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6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秘维尼的成长历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8 18:4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题目纯粹是抓人眼球的,其实没啥秘密,原来的名字就叫做《我的成长历程》。
    罗永浩和我是同龄人,他有一本书,《我的奋斗》,向他学习,写一下我的成长历程。
如果说我现在有一些成绩的话,要归功于有方法,能坚持,当然也可能需要一点天赋。我把成长历程写出来,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小学
我出生在威海市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爸爸曾经读过师范学院,做过几年老师,所以,对于教育比较懂一些。他那时就知道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所以,想办法培养我的阅读习惯。从三年级起,我就痴迷于看小说,可以说如饥似渴,课余时间大部分看了书。阅读,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给我揭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和无尽的可能,让我渴望向往,有了永不枯竭的动力;二是看书就是一个训练思维,增加理解能力的过程,对于学习自然是有帮助的;三是从长远来看,看书所吸收的智慧更加重要,我如果说还有一些智慧,大部分与后来读的社会科学的名著、经典有关系,精华就在那里,吸收还是不吸收,差别很大。这样来看,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不过,也有很多爱看书的孩子学习也一般或较差,看来学习与也天赋有关系。上学前,爸爸认为我聪明,在村里说我能够考上大学,那时考大学是很难的。但我一到四年级学习成绩一般,有时甚至是中游偏下,所以,就有人嘲笑我这块“大学料子”。回忆那个时候,可能是孩子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要静待花开,不到时候就没有开窍吧。到了五年级,几年积累的阅读功夫开始发力,也可能是本身具备的天赋发挥出来了,成绩一下子变成了班级前几名。
二、中学
初中是在镇上的中学读的,一直稳定在班级或学校前几名,平常只是正常学习,不算勤奋,但是成绩很好,所以,大家认为我很聪明,因为个头小,所以被称为“聪明的一休”。
后来到了县一中,这里集中了全县的成绩好的学生,高一高二我的学习成绩只是班级十几名,因为我学习的努力程度属于正常,所以从全县的范围来看,我就不算很聪明的学生了。中学六年我一直很喜欢看书,从这个角度来看,是稀有和突出的,所以,其实是在暗暗积蓄力量,智慧、思维、视野、动力逐渐在增长。另外,我爸爸是一个很爱思考的人,每天会花几个小时来思考一些事情,耳濡目染,我自然也喜欢动脑筋。
因为动脑筋的习惯和多年的积累,高三这一年突然爆发。第一次考试就一跃升为班级第四名,后来是第二名,第一名。最后,高考成为全校的前几名。其实高三一年我感觉还是自在的,因为有了很多自主的时间,不是必须按照老师的安排来。那一年我照样会花了不少时间来读书,话说回来,一直学习也容易感到枯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绩,与有一定的天赋有关系,但最重要的是开始思考学习方法,注重效率;对于提高成绩的方法,比如考试的技巧,也常去琢磨。这些事情是很少有人做的,所以,在比较聪明,正常努力的前提下,依靠方法做到了卓越。不过,在这期间,由于过于追求效率,有时过于紧张等原因,有了肌肉紧张性头痛,一直影响了我十几年。
三、大学
后来考入国防科大,那里也云集了各地的成绩好的学生。虽然因为来自于山东,高考分数也是我们系前几名,但是我的聪明程度并不突出,只是一般吧。高等数学、高等物理等学得都比较吃力,英语也一般。只不过,依靠我的学习方法和正常的努力,成绩在男生中还不错。大学期间,饱受头痛的困扰,有些课也听着吃力,所以有时听课跟不上节奏,所以,我索性很多课程不听了,去自学,效果反而好。这实际培养了自学的能力。
不过,我大学读了很多书,广泛涉猎。世界文学名著读了不少,也逐渐开始看一些社会科学的书。其中,杨振宁的演讲录对我的影响较大,他讲到,如果想有好的发展,一定要寻找一个有发展前途的领域,在一个艰难的领域是难以有好的成就的。这些都是一些方法、理念方面的东西,直接提高人的眼界和智慧。
我当时对自己的性格、心理很不满意,再加上头痛的本质是心理、习惯的问题,所以,出于完善自我和自救的愿望,我开始逐渐研究心理学。那时也开始经常反省自己,经常思考一些问题。因为内心有充足的动力,所以,一直还是比较努力的,只不过努力的方向不局限于课本的学习,而是全方位地锻炼、提高自己。我记得入党的小组会上,同学们对我这一点很认可,他们说可以明显感到我的不断进步。
因为这些成长,所以,毕业时我实际变得比入学时聪明了,做毕业设计时,就很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不错了。研究生考试成绩也不错。从我自己来看,如果说今天有一些聪明智慧的话,天生的成分不是最重要的,后天的努力和方法更重要。但是如果不懂得方法,那么先天的成分就比较重要了。
四、工作
毕业之后进入一家研究所,因为受杨振宁思想的影响,我判断这个行业没有发展前途,而且也不是我能力所擅长的,认为我在这个领域不会有大的发展。所以,工作不是很努力,开始逐渐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是没有找到。
后来我决定顺其自然,先成长好,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再慢慢寻找方向。那时我给自己设定的成长路线是:读书、思考、实践。
那些年读了很多书,包括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哲学、心理学,也包括管理、投资、经济等各方面的名著,目的是全面提升自己。大家可以从我的博文中看到这期间积累的传统文化、哲学、心理的功底。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毛泽东文选》,看到毛主席很多真实的想法,极大地解放了我的思想,也学会了很多做事情的智慧。
