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940|回复: 7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点看台] 家长启蒙英语,口音到底重不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0:1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长启蒙英语,口音到底重不重要?
好像分几派,有大胆上的无知无畏型,有不敢下手的谨慎型,有顺其自然型。总是朝着自己最想要的方向去设想,很不客观。
多听正确的音频有用吗?真的能说流利的英语吗?举几个和语言相关的例子。
例子1
我外甥女上小学了,还不会讲方言,环境呢?家里四个大人都是本地人,在家讲方言,但是本着优质教育的原则,从小和孩子一起学儿歌念三字经啥的都是普通话,孩子自此养成了只讲普通话的习惯,你问她能听懂方言吗?能!但会讲吗?洋泾浜。说明什么问题?语言除了听,还要讲,不练就基本和我们哑巴英语相似。
例子2
我姨家隔壁的外来户,在本地出生已定居5年,周围都是本地人,和本地小孩挨家串户玩,当然还看电视,除了听本地方言还有普通话,但是满口家乡话,本地方言能听懂不会讲,普通话带乡音。说明什么问题?言传身教的还是父母,最直接的语言传播者还是父母,所以你说口音重要吗?
例子3
我儿子在幼儿园学的歌曲每首都跑调,但是唱英语歌就不会,说明什么问题?他模仿以及听的力度重复次数关系吧?听音辨音能力在逐步提高吧?模仿某句英语非常地道,但是自己编几句话,且忽略语法,语音语调就不是回事,语感不行,这又说明什么问题?他没有直接获得语言信息,当然也得不到反馈,这种摸索靠的是兴趣,以及细水长流的输入。
看到一些人坚持说输入原版音频有用,忍了又忍,说是父母说的英语不受影响,忍了又忍,其实素材都是一样的,方法也差不多,为什么出来的效果千差万别?客观点不好吗?少走歪路,以免误了孩子。

老公在北京呆过几年,早年接触时还带有北京口音,离开北京后,普通话也慢慢转型,露出乡音那是常有的事,总之是越来越难以描绘了。我说他口齿不清,含含混混,他解释他的牙齿漏风,我一看满口獠牙,深不以为然。那说到唱歌吧,连最简单的国歌也能唱得支离破碎,歌词改的面目全非,这纯粹是听力障碍了,听不准音,当然也唱不准音了,这是个能力问题,所以我有点忧愁别孩子也遗传他的这个缺点,语言方面的还是不要交给他了,交给标准音频比较好。
我不太赞同亲子阅读,一口不标准的英文再口述给孩子,危害很大,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灵性和悟性能改过来的,假设是和我老公一样听力障碍的,更是灾难,他的口音即便回到家乡也是带有变异的,有些四不像,幸而是小时候学会讲方言。所以平时没事干就放大量的音频给他听,唱的,说的,念的,反正多接触标准音肯定是没错的,父母口音不好的,只能多做模仿多练习而不能作为主导。亲子什么的,其他方面可以多下点功夫,这个亲力亲为的阅读还是免了吧,不要妇人之仁,拿爱说事,到头来反倒是害了孩子。
口音影响有多大呢?尤其是小时候学来的?你且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6-9 12:46: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瑜珈 于 2013-6-9 13:25 编辑

现在带音频的引进分级读物不少,这些可以给孩子听原声。但是很多原版绘本却是没有音频配的,而绘本阅读价值远高于分级读物,所以呢,原版绘本的音频就比较宝贵了,以前老儿教有不少,也不知道有没有效了。

我的发音还不错,所以我自己亲自给孩子读过绘本的,也有跟孩子你一段我一段地读过书的。

你的第一个例子确实。老公是本地人,我是外地人,所以我们家里也说普通话,孩子自然就不会说杭州话。在大家庭聚会时,奶奶、姨婆、舅公这些老一辈们都讲杭州话,在一些场合,爸爸跟本地朋友讲话时,也是杭州话,所以女儿听到的杭州话应该是不少的,但是她却说不好,因为家里没有给她说的机会。光听不练,说还是不行的。


