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hwyy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3-7-15 11:23:54 | 只看该作者
父母与孩子的良好关系需要的因素:

第一,要有爱。没有爱,一个孩子可能根本就无法长大,他甚至都不会产生活下去的愿望。一些残酷的研究发现,如果没有皮肤的接触,婴儿的夭折率高得可怕,即便生存了下来,他们的智商和情商都会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

第二,要有自由。没有自由,一个孩子就会成为抚养者的意志的延伸,他会觉得自己好像不是自己。

第三,关系要平衡。我们常喊“一切都为了孩子”这样的口号,其实这样的口号是极其糟糕的。假若我们真这么做,那么所有的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都将是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们都将丧失爱的能力。真正的好的关系模式是,父母自爱,同时爱孩子,于是也教给孩子自爱并爱别人。

第四,关系要稳定。爱情中,一个不稳定的关系会给一个成年人造成极大的伤害。童年时,这个伤害会更重。

这四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一个孩子就会受伤,他就难以在内心中建立起一个好的内在的关系模式来,他的人格就会存在一些缺憾,他的心灵成长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7-15 11:35:35 | 只看该作者
定律四:内在的关系模式,就是我们与他人、社会乃至世界相处的基石

一个人怎样对你,反映着他的内心。
你怎样对一个人,反映着你的内心。
这叫投射。
一个人怎样对你,可能是被你教会的。
你怎样对一个人,可能是被他教会的。
这叫认同。
投射与认同,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心理互动机制,是我们的内在的关系模式相互影响的主要途径。


童年时,我们怎么与父母相处,长大后,我们就怎么与其他人相处。

关系并非是两个人的事情,其实是两个内在的关系模式的互动。

我们常以为,自爱与自信是自己的事,只要自己努力去尝试就可以逐渐做到了,我们很少从关系的角度去审视这一点。

自爱,就是“内在的父母”爱“内在的小孩”。
自信,就是“内在的父母”赞赏“内在的小孩”,
自立,就是“内在的父母”尊重“内在的小孩”的独立空间……


我们不仅要从内在关系的角度上看自己,也要学会从内在关系的角度上去看别人。明白这世界上到处是假自信、假自爱和假自尊。

因为,有太多看似自信自爱的人,会给周围的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这其实暴露出了一个秘密,他们的强大的自我是伪装的,他们必须要把自己的强大建立在别人的弱小之上。他们内在的关系模式中,有一极——通常是“内在的父母”——过于强大,而另一极——通常是“内在的小孩”——过于弱小,这种非常不和谐的内在关系模式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冲突,令他们很不舒服。于是,他们会尽可能地向“内在的父母”认同,而将“内在的小孩”尽可能地投射到别人身上。由此,这些貌似强大的人,对周围人而言,其实是地狱。

马斯洛说,自我实现者的一个人格特征是,一方面疾恶如仇,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脆弱又无比包容。这,才是真正的坚强,才是真正的强大。

我们应切记一点,真正的强者绝对不是那些从不怕疼而且总是无情地嘲笑别人的柔弱的人。真正的强者,应该是一方面坚强,另一方面又非常温和、非常富有包容性。

我们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不断与别人玩投射与认同的游戏的一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影响并改变别人,也被别人影响并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7-15 11:36:55 | 只看该作者
定律五:幸与不幸,是我们在内在关系模式的引导下主动完成的

如果你预见到了幸福和快乐,你就会把事情向幸福和快乐的方向推动。如果你预见到了不幸和悲哀,你就会把事情向不幸和悲哀的方向推动。

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其实就是我们童年时与重要亲人的关系中所形成的一些结论性的东西。
假若一个人屡屡遭受重要亲人的抛弃,他就可能形成自暴自弃的预言。相反,假若一个人得到了大多数重要亲人的爱与认可,他就可能形成阳光灿烂的预言,等长大后,会坚信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赢得别人的爱与认可。

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与别人进行投射与认同的游戏的一生。你把自己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给别人,别人也不断地将他们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给你。谁的内在的预言更坚定,谁就更可能成功地将自己的东西投射给对方,并让对方认同自己。

很多人在社交中特别过敏、特别自卑,很容易在乎别人的反应,这是因为他们内心中总有一个消极的预言——我是不受欢迎的。这种消极的预言的形成,常常是因为他们在自己家中不受关注,或者他们的家庭整体上都对社会交往有强烈的抵触和自卑。