我每天都会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思考。有时是反省一天的事情,有的是消化书中学到的新的智慧。因为看了书,不结合实际来思考,就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甚至根本想不起来。另外,由于对于自己性格、心理的不满意,以及头痛的困扰,所以,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来思考心理相关的所有问题。那时,晚上我会独自在小区散步三四个小时,静静地思考、反省。这种思考坚持了十几年,开始是每天几个小时,现在也会有半个小时以上。这种思考是极好的思维训练,比读博士效果要好得多。

实践。我会认真地做每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其实小事和大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小事做好了,其中悟到的东西也可以用到大事上。包括运动、组织活动、人际交往都会好好思考、总结。
经过七八年的努力,我解决了自己大部分的性格、心理问题,头痛也好了很多,其中已经解决的强迫、抑郁、神经性头痛都属于世界性难题;性格的改变,一般人情绪的调节也是世界心理学界研究很少的。后来,我也免费做了一些长期的心理咨询,我发现在自己身上有效的方法用在其他人身上几乎完全适用,因为人的心理规律是一样的。所以,此时感觉已经对心理学有了深刻、独特、全面的理解,而且自身和咨询的实践都很丰富。我分析了自己的能力特点,感觉可以在心理学这个领域做出一些的成就,所以那时想做一流的心理学家。那时阅读了不少心理学名著,经常思考、实践,集中精力在心理学的领域积累。
说句实话,研究心理,我完全靠自学、思考和实践,没有师从任何国内的专家,如果有老师的话,那就是艾利斯、罗杰斯、斯金纳、贝克这些大师,直接读心理学名著,聆听大师的教导。
专业的心理研究所或者大学心理系,因为有课题和论文的压力,必然会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细小的领域,而且由于要发表,要通过鉴定,必然要按照规则出牌,不能自由地思考,不能自由地去探究。而我没有课题论文的压力,纯粹出于实用和兴趣进行研究,所以可以直接去研究全局、重要的东西,而且完全从实际有效出发,不必花时间去做表面文章。这有些像希腊时代那些因为爱好而研究的人,创造力是勃发的。我思考研究的都是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如何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改变自己的性格,如何做到说话有底气,如何改变自己的习惯,如何能变得坚强……这些也是大家在博文中经常看到的。这些研究在世界的心理学界都是很缺乏的。所有的努力都指向同一方向,又讲究研究的方法,二十年的积累和坚持,可能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吧。
但是杨振宁的话此时又起了作用。心理学有名的专家太多,成人心理咨询也比较艰难,而且市场不好,所以,也是一个艰难的领域,开拓可能很困难。后来恰巧看到尹建莉老师的书,感到家庭教育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领域,需求无限广阔,有名的专家少,有用的研究也很缺乏,与心理学的关系也很大,正好这几年教育孩子颇有些心得,所以,最终选择了这一领域。因为积淀深厚,能力全面,也抓住了网络化的机遇,靠我一个人就迅速就打开了局面。网络给人提供了很多机遇,只要人有实力,有思路,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想法。
研究教育的专家其实很多,但是深深扎根于家庭教育实践的很少。有一个在新浪育儿博文被推荐量很多的博主,与他交流后我惊讶地发现,他竟然从来没有做过家庭教育咨询,孩子还在上幼儿园,主要靠看书和思考,这样出来的东西会怎么样?是值得怀疑的。多年心理学的研究给我了一些理论功底,但是在家庭教育中是否管用,需要自己育儿和咨询实践的检验啊。所以,我把教育女儿的事情从妈妈那里“抢”过来,花了大量时间在她身上,因为自身的实践是最重要的,可以真切的体验到一些东西。后来,我又做了大量的长期咨询,花一个月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并定期回访,这样长期的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事实证明,这样的长期咨询对我的理念和方法的丰富、检验帮助非常大,博文质量明显提升。
随着家庭教育领域实践的深入,我越发感觉做这个工作的价值所在,很多家庭、孩子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给大家带来一些幸福,善莫大焉!还记得辛德勒名单的那句话: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何况,可以影响成千上万的家庭呢。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方法很重要,如果没有方法,聪明智慧不会扎实地增长,也不会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最好;比如,有人看了很多书,但是不花时间去结合实践思考,就不能为自己所用,反而搞得思想混乱。方法,一方面来自于书中的智慧,另一方面从实践和思考中来。
坚持也是很重要的,我二十年一直在心理这一领域坚持,一两年看不出来,二十年,就会硕果累累。别人都浮躁,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不求名利地潜心做研究,一定会做出一些事情的。
悟性当然也是重要的,至少要比较聪明。不过,人各有各的聪明,关键要选好适合自己的领域。比如,如果让我从事毕业时的研究工作,因为不是自己能力擅长的方面,即使付出很大的努力,可能也只是中上游水平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11-22 16:26:24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维尼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7:08 , Processed in 0.09088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