-2×2n-3+An-3×2n-4+An-4×2n-5+An-6×2n-7
  +……+A3×22+A2×21+A1×20
  注意:An不是0就是1。
  十进制化成二进制:
  ①根据二进制满2进1的特点,用2连续去除这个数,直到商为0,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数按自下而上依次写出即可。
  ②先找出不大于该数的2的n次方,再求它们的差,再找不大于这个差的2的n次方,依此方法一直找到差为0,按照二进制展开式特点即可写出。
  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 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
  基本特征: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
  乘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n个步骤进行,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步总有m2种方法……不管前面n-1步用哪种方法,第n步总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
  基本特征: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部分。
  直线:一点在直线或空间沿一定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直线特点:没有端点,没有长度。
  线段: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叫端点。
  线段特点:有两个端点,有长度。
  射线:把直线的一端无限延长。
  射线特点: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
  ①数线段规律:总数=1+2+3+…+(点数一1);
  ②数角规律=1+2+3+…+(射线数一1);
  ③数长方形规律:个数=长的线段数×宽的线段数:
  ④数长方形规律:个数=1×1+2×2+3×3+…+行数×列数
  15.质数与合数
  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质因数:如果某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这个质数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任何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唯一的。
  分解质因数的标准表示形式:N=,其中a1、a2、a3……an都是合数N的质因数,且a1<……< p>
  求约数个数的公式:P=(r1+1)×(r2+1)×(r3+1)×……×(rn+1)
  互质数: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点评

谢谢,收了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8 11:06
估计都会了,小学数学可以过关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4 1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4:00: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ngdingcocosd 于 2014-7-24 15:07 编辑

本帖最后由 dingdingcocosd 于 2014-3-19 08:29 编辑

2014.03.17
因为上周五丁丁在同学家玩儿的时间太长,所以,本周惩罚,不许放学后跟同学玩儿了。
吃完饭,先练琴半小时。
然后我们俩一起下楼跟小狗玩,半小时。
数学:口算2页,图解应用题2页,从课本到奥数一节
语文:新黑马阅读一篇;看《中华故事》第6本2篇;《日有所诵》下篇第九单元
英语:默写新概念一的第7课,成功英语做一篇
练笔:《风》

点评

是的,一晚上的内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9 08:30
这是一天的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8 2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08:35: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ngdingcocosd 于 2014-7-24 15:07 编辑

本帖最后由 dingdingcocosd 于 2014-3-19 09:12 编辑

2014.03.18

今天有琴课,学了新的练习曲和一首新曲子——《很久以前》
数学:口算2页,图解应用题2页,从课本到奥数一节
语文:新黑马阅读一篇;看《中华故事》第6本2篇;《日有所诵》下篇第十单元,背诵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英语:默写新概念一的第9课,成功英语做一篇
练笔:又变回汽车报告
今天丁丁在学校又闯祸了,被老师教训一顿。并且要求家长打电话给老师。丁丁放学回来告诉我,我不好意思打这电话,让丁爸打。原来是上周把一个同学的后背踢了,人家的妈妈找到学校去了。问丁丁,说是因为那同学骂他了,也承认的确踢了。在家也教育了一顿,哭了一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10:24:32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变得……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7、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8、“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9、“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形象生动3。夸张:突出特征4。排比:加强语气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

10、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

11、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示范举例:

1、是什么?

我们在回答“是什么”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应该问什么就答什么。要注意保持问题和答案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是”前面的语句都该保留。(例:《养花》的最后一句)

2、为什么?

我们在回答“为什么”类型的问题时,一般要讲清原因,再讲结果。讲清原因时,要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也就是要往中心上靠。回答问题时,要加入“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例:《伟大的友谊》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我们可以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课文内容回答:“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在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共同革命目标的基础上的,所以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

3、怎么样?

