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6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使孩子经受住批评、提高承受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8 18:3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发生了孩子因为被批评、写检查而跳楼的惨剧,固然老师的做法可能有问题,但是孩子的抗挫折、抗批评能力、承受能力也确实需要提高。
    这方面我有一些方法,而且经过了广泛的实践检验,推荐给大家,希望这样的惨剧不要再发生了。

        欢迎大家转载,让更多家庭受益。
一、耶,女儿能够承受了
    女儿是个温和、快乐的孩子,看起来很“嫩”,七岁半的她经常被人误以为才五六岁,在家里还很爱撒娇,看起来和“坚强”怎么也沾不上边。不过,看似比同龄人稚嫩的女儿,承受能力不知不觉中已经不错了。
最近我“批评”了她几次,关于学习的事情。虽然我的批评更像心平气和地探讨,但都是严肃地指出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她也提出了要求。让我暗自高兴的是,她都很能听进去,很平静,没有因为这些批评而着急、生气。
    数学老师这几天也批评过她两次。因为不习惯老师的最新要求,有两次作业写好了忘了带,所以老师批评她没有完成作业。回家说起这些事,她表现也比较平静。
    最近数学书在教室里不知被哪个同学撕裂了十几页,很爱护书的她当时也没哭;还有一些小挫折,比如同学之间的矛盾,她都比我预期的更能承受,看起来稚嫩的女儿承受能力不错,还算坚强
     我与很多家长的挫折教育方法不同:不有意给孩子制造挫折;也没通过发火、打骂、训斥来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我也不怕把孩子表扬坏了:总是在适度的前提之下,对孩子真实、真诚地表扬,不过多地考虑技巧。但是,用我的方法,女儿逐渐成长,能够承受,或者说坚强了。
      女儿不是天生如此的。三四岁的时候,她在幼儿园里可是个老师稍微一说就哭的孩子,在家里也动不动就哭,丢个东西、遇到困难更是急得不得了。
为什么女儿的承受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呢?
二、什么是真正的能承受
   她逐渐体验到:坏事可能变好事;或者这些不顺利很正常、没什么;有时只能随它去了.......
    我发表过一篇博文:学会三种思维,孩子坦然面对挫折,提到遇到挫折时感到很痛苦,但是能用意志忍受——这不算真正的坚强。
    我推崇的能承受:面对挫折和失败时,虽然最初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冲击,但是改变认知,用合理积极的思维去看待它们,就会改变痛苦的情绪,变得比较坦然,甚至有一些积极的态度。没有痛苦或痛苦较少,就容易承受。如果这些合理积极的认知成了习惯性思维,就建立了面对挫折、不顺利的防火墙。——这是一种不依靠意志的科学方法,谁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变得坚强、能承受。
    我自身就深有体会。遥想维尼当年还是个毛头小伙的时候,不顺利的时候比较痛苦、烦恼,压力也大。虽然意志坚强能够承受,但是很不爽,所以这种能承受其实很煎熬。后来我深入研究认知疗法,学会在面对不顺利时改变自己的认知:感到很多事情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夸大;坏事也可以变好事;我做好自己的事,其他的顺其自然就可以了。这样,逐渐就能很坦然地面对风吹雨打,心里不大起波澜。别人眼里的压力、挫折、失败,在我看来都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儿,没什么可着急、痛苦、沮丧的——有必要为冬天的寒冷而哭泣吗?所以自然能够平静,可以轻松承受,几乎不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来帮忙(举例: 做好你能做的事——用认知疗法应对压闪电打下来时,我在场——谈谈股票投)。
三、孩子的承受能力可以这样培养
      很多家长通过严厉的方法、制造挫折的手段去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受惯了挫折的孩子如果没有被折磨得变态,相信有些承受力的确会变强一些
但是提高承受力也可以用更人道的途径:形成合理的习惯性思维!