自我实现的预言有相当的稳定性。在相当程度上,它可以和内在的关系模式画上一个等号,它们都是童年时我们与重要亲人的互动中形成的,改变起来并不容易。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自我实现的预言的重要性,恰恰意味着,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动参与者,我们主要是被自己内在的东西所决定的,而不是被外在的所谓命运给强加的。

并且,尽管它有相当的稳定性,但也是可以改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7-15 11:39:27 | 只看该作者
定律六:答案,在你自己心中

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即心理学所说的人格,所谓人格,是一个内在的关系模式,即“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它在6岁时定型。

内在的关系模式在童年定型后,以后的人生就是不断地将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到我们外部的人际关系的过程。

很多人的不幸看似是别人造成的,其实是他们自己主动参与的,苦难的童年让他们有了一个消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我注定会受苦。有了这个预言,他们会在潜意识的力量的牵引下,不自觉地去实现它。

这就是“命运的轮回”。

所谓的命运,不在别处,就在你心中,它就是你的内在的关系模式。你改变了你内在的关系模式,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命运。

我们很容易执著于某个人,如父母或伴侣。我们将这个人当成了自己心灵成长的答案。认为他们改变了,我们就幸福了。

执著的本质是渴望改造对方。我们这样做,对方也这样做,但没有谁愿意被另一个人改变,于是我们都忍不住要拒绝彼此,而伤害也由此产生。

改造别人的梦想,是最大的虚妄之一。但它的产生,又有着坚实的心理基础,所以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陷入在这个虚妄之中。

除了天然的自恋外,我们容易执著于改造梦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懒惰!改变自己太难,于是转而希望改变别人,然而,除非一个人主动愿意做出改变,否则他不会因为别人的推动而发生改变。并且,因为每个人都讨厌别人把他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于是,你越渴望一个人发生改变,那个人就越抵触你的意志,并会忍不住走向相反的方向。

所以,如果我们真想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就必须很清晰地告诉自己:“放下改造梦想!”

一旦你当真放下改造梦想,放下对别人的执著,你势必会走到一个地步:恐慌。

恐慌了,该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是,任凭自己恐慌,由它去。这个恐慌也是一个虚妄。我们执著于某个事物,是为了逃避一些人生悲剧的真相。这个被我们紧紧抓着的事物,一旦被放下,我们就必须去面对真相,但我们一直是惧怕这个真相的,于是当看到自己就要面对它时,恐慌一下子就来了。

但恐慌过后,你的生命真相就会涌出,而不管是多么凄惨的人生真相,一旦你拥抱了,你就会发现,原来“拥抱真相本身就是解脱”。

或许,你尝试过去拥抱人生真相,你悲伤了,你愤怒了,但于事无补,并且心态好像变得更加糟糕。那么,好好去体会一下,你的悲伤和愤怒中是不是仍然有着对别人的执著,你仍然渴望改变别人,于是悲伤成了哀怨,愤怒成了怨恨。只要掺杂着对别人的执著,你的悲伤和愤怒就不会是治疗性的。

谈到"改变方法",不做什么,或许比做什么更重要,因为"做什么"很容易发展成一种新的执著。一些方法的确很有价值,但在使用这些方法之前,我们最好先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内在的关系模式,了解自己的执著,以及为什么会产生那些执著。如果不做了解的工作,而试图直接使用方法来改变自己,那么你很容易会再次回到老路上,因为你的内心并没有改变。

有时候,我们渴望方法,是因为我们发现,尽管知道了无数道理,但我们还是没有发生改变。这是因为,这些道理和你还没有关系,它们还不是你自己的。你必须通过自我觉察,清晰地捕捉到这些道理的确在你自己身上的展现,等你捕捉到这些信息后,好的转变自然就会发生了。也只有做到这一点后,这些道理才成了你自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7-19 15:23:2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3-8-4 18:09:01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学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9-15 00:06:15 | 只看该作者
之前看过,现在看感触依然良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3-9-17 10:12: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要做个记号仔细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4-1-22 17:27:0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次阅读了,仍然还有启发,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4-2-11 00:05:13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再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3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23:19 , Processed in 0.106431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