我们在回答“怎么样”这类问题时,一般要着重讲清过程或状况。(例:《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五壮士是怎样痛歼敌人的?”我们可以联系课文中描写五壮士如何引敌上山,而后又如何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的过程进行回答,回答时还要把五壮士的神态、语言以及杀伤敌人的情况讲具体。)

点评

真具体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8 1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0:26:49 | 只看该作者
2014.03.19
昨天惩罚结束,答应他下楼跟同学玩儿。其中一人还带来了家里的金毛,只有一岁,却无比巨大,三个孩子作势骑在它身上还有余地。虽大,却又温顺无比,真是好狗,可惜掉毛厉害,让人不敢接近。
吃完饭,先练琴半小时。
然后他自己下楼跟小狗玩,半小时。
数学:口算2页,图解应用题2页,从课本到奥数一节
语文:新黑马阅读一篇;看《中华故事》第6本2篇;《日有所诵》下篇第十一单元
英语:默写新概念一的第11课,成功英语做一篇
练笔:没写
古诗:复习《山中与幽人对酌》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根据《思泉课本》三上第一课,重复讲了一遍初唐四杰。复习了《咏鹅》,丁丁也惊叹:短短18个字,竟然写出了这么多细节,有形有色有声。这正是丁丁作文中欠缺的地方。准备今天找一找杨炯和卢照邻的作品,扩展一下书中的内容。

点评

觉得孩子的童年有宠物相伴挺好的,羡慕IN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0 1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08:08: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ngdingcocosd 于 2014-3-21 08:12 编辑

2014.03.20
今天的语文作业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看电影《小英雄雨来》。因为要学这篇课文了,所以老师让先看一下。丁丁看得津津有味,我在另外房间上网,只听得他不时哈哈大笑。
吃完饭,先练琴半小时。然后我们俩下楼带小狗玩,半小时。
数学:口算2页,图解应用题2页,从课本到奥数一节。这些内容近来都是丁丁自己完成,然后把进度登记在家庭计划表上。我没检查,只是听他感慨:怎么越来越简单啊?
语文:新黑马阅读一篇;看《中华故事》第6本2篇;《日有所诵》下篇第十二单元
英语:默写新概念一的第13课,成功英语做一篇
练笔:没写
古诗:复习了第一册必背古诗的前20首,有一首《出塞》忘记了,两首不太熟。

点评

《雨来》这个电影俺都还木有看过,找来看看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1 13:58
还有这样的语文作业,羡慕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1 0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4-3-24 09:31: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ngdingcocosd 于 2014-3-24 09:32 编辑

2014.03.24
又到周末了,自然又是休息时间了。
因为下周要月考了,周六自己在家做了两张黄冈英语卷子,一张语文卷子。周日听写了语文第三单元。
周六下午练乒乓球2小时。这个周末的电影,看的是《巴拉拉小魔仙》和《丛林有情狼3》
昨天去参观了气象科普馆,设施不错,只可惜人太多,讲解和体验都少了很多,匆匆忙忙地转了一圈,没能沉下心来学习。
又去了山师大看樱花,真美。在拍照的时候,忽然发现路旁一棵日本樱花,一对小情侣立于树下,男孩搂着女孩子的腰,真是一幅极美的画面。让人不由感叹:岁月静好!
回家看到小区里也是春色满园,让丁丁形容一下柳树,他张口就说像春姑娘的长发。我说这个也太俗了,能不能再换一个?于是,他做诗一首,让我记下来。
大地母亲在钓鱼,
柳树的枝干是钓竿,
长长的枝条是鱼线,
嫩嫩的绿叶是鱼饵,
大地母亲钓啊钓,
钓上来了——春天!

点评

写得真是好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8 11:15
哈哈,喜欢DINGDING的这首诗, 童趣十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5 16:38
写得真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4 0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15:46:48 | 只看该作者
2014.03.25
昨天又在学校完成了作业,所以回家后就先做家里布置的任务。等我下班回家,人家正在家里打扫卫生,扫地拖地,打扫的一尘不染。然后帮我做饭,自己炒了个有创意的加酱油和白糖的丝瓜炒蛋,还挺好吃的。
吃完饭,先练琴半小时。然后我们俩下楼带小狗玩,他还先冲刷了自己的自行车,一个小时。
数学:口算2页,图解应用题2页,从课本到奥数一节。
语文:新黑马阅读一篇;看《中华故事》第6本2篇;《日有所诵》下篇第十三单元
英语:成功英语做一篇
练笔:没写
古诗:复习了第一册必背古诗的前21——25首。

点评

每天都有计划的进行着,真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8 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39 , Processed in 0.135961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