1、面对批评
      我女儿小时候是经不住批评的,说她几句就要掉泪。我没有通过多批评的方法来提高承受能力,而是运用认知疗法。
     其实很多孩子之所以受不了批评,是因为觉得“被批评”是个大事情,好像天塌下来了,会夸大为:“老师不喜欢我了”,“是不是说明我不行啊”,这样想,自然承受不了,落泪、痛苦是自然的。——认知决定了情绪。
(1)建立合理的认知
      所以,我通过平常和孩子聊天,逐步改变女儿对于批评的认知,那时平常我经常和她说:“被批评没什么啊。谁能保证自己不被批评呢?你看爸爸妈妈、伯伯伯母在单位都会受批评,有时你妈还会批评我呢。说就说呗,又怎么样呢?这只说明这件事可能我们做的不太好,改进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这样想,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应对批评,就不会那么难过,就容易承受了。
(2)情景模拟
    我也设计了一个游戏:一家三口互相批评。有段时间我们经常玩,女儿掐着小腰,找些理由来批评我们,我们也不客气地批评她,常常乐得哈哈大笑。逐渐地孩子就体会到,被批评确实不算什么。这其实是心理咨询中的行为疗法的一种:情境模拟——就是模拟实际的情境,让孩子去体验、学习。
(3)形成习惯
     在实际生活中,我不会故意找茬批评女儿,只是利用自然出现的需要批评指正的事情。即使批评她,一般也是态度平和、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只是指出这个事应该注意,以商量的口气让她知道如何做。虽然态度比较严肃,但更像探讨。这样,自然孩子容易接受。所以她也进一步从这样被批评的实践中,体验到了,原来“被批评”不代表什么,只是这个事情需要改进而已。————在实际中体验批评,建立合理的习惯性反应。
    许多父母出于严格要求的理念,喜欢挖掘事情深层次的意义。孩子出了点所谓的错儿,就上纲上线,提升到影响一生的高度。此时家长批评孩子的表情、态度,自然会让孩子觉得被批评是个很严重的事情,时间久了,就会对批评过度反应了,这还会“传染”,其他人批评他时也会习惯性地反应过度。至于父母那些声色俱厉、甚至打骂的批评,对孩子影响更大了。
      虽然这种批评可能会使孩子习惯于批评,但是结果要么是压抑孩子,要么是表面服从,内心抵触,怎么能做到轻松地承受呢?
2、面对不顺利
     我不有意制造挫折,只是利用生活中自然出现的小挫折、不顺利,和女儿一起探讨,让她去体验,逐渐地,孩子会形成一个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去应对,就会坦然面对,承受能力也就提高了。
     我发表过一篇博文:学会三种思维,孩子坦然面对挫折我在生活中逐渐促使女儿形成这三种合理积极的习惯性思维。
1、坏事变好事
      坏事本身可能会变成好事,经过努力,这种可能性也会增加。比如孩子测验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好好分析一下试卷,找到学习习惯、技巧、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了,就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孩子遇到的所有挫折、失败,其实都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善于引导,她体验的道理比你磨破了嘴皮子还管用。
     在女儿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我也和她一起探讨,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她遇到的事情:
    比如一个小朋友常常骗女儿,她不高兴,我告诉她:这也是件好事儿,让你这么小就会识别谎言了。
    东西坏了,她有些伤心,我告诉她:坏事变好事啊,我们再买个新的。
    学习暂时落后了,我说,没关系啊,从后面追比被别人追压力要小,成绩越来越好的感觉其实不错啊!
    逐渐地,女儿对“坏事可能变好事”慢慢有了体验。这样,遇到不顺利的时候,想到好的方面,自然会少些愁眉苦脸,多些高兴了。
2、这些是正常的,没什么
   为什么遇到不顺利时,容易着急、上火、烦躁.....?认知疗法告诉我们:其实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严重,而是人们的认知有问题,把事情看得严重,这样自然难以承受了。
    其实孩子很多事情是很正常、没什么的,只是一件事情而已,不代表更多的含义,我们只需要帮助孩子看到事情本身!
