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8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国民教育的改革灾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5:2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改革让大学暴增至百多所,高中生皆可入大学,导致教育品质低落、学历大幅贬值。


二零一四年,将是台湾教育改革二十周年,亦是台湾九年国民教育正式延长为十二年的元年。这场跌宕起伏的社会实验,不论从学生的综合学能、升学压力、就业状况、教师挫折与父母焦虑来看,都可谓是台湾政治民主化以来最大的灾难,​​并已对台湾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遗症。

最为明显的怪象就是教改令中小学课程简化,却将大学由二十余所扩增到一百六十余所,令几乎所有高中生皆可进入大学,但也让补习班数量暴增至近两万间,且因未设置私立大学退场机制,导致教育品质低落,高等学历大幅贬值。

如今台湾教育部执意推行的十二年国教,基于「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理念,以免试入学为原则,甚至加入了抽签入学的安排,并计划于明年起在「排富条款」的基础上,对公私立高职全面补贴学费,对高中部分补贴学费,却又在师资与财源上无法提出令人信服的具体做法,早已让求好心切的父母竭尽所能逼孩子往「高贵」私校的窄门抢进,反而加剧社会两极分化。台湾各界对此政策大加挞伐,但在立法院已经通过后,目前似无转圜余地。

升学主义是受中国科举取士制度影响的东亚诸国常见的文化精神病。这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考上好学校为人生唯一发达之路的竞争理念,抹灭了学生追求自我实现的信心与自由,并以学业测验分数为评判学生高下的唯一标准,早被认为是扼杀创新、想像力与竞争力的祸首。

台湾教改的原始宗旨,正是希望根除升学主义。然而二十年来升学压力不减反增,而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不升反降,根本原因就是台湾的教育目标并非追求全球学术卓越,而是以评鉴分数的高低与科层论资排辈来决定体制内资源分配的阶级顺序,并且过度强调单一价值观下的优胜劣败。这导致台湾人普遍只能用某种容易量化的指标来衡量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而非用更宽广的多元视野「和而不同」,也无法从更高的全球视野来检视自己的不足并精益求精。

更具体的说,正因为台湾大部​​分的好学校都是政府严控的公立学校,而企业与政府也对好学校的毕业生偏心,使得大多数中小学的教育资源都投放在让好学生考高分进入好学校,导致精英在大学之前就被无尽的考试消磨,反而在大学中丧失追求卓越的动机,出社会后也很容易因循苟且——升官图爬到顶了,何必再努力?这种偏狭短视的心态是台湾面对全球化竞争自信心不足的深层原因。

台湾身处「亚洲四小龙」的扩张阶段时,由于尚未直面来自中国大陆的残酷竞争,以代工制造为主的出口产业受惠于欧美消费增长与日本企业的转单效应,台湾政府又在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上给予政策补贴,使这些台资企业得以准军事化方式严控成本、精进流程,在全球中低端制造业成为许多领域的「隐形冠军」。但由于对高端研发与品牌行销人才的投资不足,导致台资企业迟迟无法爬向宏碁创办人施振荣所谓的「微笑曲线」的右端,而教育体系、监管政策与价值观的僵化,亦使更要求「软实力」的科研、金融、传媒、文创等领域一直落后国际水平。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提供部分台商依赖同样发展路径在内地进行低成本复制代工模式,掩盖了台湾经济体的结构困境。金融海啸后全球产业链重新洗牌,当年让台湾打顺手球的大环境已不复存在。

在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社会,层层筛选的教育金字塔反映了社会的人力金字塔,教育制度体现并加强了传统工业社会传播信息、调动资源的管理结构。在移动互联网主导的社群网络社会,社会的人力需求碎片化,资源与信息难以被长期垄断,快速变迁的产业周期,势必催生互助开放的「即时客制型」(个性化服务)的教育平台,迟早取代传统工业社会时代的「批量制造型」教育体制。Web 3.0时代的教室:在云端、在掌心、在眼底、在社群的互动里。追求与完善这种开源与分享的终身学习模式,正是全球遍地开花的各种「创客空间」与新创事业孵化器的中心思想,也是人类透过信息科技促进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主动尝试。

当全球都为如何改善教育、提升青年就业设计良方之时,两岸三地有识之士应认真发展这种促进自我实现与素质开发的教育模式,不要再陷入僵化的指标思维陷阱,蹉跎了下一代宝贵的青春。■

(作者 胡一天,金融市场观察家及专栏作家,曾于纽约担任亚洲投资策略分析师,现于香港从事特殊状况投资业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9-27 13:59:3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不管怎么教育改革,社会能提供的工作都是有限的。
极而言之,所有的人,全部的人,一切的人,通通都有相当的智力,获得了好的教育,最后依然要面对一个问题:就业!——或者创业。
教育和医疗一样,也存在一个过度的问题。
我不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一切。教育改革能改变就业困境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10-9 09:44: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ricom163 于 2013-10-9 09:52 编辑

呵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既自大又自卑的语调,真真切切之精神病症。
但是让高中生上大学,是时代的进步,贬值是另一回事。
扩招让大学贬值,只能说大学本就不值钱。
有本事就让大学扩招后,大学依然不贬值。它考验的是大学管理者。
大学从来就不该成为少数人的独木桥。以前是穷,办不了那么多大学,也上不起,没办法。但凡有点办法,大学就得扩张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10-9 11:20:15 | 只看该作者
大多数中小学的教育资源都投放在让好学生考高分进入好学校,导致精英在大学之前就被无尽的考试消磨,反而在大学中丧失追求卓越的动机,出社会后也很容易因循苟且——我们这边不也是这样吗?

点评

真正的精英不怕考试。因循苟且是咱破烂文化里的先天基因,很不幸,大多数人都容易遗传上,而且是慢性病,难医。跟什么制度啊,资源啊,关系一般。只跟脖子上那个圆圆的东西有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9 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1:35:19 | 只看该作者
台湾是大学开放了以后,数量太多,质量太烂。
学生考十几分就能进大学。这样的学生能有基础去学习吗?
上大学以后,他们又懒懒散散,不刻苦努力。即便是台大也是如此。

点评

我记得蔡康永曾经写台湾人因为解决了温饱问题,所以奋斗力没那么强,会不会我们还在为温饱问题而努力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9 11:49
那咱们国内中考高考等还是蛮有作用的。至少可以凸显刻苦努力是有回报的。不知道那些懒散学生如何拿到大学毕业证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9 1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5:49 , Processed in 0.269410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