你的第2个例子,我相信,在孩子上学后长期接触到更多当地人并跟当地人交流更多时,乡音应该会少去。为什么现在带乡音呢,因为目前他接触到的更多是父母的乡音。所以呢,我认为孩子学英语应该是大量接触原版音频,当原版音频的接触量多于父母的口音输入时,父母的影响就不会很大。


第3个例子,你的孩子还小,对形成自己的语音能力所要求的接触量还远远不够,所以现在还不能说明问题。

平时没事干就放大量的音频给他听,唱的,说的,念的,反正多接触标准音肯定是没错的,父母口音不好的,只能多做模仿多练习而不能作为主导。亲子什么的,其他方面可以多下点功夫,这个亲力亲为的阅读还是免了吧

这说得没错,不过,全免也没必要吧,实在没有音频的书,只要家长自己的口音不是差得离谱,偶而读给孩子听听,应该没问题。




点评

我比较计较口音吧,所以宁可绕远路走,拉长战线,也不冒进,一家之言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9 16:50
幼童以模仿为主,家长当然可以讲,但是全部包办不可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9 16:38
其实我说这些的出发点就是一开始要抛弃口语输入和绘本讲解,那是语音侵入一段时间以后该做的事,父母讲当然上手快,但是语音基本定了后面难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9 16: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6-9 13:50:18 | 只看该作者
能原版当然好,但是这毕竟不如父母读来的亲切,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点评

我的想法是将来会形成依赖,不强制输入一味退让的结果是只听得懂中国人讲英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9 16: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6-9 16:30:42 | 只看该作者
,我家一直都是亲子阅读的,直接听音频,小家伙完全没兴趣啊,只有我读过的,才愿意听。。。
而且有原版音频的书毕竟不多。。。。

我只能安慰自己:口音是锦上添花的事。。。。。

点评

我只有羡慕的份了,我家只听我读是中文故事养成的习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9 16:41
我正好和你相反,我很少读绘本,直接给书给音频一起看,难的地方稍微讲讲,所以他的听力比我好,拿本没看过的书都能听得有滋有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9 16: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6-9 17:00:45 | 只看该作者
xianyun0403 其实我说这些的出发点就是一开始要抛弃口语输入和绘本讲解,那是语音侵入一段时间以后该做的事,父母讲当然上手快,但是语音基本定了后面难改。  


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先让白纸一张的孩子只听原声,等他的口音基础定型后,家长再介入亲自读。如果听原声的输入量远远大于家长读的量,应该是没有太大影响。如果家长在启蒙阶段追求亲自大量读绘本,而很少有原声输入,孩子一开始接收的语音不标准,影响肯定是有的。另外,我也反对口语不好的家长跟孩子口语对话,名为双语的做法。

点评

被某网洗脑后以为别人家的孩子能上,我家的也能,完全忽略家庭环境因素,现在清醒了,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不来的索性不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9 17:08
对的,是这个意思,家长介入越晚越好,且只能作为辅助,毕竟不是专业老师,也没办法用传统教育的方法灌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9 17: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6-9 17:06:11 | 只看该作者
我感觉我女儿口音的形成是听唱儿童英文经典歌谣、看英文动画片、听有音频的分级读物形成的。这些输入量远远大于我给她读的量。

点评

谢谢提醒,这点我也得记记,儿歌童谣还是多听的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7-16 13:27
儿歌不能停,这点学到了,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9 15:10
启蒙一年以后我发现我家走过的弯路之一,就是儿歌童谣不能停,要一直持续进行,跟年龄无关,哪怕是大童也要重视这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9 17:15
嗯,我听过你女儿的音频,口齿清晰,模仿力强,这是优势。以我三脚猫的听力,觉得中规中矩,没走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9 17: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6-9 17:50:06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个问题,口音大概多久会定型?小童启蒙在学前能否定型?

