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77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6岁学前期] 近期阅读的书里谈早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22:5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段时间从图书馆里借了本《家家都有优等生》,里面介绍了38位高考状元的学习之路。虽然里面对早教所提甚少,但是还是可以看出来他们的父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的一些共同特点。

1、注重早期教育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关注孩子的教育,也几乎所有的高考状元家长都参与到了孩子的早期教育里来。有的家长在孩子出生时即参与到早期教育中,有的家长在孩子3、4岁时开始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书里介绍的第一个状元虽然是爷爷奶奶带大,但是他们介绍他们十分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因此孩子很小就显得很聪明,一岁多即开始说话,2岁多开始认字、背书。之后爷爷和奶奶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也一直没有放松。还有一位状元家长说虽然家里很穷,但是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用家里唯一的收音机放儿歌给孩子听,天天听。这些家长虽然在孩子的培养方法上各有千秋,但是家长们的总体思路基本上都是明确的、清晰的。在我们大多数的人还在争论到底要不要早教时,这些家长对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就毋庸置疑并且身体力行。

2、注重能力培养和学习习惯培养
  虽然有家长提到了知识的学习,但是几乎99%的家长认为在小学之前的阶段,能力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比如阅读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自理能力等。这些将在孩子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缓慢但越来越明显地发挥着它们的作用。在这些高考状元中,基本上他们的成功除了努力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兴趣培养
  读死书是无用的,家长们注重培养的是多才多艺的学生而不是只会读书的学生。有很多状元不但学习成绩拔尖,且多才多艺。有的是学生会主席,有的年年参加市里的文艺晚会演出,有的在钢琴上才华出众,有的擅长演讲。这些状元家长们告诉我们,这些兴趣不但不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业,相反在某种情况下还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孩子们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兴趣中找到了自己休闲的方式、解压的方式,以及某种人生状态。

4、相信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家长提到,在高考的前几天,他很担心地问自己的女儿是否担心高考会发挥不好。谁知反而得到女儿的安慰“爸爸,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那些发挥的说法说明对知识点是模糊的,模糊就是不会。我相信我自己”。在高考这个大关面前,这些状元们在心理素质上都是相当成熟的。从上面这句话来看,这个女孩心理素质是相当高的,她对自己也是充满自信的,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以后的道路,相信这样的自信会使她终身受益。

5、聪明很重要,努力更重要,坚持是关键
  现在高考的压力很大,这些高考状元们都在考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虽然这些状元们个个都聪明绝顶,但是他们没有停留在自我满足上。他们付出了更多的汗水。但是汗水却洒在了常人看不到或想不到的地方。有个小姑娘,小时候成绩并不好。甚至在小学时成绩在班里排不上名次。但是她没有灰心,她不断地改进着自己的学习方法(是自己改进,家长没有帮忙。)然后在初中和高中她的成绩越来越好,直至高考考中了文科状元。家长说,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他们很着急,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安慰孩子可能是学习方法有问题,让孩子自己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家长们的安慰和鼓励使那个小女孩坚持了下来,渡过了难关,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获得了成功。

6、目标明确
  几乎所有的高考状元在初中时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比如要考上重点大学。然后在高考时他们明确了自己要考上什么样的重点大学。可以说,他们都是有目的的。只有目的才能将他们的能量完全发挥出来。有的孩子在最后冲刺阶段目标明确到700分这个分数线上,有的孩子的目标是北大或者清华。但是很有趣的是这些孩子的目标基本上都是自己选定的,家长很少参与,或者家长只是提供了建议,最终基本上全是这些小家伙们自己决定自己要上哪所大学。但是在孩子的早期阶段,大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灌输孩子北大、清华。还是那个爷爷奶奶带出的高考状元,在他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就不断地告诉他北大、清华的趣事。让他小小的心里萌发出了我以后要上中国最好的大学。只是在高考前他才明确了自己要考上北大,后来这位状元考上了北大元培实验班。家长们说这些目标很重要,它让孩子小小的心灵里对自己提高了要求,督促自己不能懈怠……

通过对这些状元的采访,我们也许可以从中吸取些什么,用在我们自己孩子的身上。也许我们也可以反思,我们还有哪些做得不够好?希望通过此文能使更多的父母关注早期教育,关注早期教育方法,带出更多的状元宝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8-31 00:05:04 | 只看该作者
噢,我也没跟孩子灌输过哈佛是名校啊,怎么无意中听他说想念哈佛了?

似乎就有一次,他奶奶去哈佛看了儿子回来,给孙子带了一顶哈佛的棒球帽和一件T恤。不知道是不是那次让他觉得这个学校很神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8-31 00:42:5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我觉得是不是仅仅限于理论了??要完全做到还是有困难的
早教这个问题我觉得只能是相对一定的环境而言
现在不是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吗!
我有个同事,5 个孩子,老五老四暑假到公司玩,老五在大班,爷爷奶奶带大
普通话讲不来有的也听不懂,只能用苗语交流,学知就免谈了,老四7岁多开学就是三年级了,现在不是不准留级吗,认知水准和大班差不多
他妈妈讲乡里哪管那么多,我感叹城乡差距也太远了吧
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我毕业的那个村办小学已经是人去楼空,村里的孩子都到镇上或县里租房读书去了
这不都是起步早,莫穷教育莫穷孩子搞的
。。。。。。。。。
我们这里的乡里的老一辈基本讲苗语,普通话不大会讲
夜深了,呓语到此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0:41:21 | 只看该作者
嗯,同样是老辈人带大,但是思路应该完全不一样。有的老人认为供吃供喝叫带(诚如我自己的父母),有的老人还会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但是在我所看到的这些状元看来,无论是老人带大还是父母亲自带大,在孩子的早期教育当中他们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因为是带着目的去看的(即能给早期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借鉴)。但是我发现,真正的早期教育是不能被普及的。就像边城大版讲得有点“限于理论”。比如提到的只会说苗语不会说普通话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水平或者家长水平就在那里,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根本没有这个“心”,这些孩子是真的没有条件。

