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4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探究] 三年级:这只青蛙真够笨! by hxy007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9-14 23:2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3-9-14 23:38 编辑

  开学不久,发现孩子开始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了。在和孩子去游泳的路上,我出了一道题,说:一只笨青蛙做不出数学题,被爸爸扔进一口井里,成了井底之娃。井深10米,这只青蛙开始慢慢地往上爬,一个白天爬3米,晚上休息时又滑下2米。请问这只青蛙要爬几天才能爬出来?
  儿答:10天。
  我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儿子说:10÷(3-2)=10÷1=10
  我笑着说:看来,你也是一只笨青蛙。我也要把你扔进10米深的井里。你自己爬爬看,到底要爬几天?
  儿子不解。
  我说:你第一天可以爬上几米?
  儿说:1米。
  到第七天,总共爬了多少米?
  7米。
  那么,你离井口还有几米?
  3米。
  第八天白天,你爬了几米?
  3米。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已经爬出了井口?
  是。
  那么,你要用几天爬出井口?
  8天。
  用10天爬出井口的青蛙是不是一只笨青蛙?
  儿子笑了:爬上了还要滑下去,真是一只笨青蛙。
  回到家里,儿子又用这个题考他妈妈,看看我家是不是还有笨青蛙……
    数学就是这么有趣。不但它本身的精妙引人入胜,它的灵活应用也非常有趣。让孩子感受到这种有趣,教的人首先应该是有趣的人,觉得数学好玩的人。让无趣的人、觉得学数学就是做题目的人去教数学,去辅导孩子,必然造成教学和辅导上的恐怖主义。
  有一只聪明的青蛙是这样解决问题的:
  10=(3-2)+(3-2)+(3-2)+(3-2)+(3-2)+(3-2)+(3-2)+3
  所以是8天。
  有一只更加聪明的青蛙这样解题:
  10=3+(10-3)/(3-2)
  所以是8天。
  可见,这是一个数学题。你要说它是个思维题,也对。因为它用的就是数学思维。不过,我才不管它是思维题,还是数学题。我只想用它来勾引孩子的数学兴趣,并且让孩子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机械地“根据已知的数字列出算式:10÷(3-2)=10÷1=10。”
  想当年(一年级时),我给孩子出一道题,说:船上有20只鸡,30只鸭,请问船长年纪有多大?孩子说:不知道,没法算。要是孩子“根据已知的数字列出算式”:20+30=50(岁),我的肺都会气炸。据说,有人用这样的题目考中国的高中生,居然真有人算出船长的岁数。这就是练数学练傻了的一个例证。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我从小读书经常碰到的,老师说我是钻牛角尖。答案是8天的前提条件是青蛙在7米高度往上爬了3米就爬出井口了。那么是不是 ... 虽然,这是世上最聪明的青蛙,但体质好像不太好。爬到井口,竟然不能硬撑一下,爬出去。只好休息一晚,等到第九天,再爬2.000000000000001米,终于爬出来了。可见,光学习好还不够,还要身体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9-15 17:20:40 | 只看该作者
LZ多讲讲这样的数学,好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9-16 10:21:4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二年级学校给的拓展题里,也有这道题,不幸的是,我家也是只笨青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13:07: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3-9-16 13:14 编辑
Martina-Mm 发表于 2013-9-16 10:21
我们二年级学校给的拓展题里,也有这道题,不幸的是,我家也是只笨青蛙

正常的,俺家里有一窝笨青蛙呢。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检查的意识,如何去检查,根据什么来判断对错,能否自查自纠?

所以,真正的笨青蛙撑在井口问老师:“我的答案,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9-16 19:28:3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家的笨青蛙有时会做, 有时不会,不知是什么问题. 反正做10次, 5对5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9-17 09:4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3-9-17 09:50 编辑
榴琏 发表于 2013-9-16 19:28
我们家的笨青蛙有时会做, 有时不会,不知是什么问题. 反正做10次, 5对5错.

在普及教育中,学数学的目的是让孩子能不依赖权威辨别真理与谬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谬误主要是童鞋在做题过程中制造出来的的。这也许就是数学为什么总是有难题的原因。
跟别的同学一起互相检查作业是最好的。
如果不行,家长可以扮演童鞋的角色。
最终,还是要过渡到自产错误然后自查自纠。

点评

谢谢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17 1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5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0:59 , Processed in 0.132154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