点评

好的,谢康妈,看来我也得适当调整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9 18:03
也就是说几个月前听过的内容,一段时间没有重复了,某个时段他能完全复述出来,所以孩子要慢养,不可能今天教了歌,立马就要见到效果,不现实。我觉得量大的情况下,学前能定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9 18:03
转美音去了,真不好说,还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的。我们目前为止费时约400小时,回头我发点音频你听听,我帮他录的音。补充一点,我们现在又重视起儿歌童谣了,他也乐于模仿,而且这个时间跨越非常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9 18:00
不清楚,要看输入量的,也要看孩子模仿的能力,我觉得我家孩子的模仿能力算强的了,没上幼儿园前每天接触音频至少2小时,有时能达到5小时,上学后每天1小时有的,虽说我给的英音资源多于美音,但是孩子自动转美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9 17: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6-9 21:09:38 | 只看该作者
嗯,康妈(康妈,我没弄错吧?平常叫你衔云习惯了)总结得挺好~~

我对口音没那么重视,但我所谓的没那么重视,其实也不能说完全不在意的,只是没重视到非得跟外国人一个样而已。

这几天真忙,这个楼先留个印表示看过了,回头忙完这阵子一定来认真回复下。

点评

同你,虽重视,但没苛刻到同老外的程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9 21: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6-10 07:58:05 | 只看该作者
我感觉我挨批评了呢~~~我就是主张父母的口音对孩子影响不大的~~

从长远的看,现在不标准,不代表以后不能矫正。一个人的语音,一直处于随环境变化的状态,比如你老公的例子。但是有的人随环境变化大,甚至能学会本地方言,而另外一些人随环境变化小。这取决于个体差异,对当地文化的认同程度,决心,以及母语与当地语的差异程度。你的例2可以从这些角度去考虑一下。


点评

父母的口音对孩子影响大不大,我以前认为不大,现在不那么自信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0 20:37
实践做出的无奈改变,理想和现实中找一条道很难,还不能是捷径和歪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0 08:16
还有瑜珈说过的量少的情况下,影响也不大,不知是不是你说的这个。我不期待将来会怎么个变化,我一直觉得什么年龄就做什么年龄的事。回头上你的帖子里取经去,其实我跟你讲,我的观念已经变过多次了,都是屈服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0 08:14
但是你说的能矫正的人是非常少的,况且幼儿时期是最容易塑形的,何必要花大气力将来回炉打造?不大影响的只有两类人,一是很烂,一是特别好,前者想说都说不来的,依赖音频反倒助长孩子,特别好的不用说了,耳熏目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0 0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6-10 08:23:04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就说说个体差异。有的人对语音比较敏感,有的人没那么敏感。比如女孩普遍比男孩对语音敏感。再比如小孩普遍对语音比成人敏感。或者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语音的敏感度会逐步降低。

这就牵涉到敏感度问题。敏感度越高,语音改变的可能性就越大。否则相反。敏感度这个概念,最终要落到音素意识和音节意识上面。音素音节意识越强,矫音的速度就越快。而这个就是儿歌绕口令韵律歌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当年初中才开始学英语,老师的发音都不太标准的。听力材料也没有现在多。所以语音真的不咋地。后来到了大学里,就面临着矫音的问题。但是让我去跟着矫音磁带一个音一个音去练?我不是那种人。我就喜欢弄点课外好玩的东西。

这其中就是英语歌曲。唱卡拉ok你首先得字正腔圆吧?于是一个一个的练,练到听不出中式发音的程度。其实本来是出于虚荣,后来不小心就把发音练好了~~当然不能跟本土人士相比。再到现在,有时候看英剧,一起跟小朋友学里面的英式发音,学着学着,也能发出一些英音。

点评

我自己英语校音也是在听英文歌的时候完成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5 19:20
港台歌星唱国语歌是在没有学国语的情况下,有可能是硬记住的几个发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0 08:40
接着听你分析哈~ 看你能不能把我观念扭转过来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0 08:30
你举的唱歌的例子其实很普遍,很多港台明星唱中文歌都可以的,但是一说话就不行了。模仿是一回事,但是变成自己固有的发音真的要看悟性了,也就是你说的敏感度,这类人有,我见识过,本身就是聪明人,一通百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0 08: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34 , Processed in 0.115557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