从这些高考状元的父母层次来看,都是知识层次相对比较高的,只有一对是普通父母。其余基本上学历都在大学以上,有很多自己是老师,或者是白领阶层,那个唯一老人带大的状元奶奶也是教师。他们基本上全部参与到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来,在后来的学校学习阶段反而比较少干预。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不乏知识的灌输。即使是唯一的那对普通父母(文中提到他们家里比较穷,只买得起一台收音机)也是相当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比起这些父母,我们很多父母可能会抱有孩子长大以后再学习,在儿童阶段拼命玩的想法吧?这些家长虽然也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是潜意识里仍然认为学习完全是孩子自己的事,有点像中奖。我身边的人对于早期教育也是否定的多,肯定的少。但是我关注那些留学以及考上重点大学的或者这些状元的父母。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一个孩子没有接受过早期教育,他们的家长无一例外地在孩子的早期实施了早期教育,也从不认为孩子的学习要靠孩子自己来完成(我指的是孩子的早期阶段,而不是学校学习阶段)。但是他们所接受的早期教育和“莫穷教育莫穷孩子”这种理念应该是不同的。这种“莫穷教育莫穷孩子”仍然是局限在提供“好吃好喝”的阶段,而不是这些家长所提倡以及身体力行的早期教育。

比如现在很多城市早教热,导致东方爱婴、新爱婴等早教机构层出不穷。但是带宝宝参加这些学校的家长们有多少是真正了解早期教育的?当我们抱着孩子去东方爱婴,从此认为可以靠这些早教机构打开孩子智力的大门,我们就已经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了。而当我们还在讨论早期教育到底有多大作用或者有没有作用的时候我想我们又是进入了另一个误区。所有这些都提出一个疑问,即什么才是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指的多唱几首歌?多弹几支曲子?多认识几个字?还是提早学会了数学?(虽然从结果来看是一样的)。

比起那些生活在农村,还挣扎在生存与否的水平线上的孩子。我们,至少我们能上论坛的家长和孩子却幸运很多。因为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为孩子实施早期教育。

正如总结的第2点,这些状元家长们告诉我们他们认为知识学习很重要,但是在早期教育当中慢慢培养孩子的能力比知识灌输更重要,比如理解力、自制力、自学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反应能力甚至还有尊重他人,尊敬师长的品德。同时这些家长决不简单地逼迫孩子学习各种“术”,而是用尽各种方法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对学习、对世界产生兴趣。他们说孩子一旦产生兴趣了,剩下的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正因为这些孩子从小培养了这些能力,他们表现出来的就是很早的时候开始说话,小时候即表现出聪慧过人,或者可以提前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当我们大多数的孩子还在学着数1234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学习加减法;当我们还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学习物理、化学。所以才会让一些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提前学习”。提前背三字经、提前学习加减法,提前学习…………。可以说结果相同,但是原因不同。

也有一种状元小时候和平常的孩子无异,但是他有一种能力——自制力,那些后来居上的状元们或者即使“天资聪颖”的状元们,都有很强的自制力。聪明只是一时,能力却是一世。即使我们不能把每一个宝宝都培养成状元,但是却可以通过早期教育培养孩子各种能力,让孩子的一生走得更顺畅,我们可以更放心。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3 收起 理由
你带来的幸福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8-31 14:33:18 | 只看该作者

由于我家老公是清华毕业的,身边有好多清华同学或校友,这么多年交往我发现清华的孩子有三类:
一是天资聪明型,比如我老公一室友,年龄最小,天天玩网游,但学习上没有任何问题,就是聪明;
二是内心强大型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强,心理很强大;
三是普通大众型的,靠非同寻常的努力应试成功。


楼主说的早期教育的影响,我问过几个朋友,提到比较多的是很小的时候家里人都有给他们讲故事,其中一位在美国做教授的师兄说,小时候他爸妈在睡前都会给他讲故事,还会让他讲给别人听(复述),他认为讲故事这个事对他后来学习受益很大。

点评

嗯,确实讲故事是比较多的提及的。所以现在绘本才卖得火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1 15: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8-31 17:02:12 | 只看该作者
咱们给孩子做早期教育,经常也会进入误区,要么忙着教“术”,把大人小孩忙得不行;有得有只关注小朋友吃吃喝喝,引导过少……

所以说,我觉得其实更需要受教育的是咱们做父母的。我们对早期教育了解得越多,所犯的错误越少。

好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点评

是呀,学习好我也是认为是个“拼爹”的过程。不是拼父母多有钱,而是拼父母在孩子学习的道路上多努力。赞同,好父母是需要学习的,说得很好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1 15: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9-25 09:32:02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的教育关键还是在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2-30 22:02:46 | 只看该作者
种瓜得瓜,家长做的,事后看才知道对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1-27 11:34:51 | 只看该作者
无论爷爷奶奶带,还是爸爸妈妈自己带,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你对他的教育很在乎,你期待他过什么样的生活,这对孩子很重要。

而且这些成功(虽然是阶段性的,但也是成功)的家长,大多是做得多,说得少。在我看来,就是无言之教的典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2-3 15:06:15 | 只看该作者
家长早期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9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19:00 , Processed in 0.196066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