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烦恼求助] 转帖:阿忆之吾儿当自强:《生命中的种种误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6-12 17:5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717 于 2013-6-12 18:02 编辑

《生命中的种种误解》(2006-03-17 10:02:14)

                                                                                   文/ 阿
  关于孤独——
  在生活中,人们乐于将一些情感、经历、精神进行分类,并把其中的一类归于生命的运气,为拥有它而感到快乐;而另一类则被当做不幸,并且引以为深深的恐惧。但是,我的孩子们,我要告诫你们的却是,人们的许多看法是错误的,其中最突出的一例,便是对孤独的误解。
    多数人会把孤独视为生命的苦境,但是我要问你们,你们知道的哪一位天才人物不是孤独的呢?
    人在小的时候,谁都会因为孤独无依而害怕,认为那是一种严酷的惩罚。也许,这就是长大以后,人们很自然地把孤独状态归为不幸的理由。但是,你们想到过吗?由于亲友离去而意识到自己孤单地存在着,对比别人的方式而感到自己不同于他们,这不正是你们个体意识茁壮成长的标志吗?在你们投入芸芸众生之中的时候,能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人,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素质!
    一位小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很孤独.可我知道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中学生,他有良好的成绩和超强的活动力,他有着许多朋友和追慕者.但他重复着:“我不寂寞,但我很孤独。”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说明孤独未必非与弱小无助相联系.事实上,孤独感是一种贵族化的情绪,不是庸庸碌碌的人所能拥有的。它是上天的福赐,是一种幸运.如果总是感到自己与别人的距离,特别是当你总处在距离的前端,由此无人能与你进行那种直达内心世界的攀谈时,毫无疑问,你会孤独,但你却是优秀的.假如能享受这种孤独,并且好好利用它,你们便会有所成就。
    大凡历史上的发明家、革命性的政治家、还有开拓性的实业家,都是内心深处的孤独者。他们在孩提时代便有深深的孤独感,并且一直在孤独中思索着、创造着、生活着,直到死去.其中艺术家是孤独感最明显的受益者.他们把孤独展现出来.由于他们孤独,也由于他们孤独地写出了孤独,他们成了世人瞩目的天才。海明威曾对世人说--写作是孤独的事业,不是那些习惯了稠人广座的人们所能操持的。如果因为作品成功使得作家高朋满堂,那他将被渐渐淘汰。原因很简单:他,失去了孤独感。

  关于学识——
    我在北大读三年级本科时,结识了一位新生.他是可爱的,他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谦和.他总是钻进我的蚊账,或是在水房里拉住我,探讨各种各样的学术问题.在那个才子云集、互不相让的学府里,不耻下问的恐怕只有他了,所以几年之后,他成了学问家.他就是在全国高校中享有盛名的诗人——戈麦。
   我一直不能相信的是,他在一九九二年冬天自杀身亡。这使我开始相信,学识并不像培根所断言的“知识就是力量”。人们在学识中所能感受到的欢乐是少于痛苦的.在一定程度上,学识的确应该归类到人生的不幸之中,否则为什么学府的档次越高,忧郁者、嫉愤者、颓废者越多于安详者,为什么自杀率和精神患病率越高呢?
   假如戈麦是白丁,他一定不会在屡屡失恋的时候,让索绕在脑际的悲剧意识抓住他而形成死念,使他因为生命中一座桥梁的断裂,得出整个世界都毫无意义的结论。
   记住,孩子们,现存的学识体系是有偏差的,特别是中国的知识网络中,快乐的成份太少,而机械的和挖掘悲苦的成份却很多.如果一个人的身心被它们占据,他不是变成一架机器,就是变得像油炸排饼一样脆弱。一旦背弃了它,特别是背弃了其中死气沉沉的公式,背弃了沉溺于悲苦之中的愁绪,你们便会很快发达起来。
   你们会经常发现,那些肚腹空空的百姓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这个原因,你们长大后便会知道,这无非是因为他们远离学识。准确地说,是远离学识中那些悲苦而无用的东西.
当你们有了学识之后,一定不要忘记,要做一个快乐的人。

  关于苦难——
    生命中另一个大大的误解,是关于苦难的观念.大人们喜欢背起手告诉他们的孩子,说他们那个时代是苦难的。这是一个疏忽。其实,每一代人都会有各自的苦难,只不过不同时代的苦难各不相同罢了。
   上一代人认为拾煤渣是一种苦难,而复习功课是幸福的。但下一代人都觉得,如果能不被考试所累,宁愿去拾煤渣。这说明苦难有它的时代性,在这个时代是苦难的东西,下个时代却变成了游戏.这就是大人们费尽心机搞“忆苦思甜”,反而使孩子们在窝头和碴子粥中大尝了甜头的原因.在小孩子眼里,窝窝头和玉米面是新鲜而刺激的。
   这也是所谓“苦难教育”的弊端所在.大人们总是觉得小孩子生在蜜罐里,没有什么苦楚,因而强迫他们体尝自己儿时的苦难。但在孩子眼里,那些倒不是什么苦难.这正如,假如小孩子能强迫大人们体尝学习的重压,大人们也不会从中尝到苦头一样。重温童年,弥补学识不足,对大人来说,恰是一个美梦。
   可见,上个时代的苦难,放在下个时代不一定是不幸。下个时代的幸福放在上个时代,也不一定意味着好运.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在体尝着各自时代的苦难,实在没必要拿自己时代的苦难去磨砺别人。
   孩子们,让你们懂得这个道理的目的是,希望你们成为下一代人的父亲时,不要武断地认为有人在享你们的清福.你们把生命交给他们,无形中是把幸福和苦难同时交给了他们.只是他们的苦难与你们有很大的不同,是你们不察觉,也不愿意承认的。做为父亲,你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让他们遭受你们所经历过的痛苦。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苦楚去磨练自己。
   人们对其他时代的苦难,只需要知道,不需要重复.苦难既不是生命的运气,也不是生命的不幸,它只是一个事实.人们的任务仅仅是体尝自己的,并在斗争和忍耐中消除它.
   如果你们错误地实施所谓“苦难教育”,其结局不是给下一代人增加了双重的--你们的和他们自己的——苦难,便是给他们的游戏中添加了一出喜剧。


                                         1995年隆冬
                                     北京东四七条四号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cce8e010002b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4-15 15:07:00 | 只看该作者
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在体尝着各自时代的苦难,实在没必要拿自己时代的苦难去磨砺别人。
人们对其他时代的苦难,只需要知道,不需要重复.苦难既不是生命的运气,也不是生命的不幸,它只是一个事实.人们的任务仅仅是体尝自己的,并在斗争和忍耐中消除它.
----------有理

点评

我在一个国学招生网站看到类似这样的招生广告:现在的孩子什么都吃过,就是没有吃过苦。感伤了很多家长。你摘录的那段话大概可以平抚下家长们有些失落的心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15 15: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4-15 15:26:00 | 只看该作者
我倒觉得,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累,至少我们还有毫无负担的童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2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3:00 , Processed in 0.147524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