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31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袁鸿林:我谈韦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16 11:1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韦钰注重实证科学,提倡实证科学,号召用实证科学来研究学习,来研究早期教育和基础教育。这是科学的精神,我举双手赞成。

但实证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局限,因而会出现此一领域能行,彼一领域就不行,或暂时不行。

问题是,当你把实证科学的某一方面的科学结论,不顾领域、不问条件、不谈对象而机械地照搬时,你会得出按实证科学精神肯定要反对的非科学结论。

毋庸讳言,在一些人文领域里,或人文领域与自然科学交叉的领域里,我相信,实证科学如果仅仅只是实证科学的话,它一定会面临尴尬和困惑。

看韦钰谈早教,比如说谈读经,我就感觉到她的尴尬和困惑。
而走出这种尴尬和困惑的途径,恐怕还得参考人文思辨和各种经验。
毛泽东就曾经走向过极端,他把大学关掉了,后来也说要恢复,但强调的是理工科大学,颇有点唯实证科学的意思了。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那却是最缺乏科学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3-16 13:16:13 | 只看该作者
韦钰只是发现了问题,她更多是在探索方法,而不是急于得出唯一的结论,况且她的宗旨是针对整个民族,解决原则性的问题,而不是面面具到,她也没有精力去面面具到。对教育我的认识是在大的原则下具体处理,因材施教,毕竟孩子是千差万别的。
这里有一点区别,韦钰是以孩子为中心来看待教育的,而有些家长是以自我为中心来对待孩子的教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3-16 16:07:32 | 只看该作者
晕,楼主这算是一番科学的总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3-16 16:57:43 | 只看该作者
我是这样认为的:

韦先生是理科精英,做什么事当然以实证为主了.也就是说在自然一致性、因果联系性和可重复性。想找出个相对的可以实证的道理或定理.但是因为教育不是具备可重复性,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有着与其他对象截然不同的特殊性,是否更应该用混沌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呢?这也是说人们常说教育是不是一门科学的原因.她也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但是这种精神绝对是科学家的精神.也许可以婉转这么说,教育的某些规律探讨是可以用科学去寻找的,但是教育的实践却是一门艺术。呵,呵~~~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追着2008要证据的原因,我希望他给我一个量化标准说明问题.而不是说这个科学家研究说什么,那个科学家说什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3-16 17:21:56 | 只看该作者
用实证科学来研究学习,来研究早期教育和基础教育,无疑就是要教育逐步科学化,满足专业化的要求。如果教育是科学的,那它就会有可验证性和普遍性这些科学的特点,而科学的教育就是需要实证科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明证。但无论这种研究现在还是多么薄弱(虽然国外已有了很多深入的研究),但若以科学的观念尊重对待已有的研究成果,才不至于仅凭冠以人文思辨和各种经验的主观意识决定孩子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3-19 14:57:25 | 只看该作者
二哥+-->引用:二哥 用实证科学来研究学习,来研究早期教育和基础教育,无疑就是要教育逐步科学化,满足专业化的要求。如果教育是科学的,那它就会有可验证性和普遍性这些科学的特点,而科学的教育就是需要实证科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明证。但无论这种研究现在还是多么薄弱(虽然国外已有了很多深入的研究),但若 以科学的观念尊重对待已有的研究成果,才不至于仅凭冠以人文思辨和各种经验的主观意识决定孩子的教育
这样还可以避免孩子落入装神弄鬼的江湖人士的魔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3-19 22:32:45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写这个帖,就是有感于edu2008这样的人,企图打着实证科学的幌子,反对人文性质和传统经验中非常有益的教育方式。我乐于与有兴趣于此问题的朋友们探讨,也准备着挨些来自于任何方面的砖头。

我不反对实证科学,相反我还期待着实证科学能够更多地揭示人类认知的正实面貌,相信这些会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很大的促进;但同时我也相信,实证科学本身不可能代替教育,甚至在可以预见的很长时间内,实证科学也不可能成为教育学的唯一基础。最简单的理由就是,即便在最发达的国度内,还在强调实证科学还得与人文科学平衡发展。

如果说,只有经过实证科学验证的,才能用于教育,那就意味着先要把我们现有的学校统统关掉。
那也就意味着否定了教育本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5-3-19 22:58:23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读韦钰的教育随笔,其中一篇题为“关于ROSS学校”:

“Ross学校原来是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原董事长Steven J. Ross先生创办的,据说,最初因为感到没有合适的学校可以让他们的女儿上学,他们共同创办了这所学校。1991年 Ross先生因患癌症不幸去世,他的夫人Ross女士倾注了很大的心血、热情和财力,继续办这所学校。”

“这个学校的做法,在美国也有人不接受,他们很重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方面看不到很多特色,按我们通常的标准来衡量,可能还比一般的学校弱。”

恐怕在韦钰的内心,也“不接受”这种做法,因为她太重视实证科学了。但是就是这样的学校却要“在Ross学校建立和脑科学有关的实验室,这在世界上可能是第一个”。要不是因为这“第一个”,恐怕她都不会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个学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3-19 23:26:52 | 只看该作者
韦钰说:问题不在于我们能给孩子什么教育,而是我们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
究竟什么样的教育?从她正面推荐的当然是“做中学”或这一类的吧。

关于“做中学”,我还缺乏足够的专门性了解。但是,我想对韦氏以上的命题,还提出自己的一点质疑:
从实施的角度来看,是否这样的表述更合理一些:问题不仅在于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教育,还在于我们该给而且能给什么样的教育。

有人已经担心“做中学”过于昂贵,有点华而不实,有点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
好在我不用去担心,我只考虑我的现代私塾,成本又低又实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3-20 00:44:00 | 只看该作者
huge57+-->引用:huge57 有人已经担心“做中学”过于昂贵,有点华而不实,有点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好在我不用去担心,我只考虑我的现代私塾,成本又低又实用。
所谓现代私塾是不合法的,首先 是要取得执业资格 没有执业资格是不能开办教育培训活动的, 其次 一个人不可能教好学校教育的所有学科。语 数 外 体育 音乐 美术 信息技术等等!  许多人既没有这个精力也没有这种能力!  总之不具备推广价值,至少目前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8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9:46 , Processed in 0.08081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