    女儿有时题目不会做,会着急。我告诉她,这些题目没有练习过,或者练习得不够,不会做是正常的,不代表我们不行。谁都是下功夫才能掌握的,爸爸也是这样。逐渐地,她面对难题时心情平静多了,而心静往往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听写、测验、考试、比赛总会有成绩不如意的时候,此时我们的反应总是淡定的,从来不为此而批评她,只是和她一起分析、总结可以改进的地方。父母淡定的反应,即使什么话也不说,孩子也能体会这些“小挫折”很正常,不需要过度反应。比如英语辅导班单词听写成绩开始不好,我和她说:这是正常的,因为爸爸以前不重视单词,我们没有下功夫,又不是天才,自然学不好。(不说明我们不行!)。而很多家长遇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着急、夸大,甚至会骂孩子笨、不争气,时间久了,这会让孩子感到这类事情很严重,这怎么能淡定地承受这样的“失败”呢?
     同学之间难免有些矛盾,有时有的孩子会笑话、捉弄女儿。一方面我们会安慰她,并告诉她一些应对的方法。但是也告诉她,这是很正常的,爸爸妈妈也遇到过,同学不可能都是像好朋友梦雨那样好的孩子。
    有的老师她不喜欢。如果老师太过分,我们会去和学校沟通。但是如果还不算过分,我们会告诉她,这很正常的:老师不可能都是那么让人满意的,爸爸妈妈的老师也是这样.
    饺子女儿包得不好,她有些不高兴。我们告诉她,包不好是正常的,爸爸三十多岁才还包得不怎么样呢,多练练就好了。
    遇到一个事情,女儿如果很着急,我不会催她,同时会跟她说:这很正常,有什么啊?不用着急,慢慢来。逐渐地她学得不太着急了,一般都比较从容。因为她知道有什么可着急的啊,急什么呢?
......
    “这些事情很正常,没什么”,这些我经常和女儿讨论的观点,逐渐在她心里扎下了根,成了习惯性思维。她有了这样的口头禅:很正常啊,没什么啊,这又怎么样?所以,很多事情她表现得还比较淡定。
3、学会理直气壮
   以前我发表过一篇博文如何做到说话办事有底气——用认知疗… ,谈到:理直,才能气壮。
    她也逐渐地学会了理直气壮。一个小朋友不让她和别的小朋友玩儿,她心里想:你有什么权利这样做啊(这是我以前多次和她讨论过的),所以就没理睬那个小朋友。看起来很温柔的她,因为有了合理的认知,也会理直气壮、有主见地做自己的事情。
4、学会顺其自然
     我有一个核心思维,既努力,又顺其自然。意思是既要努力,好好去做,但是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控的,所以应该对结果顺其自然。这与“尽人事,由天命”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非常好的思维、行为模式。
期末考试,我很重视,抓紧时间辅助女儿复习,但是对考试结果顺其自然,甚至不会问她考得怎么样。参考期末考试来了,努力+顺其自然
    比赛,我们认真去参与,但运气不好或者能力不济,输了,顺其自然就是了。参考 赢了很高兴,输了没什么——参加亲子其实这也是我自己参加体育比赛的一个态度,因为有了这个态度,我一般能发挥好的水平。
东西,我们好好爱护,如果损坏了,我会对孩子说,坏就坏了吧——顺其自然。
    原计划去玩儿,但下雨去不了。我会和女儿说,不去就不去呗——顺其自然。
    有的父母担心这样孩子是否会变成无所谓、不在乎,不求上进了。其实孩子们的上进心大都是很强的,而且这个理念“度”把握得比较好,既强调了努力,也重视顺其自然。从自身的体会来看,我一直培养孩子顺其自然的态度,但她的上进心还是那么健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11-22 16:58:06 | 只看该作者
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注意一下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5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5:55 , Processed in 0.31425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