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个城市去给孩子们上性健康教育课,在8~9岁孩子的课堂里,我们讲解了“男孩女孩不一样”和“妈妈我从那里来”这两个内容,在“妈妈我从那里来”这一课里,我们有一个环节,当孩子们在做感恩卡的时候,我与一起参加课堂的家长们进行交流,回答家长的提问,这个环节大概有15分钟左右。 在与家长交流的这个时间里,一位妈妈问我:“胡老师,你发现我的儿子有什么问题吗?”她把孩子指给我看,这个孩子刚好坐在第一排,我在上课的时候很容易观察到他,我回答:“我没有发现他有明显的问题。”“我的儿子是自闭症”“自闭症?不可能吧!”我的脑海里立即闪现孩子在课堂环节里的表现:听课很专注,我的每一节课几乎都是50分钟到一个小时,这个男孩从未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地方;能够听懂我的要求,并按照要求执行,我在课堂里有让孩子们画男孩和女孩,他画的男孩女孩特征很清晰,我让孩子们用红色的笔在自己所画的男孩女孩身体上,标记出不可以让他人随意看随意摸的部位,他也清晰地标记了出来;在孩子们做好了感恩卡后,我让孩子们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并与爸爸妈妈拥抱,他与所有孩子一样,与妈妈拥抱了;课堂结束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收拾干净自己的桌面,并将垃圾带走,他同样做到了…… 课堂结束后,我特意邀请这位妈妈和孩子一起吃午餐,我想进一步观察孩子。我们来到餐厅之后,孩子能够主动地点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而且他很认真地吃干净了自己的食物,我与这位妈妈聊天,孩子会专心地在一旁听,我偶尔与孩子说上一句话,他立即避开我的眼神,不与我交流,给我的感觉是他不与外人说话,但他会与妈妈说话。在我们一起吃饭十多分钟后,男孩钻到餐桌下面,用手轻轻地抓挠我的脚背,我心里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他是用这样的方式在与第一次见面我的进行交流,我没有声张,而是轻摇脚背与他的手呼应,继续与妈妈聊天。 或许是他发现我与其他成人不一样,其他成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大呼小叫,而我却是不动声色地回应他,他开始与我有眼神的对接,只是对接的时间不长。在他吃饱之后,他一会而到餐厅外面,听过玻璃墙面与妈妈打招呼,笑起来很灿烂的样子,一会儿会回到妈妈身边,眼睛看着妈妈,做出傻傻的感觉,看着妈妈笑,当妈妈主动与他讲话的时候,他回避,当妈妈不主动的时候,他又会主动与妈妈讲话,或者用眼睛看着妈妈,眼神里透着一种装出来的“傻样”。当他第二次钻到餐桌下面抓挠我的脚背的时候,我依然是轻摇脚背与他呼应。 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大致两个小时,我与妈妈的交流让我更加相信这个孩子不是自闭症,但是,这个孩子在妈妈面前故意“装傻”,他完全具备与人正常交流的能力,但是他要表现的不能够与人正常交流,不与他人说话,让自己保持一种“病态”。妈妈告诉我,她在孩子6岁前都没有在身上用心,一直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与孩子交流,孩子主要由老人照顾,她给孩子的爱太少太少。在我们吃饭期间发生的两件事情,让我发现她的确不懂孩子的内心需要,也不懂得如何关爱孩子。 第一件事情是孩子要喝水,因为孩子不喝茶,只喝白开水,所以,需要找服务员给孩子白开水,孩子几次告诉妈妈口渴要喝水,妈妈要么让孩子自己去找服务员解决,要么没有理会孩子,期间我插了一次话,告诉妈妈帮一下孩子找到水,妈妈并没有理会我的话。直到吃饭要结束时,我问妈妈:“孩子一直喊口渴要喝水,为什么你不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呢?”妈妈说:“我想要他自己学会解决问题,他可以自己去找服务员啊!”“你明明知道你的孩子不与他人说话,你让他如何去找服务员表达自己的需要呢?”“我想逼着他自己去找服务员,这样他就可以开口与他人说话了。”“你的孩子口渴到现在,他一次又一次找你,而没有去找服务员,你能够明白孩子现在心里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吗?”“她会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呢?”“他的内心只会感觉到自己得不到妈妈的帮助。”“那我该怎么做呢?”“当你让孩子去找服务员时,你把他当成了一个有正常沟通能力的孩子,当你需要爱孩子的时候,你把他当成了一个‘自闭症’孩子,孩子不知道自己在你的心里是一个怎样的状态。无论怎样,孩子当下没有能力找到开水的时候,你的方式是帮助,你要带着孩子一起找到服务员,可以试着让孩子告诉服务员自己的需要,如果他不开口,你可以帮助他说明需要,最终,孩子能够喝到开水,解决口渴的生理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感觉到你的关怀和帮助,你与服务员的交流也给孩子进行了一个示范,孩子学习到了如何与他人正常沟通。”从这件事情我看到了妈妈的心没有与孩子的心连在一起,如果心是连在一起的,孩子不停地说口渴,妈妈就会难受。 第二件事情是孩子抓挠我的脚背,当孩子第二次抓挠的脚背的时候,我告诉妈妈:“他在用他的方式主动与我交流,说明他不是不愿意与人交流,也说明他不是不懂得与人交流,这与自闭症的孩子完全不同。”她吃惊地说:“哎呀,他经常这样做,每次我都让他不要这样,这样做会会让别人不舒服,或者别人会不高兴啊!”我说:“如果我是你,我会发现这是孩子有与他人交流愿望的一个行为,我不会阻止他,而是帮助他。”“那要是别人不高兴怎么办?”“我会告诉被孩子抓挠脚背的人,‘我儿子抓挠你的脚背,是他喜欢你,想与你交朋友,你不要有什么误解哈!’一般来说成人会理解妈妈的用意,回到家里,我会告诉儿子‘如果你想与自己喜欢的成人交朋友,或者想与他说话,除了抓挠他的脚背,你还可以有其他方式,比如和他聊天,讲一些你感兴趣的事情,或者让他给你讲个故事,妈妈觉得你可以用很多的方式与别人交朋友’。当你知道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和欲望后,每次带孩子外出,可以带上一些故事书,为孩子提供与他人交流的条件和机会,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改变了。”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妈妈缺乏理解孩子的智慧和爱孩子的智慧。 在我看来,这个孩子的问题是教养方式导致的,而不是真正的自闭症,于是,我问妈妈:“孩子的自闭症是如何被诊断出来的?”妈妈告诉我是在当地最有名的医生诊断的,这位医生是自闭症专家,“他诊断你孩子自闭症的依据是什么?”“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火车,一直喜欢到现在,这是第一个依据,第二个依据是他对我没有感情,我离开他上班他都不会哭;第三个依据是孩子不爱与别人说话”天啊,孩子一直喜欢一样玩具怎么也成为了诊断自闭症的依据了?你从来没有把心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与你的依恋关系没有建构好,你离开他上班他不哭这也能够说得过去啊,我问:“这位医生在做出孩子是自闭症的诊断之前,有没有认真观察孩子一段时间?”妈妈支支吾吾,最后说医生没有怎么观察孩子,就是凭这几点就做出了诊断。自从妈妈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后,看了大量的有关疾病的书籍,用书里的疾病诊断标准不断地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她坚信孩子就是有自闭症这种疾病,直到最近一年来,才开始接触到教育,才开始从心理来了解孩子,但是,疾病的理念始终在妈妈心理根深蒂固,她告诉我:“这一年来,我开始真正把心放在了孩子身上,孩子的自闭症大大好转了,情况好了很多。”一个真正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不可能在一年中获得了妈妈的关注症状就大大缓解。 孩子是聪明的,他们为了生存,总是将自己调整为迎合妈妈意愿的乖宝宝,这是他们的生存本能。这个男孩在被妈妈忽略了多年之后,终于发现自己的病态是最能够让妈妈关注自己的法宝,保持这样的病态,在妈妈面前做出傻傻的表情,想与他人正常交流,但却用抓挠我脚背的方式来与我交流,这一切都是孩子怕失去自己的“病态”从而失去妈妈的关注的行为,当妈妈问我“以后我该怎么做?”时,我告诉她:“把你的孩子当成一个正常的孩子来教养吧,不要再让他看到你眼里对他的怜悯,而是要让他看到你眼神里是对他的欣赏和信任!” 在我与他们分手之时,我对男孩说:“可以让我拍一张你今天在课堂画的画吗?”男孩不说话,但他的眼神与我的眼神有对接,我说:“如果你同意就点一下头,如果你不同意就摇头,好吗?”我的话音未落,男孩立即点头了,这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给这个孩子一个合适的环境,他就能够与普通话人一样地与他人交流,这也是孩子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